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原鼠兔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备受关注,而多年鼠类防控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与植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鲜见。本研究通过对青海省河南县鼠类种群密度较高的高寒草甸进行了连续九年、每年三次的鼠类防控和监测,研究多年鼠类防控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及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前四年连续的鼠类防控显著地降低了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而后五年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下降趋势并不明显;随着鼠类防控年份的增加,植物群落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增加,且它们与鼠兔种群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说明高密度的鼠兔种群数量不利于植物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的维持;气候因子比鼠兔种群大小更能解释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其对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也大于持续鼠类防控的影响。因此,对于鼠害严重的高寒草甸,鼠类防控协同气候因子共同影响着高原鼠兔种群大小和植物群落结构及功能。  相似文献   

2.
高原鼠兔作为青藏高原上广泛分布的小型穴居植食性哺乳动物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植食性特点和挖掘活动对高寒草地植被、生物多样性、物质循环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但这种影响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利弊还存在较大争议。一方面认为,高原鼠兔可提高栖息地植被的丰度;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为捕食者提供食物资源,也为许多其他动物提供栖息地;同时,其挖掘活动会对土壤产生扰动,增加土壤的渗透力和含水量,促进物质循环。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高原鼠兔会破坏植物根系和土壤结构,加快土壤的侵蚀速度,降低栖息地的植被质量,并且和家畜争夺食物资源等。过去,高原鼠兔一直被作为草原"鼠害"的元凶,遭到人类大规模捕杀,造成种群数量大幅降低。在高原鼠兔对生态系统作用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的背景下,应更加谨慎地制定和实施高原鼠兔的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原鼠兔夹和全自动捕鼠器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控制进行了田间试验,二者均具有应用范围广,灵敏牢靠,使用方便,经久耐用,无环境污染,无副作用,对环境、人畜安全等优点。此项试验为长期有效控制草地害鼠,扩展鼠害防治途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原鼠兔夹和全自动捕鼠器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控制进行了田间试验,二者均具有应用范围广,灵敏牢靠,使用方便,经久耐用,无环境污染,无副作用,对环境、人畜安全等优点.此项试验为长期有效控制草地害鼠,扩展鼠害防治途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江河源区高寒草地高原鼠兔种群动态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江河源区高寒草地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分析种群季节变化规律,构建种群年动态数学模型。结果:密度阻滞型的Logistic方程很好地拟合了高原鼠兔的年度种群数量变化,表明在自然状态下,高原鼠兔以密度阻滞效应来调节其种群数量,即呈“S”型变化为主的曲线,密度很小时则表现为指数方程(dN/dt=rN)式变化。  相似文献   

6.
调查江河源区高寒草地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分析种群季节变化规律,构建种群年动态数学模型.结果密度阻滞型的Logistic方程很好地拟合了高原鼠兔的年度种群数量变化,表明在自然状态下,高原鼠兔以密度阻滞效应来调节其种群数量,即呈"S"型变化为主的曲线,密度很小时则表现为指数方程(dN/dt=rN)式变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草原鼠种重点分布区域实地抽样调查结合文献资料,甘南草原54种鼠类分隶于28属、10亚科、7科2目,形成鼢鼠类、鼠兔类两大主要鼠类种群群落,呈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构成高原鼢鼠群落、高原鼠兔群落、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共存群落的3个草原鼠类群落。不同鼠类因为草原植被类型以及草原地理位置的复杂性,构成了鼠种在水平和垂直分布上的分异性,随着草原植物群落的演变,草原鼠种的类型随之联动响应,个体种群数量也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西藏林芝松多镇围栏草地鼠害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学红 《草业科学》2003,20(8):48-49
对林芝松多镇围栏草地鼠兔的种类、数量和对高寒草地的危害进行了简单的论述。调查结果显示:林芝草原鼠兔类型1种,是高原鼠兔;鼠密度为500洞/hm^2;草地破坏率为37%。并针对鼠害发生情况,提出必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天祝县位于河西走廊东部,草原分布有高寒草甸、灌丛草甸等草甸草原,高原鼠兔是南部草甸草场的优势鼠类,危害严重,有效洞口密度达458个/hm2。为了进行有效防治,制作鹰架,招鹰控鼠。观测结果表明,招鹰控鼠方法控制高原鼠兔效果明显,第3年有效洞口密度平均降低37.5%,植被破坏率平均减少11.4个百分点,有效抑制了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恢复,减少了牧草损失。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详细了解草原兔尾鼠的危害,有效控制其种群数量,减少草原兔尾鼠对草场的破坏,多年来对草原兔尾鼠的个体繁育和种群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川西北高原鼠荒地危害程度分级及适应性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食草型小动物,其啃食、掘洞、刈割、贮草行为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既具有破坏损伤系统的负面效应,也有利于维持和稳定系统的正面效应,这种益害转化完全取决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害鼠种群及其数量。通过对川西北的阿坝州、甘孜州和青海省果洛州的42个高寒草地样地的鼠类种群密度调查和已有文献的采集分析,明确了草原害鼠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定义了鼠荒地的概念,对鼠荒地危害程度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4个等级;依据指标因子重要性排序,分级指标包含害鼠种群、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3个主因子群;总洞穴数量、有效洞口数等11个单项因子;并对不同危害程度的鼠荒地提出了封育自然修复、人为干预修复、半人工草地改建和人工草地重建4种草原鼠害适应性管理策略,对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原害鼠适应性管理和害鼠灭除后二次发生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对高寒草地的影响,2016年在三江源高寒草原选取4个不同高原鼠兔密度梯度的采样点取样,分别对植被群落特征、地上地下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与高原鼠兔密度梯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整体上随鼠兔密度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但适量的高原鼠兔能够改变草甸植物群落的组成。2)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都随着高原鼠兔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其根茎比整体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梯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3)不同土壤属性及其在不同土壤深度上对鼠兔种群密度梯度的响应差异显著,在0–20 cm的土壤中,多数土壤属性值随鼠兔种群密度梯度的增加呈现波动状递减趋势;无鼠兔采样点与高密度和低密度鼠兔采样点的土壤属性整体上差异显著,而与中密度鼠兔采样点的土壤属性值趋于近似。4)通过对所有采集的土壤性质指标与根茎比做热度图分析,发现土壤因子是影响植物根茎比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适度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改变草原的植物群落结构,改善土壤营养,为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3.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禄  李广 《草业科学》2015,32(5):816-822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能量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3个方面客观的分析了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对放牧地有益和有害的影响,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对放牧地植物群落和土壤的影响及放牧地对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影响,以改变目前人们对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传统认识。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活动对放牧地利害转变的关键在于确定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种群致灾密度和家畜数量及放牧方式,从而发挥其积极作用,维持高寒草甸放牧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高山草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为研究对象,对5个不同鼠洞密度梯度的草地生境、植物群落组成、土壤养分以及地上生物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草地生境土壤温度、容重与鼠兔洞口数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5),而植物群落中高山豆(Tibetia himalaica)数量的变化与鼠兔洞口数量变化相一致;2)随着鼠兔洞口数量的增多,土壤养分(土壤全碳、全氮、全磷、有机碳、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增加,但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P0.05),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多(P 0.05),但是地上植物多样性却显著降低(P 0.05)。研究结果揭示了高原鼠兔更偏好于保暖性好和干燥的土壤,以及棘豆类植物主要分布的草地;此外,高原鼠兔洞口数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改善高寒草原的土壤营养环境,促进地上生物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昌吉州东四县(市)草地优势种害鼠种群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区大沙鼠、子午沙鼠为优势种害鼠,木垒县境内山地荒漠和平原荒漠草原兔尾鼠、黄兔尾鼠种群数量直线下降,南山鼹形田鼠密度与往年持平。  相似文献   

16.
鹰架招鹰技术控制草地害鼠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通过不同鹰架(巢)杆的高度、鹰架(巢)间隔距离布局以及控制效果等的研究,对应用鹰架招鹰控制草地害鼠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m高的鹰架(巢)招鹰效果要比3m、4m高的鹰架(巢)要好,且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影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7.
高原鼠兔繁殖及种群年龄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指导草地鼠害防治 ,我们对甘孜州草地主要害鼠———高原鼠兔的繁殖及种群更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为季节繁殖的动物 ,其繁殖期为 4月下旬至 7月中旬 ,约 90天 ;雄雌比为 1 :1 31 ,S R为 44 3± 7 2 ,繁殖期中平均繁殖指数为 1 35 ;雌鼠年平均繁殖 2 4胎 ,胎仔数为 1— 6只 /胎 ,平均为2 93只 /胎。鼠兔种群数量呈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17,(4):54-57
探讨薄荷油颗粒剂对高原鼠兔的抗生育作用,为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控制提供依据。用不同薄荷油含量的颗粒剂对高原鼠兔进行摄食系数研究,筛选出适口性良好的剂量进一步研究其对高原鼠兔怀孕率及生殖器官临床剖检和病理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荷油含量为0.54、0.27和0.135 m L/kg的颗粒剂摄食系数分别为1.03、0.97和0.84。0.54 m L/kg的薄荷油颗粒剂对高原鼠兔的抗生育率达66%,经剖检,可见雄性高原鼠兔睾丸和输精管充血,雌性高原鼠兔出现子宫充血、胎儿吸收等现象;进一步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雄性高原鼠兔的睾丸和附睾内间质和精子均不同程度的减少,雌性高原鼠兔的卵巢和子宫可见细胞核碎裂等现象。结果提示,薄荷油颗粒剂对雌雄高原鼠兔均有良好的抗生育作用,主要作用器官为生殖器官,说明薄荷油颗粒剂具有应用于草原鼠害的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在玛曲县退化高寒草甸草原实施不同草地改良措施后,对高原鼠兔发生生境的适合度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揭示当地高原鼠兔发生机理,并为有效开展高原鼠兔的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于2010年5月至2010年7月,对玛曲县退化高寒草甸草原进行围封、补播、施肥、划破等12种不同草地改良措施,通过堵洞盗洞法监测高原鼠兔种群密度,并结合样方法测定植被等生境因子,探讨玛曲退化高寒草甸草原高原鼠兔发生生境的适合度。研究结果表明:与采用改良措施前相比,不同改良措施下有效鼠洞密度均表现出差异显著性(P<0.05)。所有草地改良措施均显著降低了有效鼠洞密度(P<0.05),且补播措施显著优于其他措施(P<0.05)。有效鼠洞密度与群落结构的相关性及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效鼠洞密度与草层高度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因而在高寒草甸,植物群落草层高度是决定鼠群密度的重要因子,而禾草类高度是决定草层高度的重要因素。两年的植被定向调控试验表明,在该区不同草地改良措施均能有效降低有效鼠洞密度,而补播禾草和增施有机肥,增加植物群落中禾草的比例,进而提高整体草层高度,可显著降低有效鼠洞密度(P<0.05)。因此提出“增加植物群落中禾草比例,治理高原鼠兔危害” 的生物防治模式。  相似文献   

20.
鹰架招鹰技术控制草地害鼠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通过不同鹰架(巢)杆的高度、鹰架(巢)间隔距离布局以及控制效果等的研究,对应用鹰架招鹰控制草地害鼠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5 m高的鹰架(巢)招鹰效果要比3 m、4 m高的鹰架(巢)要好,且对高原鼠兔种群数量的影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