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筛选出最佳的紫萁孢子育苗基质,弄清紫萁孢子育苗所需的环境条件,利用在湖北民族学院和杭州城郊两地采集的紫萁孢子,以壤土、山林腐殖土、红砂壤为试验基质进行紫萁孢子遮荫条件下育苗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湿、控制温度、覆盖遮光率为75%的遮阳网的条件下孢子发芽率高,能正常形成原叶体,继续培养均能进入有性世代形成孢子体幼苗,其中在山林腐殖土和壤土按1:1的比例混合的基质上最适于孢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出苗量可达3500株/m2;在杭州采集的紫萁孢子萌发后形成的原叶体、孢子体均比在湖北民族学院采集的耐高温性好。  相似文献   

2.
《种子》2018,(11)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MS大量元素、KT、赤霉素及多菌灵对线羽凤尾蕨(Pteris linearis)、华南毛蕨(Cyclosorus parasiticus)、蜈蚣蕨(Pteris vittata)和乌毛蕨(Blechnum orientale)孢子人工种子萌发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光质和不同储藏时间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量元素浓度,KT浓度和多菌灵浓度对4种蕨类孢子萌发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添加MS大量元素,赤霉素50mg/L,多菌灵0.05%,可有效促进孢子萌发。G 1(全光照)和G 3(红光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线羽凤尾蕨孢子的萌发率;G 2(红光短)和G 4(红蓝光4∶1)可以提高华南毛蕨孢子的萌发率;G 3(红光)可以促进乌毛蕨孢子萌发率;而蜈蚣蕨孢子的萌发率在这4种光下没有显著性差异。线羽凤尾蕨在储藏60d时萌发率最高,其它3种蕨在储藏30d时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采用凹玻片悬滴法测定了温度、湿度、紫外照射及化学农药对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玫烟色拟青霉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区为20 ̄28℃,相对湿度在90%以上,紫外照射对该菌孢子萌发有很大影响。随紫外照射时间的延长,孢子萌发率明显降低。当照射时间为60min时,24h的孢子萌发率为54.2%,当照射时间达180min后,24h的孢子萌发率仅为5.4%,同时部分孢子的萌发时间显著被延长。不同杀虫剂及同一杀虫剂的不同浓度,对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不同。20%氰戊菊酯、22%蚜虱灵、5%的抑太保、25%灭幼脲四种供试农药的三种浓度对玫烟色拟青霉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均很小,因此这四种杀虫剂可作为玫烟色拟青霉混用的首选药剂;此外10%吡虫啉和绿荣的1/2常规浓度和1/4常规浓度对该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也较小,因此也可作为玫烟色拟青霉的复配药剂。  相似文献   

4.
《种子》2021,(5)
为建立巢蕨试管内成苗和试管外成苗的组培快繁体系,以巢蕨的成熟孢子为试验材料,对影响巢蕨离体繁殖的因素及成苗途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孢子最优萌发培养基为1/4 MS,萌发率达91.75%;配子体在1/2 MS+6-BA 0.3 mg·L~(-1)+NAA 0.2 mg·L~(-1)的培养基中增殖效果最好,平均增殖系数为5.1。试管内成苗试验中,在培养基上添加无菌水或液体1/2 MS,有助于配子体形成小苗;之后,小苗在MS+6-BA 0.5 mg·L~(-1)+NAA 0.2 mg·L~(-1)的培养基中GGB诱导率最高,达94.33%,实现了小苗以GGB途径快速增殖;由GGB诱导产生的小苗在1/2 MS+IBA 1 mg·L~(-1)的培养基中生根最好,其生根率达100%;试管外成苗试验中,喷洒1 g·L~(-1)的KH_2PO_4溶液能促进配子体成苗,且成苗率达82%。  相似文献   

5.
以4种AM真菌繁殖体为培养对象,通过不同低温处理,对孢子萌发率进行了比较,并对Gigaspora margarita孢子与白三叶草离体根系双重培养也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土著孢子在4℃贮藏10~50d均显著提高了孢子萌发率,处理20d萌发效果最佳,萌发率为30.34%;(2)4种AM真菌的繁殖体形式对孢子萌发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萌发率高低次序为Gl.sp孢子果>Gi.margarita>Gl mosseae>Gl.sp孢子;Gigaspora margarita孢子与白三叶草离体根系双重培养系统中,根系对孢子萌发影响不显著,但明显促进了菌丝的分支,并观察到菌丝对根系典型的匍匐侵染现象;停止生长的厚壁菌丝下方产生有隔分支菌丝,逐步发展为分支吸收结构(BAS)。培养1个月后被侵染的根系产孢率为(45.76±5)个/毫米根长。菌丝的生长方向不受根系的影响,即厚壁菌丝具有负向地性,分支菌丝为向地性。  相似文献   

6.
对濒危蕨类植物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Linn.)J.Sm.]的孢子采用原生境土进行培养,详细地显微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和配子体发育的全过程。结果:孢子呈四面体形,孢子萌发为书带蕨型(Vittaria-type),原叶体的发育为三叉蕨型(Aspidium-type)以及过渡类型,未观察到毛状体,成熟精子为带状螺旋形,具多鞭毛,数量较多。目的:金毛狗的濒危原因不在繁殖方面。孢子土壤培养法是金毛狗快速生产种苗的可行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猴腿蹄盖蕨孢子萌发和成苗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猴腿蹄盖蕨孢子人工培养成苗效率,以猴腿蹄盖蕨孢子为外植体,通过在组织培养中加入不同种类激素和NaH2PO4及活性炭,探讨了猴腿蹄盖蕨孢子萌发和成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mg/LGA3处理成熟孢子5min,孢子萌发速度加快;NAA、2,4-D、BA、KT四种激素中KT促进孢子萌发效果最好,BA和NAA次之。1/2MS,MS两种培养基中,1/2MS培养基孢子萌发速度快于MS培养基;NaH2PO4浓度以200~300mg/L可促进幼苗迅速生长,形成大量丛生苗;培养基中添加2%活性炭有利于小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张明生  李花 《种子》2009,28(11)
以半夏为实验材料,通过固体培养转液体悬浮培养建立小块茎悬浮系,并以小块茎为人工种子的繁殖体,研究了人工种皮基质、人工胚乳组分、贮藏条件、萌发基质等对人工种子萌发率和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4.0%海藻酸钠+2.0% CaCl_2+2.0%壳聚糖为人工种皮基质,1/2 MS液体培养基+0.2 mg/L NAA+0.1 mg/L GA_3+0.5 mg/L BA+0.4mg/L青霉素+0.3%多菌灵粉剂+0.2%苯甲酸钠+1.0%蔗糖+0.5%活性炭作为人工胚乳成分制作的人工种子,其萌发率和成苗率最高.这样的人工种子在4℃条件下贮藏20 d后的萌发率及成苗率分别达82.8%和78.6%,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和贮藏时间的延长,人工种子的萌发率和成苗率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刺五加黑斑病菌对刺五加不同器官的侵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刺五加不同器官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方法】制作刺五加不同器官煎汁的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质,分别来观察在不同器官煎汁培养基中,刺五加病原菌菌落的生长速率和不同基质处理中病原菌孢子的萌发率。【结果】刺五加器官煎汁培养基生长速率比对照高,尤其是茎部煎汁培养基与对照的生长速率间差异显著;刺五加黑斑病菌在刺五加不同器官汁液基质条件下的孢子萌发率较好,其中茎部汁液基质与清水对照处理的孢子萌发率差异显著。【结论】刺五加不同器官对刺五加黑斑病菌的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与植物不同器官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鹿角蕨又名鹿角羊齿,属附生性观赏蕨。其营养叶形姿优美多变,非常奇特;孢子叶顶端裂缺形似鹿角,十分别致。若将其贴生于古老枯木或装饰于吊盆中,点缀居室,会平添自然景趣和几分神秘色彩。一、多姿优美的鹿角蕨家族鹿角蕨全世界自然分布有16种之多,主要野生在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的热带、亚热带雨林中。园艺学家还从中选育出观赏价值很高的2个园艺杂种和10个栽培品种。常见的有以下一些——①美洲鹿角蕨:原产秘鲁、波利维亚,孢子叶表面密被细毛,呈白色状,叶长达3米;②安哥拉鹿角蕨:分布于非洲乌干达、扎伊尔和尼日利亚,孢子叶大,形似象耳;③肾叶鹿角蕨:营养叶肾状,孢子叶直立生  相似文献   

11.
几种因素对灵芝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芝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3):102-104
该文研究了灵芝孢子萌发的影响因素,为灵芝孢子药用成分的提取及孢子育种奠定基础。采用玻片压片培养法计算孢子萌发率。着重研究了灵芝孢子在不同温度、pH、氧气以及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灵芝孢子在28℃、pH值5、供氧、黑暗条件下培养48h萌发率可达70﹪;0.1mg/ml浓度范围的MgSO4、CaCl2、FeC13能促进孢子萌发。  相似文献   

12.
于淑玲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1):144-147
【目的】探讨小反扭藓原丝体的发育规律对研究该藓的个体发育、人工培养和探讨生活史,提供新的数据和资料。【方法】在配置改良的Knop营养液,接种用75%的酒精溶液消毒3min孢蒴的孢子,选取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和配子体发生过程中的9个主要特征,对小反扭藓的原丝体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显微照相。【结果】孢子第2天开始萌发,6d时,孢子的萌发率已经达到90%。原丝体系统由绿丝体、轴丝体和泡状原丝体组成。形成空细胞使原丝体断裂,无假根。油体在原丝体的发育过程中,油体的大小没有大的变化,位置发生移动。【结论】此藓孢子的萌发类型---光藓型,原丝体的发育特征是其对生长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不同浓度臭氧水对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 (Mont.) de Bary孢子囊萌发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臭氧水处理对孢子囊萌发的影响与臭氧水浓度密切相关,以9 mg/Kg臭氧水处理1 min可以抑制95%以上孢子囊萌发,以18 mg/Kg臭氧水处理1 min则100%抑制孢子囊萌发。无论在高浓度还是在低浓度条件下,处理时间1分钟或2分钟对孢子囊萌发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杀菌作用几乎是瞬间完成的。臭氧水处理孢子囊后导致孢子囊形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随时间延长变得更加明显。鉴于高浓度臭氧水对植物本身不产生毒害作用,因此,高浓度臭氧水在控制晚疫病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枯草芽孢杆菌XK-1产芽孢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有机磷降解菌-枯草芽孢杆菌XK-1的芽孢产量,对其产芽孢的条件进行系统研究。以菌体芽孢化的方式增强该菌适应性,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不同的氮源、碳源、无机盐、pH、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对枯草芽孢杆菌形成芽孢的影响。结果表明:XK-1产芽孢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3%麸皮,3%大豆蛋白胨,0.1% CaCl2,0.05% NaCl,在此基础上的最佳培养条件为pH 7.5,温度为40℃,发酵时间为48 h,接种量为2%。经优化后,该菌株的产芽孢率达96%,为下一步该菌株在复合生物肥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金莲花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金莲花种子为材料,就不同GA3浓度和处理时间、沙藏时间、温度和基质等对金莲花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建立金莲花种子萌发的栽培技术体系,为金莲花引种驯化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4℃沙藏或GA3处理可有效打破休眠,其中4℃沙藏40~50天或150 mg/L GA3处理种子3~4 天,250 mg/L GA3处理种子2~4 天和350 mg/L GA3处理2天均可有效解除休眠。(2)温度显著影响金莲花种子的萌动时间、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其中30℃和30℃以上高温严重抑制金莲花种子的萌动和幼苗生长。10℃低温延缓种子萌动,15℃、20℃是金莲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宜温度,25℃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基质影响金莲花种子的萌发。不同基质中金莲花种子出苗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沙>混合基质1(沙和园土按2:1混合)和腐叶土>混合基质2(沙和园土按1:2混合)。  相似文献   

16.
蓝莓人工杂交及幼苗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通过有性杂交、实生选种等方法对蓝莓进行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以获取蓝莓栽培品种杂交果实,提高蓝莓实生育苗效率,选取Chippewa、Bluecrop、Darrow、Northland、Duke和Powderblue 6种不同蓝莓栽培品种作为亲本,进行人工杂交授粉试验,并对杂交得到的种子进行幼苗培育。结果表明:低温干燥有利于蓝莓花粉的贮藏及活力保存;不同倍性蓝莓品种间存在杂交不亲和现象;杂交果实成熟后其横纵径和单果重存在差异;杂交授粉产生的种子出苗率为4%,使用赤霉素(GA3)能显著提高出苗率,并总结出蓝莓人工杂交与幼苗培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以选自福建省建瓯、沙县和福州地区的3株玉米小斑病菌菌株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对病菌菌丝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0℃和6;产孢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5℃和6~7;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25~28℃和6。光照能显著抑制病菌产孢,在相对湿度为85%、95%条件下或在水琼脂培养基表面上,孢子萌发率分别达50%、88%和90%。葡萄糖、乳糖、甘露醇、可溶性淀粉适宜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而尿素、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能显著抑制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孢子萌发。菌丝体的致死温度为65℃、10 min或60℃、30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60℃、10 min或55℃、30 min。[结论]3个菌株的产孢特性、菌丝致死温度和致病力均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