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五龄蚕期可据食下量的多少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食下量和消化量较少,而消化率较高,蚕体生长速度快,狭义饲料效率高。中期食下量和消化量较大,但消化率下降,生长速度慢,狭义饲料效率低。黄鲁区消化率、饲料效率低,各项经济性状差。蒙阴黑鲁区消化率、饲料效率高,各项经济性状优。因边行优势,地边湖32饲料效率高于专用湖32,专用桑园中新一之濑区经济性状较优于湖32区。 相似文献
12.
陕西古代蚕桑业起步早,发展快,势头好。从西周公刘算起,陕西兴桑养蚕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秦汉时期,陕西蚕桑业发展迅速,至汉武帝时,臻于极盛,蚕桑生产和缫丝织绸技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隋、唐、宋时期,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陕西蚕桑业经历了一个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元、明时期,发展缓慢,几于停顿。清康、乾年间,陕西蚕桑业复兴很快,发展迅速,规模空前。 相似文献
13.
以Au.793菌株为材料,研究了8种营养物质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深层培养黑木耳菌丝的适宜培养基配方:葡萄糖0.5%,麸皮4%,黄豆粉0.2%。同时确定了深层培养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工艺条件:温度28℃,培养基pH值6~6.5,罐压0.6kg/cm~2,通气量0.25~0.5v/v/m,搅拌速度500rpm,接种量10~15%,种龄48小时。用液体菌种进行代料栽培,结果表明:液体菌种比传统的固体菌种迟缓期短,污染率低,生长快,可提前10~12天出耳。 相似文献
14.
菜心炭疽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试验采用人工喷雾接种方法,通过对接种体浓度、保湿时间和苗龄试验,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于菜心炭疽病苗期抗病性鉴定的方法,即在气温为23 ̄32℃范围内,用6×10^6 ̄1×10^7个/L的分生孢子悬浮液于3 ̄4片叶期接种,保湿24 ̄48h,7d后调查病情,可明显地区分出菜心品种对炭疽病的抗病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叶片是感光部位。子叶和未展开叶的感光效应确定开花节位,叶片的感光效应确定生长速度。不论短光或长光叶片,均以延长开花天数中90%的时间用于提高开花节位,以延长开花天数中10%的时间用于增长叶龄.短光叶片生长速度全用于由于叶和未展开叶确定的开花节位,反应短光促进发育。长光叶片生长速度增长叶龄同时,提高开花节位,反应长光促进生长.叶片在扩大生长中产生的感光效应上递3节,在上递过程中发生感光效应综合平衡作用.复叶发生始到定形为展开感光效应持续期。本文还提出研究大豆光温生态的适宜光温条件。 相似文献
16.
配制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4%,28%和32%的三种试验饲料投喂鲻共8周,结果表明蛋白含量为28%的饲料组的平均增重(克/尾)和特定生长率(%d)均为最大值,饲料蛋白质含量对鲻肌肉成份没有影响,配制四种蛋白能量比(P:E)分别为86.2,90.3,94.9和100.0mg/kCal的饲料投喂鲻,养殖时间为6周,平均增重分别为32.5,34.2,31.3和23.8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70,0.79,0. 相似文献
17.
鲻配合饲料适宜蛋白含量及蛋白能量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配制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4%,28%和32%的三种试验饲料投喂鲻共8周,结果表明蛋白含量为28%的饲料组的平均增重(克/尾)和特定生长率(%d)均为最大值,饲料蛋白质含量对鲻肌肉成份没有影响,配制四种蛋白能量比(P:E)分别为86.2,90.3,94.9和100.0mg/kCal的饲料投喂鲻,养殖时间为6周,平均增重分别为32.5,34.2,31.3和23.8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70,0.79,0. 相似文献
18.
卢清富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3)
本文分析了科学技术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重庆市粮食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拟定了本世纪内庄重点研究和解决的粮食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9.
魏玉昌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987,(2):41-54
本文论述了海洋侥足类(Copepoda)的繁殖,发育、种群产量,培养方法及其渔业作用等有关方面的研究成就,(1)海洋桡足类营养丰富。例如虎斑猛水蚤(Tiyriopus)不论用什么饵料培养,都富有能仗海洋鱼虾类保持健康促进生长所必需的20:5wз和22:6w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是鱼虾类的优质饵料:(2)叙述了海洋桡足类的卵子发育外观上的分期、精子和精笑的形成、交配和产卵、净生殖率(Ro)和内禀增长率(rw)等;(3)归纳了挠足类幼体发育中不同种类相同龄期发育的共同性和同一种类不同龄期发育的特殊性,分析了形成各个龄期发育特点的可能因素;(4)介绍了挠足类的种群产量估算法和某些海区一些桡足类的P/B系数:(5)概述了海洋侥足类培养发展史,提出了培养挠足类存在的难点和可能解决的办法以及连续大量培养杂食性底栖猛水蚤类作为’海产鱼虾幼体的活饵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