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中国农村能源消费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农村能源是全面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农村能源消费关系到农村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公平和我国能源发展的全局。重点分析了中国农村能源消费的现状和农村能源结构的变化,找出农村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郯城县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情况的实地调查,了解了村民生活能源使用意愿的变化,对郯城县村民生活能源的消费现状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村民的消费观念已发生巨大变化,由单纯注重生活能源的经济性向注重其使用的方便性、清洁性及高效性转变;郯城县村民最喜欢使用的生活能源第一为太阳能、其次为电和集中供气,三者合计占到了85%。能源消费形式呈现多样化,村民使用最多的组合方式是“电+液化气+煤+太阳能”,其次是“电+液化气+太阳能”;生活能源消费类型主要是电、液化气、太阳能和煤;沼气用户仅为4.25%,根据郯城县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当地发展户用沼气有一定的困难。秸秆(柴)作为传统的农村生活能源在郯城县已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备受关注的问题,研究农民工家庭消费问题,对扩大内需及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全国988个农民工家庭调查样本,从收入、家庭特征和其他不确定因素三个方面探析农民工家庭务工地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因素对农民工家庭务工地总消费支出、居住支出、娱乐支出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特征因素如文化水平、孩子随迁、工作行业因素对农民工家庭的各项消费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租房因素显著影响着农民工家庭的总消费支出和居住支出;健康因素对农民工家庭的医疗支出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因此,要提高农民工家庭的消费水平,扩大农民工家庭的消费潜力,一方面要提高农民工家庭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完善社会保障系统,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农民工家庭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经过多年研究,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贵州省黔西南州绿缘动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攻克了兜兰组培快繁、规模化生产等核心技术难题,初步实现兜兰产业化生产。去年至今,绿缘公司兜兰组培苗已达上百万株,已有30多个兜兰名品、精品上市销售,获得消费者尤其是家庭消费者的热捧。去年11月,在昆明举行的"2014大花蕙兰订货会暨全国盆花产业发展交流会"以及2014重庆年宵花民俗文化节期间,绿缘公司已开始全面推广自己的兜兰产品。据总经理邓克兰介绍,10多年来,他们引进、驯化和选育了50多个兜兰品种,占世界已知兜兰品种的50%左右。目前‘杏黄兜兰’、‘彩云’、 相似文献
5.
6.
[方法]在对2006-2013年我国农村十种主要生活能源消费量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EEF、EFC的值,构建STIRPAT模型和改进脱钩指数法,[目的]分析2006-2013年的时间序列下中国农村能源碳排放生态压力。[结果]结果显示:(1)煤炭、秸秆、薪柴的年消费量平均分别以1.58%、3.16%和4.26%的速率降低,电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煤气、沼气和太阳能的平均分别以25.99%、8.53%、22.78%、4.02%、34.85%、12.82%、9.11%的速率增长;(2)我国农村能源供给超过需求,生活能源消费未对乡村环境形成生态压力;(3)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土地面积和能源碳排放带来的经济价值不断提升;(4)适度降低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是建设乡村的有效办法;(5)技术是模型中能源碳排放生态压力的唯一抑制因素,对技术进行创新是当前进行乡村建设重要途径。[结论]我国能源消费模式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还应进一步加强政府调控、注重引导居民绿色消费观,使我国乡村建设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稳步前进。 相似文献
7.
8.
为了研究网络对新生代大学生心理情感的影响,通过调查并对比分析网络对新生代大学生心理情感的影响,充分发挥网络在培养新生代大学生心理情感方面的优势,以促进新生代大学生人格和素质的全面提升。有助于揭示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发展与网络技术影响的基本规律,确立学习中情感发展倾向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9.
甘薯块根抗黑斑病酚类物质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甘薯块根酚类物质代谢与抗黑斑病之间的关系,为鉴定和选育抗黑斑病品种提供抗性指标。以‘南京-92’(高抗)和‘烟台-252’(高感)为材料,测定了甘薯块根中绿原酸、总酚的含量、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抗病品种在黑斑病侵染第1天,PAL活力就迅速提高,以后的几天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感病品种在黑斑病侵染后第3天PAL活力才显著升高、5天后就迅速下降;黑斑病侵染使甘薯绿原酸含量迅速提高,但不同抗病性的甘薯品种积累的时相和量有所不同,高抗比高感提高56.6%~327%;受黑斑病浸染后,高抗品种体内PPO活性及和总酚含量比高感品种提高迅速,且持续的时间较长。甘薯块根中PAL活性、绿原酸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总酚含量的提高,有利于提高甘薯抗黑斑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家庭园艺产业脱胎于花卉产业,并随着花卉产业的发展而发展。家庭园艺产业发展历程与现状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花卉产业刚刚起步,整个产业的供需极度不匹配,需求也多以木本苗木为主,90年代初,鲜切花市场率先萌芽并引领整个花卉产业发展;直到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由于公共绿化需求的增加以及花卉商品化的形成,花卉产业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2005年前后,房地产业快马加鞭似的发展刺激了花卉消费的进一步需求,市场行情火暴,但因为当时上规模的企业不多,没有统一的市场标准,以致所有植物产品都有可观收入,整个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丛生;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让花卉产业遭遇了短暂的寒冬,随着四万亿计划的实施与推进,内需的增加推进花卉产能不断上升,花卉苗木产业再次迎来了春天,2012年,十八大对花卉公共消费的限制出台后,长久以来的花卉畸形消费时代终结,这种畸形消费下产生的畸形产品反而促进了生产端向群众和家庭消费转型,家庭园艺正式兴起。 相似文献
11.
Understanding of how rural livelihood systems embedded in different social-ecological contexts affect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behaviour is critical for facilitating rural energy transition.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level and structure for three different livelihood systems, including mobile livelihood (ML), semi-settled livelihood (SSL) and settled livelihood (SL), from the pastoral region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in ML, SSL and SL systems is 9250.1, 14 714.3 and 7004.5 kgce, respectively. Although yak dung is the dominant energy source in the ML and SSL systems, commercial energy sources are extensively used. When rural herders are resettled into peri-urban areas, commercial energy sources become dominant though the percentage of yak dung consumption remains high. Mobile livestock production strategies and the associated rangeland tenure regimes and cultural practices are key determinant household energy choice factors of the ML and SSL systems. Comparatively, the role of income is more impactful on fuel consumption patterns in the SL system. Accordingly, this study argues that utilising a livelihood system approach in understanding 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behaviour allows us to design energy policies and innovative and customised clean energy sources that better fit rural livelihood systems.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江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基于ELES模型,利用2000—2013年的经济数据,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3年,江苏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消费结构上教育与文娱以及交通通讯支出比例逐渐加大。边际消费倾向分析表明,食品、居住、交通通讯以及文教娱乐是江苏农村居民主要消费重点。弹性分析表明,除了食品为居民生活必需品,其余消费品均为奢侈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重庆市城市发展新区村镇住宅建筑能耗的全年调研,得到了重庆城市发展新区村镇居民的用能习惯及村镇建筑的能耗水平。采用分类归纳法,对家用电器测试归纳,并对非用电设施调研估算归纳。基于实测数据和调研估算数据建立了重庆城市发展新区村镇住宅建筑用能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重庆城市发展新区村镇住宅能源消费形式以电为主,为电+燃气+薪柴+煤+太阳能的混合型结构;村镇居民用能习惯在使用何种能源的选择上存在差异,但对同一种能源的使用差异性不大。实测数据表明,所建立的村镇住宅建筑用能模型能准确反映重庆城市发展新区新村镇住宅建筑用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
15.
便利店销售额在传统零售业中增幅最高,照明在所调研样本总室内能耗中占比为43%。基于全国257家便利店的数据,探讨便利店的照明特征。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照明能耗预测模型,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探讨客观参数与主观评价的联系。研究表明,对便利店,考虑照明节能时需同步关注其主观评价的变化;进行照明设计时需因地制宜;照明能耗预测模型为ln y=0.479 ln x1+ 0.248ln x2-0.217(y为照明功率密度,x1为单位面积照明造价,x2为典型货架位置水平照度平均值);顾客对照明充足度的“敏感性”比照明均匀度高;提高照度平均值有助于提高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16.
气象参数是影响建筑热环境和供暖空调能耗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成都地区1971—2000年共30 a的历史观测数据,生成了建筑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所需要的逐时气象数据文件。比较分析了该地区30 a干球温度、太阳辐射等各气象参数月均值的变化,模拟分析了该地区建筑的采暖、制冷及总能耗,利用多元回归建立了建筑能耗与气象参数之间的关系式,并检验了该关系式的准确性。结果表明:成都地区办公建筑能耗变化与各气象参数没有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建筑月总能耗与各气象参数呈纯二次多项式关系,月采暖能耗、月制冷能耗与各气象参数呈交叉二项式关系;建筑月能耗回归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建筑月能耗与各气象参数的关系,且月采暖能耗和月制冷能耗回归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优于月总能耗模型。 相似文献
17.
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为目的,为了探明居民经济收入和家庭能源消费结构的关系,基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民家庭收入和能源消费的调查数据,利用回归等统计方法,系统的分析了农民家庭收入与日常能源消费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总能源消费量呈线性增加,家庭收入每增加1000元则能源总消费量增加80.42千克标准煤(kgce)。煤炭、液化气及电能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显著增加,而传统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则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而降低。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的高低同时影响清洁能源与非清洁能源所占的比例。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煤炭、传统生物质等非清洁型能源的消费在家庭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下降;而液化气、电能等清洁型能源的消费比重则上升。这说明家庭人均收入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健康卫生的关注,因此如何将能源清洁化是急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暖已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运行状况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准确评估气候变化下的建筑能耗对建筑方案设计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具有重要意义。进行气候变化下建筑能耗的精确预测,必须拥有未来的逐时气象数据。以寒冷地区北京和夏热冬暖地区广州为研究对象,将挑选的两个城市典型气象年为基线气候,结合全球模式下的预测气象数据,应用变形法修正TMY的气象参数,得到直至本世纪末的10个节点年逐时气象文件,并进行了全年能耗模拟,预估了两个城市的办公建筑在气候变化下建筑能耗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两种预测排放情景下,干球温度、含湿量和太阳辐射均呈增加趋势;北京采暖能耗显著降低、制冷能耗增加,总能耗减少,广州采暖能耗降低、制冷能耗显著增加,总能耗增加。 相似文献
19.
冬季现场调研与热环境测试表明,拉萨市现有居住建筑的缓冲空间能明显改善室内热环境。但当地非采暖房间冬季热环境仍较差,居住建筑采暖需求明显。当地采暖能耗与环境负荷增长趋势明显。以拉萨市常见的单元式住宅为基础建立了热工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了南北向缓冲空间进深设计对冬季采暖能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南北向缓冲空间均能有效降低模型的采暖能耗,其中,随着南向缓冲进深增大,模型采暖能耗呈递增趋势;随北向缓冲空间进深增大,模型采暖能耗呈先降后增趋势,北向缓冲空间模型之间能耗差很小。缓冲空间优化设计模型与基础模型的能耗对比分析显示,合理设置的南北向缓冲空间能够大幅降低采暖能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