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资本匮乏型农户在面临不同生计风险冲击时如何应对,以陕南秦巴山区414份农户调查数据为例,在判断农户生计资本类型并测算生计风险的基础上,采用有效性评价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农户风险应对策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农户偏好的风险应对策略组合不同;并且,“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与“改进生产技术”的策略有效性评价较好,综合评价值分别为2.41、2.39;生计风险-生计资本类型的交互项对农户风险应对策略影响显著,且不同生计资本类型、不同抗风险能力的交互效应存在差异。因此,为实现农户稳定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应结合农户自身生计资本类型及外部生计风险,制定差异化的扶贫措施以实现防风险与强生计相结合的稳定脱贫战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利用浙江省临安、开化、永康、龙泉等4个县(市)的调查数据,从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生计后果等3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农业收入为主农户(Ⅰ类农户)和非农业收入为主农户(Ⅱ类农户)的生计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山区,2类农户的生计资本各具优势,Ⅰ类农户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较为丰裕,最欠缺金融资本;Ⅱ类农户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较为丰裕,最欠缺自然资本。与Ⅰ类农户相比,Ⅱ类农户劳动时间更少,收入更高,来源更加多样化,贫困发生程度更低,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更高,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更大。在应对风险和压力选择上,2类农户做出的选择基本一致,应对风险主要采取借钱、动用储蓄等较为传统的方式,面临的主要生活压力是改善住房和医疗费用支出。总体来说,Ⅱ类农户的生计状况要好于Ⅰ类农户。  相似文献   

3.
基于拓展的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民族村寨农户返贫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案例区农户的生计状况评价与生计返贫风险确认。结果表明:农户的生计境况有所改善,但仍有旅游业携带的风险与冲击。农户生计返贫风险系数为0.062 6,风险等级为V2中等偏高。各指标对中高程度返贫风险的灰色关联系数均大于0.7,对返贫均产生较大影响。通过归纳总结,影响农户生计返贫的因素来自农户自身、政府主导差异、产业单一、社会网络风险等方面,提出返贫阻断机制主要从农户生计环境的返贫预警、生计资本的均衡增收、生计适应的长效衔接3个方面构建。  相似文献   

4.
基于社会—生态耦合分析视角,将乡村旅游目的地视为局域性的社会—生态系统,"旅游活动"视为对系统的扰动,"参与旅游"视为农户生存理性下的适应性生计策略;借鉴可持续生计框架对福建省5个案例村乡村旅游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综合运用主客观权重法对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脆弱性进行评价与分类对比分析,探究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脆弱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乡村旅游在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的同时也对当地社会—生态系统形成全面扰动和冲击,农户生计脆弱度整体处于中高水平。不同案例村、不同生计策略类型的农户生计情况表现出较大差异。除了生计策略,农户生计资本还受到旅游公司合作、村干部能力和农户互助交流的显著正向影响。社会子系统遭受的不利扰动是农户"降低脆弱性"的最大障碍,社会资本和认知资本本身的高度不稳定性是驱动生计脆弱度上升的关键因素。因此,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应确保农户土地增值收益,引导农户自组织建设,以制度供给保证农户对社区公共事务的主导权,改善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建立更高覆盖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抵御生计风险的能力,降低生计脆弱性。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探讨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二者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农户可持续生计具有重要意义。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在分析农户生计资本分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对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化模拟,以揭示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作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发达地区,农户生计策略类型分化为传统农业型、专业农业型、农业兼业型、非农兼业型和非农型等多种形态。2)不同生计策略类型农户的资本状况存在差异,大小顺序依次为专业农业型、非农兼业型、非农型、农业兼业型和传统农业型。其中,专业农业型农户在自然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非农型农户在人力资本方面具有优势,非农兼业型农户在社会资本方面表现最佳。3)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家庭整体劳动能力等7个变量是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其中,户均家庭年收入起到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农户所拥有的生计资本状况影响着其生计策略的选择,政府可以通过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改善其生计资本状况,以实现农户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宁夏盐池县属于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限制开发生态脆弱区,承担着区域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研究选取盐池县8个典型乡镇、26个行政村调研,基于279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主客观综合权重法、综合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对农户生计资本定量分析,探讨影响农户生计脆弱性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提供参考.结果表明:①农户生计脆弱性指数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性特征,且农户的生计脆弱性指数与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指数发展趋势相吻合.禁止开发生态区农户生计处于高度脆弱状态,强限制开发生态区和中限制开发生态区的农户生计处于中高度脆弱状态,弱限制开发生态区农户生计处于中度生计脆弱状态.②物质资本的高度不稳定性、认知资本的耦合复杂性、人力资本本身的区域差异性是驱动生计脆弱性变化的关键.农户生计资本受其生计方式、环境保护意识、政策认知程度、牲畜存栏量和社会关系网络的显著影响.③生态补偿政策(社会政策制度)对农户生计方式选择和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产生显著影响,使社会生态系统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户生计脆弱性水平.有助于我们从新视角全面对人地关系演变趋势做出及时预测,缩减应对环境变化风险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云南省900份农户残膜回收意愿问卷的SEM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云南省农户残膜回收意愿的影响因素,开展农户问卷调查,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对900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生计资本、生态认知和政策感知均对农户残膜回收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根据影响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政策感知>生态认知>生计资本;同时,生计资本通过政策中介影响效应大于其直接效应,政策引导农户进行残膜回收效果好于其他方式;此外,生计资本高的农户比生计资本低的农户更加关注政策,接受和认可程度也更高。基于此,提出加强补贴和大力宣传以及循序渐进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山区农户的生计状况,采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西部典型山区宝兴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资本和生计后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次地震对宝兴县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两方面;2)农为主型生计策略农户的自然资本显著高于非农为主型和非农型农户,但其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显著低于后2种农户,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差异不显著;3)农为主型生计策略农户的生计后果最差,其陷入贫困的比例最高,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大。但因其拥有较高的自然资本,可以选择特色农业、生计多样化和参加生态补偿等多种生计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对吉林省土地转出农户和土地转入农户的五大生计资本进行调查,以便对吉林省土地流转农户的生计资本状况有所掌控。极差标准化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吉林省土地转出和转入农户的各生计资本的分值都不高,生计资本的总体水平偏低且发展不平衡。"贫困"仍然是农户生计状况的主要特征,生计不具有可持续性。转出农户各生计资本得分排序分别为人力资本、自然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而转入农户各生计资本得分排序分别为自然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伽师县为例,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生计资本、生计风险和可持续生计能力3个方面对不同生计策略农户可持续生计进行评价并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在生计资本中,农业为主型农户的自然资本值和社会资本值高于兼业为主型农户,人力资本值、物质资本值和金融资本值低于兼业为主型农户。在生计风险中,教育风险>自然风险>就业风险>健康风险。在可持续生计能力中,兼业为主型的可持续生计能力的综合得分高于农业为主型且差异较小。根据以上结果提出增加生计资本存量、加强生计风险管理、提升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是全国苹果供应的主要产区之一,其种植户的可持续生计与国内苹果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生计资本是农户应对日常生产与生活风险的重要资源。笔者借鉴英国国际发展部提出的可持续性生计框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陕西省洛川县、白水县、礼泉县、延安市210份实地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苹果种植户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水平均不足。其中,可获取社会资源有限,劳动力匮乏,居住环境差,自然灾害严重,金融服务不完善等问题突出。建议从加强社会资本网络建设,改善种植户生存环境,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完善金融服务等方面进一步优化陕西省苹果种植户的生计资本水平,以增强其防范与抵抗风险的能力,从而促进区域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南京市征地政策调整背景下,从风险抵抗能力、资源保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3个方面构建被征地农民可持续生计指标体系,对征地政策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征地政策调整对被征地农民可持续生计有显著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拓宽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安置途径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家庭生命周期、社会资本与农户生计策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采用农户实地调查数据,运用Mlogit回归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户生计策略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北农村家庭的兼业化程度较高,家庭结构呈现"纺锤形"分布,社会资本积累会促使农户选择偏非农型的生计策略。通过检验社会资本的影响机制,发现社会资本在家庭生命周期对生计策略的影响中既存在调节作用,又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的大小为35.2%。为促进农户生计多样化,加强农户抗风险能力,防止生命周期阶段两端的家庭遭受生计风险,建议政府通过职业教育或者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加强对农户资金、贷款方面的支持,扩大农户的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广东、四川等部分地区开始试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为了解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政策的反响,以在全国率先建立耕地保护基金的四川省成都市为实证,利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成都市农户参与耕地保护基金的满意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49.76%的受访者对耕地保护基金的实施持满意态度,农民对耕地保护基金实施满意度呈中等水平;2)农民对耕地保护基金实施的满意度取决其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政策认识及政策影响感知等因素。其中,耕地保护补偿政策对农民家庭在耕地投入和养老保障等方面的影响感知对其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当其他变量一定时,相对于"极不满意",对养老保障的影响感知每增加1个单位,农民对政策实施的评价为"不满意"、"一般"、"较满意"、"非常满意"的可能性将分别提高69.1%;此外,农民家庭的耕地资源越破碎,其对政策的满意度越低;农户家庭生计多样性指数越大,农户对耕地保护基金政策越满意。  相似文献   

15.
王立安  许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8):211-214,234
通过界定农户生计资本的脆弱性,建立农户生计资本的量化指标,并在广东省东海岛东山镇、东简镇和民安镇随机抽取210户农户进行生计资本情况的调查,在对样本数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对东海岛农户生计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农户生计资产的脆弱性主要体现在其所拥有的自然资本、社会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金融资本这5个方面,各资本之间相互补充和转换,一个或者多个生计资本的缺乏都会直接影响农户脆弱性;东海岛地区农户的生计资本总值基本都在2.0以上。因此,今后对东海岛地区进行相关生态补偿时需要根据农户的脆弱性采取合理的补偿措施,以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河西沙化区农户生计资本对生态退化逆转的影响。【方法】 实地调研、农户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数据与分析,运用SLA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沙化区农户生计多维评价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整理分析河西沙化区523份农户调查问卷,研究农户生计资本对生态退化逆转趋势的影响。【结果】 河西沙化区农户生计资本为2.727,其中人力资本为0.358,自然资本为0.283,物质资本为0.681,金融资本为0.454,社会资本为0.609,文化资本为0.350。从农户对河西沙化区生态退化逆转趋势综合响应得分看,纯农户对生态退化逆转响应得分最低,为-0.502,兼农户处于生态退化逆转响应边缘,为-0.053;非农户对生态退化逆转响应度得分为0.32。随着家庭收入增加,农户对生态退化逆转趋势的响应得分度呈现“一”字型缓慢上升。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社会资本对生态退化逆转可持续影响较大,贡献也较大。在Ⅰ组和Ⅱ组中,人力资本每增加一个单位农户对生态退化逆转趋势综合响应转为可持续的发生概率将分别增大e3.752=42.61倍和e2.433=11.39倍,物质资本将分别增大8.13和22.22倍,社会资本将分别增大6.65和1.77倍。【结论】 河西沙化区农户生计资本总体偏低,结构不均衡;纯农户生计资本低,非农户生计资本高。随着纯农户到非农户生计方式的转变,农户对生态退化逆转响应的综合得分不断提高,但纯农户的认知和行为响应对该区域生态退化逆转还没有起到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沙化区农户生计资本中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与社会资本,对生态退化逆转趋势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户生计是“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探究贫困地区农户脱贫后的生计可持续发展水平,引导贫困地区农户完善生计结构,提高生计可持续性,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以黑竹沟自然保护区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熵值法评估农户生计资本状况,采用空间统计学方法分析农户生计资本与生计策略、贫困之间的相关性,得到影响生计策略和贫困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农户的生计资本总值为0.2421,生计可持续性较低;农户的金融和社会资本值相对较高,物质和自然资本值较低,生计资本整体不平衡;海拔和距中心点距离对农户贫困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影响;生计策略对农户脱贫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家庭贫困的主要因素,亲友中的能人数量是影响家庭生计策略的主要因素,受教育程度越高,贫困程度越低,亲友提供帮助对生计策略的转变效果显著。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贫困地区生计资本提升、生计策略调整和稳定脱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的可持续发展,以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基础,结合草海周边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与访谈资料,对农户自然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5种生计资本进行界定,分析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的生计状况。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生计总体水平较低,各项资本差异大,农户生计资本脆弱。基于此,对农户生计的改善和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为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周边农户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 unique approach adopted in China to help achieve the vision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aspects and the "Chinese Dream".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s a mean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Five-pronged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Project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a critical foundation for other poverty alleviation measures. In this study,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farmers' livelihood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sustainable livelihood. Specifically,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n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were estimated by employing the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combined with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PSM-DID) approach. Findings suggest tha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 on the livelihood capital of farmer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an significantly enhance farmers' human, social and financial capital, while it can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natural and physical capit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d heterogeneous effects on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more efficiently impacting on the non-poor than the poor. The effects on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varied across regions, with Guizhou experiencing a larger effect than Sichuan. However, the effect was insignificant for farmers in Gansu. To improve farmers' livelihood capital,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ir human capital,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products, and make good use of their social capital; it is also essential to strengthen the support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o the po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