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核桃专用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核桃种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核桃专用肥以复混肥搭配有机肥为主,肥料利用率较低,且会造成肥料浪费,增加施肥成本;本研究结合核桃需肥规律和核桃主产区土壤养分情况,针对核桃专用肥的施用现状在云南核桃主产区进行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应用研究,旨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施用量和提高核桃产区土壤微生物活性;在肥料施用期间检测土壤微生物情况以及功能菌株的定殖情况,并对处理过的核桃植株进行农艺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16-6-8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油枯发酵)能促进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的繁殖,抑制真菌的生长,对4株功能细菌在土壤中的定殖具有一定辅助作用;16-6-8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烟梗烟末发酵)对核桃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综合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施肥成本,发酵烟梗烟末形成的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成本较低,且核桃田间表现和产量更高,因此在核桃生产上推荐烟梗烟末发酵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  相似文献   

2.
探索菜籽油枯有机无机复混肥配施钾长石土壤调理剂对植烟土壤肥力及烤烟生长、产质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烟田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为材料,在云南昆明红壤上,开展田间试验,设置6个处理:T1 (CK),施无机肥;T2,有机无机复混肥(与T1等氮磷钾);T3,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调理剂(与T1等氮磷);T4,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调理剂(T1减氮磷钾20%);T5,土壤调理剂+不施肥;T6,不施肥。结果表明:与CK相比,T2、T3显著增加土壤pH 0.51和0.69个单位,土壤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和SOC含量显著提高13.02%~43.48%,T2的TN含量较CK显著增加10.98%,T3、T4分别显著增加土壤C/N 16.02%和13.23%。T2、T3可促进烟株生长,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显著增加2.11%、4.50%和7.39%、23.96%。与CK相比,T2、T3烟叶上等烟比例和产值分别增加7.87%、17.66%和11.75%、29.37%;T3、T4产量较CK显著提高14.92%、8.80%。T2、T3可改善烟叶填充值与叶梗重,质地均匀、物理性质优异,且综...  相似文献   

3.
不同商品有机肥对烤烟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烟叶内在品质,立足于烟叶生产实际,开展了不同商品有机肥对烟叶质量影响的研究。在氮、磷、钾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N、P、K不同配比有机肥Ⅰ(含猪大油)(4-1-2)、有机肥Ⅱ(3-2-3)、有机肥Ⅲ(2.8-5.3-0.6)、有机肥Ⅳ(5-1-2)、有机无机复混肥Ⅴ(8-5-8)、豆饼对烤烟生长发育和烟叶品质的影响以及施用几类有机肥的经济效益状况。综合试验结果分析表明,以有机肥Ⅳ、有机肥Ⅰ(含猪大油)的肥效表现较好,农艺学性状表现较为突出,原烟外观质量较好。有机无机复混肥Ⅴ整体表现与对照基本相当,大田后肥效稍显不足;有机肥Ⅱ、有机肥Ⅲ两种有机肥料表现一般;对照豆饼处理综合表现较好,但是肥料成本最高。  相似文献   

4.
玉米生长过程中施肥对土壤呼吸和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阐明玉米生长中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规律与施肥和土壤类型间的关系,运用盆栽试验研究了玉米生长和施肥处理对中国南北典型土壤(黑土和红壤)的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条件下,黑土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土壤呼吸在玉米的各生长期都没有明显差异,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随着玉米的生长呈增长趋势,且大喇叭口期达到最大;而红壤的土壤全氮、有机质、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都随着玉米的生长呈增长趋势,且大喇叭口期达到最大。在玉米的不同生长期,有机肥处理增加了黑土和红壤的土壤呼吸和微生物生物量碳,而无机肥处理则没有显著影响。另外,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施用有机肥降低了土壤的微生物的呼吸熵,而施用无机肥则提高了土壤呼吸熵。总之,土壤呼吸速率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不仅受到作物生长和施肥的影响,也同样受土壤质地和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基本材料,研究了20年的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长期配施对土壤肥力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有机肥料,土壤全氮含量比化学肥料要高,有效氮平均高出15.9mg/kg;(2)施用磷肥和钾肥是提高土壤磷钾养分的基础。施肥使土壤有效磷平均高出18.8mg/kg,有效钾平均高出27mg/kg;(3)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物理性质,配施不明显改变pH。有机肥料使土壤容重下降12.6%,田间持水量平均上升19.7%。(4)有机无机肥连续配施,能持续高产稳产。稻谷总产(19年早、晚稻平均),以NPKM为最高(5556.8kg/hm2),比单施化肥NPK)增产704.3kg/hm2,增产14.5%。  相似文献   

6.
土壤酶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探究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施肥后土壤环境的变化,对指导稻田的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3个施肥处理:常规施肥、施用控释肥料、有机无机配施,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冬闲期稻田3种土壤酶(蔗糖酶、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利用经典统计学分析和冗余分析探究施用不同类型肥料下土壤酶活性的差异,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经典统计学分析表明不同试验地的不同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整体而言,ACRF(施用控释肥料)处理和NPKM(有机无机配施)处理水稻产量均高于CF(常规施肥)处理,增产效果在2.0%~7.3%之间;NPKM处理的耕层土壤理化性质得到较大程度改善;而3种酶活性表现为NPKM>CF、NPKM>ACRF。冗余分析表明7种理化性质在前两轴累计解释土壤酶活性的90.81%,即前两轴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pH、SOC(土壤有机碳)与土壤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理化性质中SOC是土壤酶活性呈现差异性的关键因子,其次是pH。本试验条件下,施用控释肥料或者有机无机配施可较好地实现水稻增产和土壤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有机无机复混液体肥对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研究有机无机复混液体肥与化肥对棉花产量与部分纤维品质的影响。统计试验田(施用有机无机复混液体肥)与对比田(施用化肥)棉花产量,并测定其品质。在产量方面,试验田棉花产量低于对比田,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品质方面,试验田棉花纤维长度、衣分均高于对比田,较对比田棉纤维和衣分平均增加5.03%、1.19%,试验田与对比田的棉花马克隆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2种肥料在不同示范区对棉花马克隆值和公制支数的差异不同,在新湖县和106团,施用复混肥棉纤维马克隆值低于常规施肥,而在乌苏县高于常规施肥;马克隆值与公制支数呈负相关关系,影响与马克隆值相反。有机无机复混液体肥能满足棉花生产需要,相比常规施肥籽棉产量略低,但可以增加衣分,对皮棉产量的影响小;其次可适当增加棉纤维长度,提高棉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8.
沼肥与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在保护地蔬菜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试验研究了化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生物有机肥、沼肥对日光温室秋冬茬黄瓜及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作用。表现为与试前土壤相比较,土壤容重下降,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增加,其中施用沼肥的处理影响最大,土壤容重降低了4.26%,土壤总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4.68%,10.7%;施用沼肥,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增加最高,而完全施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处理全磷、速效磷、碱解氮增幅最大。施用沼肥和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以促进黄瓜的生长和提高产量,产量比对照(不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102.8%,123.1%。各处理除沼肥和生物有机肥两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另外,施用沼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以提高果实中Vc、还原糖含量,并降低硝酸盐含量,提高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9.
基于正交设计的玉米有机无机培肥模式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  宫亮  邢月华  包红静 《作物杂志》2021,37(1):168-90
为优选有机无机培肥模式,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氮磷钾施用量和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秸秆的施用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有极显著影响,而无机化肥用量对其影响不显著;秸秆和施氮量对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影响显著;磷肥和钾肥用量分别对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显著,通过因素不同水平的综合平衡分析比较,在辽宁中部玉米主产区采用施氮量180kg/hm2、施磷量90kg/hm2、施钾量120kg/hm2、秸秆还田量6 000kg/hm2的玉米生产和土壤培肥技术模式,可达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和增产增效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阐明长期施肥后不同有机质含量农田黑土活性有机氮组分的变化,探讨农田黑土肥力演变对施肥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利用黑土生产力长期定位试验,以5 个不同有机质(SOM)含量11%(北安)、6%(嫩江)、5%(海伦)、3%(德惠)、1.7%(梨树)农田黑土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连续施用8 年化肥后对土壤全氮及土壤活性氮库不同组分颗粒有机氮(POM-N)、微生物量氮(SMBN)、可溶性有机氮(DON)及轻组有机氮(LFOM-N)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肥处理相比,长期施用化肥可提高土壤全氮、POM-N、SMBN、LFOM-N的含量(P<0.05),对DON的影响不显著。土壤全氮、POM-N、LFOM-N、SMBN含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降低而降低。在土壤活性有机氮的组分中,颗粒有机氮的贡献率最大。长期施肥对不同有机质含量的农田黑土活性有机氮之间的相关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宁夏银北引黄灌区灌淤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出适合宁夏银北引黄灌区农地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合理施肥量,以氮素、磷素、钾素为试验因子,设无肥(N0P0K0)、无氮(N0P2K2)、无磷(N2P0K2)、无钾(N2P2K0)、氮磷钾(N2P2K2)全施5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对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的试验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本地区农地种植水稻,化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是36.5%,其中氮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是11.9%,磷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率是10.5%,钾肥对水稻产量没有影响。本地区农地种植小麦,化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56.3%,其中氮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28.0%,磷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9.2%,钾肥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是1.2%。本地区农地种植玉米(套种),化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是62.4%,其中氮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是53.2%,磷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是15.5%,钾肥对玉米产量的贡献率是6.9%。因此得出,本地区种植农作物对化肥的依赖性较大,施用化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其中氮肥对农作物产量起主要作用,磷肥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小,钾肥对农作物的产量影响不大,可以不施或少施。  相似文献   

12.
污泥有机肥应用于中国水仙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本研究通过污泥田间试验,探讨不同污泥有机肥在中国水仙栽培上的施用效果。试验表明:适量的污泥有机肥能促进中国水仙的营养生长、提高其叶绿素含量,提高中国水仙主鳞茎的围径,提升中国水仙鳞茎球销售的等级和销售价值。其中以处理3(2250 kg /hm2污泥有机肥+ 750 kg /hm2过磷酸钙+ 750kg /hm2复合肥)和处理4(3000 kg /hm2污泥有机肥+750 kg /hm2过磷酸钙+ 750kg /hm2复合肥)的效果最佳,污泥有机肥可作为优良的土壤改良剂及农田肥料。  相似文献   

13.
小麦套玉米平衡施肥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3414”完全设计方案,对参试肥料因子N、P、K 在小麦套玉米上进行肥效试验,从而获得本县不同农田等级种植小麦套玉米的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合理产量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方法。分析N、P、K三因子之间的主效因和交互效因,构建本县不同肥力水平农田(不同农田等级)小麦套玉米的施肥配方,为肥料配方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本地区与该试地验肥力相当的中产田可按照上述经济合理产量的施肥量进行小麦套种玉米生产。每公顷应施:纯N=571.23 kg P2O5=121.38kg、 K2O=68.6kg,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8.3:1.77:1。  相似文献   

14.
东部平原矿区不同培肥处理对复垦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矿区复垦土地质量不高的问题,在小区模拟复垦地上进行有机无机配合施肥(FM)、施用有机肥(M)、施用无机肥(F)、种植绿肥(GF)以及不施肥(CK)等5种处理措施,通过3年定位培肥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培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处理措施下,有机质、N、P、K在土壤中的含量具有分层现象,其在0~20 cm表层(L1)中大于20~40 cm亚表层(L2);从培肥处理对土壤肥力大小影响来看,不同处理间表现为:FM>GF>F>M>CK;从玉米株高、产量等长势来看,不同处理间表现为:FM>F>M>CK,与土壤肥力不同处理间的变化一致。综合分析来看,有机肥化肥配合施用对复垦土壤的培肥效果最好,是改良复垦土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玉米主产区农田土壤施肥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邢月华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9):166-169
2005年春季对辽宁省玉米主产区147个农户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玉米主产区施用尿素、复合肥和磷酸二铵的样本比例分别为84.6%、80.3%和40.1%,有机肥施用比例仅占34.2%。从不同区域施肥量来看,尿素用量大致相同,磷酸二铵用量趋势为辽中北>辽西>辽南,复合肥用量趋势为辽中北>辽南>辽西,有机肥用量趋势为辽西>辽中北>辽南。全省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用量分别为234.4 kg/hm2、104.8 kg/hm2和53.5kg/hm2,且氮磷钾的投入以化肥为主。不同区域氮磷钾肥用量不同,氮磷肥用量为辽中北>辽西>辽南,钾肥用量为辽南>辽中北>辽西。从玉米施肥氮磷钾的比例来看,各地均相对重视氮肥的施用,而磷、钾肥的比例相对偏低,尤其是钾肥的比例。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养分施用量和氮磷钾比例结果表明,高产水平玉米的K肥用量和比例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一种适用于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微水溶性缓释肥料(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制,简称W,下同)在常规灌溉和减量灌溉条件下对夏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应用砂壤土盆栽玉米试验,设置了常规灌溉不施肥处理(CK)、常规灌溉的尿素处理(N)、常规灌溉的L型包衣尿素控释肥处理(L)、等量施肥与常规灌溉的微水溶性缓释肥处理(W1)、等量施肥与减量灌溉的微水溶性缓释肥处理(W2)5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与CK相比,所有施肥处理植株全氮、磷、钾含量与土壤残留硝态氮及速效钾含量均显著提高。各施肥处理相比,植株全氮含量为1.98%~2.37%,含量顺序依次为W2>W1>L>N,W2与N处理差异显著,其他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植株全钾含量为4.26%~4.84%,含量顺序依次为W1>W2>L>N,各处理差异不显著;土壤硝态氮含量为165~314 mg/kg,含量顺序依次为W2>W1>L>N,W2与W1、N、L 3个处理差异显著,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速效钾含量为231.7~318.1 mg/kg,含量顺序依次为W2=W1>N>L,W2与W1差异不显著,N与L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间差异均显著。结果说明微水溶性缓释肥料养分释放具有一定的微水溶性与缓释性能,可以显著促进玉米植株氮素吸收,降低养分流失风险。  相似文献   

17.
南疆地区苹果园土壤肥力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南疆地区不同土壤质地、不同树龄‘红富士’苹果园土壤养分及矿质元素的特性,分别以壤土、沙土、粘土质地幼龄和盛果期果园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0~20 cm、20~60 cm土样有机质、N、P、K、Ca、B、Mg等矿质元素含量,研究不同果园土壤养分和矿质元素的特性。结果表明:(1)盛果期果园有机质和矿质元素的含量高于幼龄期果园。(2)不同土壤质地果园土壤中有机质和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较大,壤土和粘土质地果园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分布规律相似。(3)0~20 cm和20~60 cm土层中矿质元素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有机质与有效硼的差异较大,达到差异显著性。(4)阿克苏地区苹果园土肥管理过程中应增施有机肥、速效氮和有效硼,同时对沙土果园的管理还应该增加钙肥和镁肥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污泥生物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和氮磷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施肥水平(CK为常规化肥;A为化肥+8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B为化肥+11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C为化肥+15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D为化肥+20kg/hm2污泥生物有机肥),2种施肥方式(拌肥和拌种肥),研究了污泥生物有机肥对大豆产量及其营养器官(叶片、主茎和根系)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入污泥生物有机肥后,大豆产量及其营养器官中的氮、磷含量均高于对照(C>B>A>D>CK)。且拌种肥处理均高于拌肥处理,其中拌种肥的C处理大豆产量最高,为1 898.5kg/hm2,增产8.18%。说明污泥生物有机肥可提高大豆产量,并对氮、磷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