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弹涂鱼淡水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弹涂鱼又名跳跳鱼、花跳、泥猴,隶属于鲈形目、弹涂鱼科、大弹涂鱼属,为暖水广温广盐性两栖小型鱼类,我国盛产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沿海,近年已在我国东南沿海相继发展养殖。大弹涂鱼有穴居习性,喜钻洞穴,对恶劣环境有一定的忍耐力,通常居于底质为烂泥的低  相似文献   

2.
目前,大弹涂鱼养殖中放养的苗种大多采捕于自然海区,随着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苗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需通过人工繁育来加以解决。现将大弹涂鱼土池育苗技术的要点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池塘建造要求 1.底质 池塘底质以软泥质为佳。 2.面积 半亩到几亩均可,以小型池塘的管理更方便。 3.池堤 高0.6m以上,堤顶内侧四周围拦高1m,选用20目网  相似文献   

3.
许星鸿 《齐鲁渔业》2007,24(4):30-31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 Linnaeus)隶属于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弹涂鱼科,又名跳鱼、花跳、粉跳、泥牛、星点斑星鱼或花弹涂等。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具滋补功效,且食物链短、生长快、抗病力强、自繁自育能力强、运输成活率高,为成本低而经济价值高的名贵水产品,具有很大的养殖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刘庆营 《齐鲁渔业》2006,23(10):13-13
大弹涂鱼(Boleopthalmus pectinirostris)分类上属鲈形目、弹涂鱼科,俗称跳鱼。大弹涂鱼常以活鱼出售,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深受消费者欢迎。但因为环境条件和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产量很低,价格高,供不应求,具有较好的养殖开发前景。下面将大弹涂鱼人工养殖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大弹涂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弹涂鱼(Boleophtalmuschinensis)是妒形目、弹涂鱼科的沿岸性小型经济鱼类。为推进其人工养殖,现略述其养殖技术。1主要生物学特性大弹涂鱼主要分布在长江口以南沿海各省(区),常栖息于港湾、河口潮间带的淤泥滩涂,以及红树林丛生的地区。营钻洞穴居。经观察发现,其洞穴孔道不太规则,一般呈“Y”字形,并有2个以上孔口,一是正孔口,二是后孔口,正孔口是出入通道,后孔口可使水流与空气畅通。孔道在软泥层较厚的滩涂最深可达50~70厘米,孔道一般为独占性的,但在繁殖季节常有雌雄同穴现象。大弹涂鱼的孔道也用作产卵室,在我们…  相似文献   

6.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是暖温性湿热带沿岸小型经济鱼类,喜栖息于港湾和河口咸淡水水域、潮间带淤泥质滩涂,营掘洞穴居生活,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特色养殖品种.浙江省温岭等地积极开展大弹涂鱼人工养殖技术研究,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已较系统地掌握了大弹涂鱼的养殖技术,并进入了规模养殖阶段.现将大弹涂鱼池塘养殖技术关键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关于弹涂鱼的养殖技术之二大弹涂鱼土池繁殖与育种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繁殖池结构 利用原弹涂鱼养殖池17亩,池水深50-80cm,池底质为泥沙.池内平列挖割水沟数条,每间隔2m挖一条水沟,每条水沟的规格:沟宽1m,沟深30-40m.形成池内四周水沟环布,且各池水沟相互畅通无阻.  相似文献   

8.
大弹涂鱼(Boleophtalmus chinensis Osbeck)属鲈形目、弹涂鱼科,俗称花跳、跳鱼,为暖水广温广盐性鱼类,在我国盛产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等省(区)沿海,钻洞穴居于港湾和沿岸河口潮间带淤泥滩涂及红树林区间,主要以硅藻为食,也食少量圆虫和泥滩中的有机质,具有食物链短、养殖成本低、鱼病少、易于管理以及活鱼  相似文献   

9.
大弹涂鱼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弹涂鱼(Boleophtalmus chinensis Osbeck)属鲈形目、弹涂鱼科,俗称花跳、跳鱼,为暖水广温、广盐性的两栖鱼类,在我国盛产于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和台湾省沿海,钻洞穴居于港湾和沿岸河口潮间带淤泥滩涂及红树林区间。主要以硅藻为食,也食少量圆虫和泥滩中的有机质。鱼体虽小但肉味鲜美,富含营养,  相似文献   

10.
大弹涂鱼 (Boleophthalmuspectinirostris)分类上属鲈形目、弹涂鱼科 ,俗称跳鱼 ,是特别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小型鱼类。在日本、中国、越南、缅甸都有分布。由于其味道鲜美、具有滋补身体作用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欢迎 ,已成为最喜爱的鱼类品种之一 ,但因为环境条件和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产量很低 ,价格高 ,供不应求。1生物学特征1 .1形态及种群年龄构成身体长形 ,侧扁 ,成熟的全长 1 2~ 1 5cm ,体重3 0~ 40g左右。种群结构简单 ,组成以 1龄鱼为主 ,2龄次之 ,3龄鱼极少。雌雄性比为 3 2。1 .2 生态习…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霞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大弹涂鱼养殖方面进行了多项试验,从虾塘试养、单养、盐碱地改养一直发展到滩涂围网养殖,使其养殖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滩涂围网养殖是自然海区中无公害健康养殖的一种方法,具有成本低、生产管理方便、效益好等特点,近年来在霞浦县大弹涂鱼滩涂围网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池塘的选择 要求池底平坦,且池底应高于低潮线,便于施肥及晒底促进培养底栖硅藻与繁育.每个养鱼池设进、出水闸门各一座,池底需略向闸门倾斜,并在中央开一条宽约2m的排水沟,连接闸门以利排水畅通.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弹涂鱼养殖规模的逐年扩大和养殖数量的逐年增加,福建省福鼎市大弹涂鱼养殖面积已达到15000多亩,为了解决苗种来源问题,我们于2004年4月~8月进行池塘半人工繁育大弹涂鱼试验,共孵化出大弹涂鱼仔鱼约30多万尾.  相似文献   

14.
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Linnaeus)又称跳跳鱼、泥牛、花跳.弹涂鱼个体虽小,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目前市场售价约为50元/公斤,具有较大的养殖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大弹涂鱼是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发的养殖新对象,颇受消费者欢迎。本文较详细概述苗种来源、池塘选择、养殖管理、藻类、水体管理及病害防治方法、捕捞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内容,对养殖大弹涂鱼生产单位及个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在温州市苍南县龙沙乡进行大弹涂鱼围网养殖技术开发试验,通过2年的试验,基本理清技术思路,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既定计划要求,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大弹涂鱼围网养殖技术规程,采用这项技术模式可显著提高大弹涂鱼的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17.
大弹涂鱼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玉坤 《水产科学》2001,20(5):32-33
在面积为2.5hm^2和1.1hm^2的2个池塘进行大弹涂鱼养殖试验。1998年4月放养4.2-6.3g鱼苗,共14.7万尾,1999年4月放养3.9-5.5g鱼苗共14.6万尾,经过精心管理,至收获时体重14-18g商品鱼分别为3536kg,3592kg。平均产量927-1027.5kg/hm^2,成活率达79.8-81.5%,投入产出比1:1.9-2.0,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大弹涂鱼成鱼消化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pH对成体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胃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以及肠道的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检测了酸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A、氨基肽酶、γ-谷氨酰转肽酶、脂肪酶、碱性磷酸酶、淀粉酶、纤维素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海藻糖酶和纤维二糖酶等15种消化酶活性在胃、肝脏和肠道中的分布。实验将鱼肠道从前部到后部切成3等份,分别称为肠Ⅰ、肠Ⅱ、肠Ⅲ。结果表明:(1)胃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5~3.5、6.5和5.5,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9.5、7.5和6.0~7.5,肠道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7.5和8.0。(2)除胃的酸性蛋白酶和碱性磷酸酶外,胃和肝脏的各种消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肠道(P<0.05)。(3)肠Ⅰ和肠Ⅲ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肠Ⅱ(P<0.05),肠Ⅰ的羧肽酶A活性显著高于肠Ⅱ和肠Ⅲ(P<0.05),肠Ⅲ的氨基肽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等3种与营养物质吸收有关的消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肠Ⅰ和肠Ⅱ(P<0.05),3段肠的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4)肠Ⅰ的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肠Ⅱ和肠Ⅲ(P<0.05);肠Ⅱ的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海藻糖酶和纤维二糖酶等5种二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肠Ⅰ和肠Ⅲ(P<0.05)。由此说明,(1)成体大弹涂鱼胃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不起重要作用,但胃具有吸收功能;(2)肠Ⅰ是消化吸收淀粉的主要部位,肠Ⅱ是二糖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肠Ⅲ是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等营养吸收的主要部位。[中国水产科学,2007,14(1):99-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