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08年嘉善县基本农田质量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嘉善县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农业区划,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1995)将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3类:Ⅰ类土地占2.47%,Ⅱ类土地占90.58%,Ⅲ类土地占6.14%,超Ⅲ类土地占0.81%,表明调查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同时进行了土壤环境安全性评价,调查区域内适合种植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农用地面积分别为21 062、23 426 hm2,分别占耕地地面积的75.72%、84.22%。调查还发现了12个富硒土壤区块,耕地总面积约28 247 hm2。农田灌溉水水质大部分符合灌溉要求,局部存在Hg超标。依据土壤、灌溉水安全性和富硒土壤评价结果,将嘉善划分为3个农业功能区,即3个大的种植区域,北部为"绿色农产品种植区",中部为"富硒绿色农产品开发区",南部为"绿色、观光农业开发区",该成果有利于嘉善县土地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也有利土地管理从"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并重"转变。  相似文献   

2.
戴光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861-11862,11865
为了发展江汉流域硒产业,湖北省委决定在钟祥市创建柴湖硒产业示范区。该研究介绍了柴湖镇概况,根据柴湖镇分布有富硒土壤的优势,从发展富硒种植业和养殖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富硒品牌农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富硒土地流转等方面提出了该镇硒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3.
戴光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861-11862,11865
为了发展江汉流域硒产业,湖北省委决定在钟祥市创建柴湖硒产业示范区。该研究介绍了柴湖镇概况,根据柴湖镇分布有富硒土壤的优势,从发展富硒种植业和养殖业、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富硒品牌农业、加强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促进富硒土地流转等方面提出了该镇硒产业示范区的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土壤环境质量的农业区划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2年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浙江省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和农业区划.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将土壤环境质量划分为3类:Ⅰ类土地占21%,Ⅱ类土地占61%,Ⅲ类土地占17%,表明调查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调查区域内适合种植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的农用地面积分别为180.9万hm2和204.8万hm2,分剐占农用地面积的76.5%和86.6%.调查还发现了29个富硒土壤区,总面积为7657 km2.依据土壤安全性评价结果,将调查区域划分为3个农业功能区:城市生态农业区、平原高效农业区和低山丘陵特色农业区.本研究成果有利于浙江土地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和县土地质量现状,明确有益元素、有害元素等指标含量水平其及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开展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采集表层土壤样品5161件,测定土壤样品中25项元素指标,综合评价得到土地质量综合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地质量总体良好,一等(优质级)土地143.50km2;二等(良好级)土地576.04km2;三等(中等级)土地为150.55km2;四等(差等级)土地10.79km2;五等(劣等级)土地为1.43km2.富硒土壤资源分布面积为11979hm2;其中有2个绿色无公害富硒土壤区,面积为2683hm2;有2个富硒土壤潜力区,面积为9296hm2.  相似文献   

6.
基于嘉兴地区富硒土壤类型与土壤理化性质研究成果,以秀洲富硒区为例,依据富硒农产品统计结果对农作物进行合理筛选,以期选出的作物品种富硒能力强、商品率高、种植效果好等,同时结合富硒土壤硒含量划分富硒土地等级。在此基础上提出富硒土地利用与规划建议,为地方政府与企业开发富硒农产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开阳地区富硒农作物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对贵州开阳禾丰乡和冯三镇土壤和农作物的硒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农作物硒含量在0.007~0.71mg/kg,大部分达到了富硒、足硒等级,少部分为少硒、缺硒等级,农作物的含硒量与所种植土壤的含硒量、土壤中有效态硒、土壤pH密切相关,并对该区富硒作物的种植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富硒大白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无公害富硒大白菜系指采用植物农药、叶面喷硒、配方施肥等措施,减少农药残留量,提高硒的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使大白菜安全、优质、营养、无污染,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经过1996~1998年的研究,无公害富硒大白菜于1998年通过了鉴定.1999年在临河、杭锦后旗建立了生产示范基地,种植了66.7hm2无公害富硒大白菜,收到了预期效果.现将无公害富硒大白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利用贵池境内中硒土壤增施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在水稻抽穗期进行叶面喷施,探讨中硒土壤水稻无公害高效富硒方法,为合理区划种植富硒水稻和产业化开发富硒大米提供科学依据,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厘清袁州区可高效安全利用富硒耕地土壤资源范围,确定清洁富硒耕地的面积。从区域耕地立地条件、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土壤硒元素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富硒耕地质量综合评价,为袁州区富硒耕地高效、合理、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和技术支撑。【方法】运用ArcGIS软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袁州区富硒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基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探究研究区富硒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结合富硒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及土壤环境质量进行富硒耕地利用分区研究。【结果】(1)袁州区富硒耕地质量总体较好,综合指数53.48~98.13,质量等级以二级耕地为主,面积23 218.3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7.14%;从空间分布看,袁州区富硒耕地质量存在较强的空间分异性,富硒耕地质量北部高于南部,西部高于东部。(2)袁州区富硒耕地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等级分清洁、尚清洁和轻度污染三级,富硒耕地土壤环境质量以尚清洁为主,占比60.87%,这表明研究区整体而言土壤环境质量较好。(3)将袁州区富硒耕地土壤划分为富硒耕地发展区、富硒耕地提升区和富硒耕地治理区,根据不同类型区域特点,提出相应的发展高效安全富硒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贵州发展富硒农产品的潜力分析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硒元素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已开展30多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硒作为有益的微量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总结了影响土壤硒元素聚集的因素,主要有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土壤类型和质地、土壤p H值和Eh、地形地貌等,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影响土壤硒聚集因素的权重不同;并对贵州地区农作物富硒现状进行了概述,形成了以开阳县为代表的富硒大米、菜籽油等数十个农产品和凤冈富硒茶;同时结合贵州地质背景和土壤养分等因素对发展富硒农产品的潜力进行综合分析,贵州分布广泛的富硒岩层及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硒元素的吸附和固定,富硒土壤分布较广,为发展天然富硒等特色农产品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2.
西藏土壤硒状况与富硒青稞生产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土壤普遍缺硒,已经严重影响该区居民身体健康。青稞作为西藏居民主要粮食而广泛种植,青稞硒生物强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硒生物强化是改善人体硒营养健康的热点研究领域,虽然国内外对主要农作物硒生物强化研究已有很多,然而西藏硒生物强化研究,特别是富硒青稞研究目前尚无报道。本文从西藏硒状况出发,结合西藏青稞生产现状和青稞硒含量,讨论富硒青稞生产的问题和解决路径。(1)已有的研究明确了西藏土壤全硒含量及分布。西藏土壤全硒含量平均值为(0.150±0.084)mg·kg-1,仅为中国土壤全硒含量平均值(0.290±0.255)mg·kg-1的一半;西藏缺硒土壤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以北地区,同时也是大骨节病高发区域,土壤全硒含量不足0.1 mg·kg-1。值得注意的是,西藏同时存在部分土壤全硒含量较高的土壤,土壤全硒含量超过0.3 mg·kg-1,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以南区域,例如日喀则市的岗巴县、山南地区的错那、隆子、措美;(2)西藏青稞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12万hm2和62万t,占到全国大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21%和29%,但西藏土壤全硒和有效硒含量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青稞籽粒硒含量平均值仅为0.02 mg·kg-1,青稞秸秆等饲料硒含量平均值为0.03 mg·kg-1,同时牛、羊等牲畜血液硒含量均低于临界浓度。西藏居民每人每天通过食用青稞的摄硒量仅为8 μg,即使考虑肉、奶和蔬菜的硒摄入量,每日硒摄入总量为10-16 μg,也远低于FAO推荐标准;(3)考虑到西藏的高海拔和复杂气候特征,针对西藏富硒青稞生产中不同海拔青稞产区适宜的硒肥施用量、不同青稞品种在自然土壤和施用硒肥条件下的不同响应,以及西藏富硒区域的合理规划和利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青稞硒生物强化有希望成为改善西藏作物和牲畜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并最终达到有效地提高居民硒营养状况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正>南和县种植谷子历史悠久,自然条件、气候条件适合种植优质谷子。2013年南和金米就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识产品",2017年南和县被授予"富硒金米之乡"称号。富硒小米,是指在无公害生态环境下,谷子种植在富硒土壤或人为施入硒肥,再经谷子生理转化,硒含量在100微克/千克-300微克/千克范围内的小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南和县在富硒谷子生产方面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河北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科研院所合作,全面推广轻简化富硒谷子生产技术,小米硒含量  相似文献   

14.
纯天然富硒米是从天然富硒土壤里生产出来的稻米,嘉兴市王江泾、油车港和干窑镇等地区是浙北平原重要的富硒土壤区。嘉兴市无公害天然富硒大米生产和加工日益兴旺,整个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该文综述了嘉兴市无公害纯天然富硒大米生产技术,对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促进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技术应用与推广.[方法]以7个优质小麦品种和2种外源硒肥为研究对象,选择河南省环境质量较好的优质小麦生产区域开展大田富硒技术应用试验.[结果]在绿色、少硒或足硒土壤地区,未喷施外源硒的小麦籽粒硒含量偏低,均值为0.025~0.054 mg/kg;在小麦始花第10~15天,叶面喷施亚硒酸钠30 g/hm21次,可获得小麦籽粒硒含量0.16~0.34 mg/kg的富硒小麦.[结论]该研究可为绿色优质富硒小麦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区域3种农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籽实硒含量与其根系土硒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收集湖北省"金土地"工程土壤及农作物数据,根据区域地貌特征划分为鄂西山区、鄂北岗地和沿江平原,研究不同区域3种农作物硒含量与其土壤硒含量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区域的土壤硒背景值为:鄂西山区0.88 mg/kg,鄂北岗地0.33 mg/kg,沿江平原0.34 mg/kg。鄂西山区农作物的籽实硒含量与其根系土硒含量相关性最好,鄂北岗地次之,沿江平原相关性最弱甚至不相关。[结论]鄂西地区富硒土壤最多,最易生产出富硒农作物,沿江平原富硒土壤广泛分布,在适宜条件下也易生产出富硒农作物。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对开阳县禾丰乡和冯三镇的土壤和农作物硒含量进行了测试,研究了作物硒含量与作物富集系数、土壤总硒含量、土壤水溶性硒含量及土壤pH值的关系,旨在为开阳地区富硒农作物科学种植及提高作物品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供试地区作物硒含量范围为0.007~0.71 mg/kg,均值为0.18 mg/kg,大部分达到足硒、富硒等级,有的甚至达到高硒等级,只有少数处于低硒水平;作物硒含量与土壤总硒含量、水溶性硒含量及土壤pH值呈明显的正相关,而与作物富集系数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构建回归克里格模型(RK)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GWRK)模型,以土壤硒含量为基础,构建对土壤镉含量进行预测的模型,探索在只具备土壤硒含量数据的条件下进行土壤镉含量预测的方法,以及镉污染风险评估防治和富硒农业规划。结果表明,(1)柴湖镇富硒耕地面积达到5 316.57 hm~2,具备发展富硒农业的条件;(2)耕地土壤镉背景值处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Ⅱ类中含量偏低的水平,基本不会对植物和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3)土壤硒含量与镉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利用GWRK预测的土壤镉含量与检测值较为接近,精度明显高于RK的预测结果,可作为区域土壤镉含量评估的依据;(5)RK和GWRK模型的预测结果都存在值域向中值收缩的现象,是造成模拟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而在中值附近预测的精度明显更高。GWRK模型可以用于在已知土壤硒含量的情况下镉含量的预测,根据不同区域耕地土壤硒含量和镉含量的差异,进行差别化的农业规划。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与富硒资源评价项目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区内土壤有效态硒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农作物调查结果,分析富硒土壤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效态硒含量范围在0.006~0.071 mg/kg,平均值为0.018 mg/kg;有效态硒占土壤总硒的比例为1.69%~11.49%;有效态硒含量与土壤硒全量、有机质含量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与土壤pH值呈弱负相关性。研究区内有发展富硒产业的潜力,其中不同农作物的富硒能力表现为油菜>茶叶>水稻。对比发现,当土壤硒含量>0.3 mg/kg时即可作为开发富硒农作物的潜力区,并通过调整土壤p H、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中有效态硒含量,促进农作物吸收。  相似文献   

20.
硒对人类健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富硒农作物的种植是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在分析钦州市富硒红米稻开发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