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梧州站1971-2013年的逐小时降水资料,用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作为指标研究了梧州地区的降水日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梧州冬季降水以夜雨为主,到了夏季则转变为以白天降水为主。(2)梧州强的降水日变化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平均降水量都呈现单峰结构;降水量的峰值的出现来自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两者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森  周晓珊  高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634-3635
利用沈阳市1961-2008年48年的逐时降水记录,分析了沈阳市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基本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市夏季降水日变化在降水量和降水频次上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规律,日变化有2个峰值区间,一个峰值位于午后至傍晚,另一个峰值发生在清晨;下午至前半夜的降水主要为持续时间少于6 h的降水事件,而后半夜至清晨的降水峰值则主要由持续时间大于6 h的降水事件造成。  相似文献   

3.
利用河北省2005~2016年142个气象站小时降水数据,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分解(REOF)方法将研究区域分为冀北山区、冀东平原、冀中地区和冀南平原4个研究区域。并对不同区域的累积降水量、降水频次、降水强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个区域夏季降水日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冀北山区、冀中地区的累积降水量、降水频次、降水强度三者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冀北山区累积降水量峰值主要出现在20:00,冀中平原峰值出现在午夜;冀东平原累积降水量日变化呈现双峰型特征;冀南平原累积降水量峰值出现在前半夜,且与降水强度密切相关。河北省短历时降水事件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前半夜。  相似文献   

4.
利用祁连山区8个站1961—2014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及R/S方法等方法,分析祁连山地区冬半年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变化特征和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加,降水日数呈减小趋势,降水量从小雪到中雪减小,中雪到大到暴雪增加,而降水强度表现为增强趋势;近54年祁连山地区冬半年总降水量和平均降水强度均呈波动增加趋势,总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近54年祁连山地区冬半年小雪和大到暴雪的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中雪呈增加趋势,小雪平均降水强度均呈波动增加趋势,中雪和大到暴雪的平均降水强度表现为减小趋势;祁连山地区小雪、中雪和大到暴雪多年平均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大值区均在门源站,降水强度小雪的大值区在德令哈,中雪和大到暴雪的大值区均在茶卡;野牛沟站的小雪降水日数(减小)和降水量(增加)、大到暴雪的降水强度(减小)的变化趋势显著。祁连山冬半年未来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变化情况与过去54年的变化趋势相同,短时期内不会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5.
利用梧州站1971—2013年逐小时降水资料,以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作为指标,研究了梧州市降水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梧州市冬季降水以夜雨为主,到了夏季则转变为以白天降水为主;梧州市强降水日变化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平均降水量都呈单峰结构;降水量峰值的出现来自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体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域11个气象站1961—2017年3—11月逐小时降水量,分析了该区域内降水日变化、夜间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季节演变(春、夏、秋季)与早稻抽穗扬花时段降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株潭地区降水日变化呈现双峰型分布,小时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峰值时次基本一致。各个年代、季节小时降水量峰值均稳定位于4:00~8:00和15:00~16:00,但峰值和次峰值的时次存在差异;随年代推移,夜间降水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夜间降水量高于日间;春、夏、秋季夜间降水量与日间比值分别为117%、81%、110%;幕阜-连云山丘区为研究区域夜间降水量高值区;幕阜-罗霄山脉区为研究地区内早稻抽穗扬花时段降水量、降水强度的高值区,株洲中部为同时段降水偏少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川渝盆地主汛期短时强降水事件日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四川盆地和重庆地区1980-2012年主汛期(5-9月)基本站小时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短时强降水事件降水量、频次和强度的日变化特征,研究了短时强降水事件日峰值位相和空间分布特征,事件极值降水日变化和持续时间等分布特征,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川渝盆地短时强降水事件开始时间的日变化上(01:00-24:00时,北京时间,下同),表现为"V"型结构下典型夜间峰值位相特征;结束时间的日变化上,表现为多个峰值型结构分布.强降水事件持续时间的日变化上,频次和降水量均呈双峰型结构,频次极大峰值出现在3h,而强度上随着持续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2)短时强降水事件极值开始时间空间分布上,极大频次和极大降水量出现在20:00-01:00时内,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日峰值频次结束时间主要发生在20:00-01:00时和08:00-13:00时两个时段内,主要分布于盆地南部、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3)短时强降水事件极值降水的日变化上,降水量和频次呈现单峰型结构,白天多为短时间(2~4h)强降水事件出现极值,而傍晚开始至第二天清晨,持续2~10h强降水事件出现极值均有发生;强降水事件极值降水持续时间日变化,1~24h内呈单峰型结构,峰值出现在2h.  相似文献   

8.
金岩岩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4):131-132
5~9月是白城市全年降水最集中的季节,容易发生干旱、局地洪涝灾害,降水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分析了白城市5~9月降水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以年代为单位,降雨趋势是降水强度加大,降水日数减少,总降水量减少;以年为单位,2O世纪9O年代后期至今降水量以少为主,降水阶段性和周期性并存,降水强度在有无暴雨时出现两种趋势,应该重视降水强度加强的趋势。降水强度小有利于土地对降水的吸收和积蓄,在不利吸收的情况下,总降水量减少,产生干旱和局地洪涝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9.
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不但有助于理解降水形成机理和区域气候形成机制,而且有助于验证数值模式某些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合理性.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8~2017年6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时降水观测资料,对辽宁省夏季降水的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的日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夏季气候平均降水量和降水...  相似文献   

10.
广东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暴雨大暴雨集中,导致降水利用率不高,造成降水与农业需水的时间供需错位.且近年来广东早涝灾害有加剧趋势.根据广东省气象局提供的降水观测资料.结合广东降水概率累积曲线,利用百分位法将广东省降水分为6个强度等级.对广东不同地区各个强度的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相对变化趋势及降水日数和强度对降水总趋势的贡献进行分心.研究结果表明:(1)近50年来.广东弱降水和较弱降水的降水日数减少,而强降水和极强降水的降水日数有增加趋势,且I区变化幅度要比,II区大,降水日数在秋季的减少趋势最明显,可能导致秋旱的程度加剧.(2)对于广东整个地区而言,各强度等级降水强度变化幅度较小.(3)广东降水常增加主要由降水日数的增加引起,尤其是I区夏季降水日数增加,降水强度对该区降水量总趋势的贡献变化不大,降水口数增加对降水量要略大于降水强度变化对降水量总趋势的贡献.I区夏季强降水日数增加可能加大广东农业洪涝灾害的发生;秋季降水日数的减少则会使得秋冬甚至秋、冬、春三季连旱的程度加剧.  相似文献   

11.
对安徽省滁州地区和大别山区的44个雨量站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森林能增加大气降水,森林覆盖率增加1%,丘陵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增加7.99 mm,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增加约16.59 mm.森林对局地降水量影响大,对过程降水影响小.  相似文献   

12.
赵亮  陈舜胜  张淑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161-6162
[目的]探讨提取条件对褐藻糖胶得率的影响,比较CTAB沉淀法和传统的乙醇沉淀法纯化褐藻糖胶的效果。[方法]以采自山东青岛海域的海带为原料,以褐藻糖胶得率为指标,考察了热水酸提法单因素实验的时间,温度,pH值,V/W(用水体积/干海带质量)4个因素对褐藻糖胶得率的影响;以褐藻糖胶得率和纯度为指标,比较了乙醇沉淀法和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沉淀法这2种纯化方法。[结果]褐藻糖胶得率随着时间的延长,pH值升高,V/W增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随着温度的上升,褐藻糖胶得率则不断升高。CTAB沉淀法所得的多糖得率和纯度分别为1.44%和45.3%,均高于乙醇沉淀法的。[结论]CTAB沉淀法提取褐藻糖胶优于传统的乙醇沉淀法。  相似文献   

13.
淮北平原农作物生长期有效降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适用于淮北平原农作物生长期有效降水量估算的方法,利用五道沟实验站地下水位控制埋深为1.0 m、1.5 m和2.0 m,测筒面积为2.0 m2和4.0 m2,土样为原状砂姜黑土的6套大型地中蒸渗仪,以小麦、夏玉米为对象,分别设计3个水平、6个处理,开展为期3年的有效降水量观测试验研究。利用长系列资料,获得地下水位控制埋深为1.0 m、1.5 m及2.0 m共3个水平在3种实测典型年,即p为5.1%、48.7%和94.9%的有效降水量及其有效降水系数分析结果,计算出不同时段,即月、季或年的有效降水量。  相似文献   

14.
降雨对湿地松粉蚧第1代低龄若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降雨对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ta(Lobdell))第1代初孵若虫试验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若虫的校正死亡率与降雨强度成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Y=0,    X<1 25Y=4 1+22 0X,X≥1 25,其中自变量X为降雨强度,Y为初孵若虫校正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降水空间特征与泥石流沟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0—2001年四川省和云南省降雨量、降雨日数等资料,分析了川、滇两地泥石流沟与年降雨量、雨季日均降水、降雨变率等空间分布特征的关系. 结果表明,不同地域雨季日均降水量具有相对稳定性,而其变率与泥石流沟空间分布的数量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864. 该文提出可以进一步考虑利用雨季日均降水特性建立以雨季日均降水量为参照标准的区域泥石流临界雨量模型.   相似文献   

16.
根据无棣县大监站及区域站1971-2010年40年降水资料,利用非参数检验法以及线性回归拟合法分析40年来无棣县的年总降水量、季节降水量以及年降水日数的变化规律以及突变性、稳定性等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0年40年内无棣县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波动较大,不存在突变.年降水日数总体呈微弱的减少趋势,年均降水日为65 d.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季节差别明显,夏季平均降水量比冬季多367.81 mm.春季降水量上升趋势较为明显,夏、秋、冬季降水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按时段划分,4~10月降水时段主要集中在6~8时.无棣县的大雨、暴雨日数增多,该强度降水量也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分析近46a 山西省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省极端降 水事件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8.
2015年初,榆林气温起伏大,前冬冷、后冬暖,降水过程少,无有效降水,属2001年以来第3偏少年,加之扬尘、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频发,造成3月榆林森林火险指数达到高危级别。林业气象部门联动,对林区全天候监测,准确及时预报预警,全省抓紧适宜的气象条件开展人工增雨,缓解了除榆林外大部分地区的险情。3月12日森林火险等级上升到高危级别,林业系统严防强管,主动预防和巡查,及时发现榆林定边出现火情,立即组织科学扑救,短时有效地控制了火情,处置及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白婷  刘谦  吴奕霄 《安徽农业科学》2017,(34):185-188,210
利用欧洲预报场、GRAPES模式预报及雷达等资料,分析2017年4月4日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开展的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结果发现,低槽东移是此次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此次过程全省大部分地区均有过冷水存在,北部、中部垂直累积过冷水含量较高,中部地区作业潜力最好;增雨作业结束后30 min,作业区及下风向回波增强,30 d Bz以上强回波区范围增大;比较对比区降水量,增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杨旭  高杰  杨青  田广元  陈刚  胡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581-19581,19693
利用辽宁1961~2008年5~9月人工增雨作业季节的日降水资料,选出5~9各月中最大连续降水量作为基础,对人工增雨试验区最大连续降水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8年人工增雨试验区最大连续降水量各月周期不尽相同,但5、7、8、9月最大连续降水量的变化呈减少趋势,而6月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