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我国著名大豆育种家王连铮研究员主持育成的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中黄35”,今年在新疆石河子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实验地上,实收1.2亩,亩产达371.8千克。这是新世纪我国大豆的最高产记录。  相似文献   

2.
2007年由我国著名大豆育种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王连铮研究员主持育成的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中黄35",在新疆石河子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实验地上,实收1.2亩,亩产达371.8公斤.  相似文献   

3.
技术     
创新大豆品种"中黄13"阔步走出国门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王连铮研究员培育的超高产高蛋白大豆新品种"中黄13"开始在韩国进行试种。该品种此前已经获得韩国农作物新品种权受理,从而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国际新品种保护权的农作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由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王连铮研究员课题组培育的大豆新品种中黄35在新疆创下全国大豆单产最高纪录:每667平方米产405.89千克,突破400千克大关。该品种系高产、高油品种,先后通过国家黄淮海北片夏大豆、北方春大豆和内蒙古、吉林省审定,适宜北方10个省、市、自治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信息荟萃     
《农村新技术》2008,(2):57-58
中农大育出缓解棉花“癌症”新品种,中黄35大豆实现高产,云南育成亩产超千千克玉米,首例节水抗旱杂交稻喜获丰收,棉花免去雄杂交制种技术获突破,有机活性高硒大蒜在山东育成,  相似文献   

6.
<正>1月中黄13大豆给产业正能量中国农业科学院王连铮主持完成的"广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黄13的选育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黄13大豆2012年种植超过1000万亩。中黄13,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给中国发展大豆产业注入正能量。点评:新世纪以来,国产大豆凸显产量低,成本高,特别是含油量低的劣势。廉价转基因大豆乘机进入中国市场。2000年大豆进口1042万吨,2010年达到5480万吨。中国85%的大豆加工和榨油企业的原料逐渐被外资控制。国产大豆最大竞争优势在于非转基因。要改变大豆产业萎缩局面,不仅需要完善市场体系,更要突出产品定位优势,建设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扩大高蛋白大豆加工产  相似文献   

7.
<正> 山东是夏大豆主要产区,为了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需要,我们积极开展了大豆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的选育。经过多年的培育,选育出高产、抗病适合一年两作及立体种植的夏大豆新品种“潍8640”。一般栽培亩产175公斤左右,高产栽培亩产275公斤以上。该品种优于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品种,现已大面积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8.
大豆新品种柳19—21的特性及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豆新品种柳19-21是用“杂交混选”与“如皋荚荚三”杂交,采用改良系谱法经8代选择培育而成。目前累计栽培示范面积约1.5万亩。春播一般亩产150公斤,最高亩产270公斤;秋植亩产125公斤左右。籽粒粗蛋白量46.1%,为高蛋白品种。植株高大繁茂,分枝性强,单株荚多、粒多、粒大,栽培上宜因地制宜采用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9.
商豆14号大豆新品种是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院采用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8—2009年参加河南省大豆区试,两年平均亩产203.87kg,比对照增产6.94%,极显著;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5.41kg,比对照增产6.86%;蛋白质含量40.77%;脂肪含量19.9%。该品种于201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准予推广。  相似文献   

10.
优质弱筋小麦“扬麦13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经近两年试验示范及大面积推广应用,表现为高产优质,耐肥抗倒,抗白粉病、赤霉病。2005年我镇种植“扬麦13号”19980亩,在旱灾、虫灾严重情况下,平均亩产355.4kg,其中两块千亩丰产方亩产达3814kg,比相邻的大面积“扬麦13号”单产增7.4%,比常规品种增21.7%。  相似文献   

11.
地处小兴安岭南麓、乌裕尔河畔的全国第一个国营机械化农场———黑龙江省赵光农场,创造了东北平原高油大豆大面积丰产的新记录:经农业部大豆发展计划专家验收小组一行10人实地测产,20.54万亩高油大豆全面积亩产超过200公斤、平均亩产达216.5公斤,其中最高单产地块达280.4公斤。该场地处小兴安岭丘陵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42万亩耕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在“九五”期间承担国家6万亩大豆高产攻关课题取得了亩产超过200公斤的基础上,2002年初又被确定为农业部大豆发展计划示范联系点,明确了大豆大面…  相似文献   

12.
<正>大豆是廊坊市主要粮油作物,种植面积约1万hm2,总产达3500万kg。为进一步提高本市大豆产量水平,各级农技部门及种田大户积极引入示范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经过连续种植,中黄13高蛋白大豆表现较为突出,夏播生育期100d左右,亚有限结荚,株高70cm,株型收敛,抗倒伏;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褐脐;成  相似文献   

13.
大豆新品种——中黄35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2004~2005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北片夏大豆区域试验,667m^2平均产量均超过200kg;2005年参加生产试验,667m^2平均产量219.1kg;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6002。2007年在新疆创造了667m^2产371.8kg的高产记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优质大豆良种大豆巨人、中黄13与当地种植的通农8号进行春播和夏播比较试验表明:大豆巨人、中黄13春播比当地种植的通农8号分别增产1038kg/hm^2、972kg/hm^2,夏播比当地种植的通农8号分别增产775kg/hm^2、655kg/hm^2;主要农艺性状、生长势及抗性均优于当地种植的通农8号,为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科育1208是河北省玉田县虹桥镇大胡庄村青年农民王玉武2002年引进的大豆新品种,经两年试验、示范,综合性状表现突出.2004年9月24日,经田间测产,平均亩产达到455.924kg。  相似文献   

16.
油菜新品种“601”是浙农大选育而成的一个生长整齐.清秀、角饱、粒大,在耳春低温下结角率较高的早熟,高产甘蓝型新品种,适宜于三熟制等劳力较紧张地区水田种植。瑞安市从1986年引入试种,表现为(1)高产稳产。大面积种植一般亩产100公斤以上。1988年荆谷乡七甲村连片种植108亩,平均亩产104.7公斤。高产田块亩产可达150公斤。如梅头镇良种场一丘1.13亩攻关田,平均亩产154公斤。荆谷七甲村一丘攻关田1.2亩,平均亩产146.7公斤。  相似文献   

17.
《现代农业》2006,(1):23-23
冀黄13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高油大豆新品种。2001年通过河北省审定.2003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受理,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0—100厘米,夏播生育期100天。根系发达,抗病抗倒,高产稳产。该品种1999年河北省区域试验亩产182.35千克,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比对照冀豆7号增产11.3%。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合安徽省界首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高产、优质、熟期适宜的大豆新品种,2021年以皖北主栽品种中黄13为对照,对新引进的6个夏大豆品种开展种植试验,调查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等,综合比较参试品种的种植表现。结果表明,蒙0990综合性状优,产量较高,为199.66 kg/亩;皖宿061、阜1006、中涡豆1号综合性状良好,产量高于对照中黄13;涡豆9号比对照减产4.36%。  相似文献   

19.
科龙188是安徽省皖垦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阜97211-71为母本,山宁4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1—2012年参加安徽省夏大豆区试试验,两年平均单产为2 858.78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5.34%。2013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单产2 666.70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3.93%。该品种生育期101 d,单株有效荚数42.3个,百粒重18.4 g,粗脂肪含量19.11%,粗蛋白质含量41.95%。201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皖豆2014001),适宜安徽省江淮、淮北夏大豆种植区域。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长农54是长春市农业科学院以吉育89为母本、中黄35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优质大豆新品种,具有高产、高油、耐密抗倒伏等特点。2017-2018年参加北方春大豆中熟组区域试验,2年平均亩产230.2 kg,201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25.8 kg。长农54品种平均粗脂肪含量22.51%,粗蛋白含量37.06%,属高油大豆品种。适宜吉林省中部及内蒙古东部春播区种植。2020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