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宁夏2016—2018年水稻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数据,对水稻新品种宁粳58号进行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宁粳58号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优于宁粳41号(CK),增产潜力大,综合性状优良,可在宁夏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淮香粳15号是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水稻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水稻新品种淮香粳15号的生产特性,利用2011、2012年江苏省水稻晚粳迟播区域试验资料,通过t检验、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等方法,分别对淮香粳15号及对照品种(南粳44、武运粳2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淮香粳15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明显地优于对照品种,综合性状优良,是一个较为理想的高产迟熟中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新品种贵丰优785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了解杂交水稻新品种贵丰优785的生产特性,指导其生产应用,利用2013—2014年贵州省水稻区域试验数据,通过变异系数、Shukla方差分析和高稳系数分析等方法,对贵丰优785及对照品种(中优169)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贵丰优785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均明显地优于对照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在有利环境条件下具有较高增产潜力,在条件较差的环境中稳产性好,是较为理想的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小麦新品种渝麦13号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渝麦13号是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小麦新品种渝麦13号的生产特性,以2007、2008两年重庆市小麦区域试验的结果资料,采用区域试验与对照相比较的方法,对渝麦13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渝麦13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好,综合性状优良,是适合重庆地区大面积生产的小麦新品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0号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2010、2011年甘肃省西片水地春小麦区域试验数据,采用方差分析、高稳系数及Shukla变异系数分析法,对春小麦新品种陇春30号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陇春30号产量构成三要素相互协调,丰产稳产性好,适应性强,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大豆新品种石豆12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方法]对2015—2016年河北省夏播大豆区域试验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并对区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石豆12品种抗病性好,适应性强,比较抗旱,耐阴雨,抗风不倒。其丰产稳产性好,一般产量3 000 kg/hm~2以上。[结论]石豆12是一个产量高、丰产性和稳产性好品种,适宜在河北省夏播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黄准南片水地小麦良种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小麦良种区域试验汇总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濮麦9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国审小麦新品种濮麦9号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的特点。广泛适应于河南省及黄淮南片麦区中、晚茬种植,其产量水平在该区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麦新品种石麦28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方法]对2015-2017年国家小麦水地区域试验和旱肥组区域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并对区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其他品种相比,石麦28适应性强,在水地、旱地条件下产量高,且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结论]石麦28是一个水旱兼用型小麦品种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和黄淮旱地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粳稻新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粳稻新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丰产性和稳产性,2008年对郑稻18、郑稻19、新稻18等6个粳稻新品种,在河南省内8个不同生态区进行随机区组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回归分析、Shukla、AMMI和C.S.1in等不同的分析方法,对供试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郑稻18、新稻18丰产性和稳产性表现较...  相似文献   

10.
许科316是河南省许科种业公司选育的半冬性中熟小麦新品种。2011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揭示许科316的生产利用和育种价值,现利用多年多点的省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结果,对许科316的丰产性、稳产性及适应性等综合性状进行分析,为该品种的合理利用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菜豆品种先行者为试材,采用32孔、50孔两种规格穴盘,设置10、15、20、25 d等4个苗龄段,通过研究不同穴盘规格和苗龄对菜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菜豆育苗的穴盘规格和适宜的苗龄。结果表明:穴盘育苗的营养面积增大,菜豆产量随之增加,25 d苗龄条件下,32孔穴盘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显著高于50孔穴盘;随着苗龄的增长,菜豆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呈增加趋势,其中25 d苗龄的产量显著高于其他苗龄。综合上述各项指标,菜豆育苗阶段,10 d苗龄可选用32孔、50孔穴盘,15 d以上秧苗选用32孔穴盘为宜。  相似文献   

12.
氮素作为重要的营养元素,限制着小麦的生长发育和经济产量,筛选和培育耐低氮小麦品种是提高氮素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以118份不同基因型小麦为材料,在低氮(0.1 mmol·L-1)和正常氮(5 mmol·L-1)条件下苗期水培,测定根干重、茎叶干重、根冠比、植株干重、最大根长、初生根数和二级初生根数等相关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小麦品种的耐低氮性。结果表明,在低氮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根干重、根冠比和初生根数目显著提高,茎叶干重、植株干重和最大根长不同程度的降低,7个苗期性状指标在两个氮水平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 43.575%、22.904%和17.873%,累积贡献率达 84.351%。以耐低氮性综合评价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118份小麦品种划分为强耐低氮型、耐低氮型、中间型、较敏感型和敏感型5类。筛选出3份耐低氮型小麦(齐大195、金丰7183和天民198)和2份强耐低氮型小麦(山农0917和鲁麦8号)。不同小麦品种的耐低氮机制不同,研究结果为小麦耐低氮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3.
ICP-OES法同时测定果蔬中铅、砷、镉、铬、铜、锡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蔬样品经混酸消化后,控制一定的酸度,定容后应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对果蔬中铅、砷、镉、铬、铜、锡六种有害重金属进行测定,研究了分析测定条件,方法简单快速。测定结果表明,五种元素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在91.0%~107%之间。其RSD均小于3.5%。按该方法进行处理及测定铅、砷、镉、铬、铜、锡,在选择的测定条件下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0006 mg/kg、0.0003 mg/kg、0.00003 mg/kg、0.00005 mg/kg、0.00003 mg/kg、0.0006 mg/kg。  相似文献   

14.
以‘展望红’为材料,研究N、P、K、Ca、Mg、Fe缺乏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总结缺素症状,研究结果表明:N缺乏时植株矮小,叶发黄;P缺乏时叶色暗绿,且影响开花;K缺乏时基部叶枯黄,并易落叶;缺Fe症状较为明显,但能正常开花;Ca、Mg未表现出缺素症状,且各项指标要优于全素处理;N、P显著影响一串红的生长发育,K对开花品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16.
17.
Anatomical and physiological observations in monkeys indicate that the primate visual system consists of several separate and independent subdivisions that analyz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same retinal image: cells in cortical visual areas 1 and 2 and higher visual areas are segregated into three interdigitating subdivisions that differ in their selectivity for color, stereopsis, movement, and orientation. The pathways selective for form and color seem to be derived mainly from the parvocellular geniculate subdivisions, the depth- and movement-selective components from the magnocellular. At lower levels, in the retina and in the geniculate, cells in these two subdivisions differ in their color selectivity, contrast sensitivity, temporal properties, and spatial resolution. These major differences in the properties of cells at lower levels in each of the subdivisions led to the prediction that different visual functions, such as color, depth, movement, and form perception, should exhibit corresponding differences. Human perceptual experiments are remarkably consistent with these predictions. Moreover, perceptual experiments can be designed to ask which subdivisions of the system are responsible for particular visual abilities, such as figure/ground discrimination or perception of depth from perspective or relative movement--functions that might be difficult to deduce from single-cell response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分类学研究及资料考证,基本摸清了贵州樟科、莲叶桐科、景天科、堇菜科、柳叶菜科、鹿蹄草科、柿科、山矾科、木犀科等9个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地理分布.结果发现贵州现有樟科药用植物49种4变种,莲叶桐科药用植物5种,景天科药用植物21种,堇菜科药用植物19种1变种,柳叶菜科药用植物20种4变种,鹿蹄草科药用植物7种1变种,柿科药用植物9种1变种,山矾科药用植物12种,木犀科药用植物30种3变种.其中,4种为贵州特有药用植物,40种5变种为贵州药用新资源.  相似文献   

20.
原花青素的性质、功能、纯化和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花青素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的多种器官和组织中,是黄烷-3-醇的游离、寡聚或多聚物,存在侧基修饰、异构性质、聚合方式、聚合度等的多样性,可采用多种色谱和质谱技术进行纯化和鉴定。原花青素对于植物具有抗紫外线、清除自由基、抗病驱虫、影响种子休眠等功能,影响作物品质等性状,对人体也具有多种生理功效,在药物、化妆品、食品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