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广西杂交水稻组合发展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杂交水稻于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开始试种推广,至今已历时21年,当中经历了四代杂交组合的更替。第一代以南优1号为代表,组合优势强,穗大粒多,产量高,但抗病性和米质差。第二代以汕优系列为主,汕优2号为代表组合,茎秆粗壮,穗大粒多,不早衰,较南优系列抗病,杂种一代和不育系母本异交结实较高,但组合单一,生育期偏长,第三代组合具有多样性,适应性广,有感温型,也有感光型,综合性状较好,有效穗  相似文献   

2.
通过连续2a田间试验,比较纽荷尔脐橙高接在2种不同基砧/中间砧组合上的树体特征和营养特性差异,表明锦橙/红桔组合投产显著地晚于国庆1号温州蜜柑/枳组合(对照)。锦橙/红桔组合比国庆1号温州蜜柑/枳组合树势生长强旺,枝条较直立,树冠郁闭;2种组合树体生长势和新梢生长量存在不同的年际间差异特点。2种组合叶片的单叶光合潜力无明显差异,叶绿素a/b值分别存在年际间差异且具有相同的相对大小趋势。锦橙/红桔组合叶片可溶性糖有低于国庆1号温州蜜柑/枳组合的趋势,而淀粉含量有高于国庆1号温州蜜柑/枳组合的趋势;2种组合的3种糖份指标存在年际间差异且分别具有相同的相对高低关系。锦橙/红桔组合叶片N、P含量比国庆1号温州蜜柑/枳组合低,Fe、Ca、K含量和C/N水平比国庆1号温州蜜柑/枳组合高;2种组合的C/N值、N、P、Ca和Fe含量年际间差异特点分别相同,而K含量则具有相反的年际间差异趋势。  相似文献   

3.
杂交稻博Ⅲ优273是在2000年用新选育的不育系博ⅢA与恢复系273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经3年试种和区试表明,该组合具有优质、高产和较强抗逆性的特点,并于2003年通过自治区审定,成为推广组合。  相似文献   

4.
Ⅱ优536系南平市农科所用Ⅱ-32A与自选恢复系R536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武夷山市从2003年引进该组合,通过两年的试验示范,该组合表现出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熟期适中,米质好等优点,现将两年试验示范结果及高产配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特优009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优009系南平市农科所用龙特浦A与南恢009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南安市2005年、2006年引进该组合进行多点试种、示范,表现高产、抗病、米质优等特点,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目前正成为我市晚稻主推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6.
2003年单季晚稻杂交组合的大区对比试验,在山区、平原两地进行,旨在探求相关组合的产量表现,筛选出高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广的优良组合,为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1990-1995年广西水稻区试品种的米质进行比较,并结合产量分析,结果杂交稻组合的稻米品质明显优于常规稻品种,感光型组合的稻米品质优于感温型组合。质量性状较好的组合有博优桂,博优175,博优501,汕优18,特优18,建立进一步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8.
Ⅱ优6078是优质高产杂交稻组合。1995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我县从1997年引入试种,1998年大面积示范推广,现已成为我县籼型杂交稻主产区的主要早稻组合。 1 亲本特性……  相似文献   

9.
“申优四号”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以不育系“申4A”和恢复系“湘晴4144”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04年4月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列为上海市重点推广的优质杂交粳稻,该组合具有熟期早、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好的特点。我们于2001年开始摸索和研究该组合的制种技术,连续几年制种亩产都在150kg以上,现对几年来该组合的高产制种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特优721是汕头市农科所于1997年用“龙特浦A”与新育成的恢复系“R721”组配育成的籼型杂交稻感温组合。1998~2001年先后六次完成汕头市、广东省及全国区试。每次试验平均产量均列参试组合首位,且均比对照组合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2年3月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至2003年早造,该组合在广东、广西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茄子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生产上迫切需要品质优良、抗性强的茄子新品种。我们通过配合力测定、组合筛选、抗性鉴定和试种试验,选育出了较好的组合1个,经3年品种比较试验,该组合杂种优势明显,表现出优质、多抗、丰产、综合园艺性状好等优点,我们将该组合定名为浙茄28。现将该组合的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超级稻品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我县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抗组合,实现良种更新换代,2004年引进11个超级稻组合在南阳镇试种,现将试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宜香673组合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用宜香A与福优673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我县引种2.8hm^2,在海拔210m的石屯镇松源村做双晚栽培,实割每667m^2产量493kg,比对照冈优22增43.5kg,增幅9.6%,取得了较理想的增产效果。2005年,把该组合做为后续优势组合,安排在3个不同海拔的稻作区进行试种,用近几年的当家组合冈优22做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市场对优质稻米的需求不断加大,粳稻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为加快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组合的生产应用,2004年我们对浙江省近年来育成的几个杂交粳稻新组合,在前二年品种区试表现优良的基础上,按大田高产栽培技术要求,进行了大区种植比较试验,为今后推广这些优质、高产杂交粳稻组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特优17系龙岩市农科所用龙特甫A与龙恢17配组育成的三系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2005年在我镇晚稻区试,2006—2007年在射山、南阳、茶溪等村多点示范种植.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表现高产稳产.米质较好,生育期适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是适合我镇双晚种植的优良组合。  相似文献   

16.
福优964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用福伊A与福恢964配组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0年3月通过福建省审定。该组合2000~2002年在福建、湖南、湖北、河北等省推广种植,表现丰产、稳产、抗稻瘟病、生育期适中、米质较好等特点。但该组合中稻制种单产较低.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组合的大面积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Ⅱ优162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162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亚种间中籼迟熟杂交水稻。1999年3月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该组合适宜在浙南海拔600m以下地区种植,表现为产量高、米质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并已替代了汕优63成为当家品种。同时该组合制种产量高,穗发芽比汕优组合、协优组合低。我县近两年累计制种面积55hm^2,平均每667m^2单产214.3kg,最高达332.5kg,远高于我县杂交水稻汕优组合和协优组合的制种产量。现将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栽培大豆双亲基因互作型不育材料的发现及其遗传推断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1990年发现两个杂交组合的F1表现不育。随即对这两个组合的后代进行追踪观察,确认了这种不育性是可以遗传的。1992年有目的的选用6个品种(系)进行了双列式完全杂交,获得6个不育组合和相应的3个反应组合,从正反交的结果看,是双亲基因工作的结果,估计可能是质核基因互作引起的不育,且表现为显性。造成不育的母本效应来源于同一个母本家系,而父本效应来源复杂且广泛。  相似文献   

19.
泸香优1256系南平市农科所用泸香A与恢复系南恢1256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经过我市的两年示范种植,该组合表现米质优,丰产稳产,熟期适中,耐寒、耐旱性较好。现将两年来试种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特优671系龙特甫A与亚恢671配组而成的中晚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在生产上表现丰产、抗病、适应性广等优点,深受农民群众欢迎,为加快该组合的推广,现将其优质高产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