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探索杂交东方鲀(菊黄♀×暗纹♂)胚胎孵化和早期仔鱼生长发育最适宜的盐度条件,比较其在0、5‰、10‰、15‰、20‰、25‰、30‰、35‰、40‰、45‰等10个盐度梯度下,杂交东方鲀的受精卵发育和仔鱼生长情况。结果显示:杂交东方鲀受精卵在5‰~45‰盐度范围内均可孵化,适宜盐度为15‰~35‰,孵出期(y)与孵化时间(x)的存在着非线性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1245.366+15.543x-0.048x2(R2=0.911)。仔鱼生长的最适盐度范围为15‰~30‰,在该范围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东方鲀受精卵发育与仔鱼生长的适宜盐度为15‰~30‰,在该盐度范围内,杂交东方鲀能正常的发育生长。  相似文献   

2.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食品和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颗粒,标记抗赭曲霉毒素A单克隆抗体,将标记的胶体金抗体喷涂于玻璃纤维上,赭曲霉毒素A偶联抗原OTA-OVA和二抗兔抗鼠IgG分别喷涂于硝酸纤维膜上,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依次将样品垫、胶体金垫、硝酸纤维膜和吸水纸组装成试纸条并装卡。测试结果表明,赭曲霉毒素A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灵敏度为5ng/mL,检测时间为10min,批内和批间重复性为100%,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0。该法使用简单方便,非常适合现场快速检测赭曲霉毒素A。  相似文献   

3.
从临床表现为肝脏不同程度点/斑块状出血和坏死为主要病变的病死雏番鸭、雏半番鸭和雏麻鸭肝脾组织中分离到8株病毒。分离毒能致死番鸭胚和鸡胚,胚体充出血、胚肝肿大出血坏死;人工感染1-2日龄雏番鸭、雏半番鸭均能复制出与临床自然发病鸭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回收到病毒;分离毒能在MDEF中增殖并产生细胞病变,经电镜观察,病毒在细胞浆中增殖,呈大量散在、成堆和晶格状排列,病毒粒子呈球形、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双层衣壳、直径70nm左右;分离毒不能凝集鸡和鸽红细胞,对乙醚、氯仿、FUDR不敏感;病毒核酸为dsRNA,在SDS-PAGE中具有禽呼肠孤病毒10个RNA片段的特征(L1-3、M1-3 和 S1-4);应用MDRV特异性引物不能从分离毒中扩增出任何条带;鉴于分离毒的上述特性,暂将此分离毒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4.
农杆菌介导的苹果遗传转化是基因功能鉴定和培育抗性苹果新种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苹果自交不亲和的特性导致其基因组高度杂合,为了获得1个杂合度较低的高效再生基因型,对苹果自交亲和品种‘惠’的自交实生苗进行了筛选,选取10个单株上的新梢进行组培,从中筛选出增殖能力最强的单株HZ-5,进一步对影响其叶片不定芽再生的主要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S+2.0 mg/L TDZ+0.5 mg/L NAA+30 g/L蔗糖+2.6 g/L胶立得(Gelzan)培养基配方较为适宜;暗培养时间宜控制在14~21天;叶背向下摆放优于叶背向上。当不定芽长至3 cm以上时,将其转到1/2MS+0.3 mg/L IBA+0.2 mg/L IAA+30 g/L蔗糖+6.5 g/L琼脂生根培养基上,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参薯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激素浓度及悬浮细胞培养条件,以3种基因型参薯(Dioscorea alata)组培苗的腋芽茎段为材料,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来探究不同浓度组合的6-BA、NAA和毒莠定(picloram, PIC)对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为了初步建立愈伤组织悬浮细胞培养体系,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初始悬浮细胞接种量、蔗糖浓度、摇床转速、酪蛋白浓度和光照时间对其细胞生物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0 mg/L 6-BA+1.0 mg/L NAA+0.5 mg/L PIC激素浓度组合下,参薯Da70号组培苗(Da70)的愈伤诱导率为90%,愈伤状态较好,不同激素对愈伤诱导率的影响分别为NAA>PIC>6-BA。在单因素悬浮细胞培养实验中,10 mL的初始悬浮细胞接种量、10 g/L的蔗糖浓度、100 r/min的摇床转速、50 mg/L的酪蛋白浓度和0 h光照有利于细胞生物量的增加。参薯悬浮细胞生长总体上呈现“S”型,且在第18天时,鲜重为0.159 3 g,干重为0.042 3 g,细胞活力OD值为0.485 0,达到峰值。本研究为后续原生质体的分离以及功能基因的...  相似文献   

6.
王春娥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2010,36(12):2062-2072
大豆异黄酮育种与大豆制品加工研究需要进行大批量样品12种异黄酮组分的快速定量分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HPLC)系统,以大豆品种南农95C-13为材料,研究大豆苷元,大豆苷,乙酰基大豆苷,丙二酰基大豆苷,染料木苷元,染料木苷,乙酰基染料木苷,丙二酰基染料木苷,黄豆苷元,黄豆苷,乙酰基黄豆苷,丙二酰基黄豆苷等12种标准品外标法快速定量技术。从样品制备与色谱条件对分析12种异黄酮组分的准确度和分离度入手,确定分析流程,以(科丰1号×南农1138-2)的184个重组自交系(NJRIKY)为材料,研究豆腐加工中总量和各组分的变化特点。(1)样品以80%甲醇水溶液50℃超声1 h提取;色谱条件为,检测波长254 nm, 柱温36℃,流速2.0 mL min–1, 进样量 10 μL, 流动相0.1%(V/V)乙酸水溶液(A)和100%甲醇(B),0~2 min,27% B (V/V)→2~3 min,27%~38% B→3~10 min, 38% B→10~12 min,38%~39% B→12~14 min, 39% B→14~15 min, 39~27% B梯度洗脱;在15 min内将12个组分良好分离,各组分峰面积与其相应浓度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2为0.9976~0.9999);加标回收率均大于99%,变异系数低于2%。(2)NJRIKY群体籽粒、豆乳、豆腐异黄酮总量和组分的大量分析验证了HPLC快速技术的效果。籽粒异黄酮总含量(3 695.00 μg g–1)在豆乳加工中平均85.15%转入豆乳 (3 146.12 μg g–1),14.85% (548.88 μg g–1)进入豆渣。传统豆腐加工通过硫酸钙絮凝,只有17.32% (639.89 μg g–1)转入豆腐,67.83% (2 506.23 μg g–1)留在黄浆水中。豆乳中12种组分含量比籽粒稍低,均以丙酰基染料木苷含量最高;而豆腐中乙酰基染料木苷和乙酰基黄豆苷缺失,以染料木苷元与大豆苷元含量较高。大豆科丰1号与南农1138-2杂交重组后家系间的异黄酮遗传变异增大,增加了对其遗传改良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核糖体失活蛋白(ribosome-inactivating protein,RIP)具有抗肿瘤和抗病毒等医用价值,以及抗植物病毒和病原真菌等农用价值.它是一种多活性的物质,不同RIP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其潜在活性还在不断发现之中.葫芦科(Cucurbitaceae)植物大多药食同源,其中蕴涵着极其多样的RIP,但多数已知的RIP其基因尚未被克隆,而目前仍无一套快速筛选RIP新基因的方法.葫芦科中的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具有抗癌和抗衰老等特殊功效,其中的皂甙和黄酮成分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其活性蛋白成分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开展绞股蓝RIP的分离纯化、基因克隆、原核表达以及转基因植物研究.率先对绞股蓝活性蛋白成分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到一种新的核糖体失活蛋白(绞股蓝毒蛋白,Gynostemmin).它具有很高的抗TMV活性.其分子量约为27 kDa.测得其N-端19个氨基酸序列:DINFSLAGADGQTYNTFIA,与其它植物RIP的同源性为10%-73%,与葫芦科RIP的同源性为37%-73%.根据葫芦科RIP上、下游两段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对LY1/LY2,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首次建立了RIP新基因快速筛选体系.从冬瓜和南瓜中分别获得了1个和5个RIP新基因,长度为408 bp,编码136 aa,与其它葫芦科RIP对应区段的同源性约为35%-85%.比较发现,19个葫芦科RIP的LY1/LY2区段上完全相同的氨基酸有29个,其中7个在其它科属来源的RIP中也完全保守,包括构成活性中心的3个残基E160、R163和W192.根据LY1/LY2区段同源性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葫芦科RIP之间的进化关系与其来源植物间的亲源关系大体一致.通过DNA片段克隆、RACE扩增、cDNA克隆和DNA克隆,从绞股蓝中分离了13个RIP基因,其中10个为cDNA序列,3个是DNA序列(GP609、DNA-750和DNA-8001).它们之间在碱基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都很高,可根据序列上发生缺失的有无及其类型将其分为4组:组1,发生6 bp缺失(535 GAAAAC 540,与574-579间的序列完全一样),包括GynostemminII、GP609和CX8405A,编码275 aa;组2,缺失87 bp(122-208),包括DNA-750和CX820,编码248 aa;组3,包括5RACE和DNA-8001,不发生组2的87 bp缺失,但因其序列较短,无法确认是否具备组1的6 bp缺失;组4,包括GynostemminI、III、IV、V以及EMUZW和RHXJB,既无87 bp缺失也不发生6 bp缺失,编码277 aa.其中GP609与其它葫芦科RIP的LY1/LY2区段的同源性,碱基水平为47%-61%,氨基酸水平为37%-49%.5RACE中包含了由23 aa组成的信号肽“MRVARFCTVVAILLYFGFHIAEC“,同时包含有5UTR序列,其中含有kozak序列“AAAAAA“.对绞股蓝RIP基因家族及其编码氨基酸进行的比较分析发现,绞股蓝RIP前体成熟过程中可能发生C-末端切除,并因此造成等电点从弱酸性跃迁至强碱性,这种现象以前未见报道.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了RIP基因无内含子的观点.5个含有3UTR的成员中,GynostemminI 比另外4个多了两个小的茎环结构和一富含AU的不稳定子元件ARE(AU-rich element),其mRNA的稳定性可能因此受到影响.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绞股蓝RIP前体进行碱基组成和密码子偏倚性、氨基酸组成特征、功能位点、亚细胞定位、跨膜结构、核酸结合基序以及空间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分别将GP609和RHXJB转入pGEX-2T融合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DH5α菌株中实现融合表达.将DNA-8001连接到pET-5a表达载体上,在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实现天然表达,表达产物对TMV的抑制效果很差,其原因可能是C-末端延伸序列的存在抑制了抗TMV活性的发挥.分别构建了含有GP609和EMUZW的pEmu-mcs-N植物表达载体,同时构建了含有RHXJB的pKYLX71∶35S2植物表达载体(ZW-pK).采用三亲交配法将ZW-pK转入土壤农杆菌LBA4404中,用于转化烟草品种K-326,分子鉴定表明绞股蓝RIP基因已经整合到再生烟苗的基因组中并发生了转录.重点讨论了绞股蓝RIP的应用前景、RIP基因的内含子、以及RIP的C-末端及其延伸序列的修饰和功能等方面的问题.研究结果为绞股蓝RIP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对探讨其酶学活性、生理功能以及抗病毒机理等RIP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氨氮对菊黄东方鲀的中毒症状,了解急性毒性作用强度,进行了氨氮对菊黄东方鲀的急性毒性试验,以期为科研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盐度20,pH 8.30条件下进行了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40日龄)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48 h LC50值和96 h LC50 值(95%可信限)分别为3.855 mg/L (3.356~4.385 mg/L)和2.824 mg/L (2.672~2.987 mg/L),安全浓度为0.282 mg/L。  相似文献   

9.
在江汉平原荆州市分别在植物培养箱和自然条件下模拟高密度养殖水体,利用多参数水质监测仪,采用完全开放式对养殖水体溶氧、水温等要素的变化进行自动连续观测,结合养殖水域中溶解氧动态平衡方程分别计算出水-气界面溶氧速率、水呼吸耗氧速率、草鱼呼吸耗氧率及光合作用产氧量;并对低溶氧条件下草鱼生存时间等进行实验监测。结果显示:鱼塘水呼吸耗氧率1.22~1.83 mg/(L·h);在水体溶氧在1.5 mg/L以上时,草鱼的代谢呼吸耗氧率为78.6~210.0 mg/(L·h);在高密度养殖塘内水呼吸是鱼呼吸耗氧4倍以上。阴到多云天气下光合作用产氧量为3.47~4.33 mg/(L·h),大于鱼呼吸与水呼吸量之和,但阴雨天光合作用产氧量不能维持鱼塘良好的溶氧环境。草鱼在0.1~0.4 mg/L低溶氧环境中有浮头出现,但能存活长达到5天时间。分析还表明:缺氧引起浮头,也造成底层H2S、CH4有毒物质增加,雨水进入鱼池形成水上下层对流,水体上部有毒物质浓度升高是泛塘死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茶黄素提取物及茶黄素片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茶黄素提取物及终端产品茶黄素片为原料,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试验小鼠对茶黄素提取物和茶黄素片的急性毒理特性。结果表明,茶黄素提取物对雌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2710.0 mg/kg体重,是成人日用量的(10~20 mg/kg)的136~271倍;对雄性小鼠LD50为3160.0 mg/kg体重,是成人日用量的(10~20 mg/kg)的158~316倍。茶黄素片对雌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20000.0 mg/kg体重,是成人日用量的(40~50 mg/kg)的400~500倍;对雄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为14700.0 mg/kg体重,是成人日用量的(40~50 mg/kg)的294~368倍。茶黄素提取物和茶黄素片对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的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成人日用量的100倍,说明茶黄素提取物和茶黄素片的毒性较小,符合保健食品的急性毒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阿维菌素对雄性鲤鱼血清雌二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研究了阿维菌素对雄性鲤鱼(Cyprinus carpio)的急性毒性以及在不同暴露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下低剂量阿维菌素对雄性鲤鱼血清雌二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鲤鱼的24 h、48 h、72h和96 h LC50分别为134.12μg?L-1、60.55μg?L-1、45.31μg?L-1和33.50μg?L-1,安全浓度为3.35μg?L-1;长期(20 d)暴露时,在低浓度(3.2~5.6μg?L-1)范围内阿维菌素对雄性鲤鱼血清雌二醇的合成产生了抑制作用,当浓度为5.6μg?L-1时,抑制作用最强,与对照组相比血清雌二醇含量降低了28.8%;在高浓度组10.0μg?L-1和18.0μg?L-1,鲤鱼血清雌二醇浓度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5.6μg?L-1浓度下,各处理组时间的血清雌二醇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第20天时雌二醇含量最低,与对照组相比浓度降低了28.8%(P<0.01)。在染毒鲤鱼血清雌二醇含量和阿维菌素作用时间或暴露浓度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或剂量-效应关系。血液中雌激素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鱼体的生殖功能及性征变化。由此推测,体内因富集阿维菌素所导致血清中雌二醇浓度变化的鱼体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生殖缺陷,以致影响到鱼类种族的繁衍[1]。  相似文献   

12.
试验对西伯利亚鲟、美洲鲥鱼和暗纹东方鲀3种长江珍稀鱼类的精液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研究。以解冻后精子的活力为参数,探讨了稀释液、不同种类不同体积分数的保护剂、以及不同的精液稀释比例对实验鱼类精液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的保护效果。结果显示,3种长江珍稀鱼类以配方2和体积分数为10%甲醇组成抗冻保护剂,西伯利亚鲟精液按1:2稀释倍数,保存10天后检查精子活力,存活率可达(45±5.00)%。暗纹东方鲀精液按1:2稀释倍数,保存20天后检查精子活力,存活率可达(60.5±2.69)%。美洲鲥鱼精液按1:3稀释倍数,保存60天后检查精子活力,存活率可达(80.3±2.58)%。3种珍稀鱼类的精子保存以美洲鲥鱼效果最好。保存方法均采用三步法,在液氮面上方6 cm处平衡10 min,接着在液氮面上平衡5 min,最后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研究结果为保护长江珍稀鱼类的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脆化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生态、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研究了标准脆化的脆肉鲫(异育银鲫)与普通异育银鲫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差异。脆肉鲫的横轴/纵轴、净重/总重、脏重/总重分别为0.5868±0.0301,0.8407±0.0272,0.1612±0.0248,而普通银鲫则分别为0.5107±0.0423,0.8065±0.0097,0.1935±0.0097,脆肉鲫与普通银鲫的形态学指标差异极显著(F值F0.01)。饲料中蚕豆营养成份的摄取是直接导致异育银鲫脆化的原因,并影响银鲫的正常生理生态学指标,脆肉鲫(异育银鲫)与普通异育银鲫体长(L)与体重(W)关系的体征指数方程明显不同,分别为W普通鲫=0.00000016L3.3375,W脆肉鲫=0.00000378L3.9683,肥满度系数分别为K普通鲫=0.0023,K脆肉鲫=0.0035。试验表明,脆肉鲩养殖中混养脆肉鲫的最佳方案为放养规格4cm/尾、密度2250尾/hm2,力争特定生长率在两年内平均值达到1.3488±0.0212水平,脆化度为0.41kg/cm2以上的合格脆肉鲫。此外,脆肉鲩养殖场内几乎所有摄食蚕豆的鱼类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脆化现象。文章还就进一步完善脆肉鲫养殖生产规程,合理调控放养密度和养殖水环境因子,提高脆肉鲫混养技术和养殖效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鲤科鱼类的遗传变异和种间鉴定,采用线粒体D环(mitochondrial DNA,mtDNAD-loop)作为分子标记,测定了四种常见鲤科鱼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cuvieri)mtDNAD-loop核苷酸序列。结果表明:四种鱼类mtDNAD-loop区碱基组成A+T的平均含量(71.4%)明显高于G+C(28.6%)。在108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32个多态位点(22个单一多态位点和110个简约信息位点),由此界定了57个单倍型(H1-H57)。鲫的单倍型多样度(1.000±0.017)和核苷酸多样度(0.03593)最高,而草鱼最低(分别为0.499±0.071,0.00817)。四种鱼类可以通过53个特征性碱基严格区分。基于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四种鱼类没有共享单倍型,种间特异性单倍类的特征性碱基可以作为种间鉴别的依据。通过mtDNA控制区的分子标记,可以为鱼类鉴定、种质资源保护及其产品的真伪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分区池塘中浮游生物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林春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9):104-108
为了净化水质,改善底层鱼类的生长繁殖环境。本试验采用分区池塘的养殖模式,并对分区池塘与普通池塘中的浮游生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关于浮游动物,就种类而言,1、2号池塘中的浮游动物有42种,隶属于4门;3、4号池塘中的浮游动物有43种,隶属于4门。4口池塘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均是原生动物和轮虫的种类数居多;其次是枝角类、桡足类最少;就密度和生物量而言,4口池塘差异显著,其中2号池塘(传统池塘)浮游动物的数量和生物量最多,3号池塘(分区池塘)浮游动物的数量和生物量最少。关于浮游植物,就种类数而言,4口池塘没有明显的区别,4口池塘中的浮游植物均有43种,隶属于7门。优势度排序为:绿藻门>硅藻门>蓝藻门>其他。其中,黄藻门、隐藻门、甲藻门、裸藻门占据的比例相当,均为2.0%;就其密度和生物量而言,4口池塘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不同的采样日期内,均是2号池塘中的浮游植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最高,最低是3号池塘。结果表明:分区池塘中的浮游生物量明显小于传统池塘,比较适合于喜水质清瘦的鱼类养殖。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蜻蜓稚虫对池塘养殖的危害,选用敌百虫、联苯菊酯、噻虫胺3种农药分别对灰蜻终龄稚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灰蜻终龄稚虫的LC50(96 h)值分别为0.2506、0.0012和0.0517 mg a.i./L。对比3种农药对灰蜻终龄稚虫、已知的淡水鱼类及美国牛蛙蝌蚪的LC50(96 h)值,以及3种农药的水生生态特征,显示噻虫胺是防治蜻蜓稚虫对池塘养殖危害较好的农药。  相似文献   

17.
红鳍东方鲀幼鱼相互残食的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有效预防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ges)鱼互相残食现象,提高育苗成活率。本研究以红鳍东方鲀为实验对象,于2011年4-7月期间,选取全长9.8~24.9 mm的红鳍东方鲀进行试验观察。研究了密度、浑浊度、饥饿、投喂状态、规格对每种鱼苗相互残食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全长9.8~24.9 mm的红鳍东方鲀幼鱼相互残食现象很激烈,死亡主要是由头先型相互残食引起的。投喂状态、个体大小差异、放养密度、饥饿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相互残食行为影响极显著,投喂不充分是导致红鳍东方鲀幼鱼发生相互残食的主要原因,当密度为4尾/L时,投喂不充分,相互残食死亡率最高为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