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红富士为试材,研究了套袋对苹果果实糖含量和山梨醇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套袋苹果果实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及SDH的活性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与对照相比,套袋后,苹果果实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山梨醇含量有一定的增加。套袋处理降低苹果果实的SDH活性,但SOX活性在发育后期有一定的增加。相关分析表明,苹果果实的果糖积累主要与SDH活性密切相关。由此推断,套袋通过降低苹果果实的山梨醇代谢而影响苹果果实的糖积累。  相似文献   

2.
以红富士为试材,研究套袋对苹果果实糖含量和山梨醇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套袋苹果果实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及SDH的活性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与对照相比,套袋后,苹果果实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山梨醇含量有一定的增加。套袋处理降低苹果果实的SDH活性,但SOX活性在发育后期有一定的增加。相关分析表明,苹果果实的果糖积累与SDH活性密切相关。由此推断,套袋通过降低苹果果实的山梨醇代谢而影响苹果果实的糖积累。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山梨醇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探究其与裂核现象的可能关系。以栽培桃‘久保’和野生桃为试验材料,测定桃果实不同发育时期中果皮和内果皮的山梨醇含量以及与山梨醇代谢相关酶--山梨醇脱氢酶(SDH)和山梨醇氧化酶(SOX)活性的变化。在果实发育的第1个时期,‘久保’中果皮山梨醇含量整体趋势高于野生桃,SDH和SOX的活性低于野生桃,说明在幼果生长期,‘久保’中果皮内的山梨醇代谢较野生桃弱。在果实发育的第2个时期,对比‘久保’与野生桃内果皮,‘久保’的山梨醇含量高于野生桃,SDH的活性低于野生桃,说明在桃果实硬核期,野生桃内有较强的山梨醇代谢活性,从而有利于果糖的形成,为桃果核的木质化提供能量来源。在果实发育的第3个时期, ‘久保’中果皮内的山梨醇含量比野生桃要上升的快,表明‘久保’果实可能更多地利用外源糖供给,促进果实的迅速膨大。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基质水分变化对苹果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多酚含量的影响,以盆栽‘红富士’苹果为试材,调控基质水分含量,测定不同时期苹果果实中PAL酶活性和多酚含量。结果表明:果皮和果肉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但达到高峰的时间有所差异。基质相对含水量分别由50%~55%和65%~70%提高到80%~85%时,果皮PAL酶活性显著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处理,但果肉中的PAL活性没有差异;果皮和果肉中多酚含量显著低于同时期的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品种、成熟度的苹果多酚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活性的影响,确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苹果多酚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抑制的检测方法。选取‘富士’、‘国光’2个品种、2个成熟度的苹果多酚提取物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对ACE活性的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多酚浓度在1~250 μg/mL范围时,未成熟‘富士’、成熟‘富士’、未成熟‘国光’、成熟‘国光’的苹果多酚对ACE活性的抑制逐渐增强,其中未成熟‘富士’多酚提取物的半抑制率浓度IC50值最低,成熟‘国光’的IC50值最高,分别为16.9、80.8 μg/mL。由以上结果得出,未成熟‘富士’的苹果多酚对ACE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强,可以作为天然优良的ACE活性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根域限制栽培对葡萄生理特性的影响,以3年生‘宝满’葡萄植株为试验材料,采用根域限制处理方法,对光合特性及糖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根域限制处理的‘宝满’葡萄植株与对照Pn日变化趋势一致,而处理植株Pn、Gs、Tr显著低于对照,处理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低于对照;在果实发育中后期,根域限制下‘宝满’葡萄果实的可溶性总糖含量、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这些结果表明,根域限制可能主要影响果实发育后期糖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而影响‘宝满’葡萄的糖代谢和积累,并显著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7.
茉莉酸甲酯对苹果果实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茉莉酸甲酯对苹果果实着色的效果,采用喷施和采后浸果2种处理方法,对‘新红星’和‘红富士’苹果的果实色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处理促进苹果果皮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的降解,并且对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茉莉酸甲酯处理可促进苹果果皮中类胡萝卜素和花青苷的合成,并改变类胡萝卜素和花青苷的成份。  相似文献   

8.
苹果白粉病是危害苹果的重要病害之一。本试验通过人工喷雾接种苹果白粉病的方法,研究了10个不同苹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病性。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鸡冠’、‘早嘎啦’、‘美国八号’、‘伏花皮’和‘华红’发病轻,属于抗病品种,‘信浓红’、‘富士’、‘秦阳’和‘国光’发病较重,属于感病品种,且幼嫩的叶子较成熟的叶片容易发病。本试验结果为抗白粉病的机制研究、培育抗病新品种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12种砧木对‘巨峰’葡萄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12种新引进的抗寒砧木为试材(‘贝达’作对照),分析砧木对巨峰葡萄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影响。在接穗果实产量上,‘山河1号’和‘河岸5号’砧上‘巨峰’果实产量极显著高于‘贝达’砧;在接穗果实品质上,通过比较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和花青苷含量来对各砧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各砧木上‘巨峰’葡萄产量和品质均好于‘贝达’砧或与‘贝达’砧相当,在生产上有替代‘贝达’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在大棚栽培条件下,以‘翠冠’梨为试材,以不套袋果实为对照(CK),研究普通双层袋(处理Ⅰ)、小林双层袋(处理Ⅱ)和小林单层袋(处理Ⅲ)3种不同果袋套袋对果实品质以及果实不同部位(果皮、果肉、果核)中K、Ca、Mg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显著提高果面亮度(L*),其中处理Ⅰ和处理Ⅱ促进了‘翠冠’梨果实锈斑的形成,锈斑指数分别比CK提高15.2和3.6个百分点,显著降低了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处理Ⅲ的锈斑指数、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套袋降低了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处理Ⅰ和处理Ⅱ的果实单果重分别比CK减少8.3%和7.9%,处理Ⅱ和处理Ⅲ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比CK降低0.54和0.74个百分点,且差异显著;而对果形指数、总糖、总酸、糖酸比等品质指标无显著影响。套袋降低了果皮和果肉中Ca的含量。因此,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梨应采用无袋栽培,或选用高透光性的小林单层袋(NK-1)进行套袋栽培。  相似文献   

11.
双层纸袋对红富士苹果果皮色素和果实糖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红富士苹果套袋后果皮色素含量和果实糖、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果实套袋后果皮叶绿素含量一直低于对照果实,其中chla的含量降低最多,并且与总叶绿素的含量变化动态相似,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降低不大,这可能有利于果实着色;成熟期果实果皮花青苷含量迅速上升,摘袋5d后其含量超过对照,采收时超过对照1倍以上,使果实着色更鲜艳;套袋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总糖、还原糖及各种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套袋果实各种糖、酸等含量变化趋势与对照相同。  相似文献   

12.
陕西关中地区红富士苹果适宜双层纸袋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调查了关中地区红富士苹果12种果实袋的套袋效果,其目的是为了筛选适宜该果产区的袋种。通过比较各种果实袋对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以及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初步筛选出适宜关中地区的双层纸袋为小林双层袋、三秦双层袋、精工双层袋、神农双层袋和光亮双层I号袋,为苹果套袋技术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3.
不同套袋处理对‘岳苹’果实品质及着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岳苹’苹果的适宜果袋及摘袋后果皮色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确定摘袋后的适宜采收时间,对其设定3种套袋处理,并对不同处理果实内含物、糖、酸和果皮色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套纸袋使‘岳苹’果实的硬度和果皮花青苷的含量分别提高7.7%和30.9%,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实外观品质,但降低了‘岳苹’果实的风味,使果糖、蔗糖和总糖的含量分别降低了14.2%、59.7%和19.2%;套塑膜袋使‘岳苹’果实的硬度及果皮花青苷的含量分别降低了6.1%、10.0%和36.4%、35.3%;套塑膜袋摘袋使果实果糖和总糖的含量分别提高11.6%和6.8%;同时确定了‘岳苹’果实摘袋后采收的最佳时间为9~11天。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探讨不套袋与套袋对苹果品质影响的机理,以8年生‘富士’苹果(‘天红2号’/‘M26’/八棱海棠)为试验材料,共设5个套袋密度处理(不套袋、套袋1/3的果实、套袋1/2的果实、套袋2/3的果实、套袋所有果实),所用果袋为小林果袋(双层纸袋,内红外棕),研究不同套袋密度对果实套袋前(6月19日)、套袋后2天(6月21日)、套袋中(8月22日和9月27日)、摘袋后2天(10月9日)和采收后1天(11月3日)苹果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不仅降低了苹果树冠层内的光照强度,而且显著降低了叶片的光合速率,而随着套袋密度的增加,苹果树冠层内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尤其是在8月和9月。5个处理的冠层光强、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片比重的变化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基本一致,说明果实套袋导致叶片光合性能下降。套袋苹果光合速率的降低是由气孔导度的降低引起的,这可能与光照强度降低有关;而在9月光合速率的降低还可能与高温弱光,套袋苹果叶片出现非气孔限制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红富士苹果(Malus pumila Mill)果实内总抗氧化物质含量,增强其营养价值,开发功能保健苹果,试验通过在果实膨大期,以新鲜采摘的成熟红富士苹果的果实为研究对象,对苹果叶片喷施不同种类的植物细胞分裂素,研究植物细胞分裂素对果实内的总抗氧化活性及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果实膨大期对叶片喷施一定浓度的激动素、玉米素和6-苄基腺嘌呤都能提高苹果果实的抗氧化活性,提高果实内的总糖、总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其中,激动素对提高果实抗氧化活性,提高总糖、总酸和蛋白质的含量的效果最明显,6-苄基腺嘌呤的效果居中,玉米素的效果最不明显。在果实膨大期对叶片喷施不同的植物细胞分裂素,能提高成熟果实的总抗氧化活性,改善果品品质,为开发生产富含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功能保健苹果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阿克苏地区生产的红富士苹果是当地林果产业的主要支柱产品之一,是该地区果农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几年,由于阿克苏地区气候的变化,部分红富士苹果存在上色不佳的状况。本文通过调查阿克苏地区红富士苹果生产现状和外观品质存在的问题,分析阿克苏地区红富士苹果外观品质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探讨提高阿克苏地区红富士苹果外观品质的关键措施,同时给出合理化建议,为进一步提高阿克苏红富士果品竞争力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双矮栽培模式下套袋、不套袋管理对短枝富士苹果品质的影响,以嫁接在M9T337矮化自根砧上的4个短枝富士品种为试材,检测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成分。结果表明,套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均低于不套袋果实;苹果酸和琥珀酸是苹果中的主要酸组分,不同的短枝富士品种表现出不同的差异;4个短枝型富士品种的主要香气成分均为酯类,占总香气成分的77.71%~96.49%,是典型的酯香型苹果品种;‘烟富6’、‘沂源红’、‘宫崎短枝’3个品种,套袋和不套袋管理情况下主要香气成分均是乙酸己酯;‘龙富短枝’品种套袋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为乙酸己酯,而不套袋果实的主要香气成分为2-甲基丁酸己酯。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近红外光照射技术的无损检测方法是目前果实品质无损检测的主要手段之一。本试验采用有损与无损两种方法就苹果和梨不同品种及品质特性、采收期、套袋等因素对无损检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红星、金冠苹果等果皮较厚的品种对无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影响较大.而寒富苹果及梨等果皮较薄的果品,无损检测结果较准确;同时,果个较小的果实无损检测结果准确性较差.而果实色泽、脱宿萼、公母梨、采收期等因素对无损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套袋果实无损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