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方亚 《家畜生态学报》2004,25(4):279-282
山羊羊舍是实施山羊舍饲的载体,农区在我国山羊生产中占的比重较大,本文旨在探讨农区羊舍设计、修建和山羊舍饲、保种、改良、育肥、草料、防病、环境方面的问题.农区开展种草,开发饲料资源,实施山羊舍饲,发展山羊生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1羊舍建设波尔山羊是肉用山羊品种,养好波尔山羊应建相应的羊舍,才能充分发挥优良生产性能,便于进行管理,更有利于规模化饲养。从发展的方面讲,要进行羊的规模化生产,加速产业化进程,都需要有基本的养羊设施,以便于进行羊的舍饲和半舍饲喂养。  相似文献   

3.
5月28日,广西崇左市江州区2007年农区规模舍饲圈养山羊示范项目启动。据悉,农区规模舍饲圈养山羊示范项目,是广西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性举措,2007年广西实施这一项目的共有10个县(区)。作为项目实施县(区)之一,江州区今年要建立山羊舍饲圈养示范户300户,江州区政府将通过各种形式补贴扶持每户2000元.  相似文献   

4.
舍饲养羊能充分利用农区丰富的作物秸秆资源,有利于缓解农牧、林牧矛盾,便于组织规模化养羊。但舍饲养羊与规模化养猪、养鸡相比,目前我国饲养管理水平还普遍较低,在圈舍设计、母羊高效繁殖、全价营养饲料等方面还缺乏系统研究。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内乡县伏牛白山羊舍饲养殖实践的总结,参考外地经验,就农区山羊舍饲圈养有关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探讨。1 圈舍设计与养殖规模配套圈舍是山羊舍饲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做到科学选址、合理设计、规范建设,搞好设施配套、养殖规模配套,创造适宜的饲养环境。1.1 科学建圈1.1.1 选址与建筑羊舍选址宜地势高…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山羊出栏率和综合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山羊舍饲、半舍饲的饲养技术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羊的日增重.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山羊舍饲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羊舍修建羊舍应建在背风、向阳、水源充足的地方,为了便于防疫和防噪音.应该远离公路、工厂和居民区500米以上。  相似文献   

6.
将山羊由传统放牧饲养改变为全舍饲饲养,其饲养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围绕山羊舍饲问题,本文从羊舍建设、饲养管理、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等各个方面对山羊舍饲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波尔山羊因羊毛短,皮下脂肪覆盖有限,体内蓄积能量少,对冷环境适应能力差,因此,冬季应加强饲养管理,确保波尔山羊安全过冬。①羊舍的防风和保暖。波尔山羊的羊舍应建在地势高,排水畅通,背风向阳的地方,羊舍的墙体应设有通风换气孔,舍内靠近食槽和草料架的地面,应铺上木板,因为这两处是舍饲羊经常活动的地方,木板更有利于保暖,羊舍还应设计距离地面20cm的木质羊床,既保暖防潮,又可以满足波尔山羊喜登高、爱清洁的生活习性。②提高舍饲质量。进入冬季,草源枯缺,加之波尔山羊不愿出舍,因此,每天应尽量满足羊的自由采食量…  相似文献   

8.
舍饲与放牧方式对山羊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湖北农区山羊生产适宜的饲养方式,在宜都市王家皈乡利用宜昌白山羊进行舍饲与放牧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舍饲山羊的生理常数与放牧山羊表现一致,3月龄,6月龄,12月龄以及18月龄时体重和体尺均优于放牧山羊,母羊产羔率,羔羊成活率也稍高于放牧山羊,山羊舍饲效果明显,值得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9.
肉山羊舍饲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上山羊是以放牧为主,而在平原农区受放牧场地的限制,阻碍了山羊养殖业的发展。在农区发展山羊舍饲,不仅能保护生态环境,而且以草换肉是一条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风险小、效益好的增收项目。其主要特点是:改养本地山羊为杂交山羊,改放牧为舍饲,改坪养为床养,在充分采食青饲料基础上,适当补饲精饲料。  相似文献   

10.
圈养山羊是肉羊规模化商品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是个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市场风险小的新产业,同时也是一项能实现生态和畜牧业经济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强力推进山羊圈养产业化进程,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跃进的必然选择,是现阶段农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江州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发展农区舍饲圈养山羊,建立节粮型生态畜牧业是我区面临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畜牧兽医局和广西草业开发中心的技术指导下于2007年至2012年实施了为期6年的“农区舍饲圈养山羊技术”项目推广示范,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云南夏秋高温高湿气候特点,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对山羊舍内环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双列式羊舍舍内温度、湿度、气流速度、采光效果等物理卫生指标因舍内羊床的方位不同而变化;在每只山羊占有舍内空间10.4m^3的条件下,6月份上述物理卫生指标基本符合山羊生长发育的要求;舍内总悬浮颗粒物0.15mg/m^3;可吸入颗粒物0.059mg/m^3;氨气0.32mg/m^3;硫化氢0.0031mg/m^3;恶臭66,与国家畜禽场空气环境质量标准相比,有害气体浓度较低,适合山羊舍饲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新型羊舍夏季小气候环境以及设计合理的饲养密度,在夏季检测了新型羊舍和西南地区常见的双坡顶漏缝地板有窗封闭式羊舍的空气环境参数,同时测定了不同饲养密度羊舍对羊体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新型羊舍日平均温度和日最高温度极显著低于有窗封闭羊舍(P<0.01);有窗封闭羊舍与新型羊舍相比,相对湿度显著较高(P<0.05),同时羊舍内湿度极显著高于外界湿度(P<0.01);②通过称重比较,试验期间低密度组羊只的体增重极显著高于中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当饲养密度增加一倍时,羊只的体增重极显著降低(P<0.01)。综合分析认为,新型羊舍夏季小气候环境明显优于有窗封闭羊舍;在合适的饲养密度下,羊舍羊群增重效果好,羊群发病率低。  相似文献   

13.
青海牧区暖棚热效应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塑料暖棚内外气温的平行观测及对比分析,青海牧区寒冷的12—翌年3月四个月棚内平均气温较外界同期平均气温明显偏高,特别表现出天气愈冷偏高趋势愈大,表现了暖棚显著的热效应。从而证明,在青海高寒牧区,建立塑料暖棚,使羊只夜间在棚内过夜,将有利于冬春季节羔羊的繁殖成活,缓解羊体膘情的严重下塌,抗寒保畜,使羊只安全越冬,是发展高寒牧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作者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应用阳光板和聚乙烯夹心彩光板等新材料在充分考虑通风、换气、温度、湿度、光照的基础上设计出操作简单实用、饲养管理方便、卫生整洁、美观大方、冬夏可用的永久性新型单列式暖棚牛舍。有效地减少了冬扣夏坼的劳动强度和暴风雪侵袭的危害,适用于农村经济条件下的中小型养殖场户,特别适合新农村建设中的综合配套设施及生态养殖项目,也适合集中管理、分户饲养的养殖小区,并在具体的实际推广工作中取得了好的效果,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重庆市万州区研制、改造楼式羊舍,推广退耕还林地种草和舍养羊综合技术.并测定羊舍的小气候环境,舍养羊的草料消耗量、粪污排放量,比较研究山羊舍养羊与放牧饲养的生长、繁殖、疫病、养殖效益和对生态的影响,为三峡库区等地推广示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重庆市万州区研制、改造楼式羊舍,推广退耕还林地种草和舍养羊综合技术。并测定羊舍的小气候环境,舍养羊的草料消耗量、粪污排放量,比较研究山羊舍养羊与放牧饲养的生长、繁殖、疫病、养殖效益和对生态的影响,为三峡库区等地推广示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择四川白鹅母鹅600只,公鹅150只进行不同饲养密度的试验,设计Ⅰ、Ⅱ、Ⅲ三个处理,饲养密度分别为4.5、6.0、8.0只/m2,研究饲养密度对鹅舍内环境条件和鹅群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饲养密度提高,鹅舍内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垫草的含水量、舍内氨气含量均随之升高;处理Ⅰ、处理Ⅱ的产蛋量显著高于处理Ⅲ(P<0.05);3个处理在种蛋受精率和鹅群成活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高寒牧区牲畜暖棚与蔬菜种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针对暖季青海省广大牧区牲畜暖棚大多闲置这一现象,在牧区暖棚内进行了蔬菜种植,做到暖棚养畜与蔬菜种植并举,从而达到牲畜暖棚综合利用的目的,获得了成功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受区域环境及人为因素等限制,牧区牲畜暖棚种莱技术对牧民群众而言,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管理和经营技术,目前还不适宜在三江源区大面积推广。各地应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宜推广的地域。  相似文献   

19.
为充分利用广西农区丰富的秸秆、牧草、土地等资源,加快推进山羊业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应用“一规范五推广”山羊圈养集成创新技术,引进隆林黑山羊和波尔山羊在右江河谷高热高湿地区圈养。建立了山羊圈养示范点43个,示范户203户,建设标准羊舍10350m^2,种植养羊牧草24.83 hm^2。饲养基础母羊6012只,圈养经产母羊产羔率为199.05%。山羊人工授精冻精、鲜精配种受胎率为76.56和81.43%。波尔山羊与隆林山羊杂交一代羔羊初生体重2.56-2.98kg,比隆林山羊提高14.29-24.67%。制订了DB45/T244-2005山羊圈养技术规范。项目技术成果为实现广西山羊生产由传统山区向平原农区发展重心的战略性转移和山羊产业持续发展与资源永续利用提供了科学新方法和现实经验。  相似文献   

20.
互助县丹麻乡泽林、锦州两个行政村地处海拔2800~3000m的河湟高位农作区,气侯较为寒冷。为提高农户养猪的饲料报酬,于1994年1月7日~1995年1月6日,沿用农民传统饲养方式,进行了暖棚与敞圈养猪饲料报酬的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日增重暖棚比敞圈猪多94.93g,提高饲料报酬50.06%,头均增加收益272.87元;重料比暖棚组与敞圈组分别为1:6.1和1:9.49,每kg增重暖棚组节约饲料3.39kg,节料率为86、72%;育肥一头110kg重的肉猪,可缩短饲养期182d,提高时效49.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