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塘水库进行鱼鸭混合养殖,是充分利用现有灌溉、发电等大水域资源,实施水下养鱼,水上养鸭的一种立体综合养殖模式.是一项高效、低耗的良性生产和生态系统:它不但可获得水禽产量.同时也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大水域养鱼产量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县利用水质清瘦、产量低的山塘和小(一)型、小(二)型水库推广实施鱼鸭混养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国畜禽种业》2010,(2):154-154
四川广安华蓥市庆华镇香龙山片区,邱家咀流水竹林鸭养殖基地,是务工返乡青年贺亚辉、贺中杰等人充分利用庆高河广阔的水域、竹林等资源,分段分户规模养鸭发展起来的流水竹林养鸭基地。  相似文献   

3.
《云南农业》2023,(2):47-48
<正>1技术概述1.1技术基本情况传统观念认为,鸭是水禽,养鸭自然离不开水。水域放牧(半放牧)、大棚地面养鸭仍是目前主要的生产模式。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鸭的发展,传统饲养方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点,具体表现在鸭粪便直接污染鸭体、环境卫生差、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耗料多、生长速度缓慢、需要大量垫料、耗水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方面。水禽在开放水域饲养,其粪便不仅对河流、水源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4.
稻鸭生态种养和果园养鸭技术,是实现稻(果)鸭双丰收的一种生态种养技术,是健康养鸭的一种好模式,应有计划分区域大面积推广。鸭的健康养殖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鸭场选址和品种选择根据养殖模式选择场址。但种鸭场场址应选择在水质良好、远离交通干线和居民区的地方。场内应划分生产区、管理区和生活区;生产区应建有隔墙,与管理区和生活区隔离。种鸭场内不应设孵化场(间)。我国鸭的优良品种很多,如北京鸭、樱桃谷鸭、狄高鸭等,我省的临武鸭也是优良品种。饲养者应根据饲养模式的需要选择饲养对象,如稻田养鸭应选择中小型品种。二、保障供给无…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池塘养鱼的经济效益,改变过去池塘单一养鱼成本高、效益低的局面,开发池塘水域、杂草资源,示范推广池塘养鱼、水面养鸭、池边搭舍养猪的鱼鸭猪立体养殖技术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池塘水域、空间、土地利用率,同时将猪鸭粪便排入池塘肥育水质,促进水生浮游生物生长,为池塘养鱼提供优质丰富饵料,降低饲养成  相似文献   

6.
山塘水库进行鱼鸭混合养殖,是充分利用现有灌溉、发电等大水域资源,实施水下养鱼,水上养鸭的一种立体综合养殖模式,是一项高效、低耗的良性生产  相似文献   

7.
山塘由于水质清贫,养鱼产量一般偏低。近年来,笔者采用“水中养鱼、水面养鸭、池旁养猪、山上种果”的立体开发方式,充分利用养鸭、养猪产生的肥料来养鱼,效益大增,每亩水面养鱼产量达250-300公斤,养鱼纯收入达1000元以上。山塘立体开发模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鱼——鸭结合和鱼——猪结合等。一、鱼——鸭结合立体养殖据专家测定:一只成年蛋鸭一年可排干粪10公斤,鱼增重1公斤一般需干鸭粪4~5公斤。一亩水面配养100只蛋鸭,一年可产鲜鱼250公斤以上。1.养鸭设施建设。鸭棚建在山塘旁边,坐北朝南并留出适当…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9,(23)
<正>稻鸭共养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有机立体种植技术,以鸭子在稻田间的活动来增加水质含氧量,改善土壤透气性;鸭子粪便作为天然有机肥可大大减少化肥使用量;鸭子以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为食,进而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节约成本的同时也保护环境;稻田中养鸭对鸭棚等硬件设施要求不高,且稻田为鸭子提供了大部分的食物,比单一养鸭模式减少了大部分成本,稻鸭两丰收,增加了经济效应。本文就稻鸭养殖中的一些关键点进行阐  相似文献   

9.
《今日农村》2002,(3):24-24
一、技术简介河蟹无公害养殖技术是指在河蟹蟹苗、蟹种培育阶段的仔蟹培育、一龄扣蟹培育以及成蟹饲养过程中推广的一项新型技术。主要内容是:在养殖过程中,通过栽种水生植物等措施,保持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生产上通过对养殖水域的水质、所用饲料及用药等严格控制,使生产出的河蟹产品的各项安全指标中的各项有毒有害物质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养殖水域的水质排放也应达到无污染标准。该技术是我国适应WTO和满足人们对无公害水产品需求的必由之路。采用该技术培育扣蟹,亩放0.5公斤大眼幼体,可培育出规格为100-120只/公…  相似文献   

10.
鸭-鱼-蚌立体养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区的许多珍珠生产大户为解决池塘内有机肥的来源,不惜以每只鸭补贴1元的方式招养鸭户到鱼蚌混养池养鸭,利用鸭粪中未被鸭消化的残料饲养底层鱼。这种养殖方式,不仅充分利用了池塘水域和饲料资源,而且水上水下养殖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高效净化水产养殖水域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质的恶化和氨的毒性是影响水生生物存活率和产量的主要障碍,因此如何净化水质并高效除氨已成为养殖技术的难点和研究热点。本文以不同的有机质作为唯一碳源定向驯化筛选净化水产养殖水域的光合细菌并通过各菌株生长速率,生物活性、基质利用能力以及实际净化水产养殖水域去除有机质、同化氨,增加溶解氧的比较,筛选出13株较为理想的紫色非硫光合细菌  相似文献   

12.
稻鸭生态种养和果园养鸭技术,是实现稻(果)鸭双丰收的一种生态种养技术,是健康养鸭的一种好模式,应有计划分区域大面积推广。鸭的健康养殖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为彻底解决养殖过程中的粪便污染问题,6月29日,承德三元金星鸭业会同滦平县农牧局和8个重点养鸭乡镇的主管领导以及养殖户代表等20余人前往塞飞亚集团参观学习发酵床养鸭技术。塞飞亚集团主管养殖领导亲自接见并详细介绍了发酵床养殖的特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放养鸭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特点,主要症状等方面介绍了适时接种疫苗、及时诊断治疗、改善养殖环境、净化放养水域、坚持日常平时消毒、应对混合感染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水质的恶化和氨的毒性是影响水生生物存活率和产量的主要障碍,因此如何净化水质并高效除氨已成为养殖技术的难点和研究热点.本文以不同的有机质作为唯一碳源定向驯化筛选净化水产养殖水域的光合细菌,并通过各菌株生长速率、生物活性、基质利用能力以及实际净化水产养殖水域去除有机质、同化氨,增加溶解氧的能力比较,筛选出13株较为理想的紫色非硫光合细菌.  相似文献   

16.
王芳 《农家致富》2004,(16):40-40
鸭在水中活动能避暑降温,吃掉水中的青蛙、蝌蚪、水生昆虫等对鱼类有害的生物:鱼能利用鸭粪、残饵等鸭生产出的废弃物,从而使水质清新、环境良好.消除养殖的不利因素。鱼鸭混养主要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浅谈如何做好鸭病的防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 鸭的主要疾病包括:细菌病、病毒病、寄生虫病及营养缺乏等疾病。任何一种疾病一旦预防不到位引起发病,就会严重危害养殖生产,因此做好疫病的预防对保障养殖效益至关重要。笔者希望通过本文对鸭场养殖生产起到积极地帮助作用。2防疫原则与措施养鸭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严格消毒、及时治疗"的原则,建立健全鸭病防疫体系,制定疫病的净化、扑灭措施及实施方案。鸭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甲烷的研究及经济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研究其减排CH4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经典农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及经济学方法研究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减排CH4的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稻田CH4排放通量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基本一致。稻田CH4排放通量的高峰值出现在晚稻分蘖盛期,免耕养鸭稻田、免耕不养鸭稻田和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通量分别为24.1、32.2和40.5 mg·m-2·h-1。在晚稻分蘖始-分蘖盛期,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对稻田CH4排放的控制效果明显,分别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的CH4排放量减少2.333、4.723 g·m-2。晚稻整个生育期间,免耕养鸭稻田CH4排放量比免耕不养鸭稻田、翻耕不养鸭稻田分别减少3.373和5.590 g·m-2。采用免耕稻-鸭生态种养技术农户的财务净效益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农户分别增加2 166、4 207 yuan/ha。减去CH4排放的环境成本,采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的农户的经济效益为5 000 yuan/ha,比采用免耕不养鸭技术和翻耕不养鸭技术的农户分别增加2 206和4 274 yuan/ha。【结论】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既能增加农户的财务收入,又能减少稻田CH4排放量,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鸭粪污染环境,已上升为社会不稳定的问题,通过网上养鸭网下垫料肉鸭新法养殖模式的技术探索,配套畜禽养殖区域划分、畜禽养殖管理办法、资金支持、引进有机肥料厂等措施,达到了肉鸭业发展与环境相统一,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亓德发 《饲料博览》1999,11(3):39-39
养鸭技术(十一)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亓德发11鸭场场地及鸭舍实现养鸭生产现代化,迅速提高生产水平,必须全面地改善包括鸭的环境在内的基本生产条件,因此,必须注意场址的选择和鸭舍设计与建筑。11.1场址的选择对自然条件的要求:自然条件包括地势地形、水源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