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田稻草覆盖免耕种植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稻草覆盖免耕种植秋马铃著栽培技术是利用水稻收获后、小春播(栽)种前80~90天左右的空闲时间和一季马铃薯。因其时间短、投资较少、产量高、收入高、操作简单,深受广大农户欢迎,同时,由于实施了桔秆还田和水旱轮怍,具有增加稻田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通气状况等优点.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收获后稻田免耕,直接开沟成畦将种薯摆放在土面上,并用稻草全程覆盖,配合适当的施肥与管理措施,直至收获鲜薯的一项省工节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马铃薯的轻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农业生产出现了很多新技术,其中,秋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高产优质效果好,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和优越性。采用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另外一方面也使农业生产可持续化程度提高,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种植秋马铃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秋马铃薯栽培是在水稻收获后稻田不翻耕,将马铃薯直接摆放在稻田中的一种特殊播种方式。具体做法是:马铃薯在8-9月播种,11~12月收获,在免耕的稻田土面上摆放马铃薯种,然后覆盖稻草.收获时在地上捡薯的一项全新栽培方法。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目前在滇中、滇南等地区,秋季水稻收获后入冬前的3—4个月的时间,利用该技术抢种一季秋马铃薯, 相似文献
5.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山区地处钱塘江南岸,总面积1420km^2,人口115.7万,外来暂住人口近70万,耕地面积约53.2万肼,在杭州市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复种指数下降。尤其是我区南片稻区,从原来的“三熟制”种植,基本变成单季晚稻“一季单熟”。南片稻区除零星种植苗木、 相似文献
6.
<正> 马铃薯是一种高产的经济作物,生育期可长可短(依品种而定),适应性广,在山区种植高产而不易退化,且鲜薯耐贮藏,运输方便,可用作粮食、蔬菜、饲料和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是极受各地农民青睐的一种经济作物。然而,但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方法费工费力费时,尤其是收获时,几乎将整块地人工翻挖一遍,破损率高,商品性差。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新技术,是根据马铃薯是地下茎的膨大部分,在温、湿度适合的条件下只要将局部遮光就可以结薯的原理,种薯直接摆放在稻茬田上,盖上8~10cm稻草就能正常生长结薯,而且大部分的薯块就长在土表, 相似文献
7.
8.
中方县大力推广一项新技术-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种植秋马铃薯技术,即在水稻收割后,通过开沟排湿、整理厢面后,将马铃薯摆放在地表上,然后用稻草覆盖,并进行适量施肥和相应管理,最终完成采摘,本文就此技术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种植季节安排种植马铃薯可春播和秋播,此技术应以秋播为主,以免影响早稻种植,且此时草量充足,播种期一般宜在8月下旬之后,也就是早季水稻收获后可随后播种,最迟不宜超过10月,以免干旱影响生长。2整地要求稻田易积水,需开沟成畦,畦宽1.5~1.6米,沟宽20~30厘米,深15~20厘米(极 相似文献
13.
14.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秋马铃薯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研究了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秋马铃薯的生长发育特性及投入产出情况,分析了影响秋马铃薯出苗率与产量的障碍因素,提出了在栽培技术上首先要选择脱毒良种,要求土壤疏松肥沃,用赤霉素溶液浸种5-10min,晾干后保湿性堆放催芽;其次要进行切块消毒,播种时将种薯三分之一压入土层内,并用于稻草覆盖10cm厚。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介绍马铃薯就栽培技术在设计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种植密度控制在40cm×35cm左右为宜,每667m2施肥量1000kg农家肥加30kg复合肥、稻草覆盖厚度在9~11cm,能明显提高马铃薯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18.
19.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是根据马铃薯地下块茎膨大形成的生长规律,在温湿度合适条件下,只要将植株基部遮光就能结薯的原理,研究改进而形成的一项省工节本、增产增收的轻型栽培技术。具体方法是:在水稻收获后,稻田免耕,直接开沟成畦,将种薯摆放在土面上,并用稻草全程覆盖,配合适当的施肥与管理措施,直至收获鲜薯的一项栽培技术,省去了翻耕整地、挖穴下种、中耕除草和挖薯等诸多工序,管理粗放,省工节本,且产量高,效益好。经2004年试种,平均亩产鲜薯1500公斤以上,比对照传统种植方法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