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广州部分地区垂叶榕(Ficus benjamina Linn.)榕管蓟马(Gynaikothrips uzeliZimmermann)冷季种群动态及田间药效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冷季榕管蓟马种群的发生高峰为1月下旬,随后其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在一个低水平的范围内波动,至4月上旬各虫态的数量慢慢恢复;榕管蓟马在垂叶榕东、南、西、北4个不同方位的虫口密度具有差异性,但对分布的方位没有明显的选择性;氯氰菊酯、氧化乐果、毒死蜱等3种药剂对榕管蓟马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d的防治效果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2.
元江芒果实蝇的为害特点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芒果实蝇在云南元江危害芒果,一年发生6代,一个世代平均历期36.5天。一年有两个发生高峰期,第一高峰在4月下旬,第二高峰在7月初至8月初。利用甲基丁香酚诱杀雄虫,可有效地控制芒果实蝇的发生为害。果实套袋可显著地减少果实受害率。  相似文献   

3.
小叶榕属热带树种 ,近几年成为城市街道和庭院绿化中使用最多 ,分布最广的绿化树之一。但由于本地与原产地气候条件差异较大 ,天敌跟踪适应较慢 ,致使其病虫为害严重 ,尤其是蓟马发生极为严重 ,造成树叶卷曲、畸形、变色、脱落 ,大大影响了其观赏价值。通过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对小叶榕蓟马的调查 ,初步掌握了蓟马的发生为害情况及防治方法。1 为害情况据观察为害小叶榕的蓟马主要是榕管蓟马。榕管蓟马成虫和若虫以其锉吸式口器刮破植物表皮 ,口针插入组织内吸取汁液。受害初期的嫩芽、嫩叶形成大小不一的紫色斑点 ,为害严重时叶面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及斯氏钝绥螨的毒力差异,为利用天敌昆虫和虫生真菌协同控制榕管蓟马等害虫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室内测定榕管蓟马成虫和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受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构建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比较供试菌株对榕管蓟马成虫及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LC50和LT50。【结果】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榕管蓟马和斯氏钝绥螨的死亡趋势均随菌剂浓度的升高及侵染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但榕管蓟马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及死亡趋势的变幅均明显高于斯氏钝绥螨,其中1.00×107和1.00×108 mL-1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10d,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仅是榕管蓟马成虫的13.30%和27.94%。构建的榕管蓟马和斯氏钝绥螨TDM模型均能通过Pearsonχ2和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结果与试验观察结果相吻合,能够无偏地描述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成虫和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时间-剂量互作效应。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均明显强于斯氏钝绥螨,5个不同浓度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LT50均超出TDM模型估测范围,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受侵染3d后的LC50是同一侵染时间榕管蓟马成虫LC50的2.51×102~1.29×105倍。【结论】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的毒力较强,而对斯氏钝绥螨的毒力较弱,榕管蓟马对供试菌株时间-剂量互作效应的响应要远强于斯氏钝绥螨。  相似文献   

5.
小叶榕主要害虫与天敌的发生情况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小叶榕害虫和天敌的种类、数量、结构组成进行调查,根据主要害虫与天敌的构成、发生情况等,对主要害虫的优势种与天敌的结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蜘蛛与蓟马的关系显著,说明蜘蛛对蓟马有控制作用;而糠片蚧与蜘蛛的相关性分析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经过二次的防治,榕管蓟马的数量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以降低榕管蓟马的虫源基数,对榕管蓟马种群全年的控制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过二次的防治,榕管蓟马的数量会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以降低榕管蓟马的虫源基数,对榕管蓟马种群全年的控制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小叶榕是万州区主栽的行道树种.近年来,发生的主要害虫有褐斑白蚕蛾、榕蓟马,影响了树势和园林景观.本文就这些害虫的特征、发生及防治进行系统地总结和描述.  相似文献   

9.
小菜蛾在春油菜生育历期及田间种群动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菜蛾在密山地区春油菜田中每年发生3代,无滞育现象;5月下旬田间始见成虫,7月上旬幼虫出现第一次高峰。在适温范围内33d完成一个世代;各虫态生育历期与环境温度呈负相关,成虫产卵量随温度上升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水胺硫磷、对硫磷、丙溴磷、辛硫磷、灭多威、毒死蜱、噻虫嗪、顺式氯氰菊酯等8种杀虫剂对榕管蓟马的毒力.结果表明这几种杀虫剂处理24 h后对榕管蓟马按计算的LC50值大小,其毒力效果强弱依次为:顺式氯氰菊酯>噻虫嗪>毒死蜱>灭多威>对硫磷>水胺硫磷>辛硫磷>丙溴磷.  相似文献   

11.
野蛞蝓在贵阳蔬菜地区一年发生三代,主要以二、三代成、幼体越冬,以春、夏季发生量大、危害重、秋、冬季发生量较小,危害较轻。全年田间数量消长有三个明显的高峰,即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10月上旬,以第一次高峰的田间数量大。采取压低越冬虫源基数,恶化各虫态的生存环境,抓住第一次高峰期用药防治,酌情用药防治第二、三次高峰,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调查了云南省文山县三七上的蓟马种群动态。结果表明:3~6月三七上蓟马发生数量较少,7月蓟马数量开始上升,8月中下旬蓟马逐渐增多,9~11月是发生高峰期,蓟马为害较重,11月下旬~翌年1~2月蓟马数量开始逐渐减少。3~4月,特别是3 a生三七,由于三七棵子被割,这一时期田间几乎无蓟马,从5~6月开始有少量的蓟马发生。因此,4月底或5月初是喷药防治蓟马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3.
利用真空熏蒸技术对受榕管蓟马 Gynaikothrips ficorum(Mar-Chal)危害的榕树盆景进行了真空熏蒸处理.结果表明,在真空条件下,仅需要较低的熏蒸剂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全部杀死榕树盆景里的榕管蓟马,杀虫效果达100%,达到快速、高效、安全、环保的要求,为花卉害虫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但较高的真空条件下熏蒸会对榕树盆景造成一定程度的药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膜小叶蝉在贵阳猕猴桃园的生活史及发生消长规律,掌握其发生危害特征,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2015-2017年对膜小叶蝉田间种群动态开展定点定时系统监测,每7 d调查1次,记录种群数量和虫态,分析膜小叶蝉种群发生规律,明确其年生活史及危害高峰期。结果表明:膜小叶蝉在贵阳猕猴桃园1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树缝、杂草和低矮植物越冬。4月中旬越冬成虫开始迁入园危害,5月上旬第1代若虫孵化,6月下旬第2代若虫孵化,8月上旬第3代若虫孵化,9月上旬第4代若虫孵化,为危害盛期,10月下旬种群密度下降,进入越冬。6月初和8月上旬是为防治膜小叶蝉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5.
赣南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已暴发成灾,为摸清其种群在赣南的发生规律,详细调查研究了其种群消长动态及其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桉树林内成虫羽化高峰期为4—8月,呈现3个主高峰(5月上旬、5月下旬、6月中旬)和1个次高峰(8月),虫瘿形成的高峰期则相应延后20~30 d,为5—9月,虫瘿数量较多的时间为5、7、9月,呈现3个峰型。成虫羽化及虫瘿数量消长动态规律表明,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1年发生3~4代,世代重叠严重,危害高峰期为6—9月。2014年6月调查发现,桉树枝瘿姬小蜂在赣南无性系DH201-2上主要在树冠中层危害,虫瘿数量和羽化孔数量主要分布在树冠枝条的中层,其次是树冠上层。这一结果为该虫的野外调查、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准确定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猫眼尺蛾Prodlepsis superans(Butler)寄主为小叶女贞。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及野外调查相结合,观察分析猫眼尺蛾各虫态的特征、历期、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该虫在浙江宁波区域1年发生6代,以蛹在虫苞内随落叶坠地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蛹开始羽化成虫,5月上旬第1代幼虫初见,第6代幼虫至11月下旬,11月上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并陆续进入越冬。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和2006年的烟蚜田间种群消长均为双峰型曲线。第一个蚜量高峰期出现在5月底~6月初,第二个蚜量高峰期出现在7月中旬。2006年的两个蚜量高峰期的平均蚜量均高于2005年。2005年和2006年伴随着烟蚜的消长,瓢虫的发生亦出现两个峰值,分别在6月上旬和7月下旬,与烟蚜田间发生高峰基本同步或略晚;蚜茧蜂仅有一个发生高峰在6月上旬,与烟蚜发生高峰基本同步,6月中旬后数量迅速下降。草蛉在烟田发生也呈现单峰型,但发生高峰出现较晚,在7月中下旬达到高峰,与烟蚜的田间第二个高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丽步甲陕西亚种Carabus formosus nili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在陕西杨凌地区,该虫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5月上旬至10月下旬活动,分别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中旬产卵。卵期7~9 d;幼虫2龄,历期分别为4~6 d,14~18 d;预蛹期16~19 d;蛹期7~10 d。成虫以蜗牛、蛞蝓、蚯蚓及多种鳞翅目幼虫为食,幼虫主要以蜗牛为食。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10.5%三氟甲吡醚乳油(EC)对园林害虫榕管蓟马的毒杀活性并为其田间应用技术提供依据,采用浸叶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喷雾法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10.5%三氟甲吡醚EC对榕管蓟马成虫48h LC50值为76.62mg/L。田间防效试验表明,10.5%三氟甲吡醚EC在140mg/L剂量,药后1、3d时防效显著低于添加助剂赛特胜及400mg/L 40%毒死蜱乳油,而在药后7d其防效提高到79.99%。10.5%三氟甲吡醚EC对榕管蓟马具有较好毒杀活性,通过相应助剂的添加使用适合田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牛角花齿蓟马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对陕西关中地区严重为害苜蓿的牛角花齿蓟马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室内饲养结果表明,青霉素瓶法是饲养蓟马的好方法。牛角花齿蓟马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8~25℃,当温度超过35℃时,牛角花齿蓟马不能正常发育为成虫;温度为38℃时,卵不能孵化。牛角花齿蓟马卵散产于苜蓿叶片边缘组织内,1 d可产卵8~11枚。在22℃时单雌产卵量最大,达91.36枚。牛角花齿蓟马卵、若虫、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1686,8.8213,10.4356和7.9424℃,有效积温分别为66.7577,93.1758,42.9243和245.3000(d.℃),其发生代数约为11代。牛角花齿蓟马喜欢在植株顶活动,其对颜色有选择性,绿色和黄色对其成虫的诱集能力最强。在陕西关中地区牛角花齿蓟马有两个发生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下旬~6月上旬和7月中旬~8月上旬。当降雨量较大时,牛角花齿蓟马的数量减少,干热有利于其大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