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培育抗旱节水小麦品种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优异抗旱种质资源筛选及抗旱性评价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抗旱育种效率具有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反复干旱法和田间直接鉴定法分别鉴定323份小麦种质苗期和成株期的抗旱性。结果表明, 随着干旱次数的增加幼苗存活率逐渐下降, 而其变异系数和广义遗传力增加。成株期单株产量抗旱系数与综合抗旱性度量值D显著正相关(R 2 = 0.609), 采用综合抗旱性度量值D有利于区分干旱对不同种质产量的影响力。苗期反复干旱存活率(DS)与单株产量的抗旱系数及综合抗旱性度量值D均无显著相关。基于反复干旱存活率筛选得到28份苗期强抗旱种质, 基于单株产量抗旱系数和综合抗旱性度量值D分别得到25和30份成株期强抗旱种质, 其中, 9份种质用2种评价方法均表现强抗旱; 21份种质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抗旱或强抗旱。本研究为小麦抗旱性评价方法及抗旱亲本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和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2.
大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以我国不同地区育成的77个大豆品种(系)为供试材料、以晋豆21为对照, 在年降雨量不足40 mm的甘肃敦煌市, 设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水2个处理, 考察与产量相关的8个农艺性状, 应用简单相关、等级相关等统计学方法, 筛选优异的抗旱种质资源, 旨在明确大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9种抗旱性评价方法比较结果表明, 基于抗旱系数法、伤害指数和敏感指数对供试材料的抗旱性评价结果完全一致, 基于生物产量、单株粒数和单株荚数的综合评价方法与基于产量的直接评价方法比并无优势。经典的抗旱系数法适宜于筛选抗旱资源, 但不一定能筛选出正常条件下的丰产资源, 而本文提出的改进抗旱指数法可筛选到抗旱性和丰产性兼备的品种, 为抗旱育种和生产应用服务;通过划分不同品种熟期组, 筛选到不同熟期类型的抗旱、丰产品种。本研究为制订“大豆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大豆资源的抗旱性鉴定和抗旱性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薏苡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0份薏苡种质为材料,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测定株高、茎粗、分枝数、主茎节数、分蘖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产量,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综合抗旱系数(CDC值)、加权抗旱系数(WDC)、相关分析、频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成株期抗旱性鉴定及抗旱指标筛选。结果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及关联程度各异。6个公因子可代表薏苡抗旱性90.80%的原始数据信息量。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供试薏苡种质抗旱性排序相近。供试薏苡种质产量抗旱系数(Y值)与D值、CDC值和WDC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筛选出成株期抗旱性强的薏苡种质有yy18-1、yy03-8和粱丰薏14-2。分蘖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可作为薏苡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评价的直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云南稻种核心种质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827份云南稻种核心种质结实畜鉴定结果表明:⑴初步筛选出抗旱品种262份,占31.7%。⑵明确云南不同生态群间抗旱性的差异,其强弱依次为光壳群(热带粳稻(普通粳群(晚籼群(早中籼群(冬籼群。⑶抗旱性强弱与水陆、颖 毛有无密切相关,而与籼粳、粘糯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为丰富贵州大豆抗旱种质资源,为大豆抗旱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人工控水盆栽试验,研究20份贵州春大豆种质资源的叶片光合速率、水分相对含量、保护酶活性和叶片组织伤害程度4大类共10个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2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生理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不同大豆种质资源叶片光合速率降低5.84%~71.46%、叶绿素相对含量损失0.40%?37.33%、叶片相对含水量损失12.49%?41.09%、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增加11.42%?99.66%;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增加11.06%?98.94%、6.12%?332.14%、0.14%?302.90%;脯氨酸大量积累59.36%~359.18%、丙二醛含量增加0.49%?63.44%,膜脂过氧化作用明显,干旱胁迫对不同大豆种质资源叶片组织细胞膜透性的伤害度为4.27%?94.36%。20份大豆种质资源中,黔豆08014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6096,其次是黔豆2014-36(0.5416)和黔豆2014-10(0.5157),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黔豆2014-155、黔豆2014-198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低,均低于0.3000,表现出较弱的抗旱性。筛选出黔豆08014、黔豆2014-36、黔豆2014-107三份抗旱性较强的大豆种质资源,可为大豆抗旱育种及栽培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贵州大豆抗旱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绿豆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鉴定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作物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是获得抗旱资源和挖掘抗旱基因的前提。本研究以21份绿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温室内盆栽控水旱胁迫,考察不同品种单株产量、单株荚重、单株粒数、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单株生物量、根冠比等12项指标,计算各指标在旱胁迫与对照条件下的比值,运用相关性分析、隶属函数、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方法,评价绿豆成株期抗旱性,筛选抗旱优异种质。结果表明,抗旱系数与单株地上部生物量、单株总生物量、单株荚重、单株粒数、单株有效荚数在旱胁迫与对照条件下的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根冠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从而遴选出这7项指标作为绿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的评价指标;基于隶属函数、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三者呈极显著正相关,且3种评价抗旱分级结果一致性较高,故认为抗旱指数法适宜于大规模绿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筛选获得高抗种质3份、抗旱种质6份、中抗种质4份、敏感种质5份和极敏感种质3份。  相似文献   

7.
干旱是影响青藏高原青稞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鉴定青稞种质资源成株期抗旱性,筛选可靠的抗旱指标,可对抗旱青稞品种培育提供依据。本研究以238份青稞种质为材料,于2019和2020年在甘肃省张掖市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测定青稞株高、单株穗数、单株生物量、单穗粒重、穗长、千粒重和产量,结果表明:采用抗旱性度量值(D值)、综合抗旱系数(CDC值)、加权抗旱系数(WDC值)分别进行成株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表明,干旱胁迫对各指标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与株高、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频次分析表明,各指标对干旱胁迫的敏感程度依次为株高、产量、单株生物量、单穗粒重、单株穗数、穗长和千粒重。基于D值、CDC值及WDC值的种质排序基本一致。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各指标DC值与D值之间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产量、单株生物量、单穗粒重、株高、单株穗数、穗长和千粒重,这与各指标DC值与WDC值的密切程度基本一致。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产量、株高、单株穗数、千粒重及单株生物量可作为青稞成株期抗旱鉴定的可靠指标, D值为适宜的抗旱评价方法。以D值为依据将供试青稞种质划分为5个抗旱等级...  相似文献   

8.
大豆微核心种质在黄淮地区的区域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AMMI)模型,对黄淮地区3省两年的60份大豆微核心种质数据进行了分析,目的是对参试种质的环境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株高、有效分枝数、百粒重和产量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G×E)占总平方和的16.73%~24.57%,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有进一步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必要。(2)不同种质不同性状在各试验点具有不同的适应性,部分种质某一性状具有广泛适应性、而部分种质只在某一特定环境才能表现其潜力。本研究结果将为黄淮地区微核心种质在育种实践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探讨小麦成株期抗旱性评价方法并筛选抗旱小麦种质资源,本研究以黄淮麦区119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了2年3点(每点在同一地块设置正常和干旱胁迫处理)的大田试验和成株期抗旱性评价.结果 表明,与正常处理相比,在干旱胁迫下,各鉴定指标的平均值均有所下降,下降幅度由大到小为产量、千粒重、穗数、穗粒数和株高;以产量抗旱...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研究进展⒇常汝镇孙建英邱丽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大豆原产中国,种植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多彩、类型各异的大豆种质资源,其丰富的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经过收集...  相似文献   

12.
28个小麦微核心种质抗叶锈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在成株期表现高、中、低抗叶锈的28个小麦微核心种质,利用39个以Thatcher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或单基因系)作为已知基因的鉴别寄主,接种8个小麦叶锈菌致病型进行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结合成株期抗病鉴定,初步明确了这些品种(系)的抗性和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利用19个与Lr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28个微核心种质进行抗叶锈病基因的进一步鉴定,推测新克旱9号可能含有Lr17、Lr2b、Lr14a和Lr33;兴义4号可能含有Lr26、Lr36和Lr37;紫皮可能含有Lr2b和Lr34;大白皮含有Lr1;毕红穗含有Lr1、Lr10和Lr34;中优9507含有Lr10;小白麦、红粒当年老、老麦、蝉不吱、苏麦3号和车锏子含有Lr1和Lr34;红花早可能含有Lr1、Lr34、Lr14a和Lr2b;江西早、泡子麦、三月黄、有芒扫谷旦、阜阳红、成都光头和酱麦可能含有Lr34;敦化春麦和甘肃96可能含有Lr28;欧柔可能含有Lr34、Lr16、Lr11、Lr3bg和Lr33;此外,新克旱9号、兴义4号、红花早、红粒当年老、欧柔、有芒扫谷旦、成都光头、甘肃96、小红皮、定兴寨、中优9507和红冬麦中可能含有未知抗病基因;在这28份种质中,不含Lr9、Lr19、Lr20、Lr21、Lr24、Lr29、Lr35、Lr38和Lr47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的微核心种质中含有比较丰富的抗叶锈病基因,可为育种提供丰富的抗源。  相似文献   

13.
贵州烤烟种质资源抗旱性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方法,测定了贵州14个烤烟种质资源的生长速率、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等抗旱指标,通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个烤烟材料可分为四大类型,分别为:1、2、3号材料抗旱型最强;4、7、8号次之;5、6、9、10、12、14号6个材料抗旱性最差。  相似文献   

14.
1992~1994年,在云南元谋自然干旱条件下对1467份玉米资源进行了成株期的抗旱性鉴定。筛选出抗旱(1~2级)玉米种质30份;抗旱玉米种质以黄、白粒,中间型及硬粒型居多,且抗旱性分布与生态地理条件有关,它们主要集中在镇雄、镇康、昌宁等地  相似文献   

15.
大豆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的构建、验证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长期库中保存大豆资源2.3万余份,数量居世界之首。然而,在大豆新品种培育中的利用率仅为1%左右,导致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趋于狭窄。主要原因是缺少对其重要经济性状的鉴定,尤其是缺少多年多点的评价,难以有目的选择有重要价值的育种亲本。为了加速大豆种质资源的评价并促进其利用,在国家基础研究项目(973)的连续资助下,开展了“大豆核心种质构建(1998-2003)”和“大豆微核心种质基因多样性(2004-2009)”研究,目的是浓缩大豆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强化其表型和基因型鉴定,为发掘和利用大豆资源中的优异基因提供指导。本文在研究构建不同比例(占总体2%~5%)大豆核心种质和大豆微核心种质(占总体1%)的同时,介绍了核心种质补充和完善的研究进展。为了验证核心种质的代表性,在构建方法方面,从SSR位点、样本组成、取样比例、低频率等位变异4个方面对代表性进行了分析,并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核心种质代表性进行了检测和验证。文中还介绍了利用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在新基因发掘、种质创新和育种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尤其介绍了与育种单位密切合作,建立基于核心种质的种质创新与利用体系的研究成效。围绕遗传多样性、核心种质利用方式进行了讨论,指出大豆核心种质为性状鉴定、新基因发掘、新种质创造和新品种培育等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材料基础,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实践证明,大豆种质资源的系统研究与利用,将促进我国大豆种质资源由数量保存型向研究应用型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态地区春小麦种质资源抗旱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取300份春小麦品种,1988年在北京地区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抗旱性鉴定.结果表明,利用反复干旱法测定的存活率是准确有效的抗旱性鉴定指标之一.抗旱性强的春小麦品种具有细胞膜比较稳定、积累干物质较多、保水力强等特点;叶片离体6小时后的失水率、相对电导率和叶片干鲜比是鉴定种质资源抗旱性的生理指标.甘肃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3个生态地区分布着较多的春小麦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为综合评价大豆耐旱性,筛选耐旱大豆优质种质资源,本实验利用水分胁迫溶剂聚乙二醇(PEG-6000) 30%浓度对黑龙江省主推大豆品种中龙号、黑农号、东生号、黑科和黑河号、克豆号、东农和农生号、牡字号、垦字号、绥农号、佳豆和合农号等96份材料进行芽期耐旱鉴定。结果表明:中龙号3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3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黑农号4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2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东生号2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4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黑河49’、‘黑河52’表现出了较耐,‘黑科69’、‘黑科77’、‘黑科59’表现出了中耐;克豆号3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2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东农76’、‘农生2号’表现出了较耐,‘东农72’表现出了中耐;牡字号中2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1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垦字号中1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5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绥农号中2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4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佳豆和合农号中2个品种表现出了较耐,5个品种表现出了中耐。本研究为明确大豆种质资源的抗旱性、挖掘大豆抗旱基因、开展大豆抗旱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宝贵亲本资源。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蚕豆核心种质SSR遗传多样性对比及微核心种质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24对SSR引物, 对国内外1075份初级地理蚕豆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 等位变异数、有效等位变异数及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8.54、2.26和1.02;对全部参试资源进行聚类分析, 没有发现明显的群体结构, 表明初级地理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较好, 遗传背景较广泛。之后采用每个类内随机抽样的方法构建含有129份国内资源和63份国外资源的蚕豆微核心种质, 等位基因变异数、有效等位变异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的保留比例分别为87.32%, 101.26%, 101.82%;经t检验得出微核心种质与全部参试资源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差异不显著, 表明构建的微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以代表初级地理蚕豆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及其变种种子萌发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筛选出抗旱性良好的种质,以4份线纹香茶菜及其变种种质为材料,检测5个梯度浓度PEG-6000溶液下的发芽率差异,确定其芽期模拟干旱胁迫的最适PEG-6000溶液浓度,进而以最适PEG-6000溶液处理15份种质,测定发芽势、发芽率、鲜重、干重、胚根长和下胚轴长等10项指标。采用抗旱系数、主成分分析、抗旱性度量值(D值)与聚类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最适PEG-6000溶液浓度为20%,15份种质的D值在0.6472~5.4937之间,差异明显,XJ-01的D值为5.4937,抗性居第1,其次是XH-09,D值为5.2927;XH-04、XH-11的D值分别为0.9327、0.6472,位列最后,抗性较差。不同线纹香茶菜及其变种种质的抗旱性不同,线纹香茶菜2个变种的抗旱性较原变种强。  相似文献   

20.
薛新平  薄伟  王松  康红梅  王晋 《种子》2022,(1):49-55
以8种鸢尾属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自然持续控水,设置0 d(田间持水量的80%~85%)、7 d(田间持水量的70%~75%)、14 d(田间持水量的60%~65%)、21 d(田间持水量的40%~45%)和28 d(田间持水量的20%~25%)等5个干旱处理,基于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值对参试鸢尾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28 d时多数鸢尾的叶长、叶鲜重和干重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且叶鲜重下降显著。土壤干旱对鸢尾生长指标影响表现为:叶鲜重、叶长、叶干重;干旱胁迫下,不同抗旱指标所反映鸢尾属植物的抗旱性结果不同,且部分指标之间呈显著相关;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扁竹花、德国鸢尾、蝴蝶花抗旱能力较强。细胞膜透性(CMP)、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作为鸢尾属植物抗旱性的重要筛选指标。研究表明,当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时,抗旱能力较强的扁竹花、德国鸢尾和蝴蝶花生理状况较好。因此,3种鸢尾在园林应用时可将灌水量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65%,以达到节水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