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青海省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生态良性转变缓慢,通过对60年代至今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动、植物种群下降,分析了生态恶化及物种种群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及恢复物种种群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归纳探讨了对物种灭绝的内涵、现状、原因及物种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提高人类保护物种多样性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贵州荔波拉桥喀斯特次生林的物种多样性。多样性测度指标主要采用Simps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Patrick丰富度指数4个指标。结果表明,各群落不同层次的多样性主要测度指标由大到小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符合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一般规律。多样性指数与优势度指数存在较强的负相关。群落均匀度指数与优势度指数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不同群落相异性系数分析表明,贵州荔波喀斯各群落间的物种组成差别较大,群落的生境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5.
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石漠化等级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紫云县典型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和强度石漠化峰丛洼地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石漠化过程中物种的组成变化和植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有132种植物,隶属于61科110属,菊科、蔷薇科、禾本科、桑科、豆科等物种数最多.潜在石漠化物种丰富度高,种群优势不明显,物种分布比较均匀.强度石漠化阶段物种丰富度急剧减少,草本植物占明显优势,生态优势度显著,表明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剧,物种丰富度呈递减趋势,物种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脆弱性加强. 相似文献
6.
贵州绥阳喀斯特山区的土地整理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贵州喀斯特山区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土地优化配置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土地利用现状图层及属性数据为基础资料,通过ArcGIS对贵州省绥阳县进行空间叠置分析、空间模型分析完成基础数据获取,并依据各潜力模型对潜力单元进行划分.结果表明:绥阳县在耕地、农用地、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因子中增加的耕地系数分别为5%、10%、68%和45%,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绥阳县耕地整理潜力属Ⅱ级,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属Ⅰ级,土地复垦潜力属Ⅰ级,土地开发潜力属Ⅰ级.因此,绥阳县土地整理应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及合理保护未利用土地模式为主,提高土地整理潜力及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将滇东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林阶段、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麻栎和高山栎林阶段、高山栎林阶段. 以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典型样地, 分析了各演替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 应用物种丰富度、 Simpson指数、 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 结果表明: 滇东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 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波浪式前进趋势; 乔木层的多样性先上升到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达到最大, 然后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 群落总体的多样性也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除滇石栎和高山栎林阶段灌木层的多样性大于草本层外, 其余各阶段均为草本层多样性大于灌木层并大于乔木层, 乔木层多样性最低. 云南松作为乔、灌层的先锋种, 作用突出; 壳斗科植物则为乔木层的建群种. 相似文献
8.
桂西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 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可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顶级群落阶段. 以空间代替时间选取典型样地, 分析了各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 应用物种丰富度、 Simpson指数、 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 结果表明: 在植被演替过程中, 除草本层外, 各生活型物种丰富度从草丛阶段开始增加, 到次生乔林阶段达到峰值. 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略有波动, 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都逐渐下降, 到顶级群落阶段达到最低;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各测度指数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但各测度指数达到峰值的阶段不同. 草丛阶段物种多样性为草本层大于灌木层;进入草灌阶段以后, 灌木层多样性上升并逐渐超过草本层;当乔木出现后, 乔木层多样性最低. 相似文献
9.
外来植物入侵导致了喀斯特生态系统的严重退化,遏制生态脆弱区外来植物入侵迫在眉睫。本研究解析了外来植物对喀斯特乡土物种多样性影响的过程,分析了外来植物在喀斯特生境中入侵的可能机制,提出将外来植物未入侵、入侵以及入侵种去除三种类型的群落整个到一个框架中,这可能是全面理解外来植物入侵过程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框架,在环境(包括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异质性)和入侵强度(梯度去除入侵种)梯度上,构建如上三种群落间的物种多样性关系,度量外来植物内禀优势和资源环境及其交互作用在外来植物入侵过程中的相对贡献,这应该是未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外来植物入侵预测和防治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对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外来植物入侵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入侵生态学的内容,而且可为其他生态脆弱区的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评价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生态农业发展背景下喀斯特山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以贵州省遵义县尚嵇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是实现喀斯特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农业安全高效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研究喀斯特山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对改善喀斯特山区生态农业发展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以贵州遵义县尚嵇镇省级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为例,围绕生态农业发展,具体分析了生态农业发展背景下的土地平整工程设计、农田道路工程设计、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农田林网与沃土工程设计,并对该工程设计从农田建设、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其他工程建设四方面进行了评价.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项目区生态农业的发展条件改变较大,基本农田的面积和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道路通达度也大幅提高,坑塘整治和农田水利工程得到完善,田、水、路、林得到整治,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化了农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为摸清贵州省关岭县板贵乡木工村喀斯特农用地整治项目区的土壤资源、质量状况,对该区进行了实地测量、踏勘调研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区土地总面积32.371 1hm2,其中农用地29.565 6hm2,占91.33%,建设用地1.591 8hm2,占4.92%,未利用地1.2137hm2,占3.75%。土壤总面积32.33hm2,分属9个土种、4个土属、3个亚类、3个土类,其中大泥土、大黄泥土、黄沙泥土总面积26.90hm2,占土壤总面积的83.20%。项目区土壤pH值为5.62~7.83,大多数具有石灰反应;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磷钾缺乏,质地黏重,通气透气性能较差,土壤微生物总量及类群数量较少,活性较低,不利于土壤养分的保持和提高。针对土壤利用中存在的障碍因素,提出科学规划,实施土地平整等工程整治,改善耕作管理条件;完善灌溉排水和道路工程,提高灌溉排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土地生产率;实施沃土工程,提高土壤肥力等改良利用措施。研究结果明确了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需要开展的土壤资源、质量状况等调查内容和方法,可为项目区土地整治提供科学依据,对进一步规范土地整治相关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近些年来,土地整治在增加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促进耕地生产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土地整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相关学者对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之间的研究日益增多。笔者通过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指出现有研究成果不足并提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与管理提供理论支撑。研究采用文献综合法和总结归纳法,结果表明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方面,应加强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变化规律研究,并进一步量化土地整治与耕地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边坡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区组试验设计,于沪陕高速公路信阳至南阳段4种路基边坡建立了28个植物群落观测试验小区。在测定相关指标的基础上,对不同土壤类型边坡物种多样性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研究了路基边坡物种多样性与植被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紫穗槐+狗牙根+高羊茅"群落和"胡枝子+狗牙根+高羊茅"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及均匀度指数较高;物种多样性指标之间相关性显著;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相关性较强,与高度、盖度、保土作用系数相关性较差;植被保土作用系数与植被覆盖度密切相关,与植株高度的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以旅游开发时间和年游客量为旅游干扰强度设置标准,选择干扰强度大的荔波小七孔风景名胜区和干扰强度小的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无干扰的原始森林3种群落,调查植被的种类、数量,分析计算多样性指标.结果表明,在较强旅游干扰下,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降低,草本植物层的丰富度指数增加,均匀度指数降低;一般旅游干扰下,乔木层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降低而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增加,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增加,均匀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降低,草本植物层的多样性各指数均增加. 相似文献
16.
17.
西北干旱荒漠区植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北干旱荒漠区气候条件恶劣,降水稀少,植物物种多样性贫乏,生态系统脆弱.据统计,种子植物仅1 704种,隶属82科484属,占全国同类植物科、属、种的24.34、15.53和6.31;生态系统多样,有沙质荒漠、粘土荒漠等28个.目前植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原因来自3个方面:①垦伐;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开发造成自然河水分布的改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保护的措施有①加强调查研究,制定保护计划;②加强生态教育,提高生态意识;③加强保护区建设,改善迁地保护设施;④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8.
广元市退耕还林区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对嘉陵江上游低山暴雨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作用下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同、各物种的重要值也不一样(表2、3);各群落物种数及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表4);人工植被恢复有利于群落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在退耕还林中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和营造混交林可使林分形成良好的乔、灌、草立体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不同培肥方法在土地整理后植烟旱地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将4种不同培肥方法(玉米秆异地还土、配施有机肥、配施生物炭和冬季种植箭舌豌豆)应用于整理后的植烟旱地中,研究了不同培肥方法对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养分、烤烟产量和烟叶品质等影响。结果表明,4种培肥方法对土壤物理性状影响并不明显,但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各养分含量,能一定程度地提高烟叶产量,能增加总糖和还原糖的含量,提高钾含量和降低氯和粗蛋白的含量,其中又以配施有机肥的处理效果相对较好。因此,在整理后的植烟旱地土壤中,配施有机肥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