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牧草种子是农牧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是建立人工草地、改良天然和退化草地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种子的生产和生产效益作为种业的重要一环,是牧草种子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相对于其它作物来讲,由于牧草的总体育种目标是营养生长(饲草生产)旺盛,而并非生殖生长(种子生产)突出,故一般牧草种子的产量均较低。由于大多数牧草具有野生性强、开花时间长、种子发育不整齐、容易落粒等特性,进行牧草种子生产时要求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技术要比进行作物种子生产时更高。牧草种子生产对生产条件的要求往往与进行饲草生产时有很大差异。决定一个品种是否适于在某一地区生产种子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气候和土地因素。  相似文献   

2.
牧草种子是农牧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是建立人工草地、改良天然和退化草地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种子的生产和生产效益作为种业的重要一环,是牧草种子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一般牧草种子的产量均较低,由于大多数牧草具有野生性强、开花时间长、种子发育不整齐、容易落粒等特性,进行牧草种子生产时要求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技术要比进行作物种子生产时更高。牧草种子生产对生产条件的要求往往与进行饲草生产时有很大差异。1牧草种子的收获1.1确定牧草种子成熟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海南省热带牧草了生产的分布,种植面积及总产量,主要载培品种的产量与质量,载培管理技术,种子销售及价格等现状。同时,提出了热带牧草种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热带牧草种子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将牧草种子定量混合在饲草中饲喂绵羊,然后按不同时间采集羊粪,计算含种子的粪粒数和种子回收率,最后用含种子的粪粒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含种子的粪粒数猫尾草为最多,占总粪粒数的40%,其次是紫花苜蓿,占11%。其他三种牧草均在5%以下,猫尾草的种子回收率最高,占饲喂种子总量的45.7%;其次是紫花苜宿,占15.5%,其它三种牧草的种子回收率也都在5%以下,饲喂猫尾草后24-48小时内的粪粒出苗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牧草通常是指可供养殖动物采食的各种栽培或野生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类,如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等,广义上讲,还包括草坪草、绿肥植物和一些半灌木、灌木等。1牧草种子的贮藏特性一年生和多年生的牧草主要是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的。大多数牧草结实率低,种子产量也低。多数牧草还保留有某些野生的特性,种子成熟一致性差,种子落粒性极强。禾本科牧草种子外面有稃壳,对种子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某些豆科牧草种子存在硬实现象,耐贮藏。一般来说,豆科牧草种子比禾本科牧草种子寿命长,在豆科牧草中,小粒硬实种子寿命长,一年生牧草的种子比多年生牧草种子寿命长。  相似文献   

6.
四川牧草种子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牧草种子生产量已达到一定水平 ,年生产牧草种子量已近5 0 0 0吨。随着牧草种子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 ,在生产、加工贮藏、销售中都出现了一些质量和管理问题 ,制约着我省牧草种子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牧草种子质量及管理等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7.
1地域的选择与牧草生产不同,牧草种子生产具有地域性差异,气候条件是决定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基本因素。牧草种子生产对气候的要求包括适于该牧草品种或品系生长所需要的太阳辐射、温度、降水、灌溉条件等,诱导开花适宜的光周期和温度,开花过程中天气晴朗、干燥、温暖,适于传粉受精,受精后有适量的水分条件满足种子的发育和成熟,种子成熟期天气晴朗干燥、无风,昼夜温差大,种子收获后营养生长期较短等。由于生产者不能控制和改变气候条件,专业化牧草种子生产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生产地域。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牧草种子业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钟声 《四川草原》2002,(2):18-21
简述了云南省牧草种子生产现状。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市场前景等方面分析了云南省牧草种子业发展的利弊条件。在此基础上 ,对云南省牧草种子业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牧草种子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的基础,要想搞好草业,牧草种子生产必须先行,首先就要抓住这个根本。本文阐述了我国牧草种子生产的现状和种子生产、经营及质量检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牧草种子数量少,质量差的原因,提出了我国的牧草种子生产从混乱,干扰,粗放式的低能状态,转化到有序协调,精耕细作的高能状态,要求不断完善其质量检验机构和体系,以获得草种子生产的最佳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云南省牧草种子生产现状.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市场前景等方面分析了云南省牧草种子业发展的利弊条件.在此基础上,对云南省牧草种子业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水引发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其生理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4个紫花苜蓿品种三得利、阿尔冈金、新疆大叶和陇东种子,研究了控制加水引发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几个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显著缩短了所有供试紫花苜蓿品种种子达最终发芽率50%的萌发时间(P<0.01),提高种子发芽指数,但对最终的发芽率和硬实率无显著影响.引发显著降低了所有参试品种种子可溶性糖含量、种子水浸8 h时电导率(P<0.05),增加了所有参试品种种子脯氨酸含量;引发种子丙二醛含量虽然略低于未引发种子,但差异不显著.这说明紫花苜蓿种子水引发不仅能够加快种子萌发速率,提高萌发一致性,而且能够修复生物膜、增强细胞结构稳定性并增强种子抗逆性.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包衣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内利用种子丸衣化技术处理2种豆科牧草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砂土上做盆栽试验。试验证明,利用硅藻土作填料的包衣配方,在干旱条件下萌发后能够提高丸衣化牧草种子的出苗率。试验结果表明,配方中含5%和2%吸水剂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种子发芽时间均比对照提前2~4 d,配方中含5%吸水剂的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种子出苗率均高于对照,紫花苜蓿增加50%,沙打旺增加37%。配方中含5%吸水剂的包衣种子出苗率最高,而含2%吸水剂的包衣种子配方最实用。  相似文献   

13.
以光叶紫花苕子为供体植物,采用生物测定法,研究供体材料地上部及地下部不同浓度浸提液(2.5、5.0、10.0、20.0、40.0 g·L-1)对燕麦、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4种牧草种子萌发过程的影响,以期为牧草间的轮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范围内,光叶紫花苕子地上部浸提液明显抑制紫花苜蓿和白三叶的种子萌发,且白三叶种子发芽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40 g·L-1处理下的白三叶种子发芽率与对照相比减少62.5%;光叶紫花苕子地下部浸提液抑制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幼苗根长,其中,40 g·L-1处理下紫花苜蓿根长与对照相比抑制作用最为显著,抑制率达64.94%;在地下部浸提液对4种牧草幼苗苗高的影响中,紫花苜蓿幼苗苗高在40 g·L-1处理下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同时发现,不同浓度的浸提液处理均降低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幼苗叶绿素含量,而增加燕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在20 g·L-1地下部浸提液处理下,燕麦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144.23%;地下部浸提液均显著增加紫花苜蓿与白三叶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浸提液处理可增加白三叶幼苗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但其降低紫花苜蓿幼苗的CAT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三种常见边坡植物对模拟干旱环境抗旱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根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是工程边坡常见绿化植被,通过探究干旱胁迫对3种植物种子萌发、光合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评价分析其抗旱性,为水电边坡生态修复中的物种筛选、植物群落的重建给予参考。采用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胁迫对植物种子进行4个PEG浓度水平的胁迫处理(5%、10%、15%、20%),研究3种植物种子在PEG干旱胁迫下的萌发特性;采用盆栽控水法分别对3种植物的幼苗进行4组土壤水分处理: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5%~80%)、轻度土壤干旱胁迫(65%~70%)、中度土壤干旱胁迫(50%~55%)和重度土壤干旱胁迫(35%~40%),分别测定不同土壤干旱胁迫下3种植物光合、生理生化指标,运用隶属函数法对3种植物的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干旱胁迫导致3种植物种子萌发数量减少、种子萌发活力下降,且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影响程度逐渐加大,低浓度PEG胁迫对香根草种子的萌发具有引发作用。干旱程度导致3种植物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香根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下降最为显著,高羊茅的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下降最为显著。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3种植物的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均显著增加。综合分析3种植物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光合及生理生化等多个单项指标,运用隶属函数平均值法鉴定出3种边坡植物的抗旱性,比较得出紫花苜蓿的抗旱性最强,高羊茅次之,香根草的抗旱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等渗的NaCl和PEG溶液模拟盐分和水分胁迫条件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发芽过程的影响,选取5个紫花苜蓿品种分别对其种子发芽率和胚根长度进行统计。结果表明:5个品种受2种胁迫后,其发芽率和胚根长度变化趋势相似,即NaCl能显著降低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P<0.05),PEG4000则影响不大;其胚根长度变化趋势为:受NaCl胁迫后胚根较粗短,PEG4000胁迫后细而长。对受2种胁迫影响较小的中苜三号发芽后其电导率、脯氨酸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发现,胁迫后电导率均增大,但受NaCl胁迫处理的差异极显著(P<0.01);游离脯氨酸积累均增高,其中PEG4000胁迫处理后,脯氨酸的积累极显著增高(P<0.01);中苜3号受等渗NaCl胁迫后,叶绿素含量最低,对照是其含量的2.3倍(P<0.01),受PEG4000处理后叶绿素含量有所上升,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由此说明等渗胁迫条件下,盐胁迫比干旱胁迫对中苜三号的伤害更大。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繁殖体形态对土壤种子库垂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度大小的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的数量和出现的频次占很大优势。与小种子相比,土壤种子库中繁殖体重量较大的种子在表层土壤中的数量和出现的相对频次最丰富;2)繁殖体方差与种子数量和出现频次间呈“驼峰”型关系。近似圆形的种子在表层土壤中占的比例较高,在深层土壤中的比例较低,而扁平、细长的种子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繁殖体形状对土壤种子库中种子在各土层中出现相对频次影响不大;3)土壤种子库中种子数量和出现频次与单位体积的繁殖体重量(M/V)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单位体积重量偏小和偏大的种子相比,单位体积重量居中的种子在表层土壤中的数量和出现的相对频次最丰富。  相似文献   

17.
刘长月  赵莉  倪亦非 《草业科学》2013,30(2):281-286
本研究将当年收获的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储存于4个温度条件下,采用定期剖种的方法,调查苜蓿籽蜂(Bruchophagus roddi)的越冬虫态及其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苜蓿籽蜂主要以3龄幼虫在苜蓿种子内滞育越冬。10月从田间将苜蓿种子收回,储存温度在18.0 ℃、平均湿度为27.2%(10―12月)时,越冬幼虫于当年12月下旬开始化蛹;储存温度在9.9 ℃,平均湿度为40.1%(10月―次年2月)时,越冬幼虫于次年2月下旬开始化蛹。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梯度处理苜蓿种子结果表明,在50 ℃、-30 ℃条件下处理1 d,籽蜂幼虫的死亡率均达100%,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93.33%和88.33%。  相似文献   

18.
苜蓿种子生物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苜蓿种子的形态特点,营养组成,影响其生理变化的因素及种子产量与其他性状的关系。苜蓿为优良牧草,其种子营养价值丰富、均衡,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苜蓿种子在贮藏中的活力与贮藏温度、种子含水量及种子携带真菌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产量与每株花序数、每花序小花数,每生殖枝荚果数、每荚种子数和千粒质量呈正相关。浓度分别为0.03%的稀土、0.05%的多效唑处理能有效提高种子产量。Cd^2+,Zn^2+,Cu^2+,La^3+,Al^3+等重金属离子在较低浓度下能促进种子萌发,浓度较大时就产生严重的胁迫,离子间的交互作用明显。苜蓿种子的耐盐半致死浓度为0.6%~1.0%,阿魏酸等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9.
苜蓿与草木樨种子鉴别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建华 《草地学报》1996,4(2):121-125
对30份紫花苜蓿和11份草木樨种样进行不同处理后用荧光分析法进行鉴定,以寻求准确、快速鉴别种子的方法。结果表明:经吸胀与切度处理,供试苜蓿种子均可在紫外光下发出白黄荧光,而草木樨种子则不能。该法对苜蓿和草木樨种子的鉴定仅需10小时,与田间鉴定结果一致。用荧光分析法鉴定苜蓿与草木樨种子不仅准确可靠,而且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温度下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chrome oxidase,COX)呼吸途径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子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新牧4号'和'甘农5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采用呼吸电子传递链专一性抑制剂水杨基氧肟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