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盐碱耕地的改良利用,要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以轻治为主,轻、中、重结合,以水为纲,水、农并重的原则。由于不同地区盐碱形成类型、自然条件、社会状况和作物组成等不同,将全省盐碱耕地分四大盆地,提出综合改良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以重要值为测度指标,选择反映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的7个测定指数,对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荒漠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分西南和西北两个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整个研究区荒漠植物群落中,梭梭、白梭梭、盐穗木、白刺等物种有较高的重要值,而草本植物的重要值较低;②西南区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依次为白梭梭群落>梭梭群落>盐穗木群落;西北区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依次为梭梭+白梭梭群落>梭梭+白刺群落>白梭梭群落;③西南区群落物种均匀度指数依次为盐穗木群落>白梭梭群落>梭梭群落;西北区群落物种均匀度指数依次为白梭梭群落>梭梭+白梭梭群落>梭梭+白刺群落;④总体上,西南区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大于西北区,而均匀度指数则小于西北区. 相似文献
3.
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主要荒漠植物种间联结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和联结指数,对构成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荒漠植被的主要物种在2m×2m尺度上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荒漠植被主要植物种种间的总体关联在2m×2m尺度上表现为无关联.从种对间的联结性来看,大多数种对联结指数均较低,但在2m×2m尺度上研究区荒漠植被建群种梭梭与白梭梭、白刺之间,盐穗木与盐节木之间种间联结性显著. 相似文献
4.
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农田林网景观结构的度量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技术,比较和分析了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合理林网和现有林网的景观指标值,评价和研究了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农田防护林网在景观中的宏观布局.结果显示,开发区现有农田林网在景观上的结构布局处于不合理状态,林网中缺株断带现象严重,林带数量不足,林网的分布很不均匀,成型状况也较差.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农田防护林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应用DCA数量排序方法,在群落水平上对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荒漠植物群落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排序轴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群落分为盐穗木群落、梭梭群落和白梭梭群落三个典型群落类型。通过排序分析土壤盐渍化与盐穗木群落相关性较强,梭梭群落与土壤肥力、白梭梭群落与土壤酸碱性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梭梭+白梭梭群落的过渡带上,土壤各因子含量也随之发生过渡变化,而盐穗木群落与梭梭、白梭梭群落有明显的界线,表现出了恶劣生境下的物种趋同性。综合分析表明了在隐域条件下土壤因子含量与植被格局的一致性,也反映了植被对生境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荒漠植被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anka测度方法,分别从群落梯度和3个单一环境因子(土壤水分、盐分、酸碱度)对构成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外围荒漠植被的10个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分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白刺、梭梭和白梭梭的生态位较宽,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利用资源充分,而盐穗木、盐节木和红砂的生态位较窄,生长范围狭小,其余主要物种介于两者之间;②根据生态宽度可以把10个主要植物种划分成4类;③所测度的物种在土壤水分维上的生态位重叠都较大,而在盐分和酸碱度维上则表现出了较大的分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河西古浪县腾格里沙漠南缘新垦绿洲区农业生产、土地与水资源利用现状,区域种植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区农业用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品种单一产业结构简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严重制约了区域生态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为了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和发展新垦人工绿洲农业生产,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型生态农业,增加区域经济收益,采用在项目区增加种植经济植物、节水型农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发展优质牧草和地膜种植面积,扩大养殖业等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措施,调整区域产业种植结构,改革现行农田耕作技术,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增强土壤肥力,达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为沙漠绿洲边缘发展生态农业和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美农业综合开发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综合开发是指在一定时间里和确定的区域内.为全面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地区农村经济而进行的综合性生产建设活动。开发内容包括开垦荒地、平整土地、改良土壤、植树造林、装备机械、改进生产技术,发展多种经营等。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要达到“田成方、渠相连、林成网、路相同、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11.
从地形、气候条件、生态、水资源、土地资源、光热资源状况入手,分析了近四十多年来创造的开发基础,从规划、科技、生态建设、市场及产业化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土地开发后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水土环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土地开发前后浅层地下水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土地开发后开发区水土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开发后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水土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集中体现在浅层地下水位抬升并伴随水质的冲淡、耕作层脱盐并伴随土壤肥力的下降.开发区内灌溉区浅层地下水受灌溉回归水的补给有持续上升的态势,并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远离开发区的荒漠区受灌溉水影响较小,浅层地下水位变化不大,但开发区内未开垦荒地和开发区(绿洲)与荒漠过渡带受绿洲内部灌溉过程的影响,地下水位呈现缓慢上升之势;开发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受灌溉的影响,水质虽有所淡化,但矿化度依然很高,不能用于灌溉.已开垦土地因得到灌溉水的冲洗土壤盐分含量明显下降,但由于重用轻养,土壤肥力也明显下降,而且主要养分要素含量呈现出空间上的不平衡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优劣依次综合表现为人工牧草地、耕地、荒漠林地、人工林地. 相似文献
13.
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耕地资源被大面积开发与利用。除此之外,还存在工业占用的现象,致使农业耕层土壤环境受到极大威胁,这不仅会限制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有可能对农业耕层土壤带来不可逆的影响。就目前的耕层土壤生态环境问题来看,主要包括土质污染问题,土壤沙化问题,植物退化问题以及水质污染问题等,为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针对农业耕层土壤生态环境问题做出分析,并且找出有效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14.
16.
17.
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通过对其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及农业综合开发状况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对资源富集边疆民族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进行分析,并针对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突显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李世鹏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7(2):44-44,50
<正>一休闲农业开发的目的,就是使休闲农业资源为休闲农业所利用,从而使其潜在的资源优势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因此,休闲农业资源的开发实际上并非局限在对资源本身的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越来越大,加之利用不合理,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力衰竭和生态环境恶化。本文通过对张家口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的调研与评价及其农业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本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乔灌成网,构筑京张承生态三角,建设京津冀北地区的生态屏障;调整作物生产结构,组织区域间产品互补生产;调整畜群结构,发展舍饲生产;合理利用水浇地,集约生产错季无公害蔬菜;增施有机无机肥料,培肥土壤肥力。这些政策对促进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以及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