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辽宁省于1976年引种Ⅰ-45/51杨,1979年进行试验研究,现已推广造林666.7公顷左右。经多点试验证明,Ⅰ-45/51杨与早期引进的沙兰杨相比,3—7年生时,其树高、胸径、材积分别大8.87—19.46%、11.45—29.75%和30.18—69.23%。预计在短期内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Ⅰ—214杨1976年开始在临夏引种栽培试验,1984年进行中试。通过试验,使栽培区域向西推进400多公里,海拔上移700多米。Ⅰ—214杨在当地2000米以下有灌溉条件的川原地区可以正常越冬、生长和发育,材积生长量比当地造林当家品种北京杨、青杨成倍增长。试验结果说明,Ⅰ—214杨在我国黄土高原西部温暖指数大于55℃,寒冷指数小于-40℃的地方可以栽植并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杂交马褂木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8年湖南引进7个杂交马褂木家系,现生长良好,均比当地树种和对照种生长量大,是洞庭湖区良好的绿化和速生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4.
1975年我县从南京引进黑杨派六个新无性系,即Ⅰ—214,Ⅰ—45/51,Ⅰ—63/51,Ⅰ—69/55,Ⅰ—72/58,加龙杨.总的说来,这六个新无性系在泗阳地区的生长表现,都比当地栽植的加杨小意杨突出,它们都具有主干通直,生长极为迅速,出材量大,具有早期速生丰产的特性,因此,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经过四年试验证明:以Ⅰ—214为对照,加龙杨生长量仅次于214,Ⅰ—45杨秋季易感病害,这两个品种暂不发展.Ⅰ—214,Ⅰ—63/51,Ⅰ—69/55,Ⅰ—72/58四个品种是我县主要推广品种.但除214外,其余三个品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I—45杨的苗期、幼林物候及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在长春、辉南I—45杨能够完成正常的生育周期,顶芽形成期在8月末、9月初,较大青杨提前3~4天时间。苗期高生长集中在6~7月份,出现两个生长高峰期,日平均生长量可达4cm。幼林第4年生长开始加快,胸径最大年生长量为3.1cm,年生长主要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各旬生长量基本一致,平均为0.3cm。通过对I—45杨生长规律的观察,可为林木速生丰产、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滩地8年生的Ⅰ-72、Ⅰ-69和中林46计3种杨树无性系混交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林46杨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量均明显小于Ⅰ-72杨和Ⅰ-69杨。8年生的中林46杨平均材积只有0.199m3/株,Ⅰ-72杨和Ⅰ-69杨的平均材积分别是0.499 m3/株和0.360 m3/株。Ⅰ-72杨的胸径明显大于Ⅰ-69杨,但树高差异很小。就以上3种杨树无性系而言,中林46杨不宜在长江滩地上进行造林;Ⅰ-72杨和Ⅰ-69杨较适宜,尤其是在大株行距造林中,采用Ⅰ-72杨则更容易培育大径材。  相似文献   

7.
廊坊杨1号〔山海关杨×(美杨 —63杨)〕、2号〔—69杨×山海关杨〕、3号〔山海关杨×(小美12 白榆)〕,在永定河下游沙荒地无水肥管理条件下,8~10a生林木年均树高生长量2m以上,平均胸径生长量3cm以上,每公顷平均材积生长量15m3以上。与同气候带国内外良种相比,平均材积生长量较山海关杨提高1倍以上;较-214杨提高3倍以上。其中廊坊杨1号的材积平均生长量和材积连年生长量,分别超过—69杨50.4%和82.1%,超过—72杨24.4%和121%。廊坊杨主干通直、圆满、侧枝细,主干萌枝力弱,人工整枝效果好,有利于培养无节良材。材色洁白,无心材变色,璇切加工和…  相似文献   

8.
经14年试验研究证明,在中亚热带的洞庭湖地区,Ⅰ-63、Ⅰ-69和Ⅰ-72杨,表现出显著的早期速生特性,是短期内培育大径级工业用材的优良树种,应大力推广。而Ⅰ-24、Ⅰ-45、Ⅰ-455、加龙杨等无性等,病虫较严重,生长量小,不宜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Ⅰ一45/51杨(Populus×euramericana)(以下简称Ⅰ一45杨)的胸径生长量与气候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影响Ⅰ一45杨胸径生长量的主要气候因子为年降水量和≥10℃积温。因此,在今后推广栽培Ⅰ一45杨时应选择降水量丰富、年积温较高的地区,以便更好地发挥其速生丰产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以7个立地因子的分级数据作自变量,I-214杨优势木树高作因变量,应用数量化理论I进行回归,得到7个项目至单个项目的类目得分表,用于宜林地立地质量评价和林木生长预测。结果表明,I-214杨的最佳立地条件是土壤种类二合土,地下水位1—2米,速效钾含量100ppm左右,有机质、速效磷、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辽西风沙干旱区杨树速生丰产林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适合风沙干旱区的群众杨,彰武小钻杨和小青杨进行对比试验,经过9年的观察得出了群众杨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生长量,均明显大于彰武小钻杨和小青杨。  相似文献   

12.
该项研究采用多父本杂交方式,培育了杂种后代28143株。在低产立地条件下利用杂种的可塑性,经定向培育和选择,选育出了速生期长、后期生长旺盛的冀廊杨1、2、3号3个工业用材杨树杂种新无性系。3个冀廊杨平均材积生长量超过对比种山海关杨1倍以上;扦插成活率90%以上,超过山海关杨、Ⅰ—63杨、Ⅰ—69杨及同类研究成果中的其它杂交种;木材纤维变幅1.0638~1.2292mm,在阔叶树材种中均属长纤维,其中冀廊杨3号木材纤维长度高达1.2292mm,分别超过中林46、Ⅰ—214、露伊莎12%、15%、19%;木材基本密度变幅0.344~0.410g/cm3,其中冀廊杨2号分别超过中林46、Ⅰ—214、露伊莎26%、41%、23%。  相似文献   

13.
在I-69杨、马尾松、侧柏、滇柏等造林树种育苗中,应用ABT生根粉进行处理育苗试验,试验结果:I-69杨扦插苗的苗高,地径全年生长期延长一个月,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大59%和38%,马尾松,侧柏,滇柏苗的苗高,地径分别比地照大1.4cm,0.16cm,2.45cm,0.03cm,2.11cm,0.13cm.  相似文献   

14.
对红花木莲、桂南木莲及云山白兰在南京的生长进行了物候观察及生长节律研究,并与其原产地生长量作了比较,初步认为:云山白兰可作为行道绿化和庭园观赏树种在南京地区扩大栽培,以丰富当地树种。  相似文献   

15.
在查阅造林档案了解朝阳县河滩地杨树林现状的基础上,对大凌河沿岸河滩地的辽宁杨、3930杨、107杨、小钻杨、小叶杨等不同杨树林分,开展生长量、蓄积量、出材量、出材率等指标调查分析,结果表明,3930杨各项指标都优于其他杨树品种,适宜在朝阳县河滩地造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丰富我国引进的美洲黑杨品系,作者从1982年开始收集新品系,1985年在江苏铜山县对引进的4种源18个品系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无性系均表现出早期速生性。南方种源W系号在试验点能安全越冬,生长均超过了I-69,I-72杨。北方种源POP系号大多数超过了I-214杨,并具抗寒、耐瘠薄、干通直等特性,可向北扩大引种试验。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选择适合沙地生长的优良杨树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在章古台沙地对群众杨、银中杨、黑林1号杨和彰武小钻杨进行造林对比试验,连续14年监测胸径、树高的生长量.结果表明:胸径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银中杨、彰武小钻杨、群众杨、黑林1号杨,分别为18.0、16.6、16.5、15.9 cm;树高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银中杨、群众...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Ⅰ-72杨在豫南地区不同地位级的胸径、树高、材积的调查和生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立地条件对5年生Ⅰ-72杨生长量影响不大,9年生以后生长量影响极显著,Ⅱ地位级相对于Ⅲ地位级更有利于Ⅰ-72杨的生长。Ⅰ-72杨的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时期:1~5年生时为幼林期,材积生长极为缓陧。6~12年生时为速生期。胸径、树高、材积生长急速上升。12~15年生时为近熟期,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趋缓。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1981年以来,引进露伊莎和西玛两个杨树无性系在11个点上作试验,造林2000亩。经7年观测,该两无性系均比当地主栽种沙兰杨生长快、干型直、材质优、抗性强。建议在河南北部和华北平原地区扩大种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Ⅰ-45杨的苗期、幼林物候及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在长春、辉南Ⅰ-45杨能够完成正常的生育周期,顶芽形成期在8月末、9月实,较大青杨提前3-4天时间。苗期高生长集中在6-7月份,出现两个生长高峰期,日平均生长量可达4cm。幼林第4年生长开始加快,胸径最大年生长量为3.1cm,年生长主要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各旬生长量基本一致,平均为0.3cm。通过对Ⅰ-45杨生长规律的观察,可为林木速生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