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RLN)对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57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268例显露喉返神经,310例按传统方法对喉返神经走行区进行保护,未显露喉返神经.结果显露喉返神经组(A组)神经暂时性损伤2例,无永久性损伤,总损伤率0.75%;未显露喉返神经组(B组)暂时性损伤9例,永久性损伤4例,总损伤率4.2%.结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是甲状腺手术中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42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根据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将其分为显露组和非显露组,显露组225例,非显露组203例。对比两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露组永久性及总的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 3.4%,0.9%vs 5.9%,P〈0.05或0.01),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操作,能降低喉返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62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喉返神经损伤与手术方式、组织病理类型及喉返神经在术中是否被分离保护的关系。结果:喉返神经总损伤率为2.7%,其中380例术中有目的地解剖分离了喉返神经并注意保护,喉返神经的损伤率为1.6%(6/380);240例未解剖分离喉返神经,喉返神经的损伤率为4.6%(10/240),前者的损伤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喉返神经损伤与手术方式、组织病理类型则无明显关系。结论:熟悉喉返神经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术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仔细操作,是减低喉返神经损伤特别是永久性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在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09例甲状腺手术病例随机分为显露喉返神经组(168例)与非显露喉返神经组(141例),显露喉返神经组术中显露喉返神经,非显露喉返神经组术中按传统方法对喉返神经行径区进行保护,未显露喉返神经.手术前后分别进行喉镜观察声带活动情况,比较两组术后喉返...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的安全性,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43例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1.6%,其中喉返神经损伤2例,经治疗3~6个月发音及患侧声带运动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经服用甲状腺素片(40 m g/d)6个月缓解;出现一过性口唇和四肢麻木1例。余38例患者无并发症。随访1.5~l0 a,1例再手术后8a复发。结论: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次手术的并发症明显高于首次手术,完善的手术前准备及术中选择良好的入径显露及保护喉返神经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中央区淋巴结不同手术方式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间接受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319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手术切除淋巴结范围不同,分为A组:98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B组:187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C组:34例,仅行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比较不同组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转移的差异。结果:永久性声带麻痹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在B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1%、1.6%,在A组和C组均为0。暂时性声带麻痹的发生率A组、B组分别为7.1%、8.0%,比C组的2.9%要高。暂时性低钙的发生率A、B、C组分别为18.4%、34.2%和5.9%。各组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A组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1例,B组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3例,肺转移1例,C组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手术清扫的范围越大,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尤其是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预防性淋巴结清扫手术可以结合患者癌灶的临床病理特征选择单侧或者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手术与喉返神经损伤朱荷根(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湛江524001)甲状腺手术是常见外科手术之一,目前仍有一定的喉返神经损伤率,术后出现发音嘶哑。如何避免损伤采用暴露与不暴露喉返神经的手术方法各家学者尚有不同看法,为此本文作了研究,现将结果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方法对1995-2009年收治的146例60岁以上胃癌患者的外科处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手术切除30例(90.4%),术后并发症为肺部感染23例(15.7%),切口感染裂开8例(5.4%),应激性溃疡4例(2.7%),功能性排空障碍2例(1.4%),急性肺栓塞1例(0.7%),急性心肌梗死2例(1.4%),泌尿系感染5例(3.4%),死亡6例(4.1%).结论加强对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老年胃癌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对116例再次手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多为首次手术结节摘除或腺叶部分切除者.本组无手术死亡,喉返神经损伤4例,甲状腺功能低下26例,手足搐搦6例.116例中112例随访6个月-5a,无再次复发.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术式可减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术后复发率,虽然再次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但如果强调手术技巧,手术中进行精细化的操作,完全可以降低甚至能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规范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87例DTC患者行部分切除或全切术,术后行颈淋巴结清扫18例,行131I内照射治疗34例,术后均辅以内分泌治疗(甲状腺素片或左旋甲状腺素片).结果全组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手术并发症9例(10.3%),包括单侧喉返神经损伤4例,喉上神经损伤3例,食管损伤1例,甲...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以来,我院在对46例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治疗中,采用低位横弧形切口,不切断颈前肌,不游离甲状腺上、下动脉等若干技术方法改进的甲状腺手术,其组织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避免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等的损伤,减少术中出血,术后疤痕位置低具有美观作用,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的不同途径给药途径对防治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的疗效。方法:盐酸氨溴索经静脉给药(A组32例)、气管内给药(B组38例)及联合气管、静脉给药(C组36例)3种方法防治HMD,比较3组HMD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HMD发生率:A组为15.6%(5/32例).B组为10.5%(4/38例).C组为5.6%(2/36例);以C组的HMD发生率为低.但3组间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C组例中无1例死亡.A组死亡2例.B组死亡1例。C组的呼吸衰竭、肺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8%,明显低于A、B组(P〈0.05)。绪论:联合气管、静脉应用盐酸氨溴索防治HMD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呼吸衰竭、肺出血、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对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进行激素治疗能否改善其预后。方法采用拜耳ACS化学发光分析仪测T3、T4、TSH,选出有低甲状腺素血症的早产儿100例,并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T3、T4、TSH并随时访6~12个月,观察其身长、体重、头围测量及并发症,并采用婴儿发育量表(全国常模)进行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的测定。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患儿的身高、体重及头围生长落后各为5例(10%)及9例(18%),MDI及PDI低下各为4例(8%)及13例(26%),两组的MDI和PDI低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身高、体重及头围生长发育落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MDI、PDI分别为(94.2±6.2)、(90.2±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4.5)、(65.6±6.5)(P〈0.01)。结论短期左甲状腺素早期治疗有助于改善早产儿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术式选择及p53基因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34例PT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危险因素、术前和术中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低危组102例,行功能性根治术;高危组32例,行扩大根治术联合核素辅助治疗.对照术后标本的免疫组化结果,判断术前分组的可行性;结合术后随访情况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术后免疫组化结果:102例低危组中,p53基因的表达呈强阳性者14例(13.7%);32例高危组中,强阳性者28例(87.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5a,低危组出现转移者11例(10.7%),高危组淋巴结转移4例(12.5%),淋巴结转移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危组有严重并发症出现,两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分组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p53基因表达与危险评估相一致,可作为判断PTC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撵讨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69例.随机采用臂丛颈丛联合阻滞(n=25)、肌间沟臂丛阻滞(n=21)、颈丛阻滞(n=23)。麻醉阻滞使用局麻药均为1%盐酸利多卡因+0.25%盐酸布比卡因混合液。局麻药中常规加入1:20万的肾上腺素。记录各组麻醉敢果以及有无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果:颈臂丛联合组麻醉阻滞效果最好.其优良率达100%,高于颈丛阻滞组(78.26%)和肌间沟臂丛阻滞组(66.67%)(P〈0.05)。而3组不良反应对比则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颈臂丛联合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麻醉阻滞效果满意.不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可取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LED灯(发光二级管)为光源,比较单色光对AA(爱拔益加)肉鸡甲状腺组织形态结构以及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将60羽刚出壳的雄性AA肉鸡分别饲养在红光(660nm)、绿光(560nm)、蓝光(480nm)和白光(400~760nm,对照组)下49d(n=15),光照度15lx,光照制度(L/D)23h/1h。取甲状腺,做石蜡切片,HE染色测量甲状腺滤泡面积和滤泡上皮细胞高度及PCNA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表达率。结果显示:红光组肉鸡甲状腺绝对质量、甲状腺滤泡面积比其他光组分别低4.67%~41.47%和22.16%~50.32%(P〈0.05),而甲状腺相对质量、滤泡上皮细胞高度和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比其他光组分别高7.98%~22.97%、11.92%~26.72%和65.25%~89.09%,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红光(660nm)能促进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生长和PCNA阳性表达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饲粮蛋白质、钙、磷添加水平对生长期固始白鹅日增重的影响。[方法]将270只生长期固始白鹅随机分成9组,每组10只,各设3个重复,其饲粮采用蛋白水平为12.4%~14.5%、14.5%~15.5%、15.5%~17.4%,钙水平为0.7%、0.8%、0.9%,磷水平为0.30%~0.39%、0.40%~0.41%、0.50%~0.52%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比较每组日增重。[结果]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水平对生长期固始白鹅日增重影响极显著(P〈0.01),以15.2%(第4组)和15.5%(第5组)蛋白水平增重速度最快,料重比最低;高钙低磷(第5组)水平对日增重影响同样极显著(P〈0.01),但不如蛋白水平影响大;中低钙水平对生长期固始白鹅日增重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生长期固始白鹅饲粮适宜的蛋白质添加水平为15.2%~15.5%。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备种甲状腺疾病的CT影像表现,探讨各种甲状腺疾病的CT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穿刺活检或临床实验室检查证实的60例甲状腺疾病的CT资料。结果:甲状腺瘤30例.甲状腺癌9例.结节状甲状腺肿16例.桥本氏甲状腺炎2例、Crave3例。CT对甲状腺肿瘤的定性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符合率达到89.7%(35/39),CT对甲状腺疾病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1.7%(49/60).结论:各种甲状腺疾病的CT影像具有一定特征.CT对甲状腺疾病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高龄肺癌患者外科治疗围手术期和术后并发症处理的经验。方法:对1991年1月一l996年6月在我科接受手术的65岁以上肺癌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中术后早期死亡l例(15d内)。5a随访率达90.0%,全组1年生存率为82.0%,3年生存率为40.0%,5年生存率为28.0%。结论:高龄肺癌患者常合并或并发各种疾病,手术治疗应预防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急症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胆道疾病为老年人的最常见疾病之一.手术治疗的共发症及病死率远效一般胆道手术为高。为提高本病的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现将我院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年龄在6O岁以上的胆道手术患者6O例作一临床分析。亚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本组6O例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60~75岁,平均68岁。6O例中有45例为急诊入院.余为平诊入院。为单纯右上腹痛者48例,有局限性腹膜炎12例。病史O.sa者7例,la者13例,Za者7例.3a者12例.sa者8例‘7a者4例,10a以上9例。本组60例中良性胆道疾病55例(术后均经病理确诊).其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