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连作对烤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连作对烤烟烟田养分含量的影响,分析不同连作年限烟田烤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养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①随着烤烟生育进程的推进,不同连作年限烟田烤烟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非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总体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非根际土壤速效钾和全钾含量均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趋势;根际土壤速效钾、全钾和全磷含量及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非根际土壤全磷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②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逐渐下降,有机质含量和全量、有效态的氮、磷、钾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累积;根际土壤pH低于非根际土壤,而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量、有效态的氮、磷、钾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连作导致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比发生变化,相对于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而言,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亏缺,而非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表现为累积。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肥力之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种植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肥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茶园土壤改良和稳定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对武夷山茗上缘茶业有限公司试验茶园不同土层不同种植年限(5、10、15年)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研究,并与土壤肥力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可培养微生物数量随着土层加深而减少;10年生茶树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数量最大,不同种植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的可培养真菌数量在不同土层表现出不一样的变化趋势。茶树根际土壤酸化严重,pH值为3.14~3.36;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各项肥力指标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0~15 cm土层的全磷和全钾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15~30 cm土层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其他的指标则在连续种植5年或10年的时候出现最高值或最低值。冗余分析发现,可培养细菌数量主要受速效钾和全磷含量的影响,可培养真菌数量主要受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影响。【结论】采样点不同种植年限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部分肥力指标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对河池烟区具有代表性的826个土壤样品的pH值、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池烟区土壤pH值总体适宜,少部分土壤偏碱性;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含量较为丰富;阳离子交换量处于中等至偏低水平;全磷、全钾和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偏低;不同县份之间土壤肥力特征差异较为明显。针对河池烟区土壤肥力特征,烤烟种植应适当降低氮肥用量,补充磷肥和钾肥用量,并通过改进施肥方式,提高土壤磷素和钾素有效供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海南槟榔园土壤营养成分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南五大槟榔主产地,采集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运用常规分析方法,调查和评价槟榔土壤中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有机质21.14(±9.40)g/kg达到Ⅰ级优良水平;全氮0.10(±0.04)%列为Ⅱ级尚可水平;全磷0.09(±0.10)%列为丰富水平,但变异系数较大;全钾1.57(±1.29)%列为中等水平,但变异系数较大;阳离子交换量7.96(±3.98)me/100g列为Ⅲ级较差水平,这是导致槟榔土壤退化的原因之一。不同地区槟榔土壤营养成分差异十分显著,并且分布不均匀:有机质贫缺比例高达38.75%,全氮贫缺比例高达42.05%,全磷贫缺比例高达51.71%,全钾贫缺比例高达58.13%。不同种植年限槟榔土壤营养成分差异也十分显著,在一定程度上,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肥力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有机肥和生物炭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有机肥和生物炭施入对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肥力和修复植物生长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以山西忻州金矿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检测施用有机肥、生物炭之后,不同修复植物根际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及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生物炭后,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全氮及全磷含量、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pH值、全钾含量均有下降。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之后,黑麦草根际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全氮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2.40%、7.35%、16.21%,施用有机肥后,苜蓿根系的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了73.81%。施用有机肥和生物炭可以提升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肥力,有助于修复植物的生物量积累和修复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槟榔种植年限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结合室内常规分析的方法,对槟榔种植不同年限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与种植年限有紧密联系,随槟榔种植年限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种植槟榔5 a 后土壤有机质显著增加(P <0.05);种植槟榔5~20 a,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极显著(P <0.01);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随槟榔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步上升;种植年限5 a 到8 a 土壤速效钾从极缺水平上升到很缺,而种植年限从8 a 到20 a呈现降低趋势,接近极缺水平;总体来看,随槟榔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增强,说明种植槟榔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种植8 a 槟榔园土壤肥力可上升一个级别.  相似文献   

7.
选择川东北平昌县农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有效氮、速效磷、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和有效钼共13个指标,土壤养分含量统计显示:平昌县土壤养分指标中全钾、速效钾、有效铁和有效锰平均含量高于全省平均值,其余9项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第二次土壤普查农耕地普查资料相比,平昌县农业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有上升趋势,全磷和全钾含量呈下降趋势.运用物元模型对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没有Ⅰ级养分土壤,其中Ⅱ级养分土壤占6.12%,Ⅲ级养分土壤占8.16%,Ⅳ级养分土壤占78.57%,Ⅴ级养分土壤占7.14%.处于养分贫乏(Ⅳ级)和极贫乏(Ⅴ级)的土壤共占85.71%,总体看来,平昌县土壤养分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8.
勐海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勐海是云南省产茶大县,深入了解全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与肥力水平,可为勐海县茶园土壤改良与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勐海县茶园面积集中的6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和布点采样,分析了151个茶园土壤pH、有机质及大量营养元素的含量,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进而对勐海县茶园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数值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勐海县各乡镇茶园pH为3.83~6.16,大部分土壤pH适合茶树生长。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范围在20.88~101.80 g·kg-1之间,有机质含量比较丰富,均达到Ⅰ级标准。勐海县各乡镇茶园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较高,但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不足。除勐混镇外,其他各乡镇达到优质高产茶园土壤碱解氮含量的比例低于30%。速效钾供应充足,仅勐阿镇和勐混镇分别有6.25%和20.00%土壤速效钾处于Ⅲ级标准。勐海县各乡镇茶园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30~0.84,勐阿镇、勐遮镇、格朗和乡和布朗山乡有部分茶园土壤达到Ⅰ级和Ⅱ级标准,茶园土壤肥力等级主要分布在Ⅲ级和Ⅳ级,除布朗山乡外,其余各乡镇茶园土壤肥力处于中低水平的比例超过60%。研究表明,勐海县茶园大部分土壤pH适合茶树的生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钾含量丰富,而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不足,需要有针对性地调整施肥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茶树品种新梢高氮磷钾含量形成的机制和不同茶树品种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揭示不同茶树品种新梢高氮磷钾含量与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关系,为优化茶叶种植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择不同茶树品种,测定其新梢氮磷钾含量,结合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茶树品种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并对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茶树品种新梢氮磷钾含量差异较大,氮含量高的茶树品种根际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含量均较高,磷含量高的茶树品种根际土壤的全磷、有效磷含量均较高,钾含量高的茶树品种根际土壤的全钾、速效钾含量较高。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不同茶树品种根际土壤优势菌群在门水平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根际土壤pH、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变形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浮霉菌...  相似文献   

10.
以海南不同生长条件下槟榔种植园土壤为材料,分析了不同产量水平、不同生长年限以及正常结果与黄化槟榔土壤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槟榔园土壤养分含量皆处于较低水平。槟榔土壤养分含量随槟榔产量降低而下降。槟榔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平均含量随着槟榔生长年限增加而有所下降,高产组槟榔土壤全氮、有机质减少量比低产组的偏低,高产组槟榔土壤全磷和全钾减少量比低产组的偏高;而槟榔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随着槟榔生长年限增加而有所上升,高产组槟榔土壤碱解氮增加量比低产组的偏高,高产组槟榔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增加比低产组的偏低,除了全氮含量差异表现不明显,黄化槟榔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比正常结果槟榔土壤和对照土壤的低。此外,黄化(重)槟榔土壤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比黄化(轻)的低。槟榔土壤中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高低对槟榔产量有很大影响,低含量的氮磷钾和有机质等养分的土壤可能会导致槟榔黄化病发生和恶化。  相似文献   

11.
2002年5月对昆明近郊水稻土、菜园土、大棚土136个土壤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了解昆明近郊水稻土、菜园土、大棚土3种土壤肥力现状。结果表明:有机质、全N、全P、碱解N、速效P在耕作中不存在缺乏现象。全K3种土壤全层都缺乏。速效K在水稻土、菜园土的20~40cm、40~60cm土层中缺乏,其余土壤的土层不缺乏。  相似文献   

12.
选取湘东丘陵区4种典型母质发育的林地土壤(花岗岩红壤、板岩红壤、第四纪红土红壤、酸性紫色土),分层次采集土壤剖面样品,采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深层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及其组分(粗颗粒有机碳CPOC、细颗粒有机碳FPOC)的数量分布和分配比例,探讨POC及其组分与土壤有机碳、质地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土壤剖面POC储量介于2.63-11.59 t/hm2,以花岗岩红壤最高,其次为板岩红壤,第四纪红土红壤和酸性紫色土相对最低。4种土壤POC占SOC的比例(POC/SOC)介于1.5%-13.9%,花岗岩红壤POC/SOC随剖面加深而升高,板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土红壤则降低,紫色土POC/SOC在40-60 cm土层达到最大值后迅速降低。在40 cm以下的深层土壤中,花岗岩红壤和紫色土保存有数量可观、比例更高的POC。第四纪红土红壤POC储量相对较少、POC/SOC也在表土层较高。花岗岩红壤POC中以CPOC为主,而紫色土以FPOC为主,板岩红壤和第四纪红土红壤中CPOC和FPOC比例接近。所选4种土壤POC组分中,FPOC数量更能代表SOC数量的变化。SOC储量和质地是影响不同母质土壤POC及其组分分配差异的重要因素,在林地开发利用中也应重视深层土壤(40 cm)中储藏的活性碳组分。  相似文献   

13.
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搬迁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黑土长期定位试验原状土整体搬迁前后四种处理(CK、NPK、M、MNPK)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土壤微生物量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变化,探讨搬迁的特定条件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搬迁前后5年各处理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四种土壤酶活性在0~20 cm土层中均高于20~40 cm土层;2每年在两个土层中MNPK处理的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最高,CK处理均最低,而每年在两个土层中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CK和M处理均明显高于NPK和MNPK处理,而磷酸酶活性CK和M处理则低于NPK和MNPK处理,脲酶活性在4个处理中差异不大;3比较搬迁前后5年间各项微生物指标变化发现,各项指标年际间虽存在变化但程度不大,搬迁后2011年和2012年相对较高,同为小麦茬的搬迁前2010年和搬迁后2013年各项指标较为接近。研究说明,土壤深度和施肥对土壤各项生物指标影响较大,年际间变化也受到轮作方式的影响,搬迁对土壤微生物扰动影响远小于施肥和耕作方式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乾安县苏打盐碱土为例,探讨了不同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4种不同恢复程度苏打盐碱土中的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基本呈现随恢复程度不同上、中、下层明显增加的规律;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盐碱土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8种土壤类型之间磷素含量差异较大;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土壤速效磷普遍升高。  相似文献   

16.
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营养型上壤改良剂施入3种不同理化性状和不同肥力水平的酸性土壤进行恒温培养,20和40d后,测定土壤的pH值以及交换性酸总量、H^ 、K^ 、Na^ 含量。试验结果表明,营养型土壤改良剂提高了土壤的pH值,降低了土壤中交换性H^ 和AP^ 含量。说明营养型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壤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沸石改良土壤结构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木文研究了沸石改良土壤结构性状的效果。试验表明,沸石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明显的改良效果,特别是对滨海盐化潮土效果更为显著,沸石可以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导致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容量降低,利于农作物生长,为改良低产土壤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周转对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土壤含水量对水田和旱地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以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探明水田和旱地有机碳周转差异的来源。【方法】在标准培养条件下(25℃,100%空气湿度)培养100 d,研究了5个水分梯度下(45%、60%、75%、90%、105%WHC,WHC为土壤饱和持水量)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并测定了培养期内3个水分梯度下(45%、75%、105%WHC)土壤的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含量。【结果】土壤含水量、土地利用方式(水田和旱地)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有机碳的矿化、DOC和MBC均有显著影响。水田(45%-90%WHC)和旱地(45%-75%WHC)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矿化率(量)随含水量增高而增高,有机碳的周转半衰期随含水量的增高而缩短(水田为5.23-7.57 a,旱地为6.79-12.87 a)。100 d的培养期内,水田和旱地土壤分别有2.33%-3.94%和1.66%-3.33%的有机碳参与了矿化。淹水条件下,水田和旱地土壤的有机碳矿化速率均高于好气条件。同时,淹水条件还使水田土壤的DOC、MBC含量显著降低,对旱地则无影响。【结论】在一定水分范围内(水田:45%-90%WHC;旱地:45%-75%WHC),提高含水量可以促进水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的矿化,有利于养分的释放,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DOC和MBC)无促进甚至有抑制作用。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率(量),在淹水条件下和水田土壤中比在好气条件和旱地土壤中高,其原因之一可能是取样制样过程中土样经历的干湿交替过程促进了有机碳的降解。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调查湘西南石灰岩区一个苗木基地红壤的利用状况,发现苗木生产7~8 a后土壤问题较为突出,包括表土质地粘重化,有机质含量偏低;强烈的土地整理和坡地整地造成部分地块的基岩裸露,表土中石块混杂,土壤肥力不均;地面覆盖差,易旱,水土流失较为突出;苗木施肥量不足、施肥方式和有机肥生产工艺有待完善。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在石灰岩红壤的苗木生产中,加强深耕松土,有机物肥土,增加覆盖度,改进苗木施肥技术及增强土壤管理人员的技能。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农用酵素对土壤的改良效果,通过盆栽试验利用农用酵素对沙土、酸性土及盐碱土进行为期30 d的短期改良,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组成,对农用酵素作为土壤改良剂的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于沙土,农用酵素可使其pH由9.63降至6.42,有机质含量提高8倍,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也均有所提升,农用酵素中的有益微生物(LactobacillusAcetobacter)成为土壤优势细菌菌群,同时显著降低了真菌的多样性;对于酸性土,农用酵素对其pH影响不大,但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增加,酵素中有益微生物可在酸性土中有效定殖;对于盐碱土,农用酵素可有效降低其pH(由10.37降至7.77),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施用农用酵素后土壤中Acetobacter、Kocuria、PlanococcusAlkalibacterium的相对丰度较高,从而抑制了土壤病原真菌的生长。未来农用酵素可针对不同土壤的突出问题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