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茄链格孢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对分离自药用植物的221株放线菌进行筛选,通过生理生化特征、培养特征、形态特征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分析对活性菌株的种属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抑菌率75%以上放线菌有3株,其中菌株3150被鉴定为环圈链霉菌(Streptomyces anulatus)的一个菌株,菌株3679被鉴定为氢化链霉菌(Streptomyces hydrogenans)的一个菌株,菌株4536被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菌株。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显示菌株3679代谢产物丰富且分离度好,进一步分离可望得到具有较好生防作用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采用土壤稀释法分离采自江苏及广西农化厂周边的6份土样,获得50株放线菌。以大丽花轮枝孢、尖镰孢萎蔫专化型和尖镰孢西瓜专化型为靶标菌,通过皿内试验及盆栽试验筛选出5株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表明,菌株JSGF4、JSGF10和GXCK1对靶标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盆栽试验表明,5株放线菌对茄子黄萎病有良好防治效果,其中菌株JSGF10对茄子黄萎病的防效高达90.0%;对防效较高的4株放线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鉴定菌株JSGF4为龟裂链霉菌(Streptomyces rimosus),菌株JSGF10和GXCK1为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s),GXDM6为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新疆荒漠地区特殊生境中,分离筛选对动物病原菌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放线菌。【方法】采用皿内琼脂块法和发酵液滤纸片法,对新疆荒漠盐碱土环境中分离到的412株放线菌的拮抗性进行筛选,并对其中拮抗活性高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序列的分析鉴定,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筛选结果显示:新疆地区荒漠土中39.6%的放线菌对所选的8种病原菌有拮抗作用,且随着靶标菌数的增加,拮抗比例减小;供试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拮抗效果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对牛无乳链球菌Ⅰ、Ⅱ和猪金黄色葡萄球菌Ⅰ、Ⅱ的抑菌效果平均为26.0%和22.3%。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10株抑菌效果较好的拮抗性放线菌,经多相分类鉴定确定为链霉菌属的不同种,具体分类地位如下:XJ 6-2菌株为天蓝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ruleofuscus),XJ 1-5-10菌株为粪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fimicarius),XJ 2-9菌株为灰平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oplanus),XJ 2-5-1菌株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XJ 19-11菌株为变异链霉菌(Streptomyces variabilis),XJ 1202菌株为苍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luridus),XJ 1625菌株为微黄绿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idovirens),XJ 2-9-7菌株为库尔萨诺夫链霉菌(Streptomyces kurssanovii),XJ 617菌株为堆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massasporeus),而XJ 1-6-5菌株的序列相似度在98%以下,可能为潜在新种,需要进一步鉴定。【结论】新疆地区荒漠土中存在大量拮抗性放线菌,并且获得了10株对动物病原菌有较高抑制活性的放线菌。  相似文献   

4.
对分离自东北蔬菜保护地土壤的1株番茄叶霉病拮抗放线菌菌株A-10进行了形态学、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放线菌A-10除在ISP4培养基上不生长之外,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基内菌丝无横隔,不断裂,气生菌丝体形成孢子链,孢子丝呈波曲、直形或形成单环.上述特征与纤维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cellulosae)高度相似.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16s rDNA序列的相似性达到了99%.因此,可将链霉菌A-10定名为纤维素链霉菌A-10(Streptomyces cellulosae A-10).  相似文献   

5.
从河南省许昌地区的小麦田土样中分离到1株对小麦纹枯病菌有稳定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SCY505。在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壁化学组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16S rDNA及16S-23S rDNA intergenic spacer region(ISR)序列分析,对菌株SCY505进行了分类鉴定,同时测定了该菌株的拮抗谱。结果表明,SCY505的基内菌丝无横隔,不断裂;气生菌丝多分枝,孢子丝直生或呈螺旋状,孢子椭圆形或圆柱形,表面光滑;细胞壁化学组分Ⅰ型;16S rDNA序列长度1521bp(GU045548),与淡紫灰链霉菌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达99.7%,ISR序列长度372bp(GU358067),与淡紫灰链霉菌亚种(U93347)的ISR序列同源性为82.9%,初步认为SCY505是淡紫灰链霉菌的一个亚种,暂命名为淡紫灰链霉菌许昌亚种(Streptomyces lavendulaesub sp.xuchangensis)。该菌株对供试的10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灰树花的富硒深层培养及其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灰树花富硒深层培养的硒源和菌株进行了筛选,探讨其耐硒、富硒特性和富硒的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灰树花有较强的耐硒和富硒能力.其最优富硒培养条件为:硒浓度50 mg/L,生长促进剂(板栗壳/植物油,mg/L)50/2.0,PH值6.5,培养时间6 d,在此条件下培养获得的灰树花菌丝体的氨基酸及多糖含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7.
将泡菜汁样品稀释后涂布到含1 g/L Na_2SeO_3的YEPD培养基上,筛选出一株耐硒菌株FXY-4,用不同Na_2SeO_3浓度的YEPD培养基培养,发现Na_2SeO_3的浓度为0.5 g/L时菌株富硒能力最强,为0.54mg/g(干重)。运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方法鉴定FXY-4为光滑假丝酵母(Candida glabrata)。将FXY-4添加在鱼饲料中喂食锦鲤,探究其对锦鲤的生长与血清酶学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菌株FXY-4能提高锦鲤生长、免疫学指标和鱼肉中有机硒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川芎内生放线菌抑制常见致病菌的能力,从中筛选活性较强的放线菌资源,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发酵提取液对5种指示菌的抑菌活性,结合经典分类法和分子生物学法鉴定活性菌种。结果表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白色念球菌(Canidia albicans)表现抑制活性的菌株占川芎内生放线菌的百分比分别为83.33%、76.67%、23.33%、30.00%、13.33%;从中选出4株活性较强的放线菌,Blast比对结果表明,菌株F3、F19、F-L-5、F-L-7的16S r DNA序列与Gen Bank已知序列链霉菌属金色类群[Streptomyces sp.(KF126314.1)]、暗灰链霉菌[Streptomyces canus(AB7184118.1)]、肿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turgidiscabies(FJ883749.1)]、暗色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phaeochromogenes(KP718589.1)]高度相似,同源性分别为99%、100%、99%、99%。综合鉴定,F3为链霉菌属金色类群,F19为暗灰链霉菌,F-L-5为肿痂链霉菌,F-L-7为暗色产色链霉菌。表明川芎内生放线菌中具有应用潜力的高活性菌株,并鉴定出4株活性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发农用抗生素新品种.[方法]对该实验室2005年从海南霸王岭原始森林土壤中分离筛选获得的BM10生防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链霉菌BM10菌株的孢子丝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细胞壁化学组分与Streptomyces albogriseus基本一致,但在菌落颜色、产黑色素和棉子糖利用等方面存在不同.BM10菌株与Streptomyces albogriseus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99.67%.[结论]初步判定BM10菌株为白浅灰链霉菌的新菌株.  相似文献   

10.
对分离自东北地区针叶林土壤中的一株拮抗放线菌菌株H628进行了形态学、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放线菌H628在大多数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基内菌丝无横隔,不断裂,气生菌丝粉红色,生长茂盛,孢子丝呈松敞螺旋或直形.上述特征与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高度一致.聚类分析表明,二者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到了99%.因此,可将放线菌H628定名为弗氏链霉菌H628(S. fradiae H628)  相似文献   

11.
富硒茶叶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连城县红壤丘陵区富硒土壤的有利条件,根据富硒食品的要求,从选地、建园、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富硒茶叶无公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红小豆富硒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红小豆的富硒能力,提升红小豆的品质。[方法]对红小豆进行富硒栽培试验,对比红小豆的经济性状、植株免疫力、产量、产品总含硒量等。[结果]随着外源硒肥施用量的增加,红小豆的含硒量升高;硒肥对红小豆经济性状、免疫力无明显影响;随着硒肥用量增加,红小豆产量呈现递减的趋势。[结论]红小豆具有吸收和转化硒元素的功能,适量的硒肥能促进红小豆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3.
郭莹莹  李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721-14723,14826
[目的]筛选富硒灵芝菌丝体的最佳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发酵培养基的碳源、氮源以及发酵条件对富硒灵芝菌丝体干重、总硒含量及有机硒含量的影响。[结果]在亚硒酸钠含量为0.01%的条件下,优化培养的条件为:葡萄糖含量4.0%,马铃薯浸出液含量20%,蛋白胨含量1%,KH2PO4含量0.3%,MgSO4含量0.15%,在pH7.0、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为28℃和摇床转速为180 r/min的条件下培养,富硒灵芝的菌丝干重为15.28 mg/ml,有机硒的含量为4 115.36μg/g。[结论]试验确定了富硒灵芝发酵培养的最佳方法,为富硒灵芝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广西富硒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区政府高度重视富硒产业发展的环境下,笔者通过实地调研,深入研究富硒铁皮石斛产业发展;在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该产业起步晚,发展慢,发展规模小,没有规范的栽培技术,加工技术落后,生产产品种类,层级低等问题;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其他地区、农产品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产业环境条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首先政府要加大资金、政策的支持,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延伸整体产业链,打通与其他产业合作关系,搭建联动发展桥梁;在生产上,走“科研+基地”的模式,以规范化种植,创建标准化基地;加工环节,优化加工工艺,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硒,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档次;销售环节,规范市场,广发宣传,打造广西富硒铁皮石斛产品品牌,最终走出广西富硒铁皮石斛石斛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富硒秀珍菇菌粉的抗氧化作用及其安全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和D-半乳糖氧化损伤小鼠模型试验研究富硒秀珍菇菌粉的急性毒性和对D-半乳糖致氧化损伤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富硒秀珍菇菌粉对雌雄小鼠经口最大耐受量(MTD)均大于20.0g·kg-1,初步评价认为,富硒秀珍菇菌粉不存在急性毒性风险。D-半乳糖氧化损伤小鼠模型试验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富硒秀珍菇菌粉三组的丙二醛(MDA)和蛋白质羰基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低、中、高剂量组的MDA分别降低20.08%、22.19%、39.26%,蛋白质羰基分别降低38.31%、44.16%和25.32%;富硒秀珍菇菌粉3个剂量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与模型对照组比均提高,其中,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显著提高18.50%左右(P0.05)。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与空白对照比,富硒秀珍菇菌粉3个剂量组的MDA、蛋白质羰基、GSH-Px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富硒秀珍菇菌粉对氧化损伤的修复效果基本达到空白对照小鼠水平。  相似文献   

16.
富硒发芽糙米滚筒干燥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富硒发芽糙米为原料进行滚筒干燥加工工艺的研究,检测富硒发芽糙米片中γ-氨基丁酸(GABA)、硒和砷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滚筒表面温度的升高,富硒发芽糙米片中GABA的含量减少,硒和砷的含量逐渐降低。由于加水比率、水浴温度、水浴时间、滚筒表面温度的不同得到3种样品,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3种不同工艺制备的富硒发芽糙米片样品进行感官评价。筛选出最优的产品生产工艺为:加水比率1.2:1,水浴温度65℃,水浴时间25 min,滚筒表面温度130℃。  相似文献   

17.
在低硒土壤上叶面喷施亚硝酸钠 ,生产富硒绿茶 ,应用原子荧光法测定了富硒绿茶中总硒含量及有机硒含量。结果表明 ,茶叶喷施亚硒酸钠有显著提高茶叶总硒含量 ,由普通绿茶的( 0 1 2 1± 0 0 30 ) μg·g- 1 提高到富硒绿茶的 ( 0 92 0± 0 892 ) μg·g- 1 ;同时发现 ,富硒绿茶的有机硒总量和百分含量都比普通茶叶显著提高 ,富硒茶叶的有机硒含量达 99%以上 ,富硒绿茶中的硒主要为有机态硒。茶叶叶面施用亚硒酸钠可能刺激了茶叶机体对外源硒的吸收和利用 ,将无机形态的硒转化为有机硒  相似文献   

18.
19.
郭亚杰  唐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303-8304
[目的]找出富硒茶叶与健康的关系。[方法]用自感健康问卷调查法对富硒茶叶与人体健康的影响做一个初步分析。[结果]茶叶中含硒量不同地区居民在饮茶习惯上并无明显差别,而他们的自感健康状况却有区别;高硒地区健康状况最好,中硒次之,低硒最差。[结论]不同地区健康状况的差异,是由于饮茶摄入硒量的高低造成的,而与饮荼习惯本身无关。  相似文献   

20.
硒的生物学功能及富硒食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综述了硒在清除体内自由基、刺激免疫反应以及拮抗重金属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阐述了富硒产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