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水稻制种花期相遇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方农业》2016,(24)
杂交水稻在制种花期相遇问题是制种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并不是非常成熟,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我国在制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在杂交水稻的制种花期方面,应该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种植技术,使水稻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诊断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四川全省试验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生长发育、抽穗开花的规律及影响父母本播差期安排的主要因子,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和四川杂交水稻制种父母本花期相遇微机诊断系统(DSFPMPHRSP),在四川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中推广应用,提高调差精度2~3d,增产杂交稻一代种子150~300kg/hm2。 相似文献
3.
刘贤明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1984,(1)
赤霉素在杂交水稻制种中常用作花期调节剂。为了促进父母本花期相遇及提高父本株高以利授粉,已使用多年。早期每亩约使用赤霉素结晶1~2克。由于赤霉素能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强度,增加光合积累,促进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运输,并能使节间伸长、花期集中,提高结实率,各地制种工作者为了提高杂种产量,逐年增加用药量,某 相似文献
4.
5.
6.
红莲优6号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朱英国院士课题组用粤泰A与扬稻6号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三系杂交水稻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稻2005025)。该组合属基本营养型,分蘖力强,穗大粒多,高产稳产,抗性较强,米质优。 相似文献
7.
8.
9.
早稻的高产栽培技术一直是热门探索和研究的重点,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011年,昭平县木格乡富约村湴头组罗沛宗责任田采用高产测土配方施肥及培技术,经贺州市测产组现场测产,每667 m2产量为786.7 kg。基于此,通过总结和介绍杂交水稻测土配方施肥及栽培技术,从品种选择、高产攻关田概况、测产情况以及主要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旨在提高早稻产量,同时也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在杂交水稻制种中,不但因父母本花期不遇而告失败,而且因花时不遇也大幅度降低制种产量。所以,摸清恢复、不育两系的开花习性及农田气象条件与制订改变农田小气候的协调方法,同样是提高制种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我们对恢复系国际26号,不育系二九矮四号,定穗、定花观察开花习性,同时进行田间平行气象观测,经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相似文献
12.
13.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其产量和品质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于传统的水稻种植技术水平低,加上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所以适合种植水稻的区域越来越少。为了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生产出更高产量、高品质的水稻,杂交水稻技术应运而生,它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因而得到了大力发展。基于此,介绍了水稻杂交种植模式下,高产杂交水稻的种植技术,其中包括良种筛选、种子处理、培苗壮秧、培土移植、配肥管理、虫害病草防治和后期收割等诸多内容,期冀能为杂交水稻的技术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岳优9113系湖南省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优质不育系岳4A和恢复系岳恢9113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属穗粒兼顾型,具有株形好、起苗早、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米质优等优点。文章介绍了岳优9113亲本的特征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杂交水稻施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杂交水稻具有较强的吸钾能力和吸钾强度。由于种植杂交水稻较之常规水稻能获得更高的产量。因此,当前在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中重施钾肥已带有普遍性。据调查,生产水平较高的水稻产区,每公顷施钾量(K2O)多在150-225公斤。鉴于我国当前钾肥资源贫乏,不少研究者,从杂交水稻对钾素的吸收、利用角度进行研究,以探讨钾肥的合理施用[2-5]但从杂交水稻各生育时期吸钾特点出发进行施钾技术的研究则见诸甚少。本试脸系根据杂交水稻各生育时期的吸钾特点以及该时期的土城供钾特点为础,以研究其施钾技术,为合理施用钾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亩产千斤,早稻需要的氮素营养比常规稻多,晚稻则相反;杂交早稻和晚稻都以生育中期为吸肥最多的时期,吸收的氮量占全生育期吸氮总量的一半以上,土壤供氮则相反.本试验从协调水稻吸氮、土壤供氮和人工补氮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出发,设计的“稳前攻中”施肥法,在衡阳几种土壤上进行对比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杂交早稻还是杂交晚稻都表现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早稻为2.97-8.99%,晚稻为7.54-14.06%.“稳前攻中”施肥法增加了中、后期的氮肥比例,从而增加了每亩穗数和每穗粒数.“稳前攻中”施肥法,减少了前期施肥,不仅充分利用了杂交水稻生育前期的根系优势和分蘖优势,发挥了生育中期的穗粒优势,而且还能防止早衰,巩固后期优势,充分挖掘杂交水稻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