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比较了机插秧与人工插秧的秧龄与植伤差别,从补偿秧龄差、补偿植伤、增大初始叶面积指数、以种代肥和半喂入收割方式5个方面,对普通平底秧盘育秧机插较人工插秧用种量增大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通过介绍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植质钵盘机插技术、钵苗摆栽技术等几项节种高产的机插秧新技术,指出了机插秧用种量大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机插秧的返青期,是指秧苗从秧床机插至大田后到正常生长的时期,一般返青期在2~7天.影响机插秧返青期的因素较多,除机插过程中插植部件存在伤根的客观现象外,秧苗素质、水、肥、天气均是影响返青期的关键因素.机插秧苗健壮根系发达、大田养份水份充足、气候适宜,机插秧返青就快,甚至不体现返青期 ;如果秧苗个体瘦弱,水、肥不当,连续阴雨、气温低,返青就慢.返青期过长,影响水稻的成熟期,甚至影响产量.如何缩短机捕秧的返青期,成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过程中必须克服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钵苗机插水稻是稻作生产方式上的重大技术革新,集水稻抛秧和机插的双重优势,具有秧苗素质高、秧龄弹性大、机插无植伤、基本无缓苗期、产量潜力高等优点~([1-2])。近年来,在江苏、黑龙江等省、市的部分地区部分水稻品种实践应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探索其在东台及相应生态区栽培综合表现,笔者于2017年进行了钵苗机插秧与毯苗机插秧苗优势比较和适栽密度的探索,为钵苗机插在本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稻机插秧常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插秧具有省工,省水,省肥,省秧苗,高产、增收的特点。根据示范的结果,机插水稻较人工手插水稻平均亩增稻谷52.5kg,增产10.2%,省工节本40元以上。但在近几年的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高速水稻插秧机在农田作业时,插秧盘随水田表面横向起伏导致秧苗插植深度不一致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插秧机插植部倾角检测的秧苗插深自适应调节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通过角度位移传感器实时检测两浮板相对位置的变化,由数据采集及插深控制单元控制步进电机装置输出,通过动力传输机构来改变整个秧盘的横向侧倾角度,使秧盘与浮板保持一个稳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达到稳定插秧深度的目的。插秧机仿真实验平台上的静动态实验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工作稳定可靠,可以满足农田插秧实际工作的要求,但需要进一步开展大量农田现场实验,在实际工况中对系统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提升系统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6.
《浙江农村机电》2011,(3):41-41
东洋PD60高速水稻插秧机采用旋转式双插植臂机构(转一圈插两穴),边旋转边插秧,插秧效率倍增。秧爪智能化设计,仿造人手插秧动作,不伤秧,确保插秧效果。应用自动液压仿形装置,特殊4点连杆和接地面大的中心浮板直接感知压力的液压感应器,可以确保稳定的整地性能。用宽面皮带传送秧苗,使送秧量稳定,穴株数均匀  相似文献   

7.
水稻插秧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插秧机常见故障主要有:秧苗姿势不好,产生浮苗,田土插秧困难,插植叉带回秧苗,产生倒苗,插秧株数过多,产生漏穴现象,株数不均匀,苗箱上秧苗起拱,秧苗不滑动,秧针碰秧门,各行秧苗减少量不均匀,各行插深不一致,浮板浮动不良,插秧及行驶速度慢,秧门处积秧,插深调节失灵,某组栽植臂不工作,秧箱跳槽,秧箱不工作,送秧抬把后端过高,送秧齿轮不转,送秧轴工作转角小,送秧轴不工作,送秧轴间歇工作,定位离合器手柄卡滞,定位离合器分离不彻底,主离合器分离不彻底。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以便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装备》2021,42(4):15-20,28
针对我国现有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在插植作业时普遍存在的调平精度低、秧台抖动严重等问题,通过加入倾角传感器、小功率直流电机、调平控制器等部件进行插秧机插植部的自动化控制,满足插秧机插秧一致性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带有双阈值死区的PID控制策略,避免了插秧机在插秧作业时插植部抖动的问题。实车测试表明,水田插秧作业质量较现有插秧机作业质量有明显提升,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经过几年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证明:水稻机插秧技术具有省工、省时、省力、省秧田,插秧速度快,质量好,病虫害轻,生产成本低,增产明显,效益好的优点。但在实施中,一些农民反映:机插的水稻秧苗返青期长,一般要比手  相似文献   

10.
水稻工厂化育秧及机械化插秧、抛秧配套技术(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机插:机插开始时要及时调整插秧苗数、插植深度以及行距,并根据田块的实际情况在插秧中进行灵活调整,使机插后每丛苗数大小一致,深浅一致。 (4)人员组织分工:一人开机操作,二人机上扶秧,一人递秧,三人起秧,运秧补苗人数以运距远近酌定(一般4~5人),运秧时做到稀苗不上机(留作补苗),秧苗提前到田头,苗足机不停,机停时即清理秧针,确保插秧均匀,插后补苗,插一片成一片。 (三)田间管理 1.化学除草:插秧3天后施化学除草剂,每亩用“丁草胺”0.15公斤+磺胺密隆20克+沙土两脸盆拌匀散施,施药前田中…  相似文献   

11.
一、秧苗培育及标准 机插秧苗与手插秧苗不同,秧苗是否台乎机械插秧的要求,将直接影响插秧的质量和工作效率,甚至影响机插的成败。培育好秧苗是推广使用插秧机的关键问题,必须要求农艺和农机相结合,培育出合格适用的秧苗。具体要求: 1.秧片规格视插秧机秧箱宽度而定,常用规格为:长50cm,宽27.5cm。整个秧片要求秧根相互交叉盘结、不松散,呈絮状,土层湿度适宜、一致;秧苗均匀度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机插实现定行、定深、定穴和定苗栽插,满足了高产群体质量栽培中宽行、浅栽、稀植的要求。但机插秧苗与人工栽插秧苗又有很大不同,这就是:秧龄短,苗小苗弱,生育期推迟,大田可塑性强。实践中,人们形象地将机插秧总结为“三笑”、“三气”。“三笑”是指前期嘲笑、中期惊笑、后期欢笑;“三气”是指育秧时一鼓作气、插秧时垂头丧气、收获时扬眉吐气。因此,在大田管理上要根据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相应的肥水管理技术措施,促进秧苗的早发稳发,发挥机插优势,稳定低节位分蘖。促进群体协调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争取足穗、大穗,实现机插水稻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3.
“机械插秧七分育三分插”,形象地说明了育秧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中的重要性。秧苗培育是水稻机插成败的关键,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水稻机插技术的推广。为有效解决机插水稻秧苗培育难题,  相似文献   

14.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机插秧苗的基本要求机插秧苗须具备两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秧块标准,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能适合机械栽插;二是秧苗个体健壮,无病虫害,能满足高产要求。机械插秧所使用的秧苗是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秧苗,秧苗育成后根系盘结,形成毯状秧块。秧块的标准尺寸为长58cm,宽28cm,厚2cm。其中宽度与厚度最关键,若宽度大于28cm,秧块会卡滞在秧箱上使送秧受阻,引起漏插,不足28cm同样会导致漏插;秧块的厚度过厚或过薄,都会导致植伤加重,影响栽插质量。在软盘育秧过程中,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硬盘或软盘来保证秧块的标准尺寸。双膜育秧则在栽插起秧时…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日前,在济南市历城区南河套村机械插秧示范点,群众对水稻机械化插秧赞不绝口,"水稻机插虽然秧苗矮、行距宽,但密度高、缓苗快、分蘖早,很快就能超过人工插秧"。村支部吴书记算过一笔账:人工插秧苗田与稻田比例为1∶5,机插秧苗田与稻田比例为1∶10,全村可节省秧田70  相似文献   

16.
一、温室育秧概况"机械插秧七分育三分插",形象地说明了育秧在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中的重要性。秧苗培育是水稻机插成败的关键,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水稻机插技术的推广。为有效解决机插水稻秧苗培育难题,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2007年义乌市农  相似文献   

17.
机插秧的水稻秧苗返青期长,一般要比手插秧和抛秧的返青期长3~5天,有的甚至长5~7天。机插秧返青期长是因为机插水稻适宜移栽的秧龄为15~20天。此时,叶龄基本处于四叶期,刚刚进入自养阶段,根源基发育数目相对较少,加上播种密度高,根系盘结紧,机插时根系拉伤重,受伤的根系要几天时间生长恢复,机插后秧苗抗逆性比常规手插秧弱。  相似文献   

18.
据一些农民反映,机插秧的大田秧苗返青期长,一般要比手插秧和抛秧的返青期长3~5天,有的甚至长5~7天.机插秧为什么返青期长呢?这是因为机插水稻适宜移栽的秧龄为15~20天.此时,叶龄基本处于四叶期,刚刚进入自养阶段,根源基发育数目相对较少,加上播种密度高、根系盘结紧,机插时根系拉伤重,受伤的根系要几天时间生长恢复,机插后秧苗抗逆性比常规手插秧弱.  相似文献   

19.
通过进行常规稻机械插秧时采用30cm×21cm(疏)、30cm×16cm(中)以及30cm×12cm(密)三种不同插植规格对比试验,比较分析常规稻机械插秧在相同的品种、田块、育秧方法、插植深度、抓秧面积及田间技术管理时三种不同插植规格的生长期和产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稻机械插秧不同插植规格试验品种的全生育期一致,密规格对比疏规格或中规格的基本苗、最高苗数、有效穗数和平均产量都有明显增加,对常规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农业小区内进行水稻育种、良种繁殖、栽培及土壤肥料等试验时,要在规定小区单位内完成定量秧苗插植,要求的计数值不能有任何误差。插秧机作业时要对插秧量进行计数,通过传动轴与插植轴的传动比可以得出插秧行数,目前由于结构问题大多数插秧机插植轴无法进行计数装置轴端安装,计数装置固定困难,以及由于未精确约束造成漏计数。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插秧机使用的基于精准约束原理的非轴端安装计数装置,分别将传感器和单齿转盘在离合器和传动轴上进行固定,计数装置在插秧机上实现精确约束,并将计数器预设值与实际插秧行数进行对比验证。试验表明:该计数装置可以在井关等主流插秧机机型上的狭小空间内有效实现精确约束,实际值与预设值相同,计数装置在工作时不会造成漏计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