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养鱼先养水",水体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良好的水质可促进鱼类生长发育,不良水质则会影响其生长,乃至带来各种疫病。一般来说,良好水质可以概括为"肥、活、嫩、爽"。良好的水质必须定期调控池水的理化因子,加强管理养殖投入品。池水的理化因子是水质变化的内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水温、溶氧、二氧化碳、硫化氢、营养盐类、透明度及水色等,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控以实现水质的优化。养殖投入品则是影响水  相似文献   

2.
梁久梅 《农家顾问》2008,(10):50-51
俗话说“养鱼先养水”,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鱼类养殖水体的水质好坏一般可先通过观察水色来判断。  相似文献   

3.
正淡水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对水质的调控是养鱼技术的关键,水质调控技术在池塘养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文就主要是对淡水池塘水质观测及调控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1淡水池塘的水色观测淡水池塘的水色与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的种类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每天要对池塘进行检查,通过肉眼就可以观察水体的颜色,在结合对水质的检测和生物学的测定,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池塘水体的理化、生物组成等变化来分析  相似文献   

4.
(续2012年第6期20页) 1.水色水色是指水中的物质,包括天然的金属离子、污泥、腐殖质、微生物、浮游生物、悬浮的残饵、有机质、黏土以及胶状物等,在阳光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培养水色包括培养单细胞藻类和有益微生物优势种群两方面,但组成水色的物质中以浮游植物及底柄生物对水色的影响较大。养鱼先养水,优良水质最基本的判断标准是“肥、活、嫩、爽”,养殖实践中常用水色及其变化加以判定。水色有“优良水色”和“危险水色”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正养鱼先养水。水质的优劣是决定水产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而水质的优劣可通过水色判断出来,绿水(蓝绿色或老绿色水)是主要危险水色之一,对水产养殖危害极大。主要特征绿水中蓝绿藻、隐球藻、粘球藻、微囊藻大量繁殖,水质浓浊,透明度在10厘米左右。能清楚看见水体中有颗粒状的藻类,晚上和早上沉于水底,太阳出来后上升至水体中上层。这种情况在山塘养殖中经常出现。一旦天气骤变,水质会急剧恶化,造成蓝绿藻等大量死亡,死亡后的蓝绿藻会分解产生有毒物质,从而  相似文献   

6.
阐明了目前精养池塘存在的问题和采用生物方法净化养殖水体的优势.着重介绍了国内外精养池塘水质常用的生物净化方法和一些相关的具体实例,指出因地制宜地将几种生物净化方法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佳水质调控效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正>养鱼养虾就是养水,其实一般性的养殖动物都生活在特殊的水体环境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的成功与否。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养殖水体的水质好坏:一方面是通过常规的水质化验来衡量水体的各项指标是否适合鱼类的生长;另一方面是通过水色"看"水质。1.黄褐色水(包括褐色水、褐绿色水)。此种颜色的水体中所含的藻类以硅藻门、绿藻门的藻类为主。硅藻是许多水生动物及其幼体的优质饵料。当硅藻大量繁殖时,水体的颜色呈黄褐色,该种水  相似文献   

8.
塘址选择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质清新,饵源丰富,周边环境安静、无污染源、电力配套、交通便捷并适合鲫鱼养殖的地方。主养鲫鱼的池塘中应具备一定量的浮游生物,水的酸碱度,透明度要适宜鲫鱼生长,池塘水色应符合国家渔业水质的规定。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综合调水,保持池水肥、活、嫩、爽。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随机采集呈绿色、白色、茶色、黄色4种常见水色的青虾养殖池塘水样,测定水质p H值、氨氮、NO2-3项理化指标,开展青虾养殖池塘常见水色与水体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呈绿色、茶色水样的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平均值低于阈值,超标水样比例较少,为优质水色,需要保持水色。呈白色和黄色水样氨氮平均值分别高于氨氮阈值1.86倍、3.74倍,超标水样比例显著高于绿色与茶色水样,为劣质水色,需要进行水质调优。  相似文献   

10.
养蟹先养水,通过水草栽培、水质调控措施,培育适宜河蟹生长的水质环境,不仅能减少河蟹疾病发生的几率,而且还能提高河蟹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11.
水色是指池水在阳光下呈现出的颜色,组成水色物质包括浮游动物、浮游植物、金属离子、污泥、腐殖质等,其中浮游植物对水色的影响较大。不同水色,相应水质各项理化指标不同。养殖鱼虾的活动、摄食、生长、病害流行情况等也不一样。水色的变化是养殖生产的晴雨表,通过观察水色,可  相似文献   

12.
罗氏沼虾健康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省高邮市是全国罗氏沼虾的重要产区,罗氏沼虾产加销一体化已经形成独特的区域性产业特色.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逐步探索出罗氏沼虾养殖规律,形成了较为成功的养殖模式.良好的水质是养虾成败的关键,在养殖周期中要加强池塘水质的调控,以提高虾池生态系统自我净化、自我平衡的能力,使水质全年保持“肥、活、嫩、爽”状态,维护好健康养殖水环境达到健康生态养殖的效果,确保罗氏沼虾的质量安全,使罗氏沼虾养殖进入良性发展,保障高产稳产.本文结合江苏省高邮市罗氏沼虾养殖实践,主要阐述了健康养殖水质调控技术、异常水质调控技术、水质恶化调控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郑国平 《农技服务》2012,29(1):67-68
从沙塘鳢的生活习性、养殖条件、饲料投喂、水质调控、日常管理及疾病防治几个方面介绍了沙塘鳢的主养技术。  相似文献   

14.
1 “养鱼先养水”是我国从事渔业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养水的基本功就是看水色。水色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物颗粒以及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形成,水色还与水体透明度有直接关系,其中水体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反映水色的主要因素。其原因是水体浮游生物中有不同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其体内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当其种类和数量变化时,池水颜色亦随之而变。  相似文献   

15.
一、池塘水质的判断方法池塘水质的好坏一般用“肥、活、嫩、爽”四个字来判断。“肥”表示水中有机物较多,浮游生物的种类多、数量大;“活”表示浮游生物繁殖旺盛,池塘水色经常发生变化;“爽”表示水质清爽、透明度适中,水中的含氧量较高;“嫩”表示水色鲜嫩,鱼类易消化的藻类多且细胞未老化。1.看水色。池塘水色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黄褐色水为主(包括姜黄、茶褐、红褐、褐中带绿);另一类以绿色为主(包括黄绿、油绿、蓝绿、墨绿、绿中带褐)。两种都是肥型水质,但黄褐色水中所含鱼类易消化浮游生物较多,故较绿色水质好。2.看水华。水华是池塘…  相似文献   

16.
一、高温期要定期调水以防止“倒藻” 养殖户一定要每天仔细观察水色变化,良好的水质是肥、活、嫩、爽,一般为黄绿色或黄褐色(茶色),而不良水色可分为酱油色、黑色、灰白色、墨绿色等,还有分层水色、悬浮颗粒多的水色。  相似文献   

17.
鱼塘的水色有好有差。一般有经验的渔民都是根据鱼塘水色来判断和调节水质。一般水色呈现茶褐色或绿豆色是好水,说明水中浮游植物种类较多,特别是鱼喜食而易消化的藻类多,浮游动物也多。这种水色中,鱼类饵料生物丰富,说明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8.
<正>1.对鱼塘水质状况进行定期检测(1)对鱼塘水体颜色的监测。水体出现黄褐色,说明水体中存在较多硅藻与绿藻,该水色是鱼类养殖的上好水色。通过对鱼塘水色的观察,能够大体判断出藻类优势种和浮游生物的繁殖状况,从而作为对鱼塘水质检测的指标。(2)对鱼塘水体pH值进行检测。陆地鱼塘养殖对水体的pH值要求一般为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池塘水质的判断方法池塘水质的好坏一般采用"肥、活、嫩、爽"四个字来判断。"肥"表示水中有机物较多,浮游生物的种类多、数量大;"活"表示浮游生物繁殖旺盛。池塘水色经常发生变化:"爽"表示水质清爽、透明度适中,水中的含氧量较高;"嫩"表示水色鲜嫩,鱼类易消化的藻类多且细胞未老化。  相似文献   

20.
4.水质调控池水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30~ 40厘米,pH值控制在7.2 ~ 7.8.当水色变为茶褐色、黑褐色或水中溶氧量低于3毫克/升时,要及时加注新水,以增加池水溶氧量,注水时注意用木板将水挡散.若水质太瘦,则适当追施肥料,每667平方米施有机肥50 ~ 80公斤,另根据水质情况,施碳酸氢铵4~5公斤、磷肥2~3公斤.要经常施肥,保持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繁盛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