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采用正交设计L25(56)优化农杆菌介导的AtMYB118基因对橡胶树易碎胚性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体系,为橡胶树品种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以75.0 mg/L卡那霉素筛选经过转化的愈伤组织;采用GUS瞬时表达检测方法评价6个因素即预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乙酰丁香酮(AS)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温度和共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6个因素显著影响橡胶树长期培养的易碎胚性愈伤组织的转化频率,易碎胚性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优化条件为:预培养0d,菌液OD600为0.7,侵染时间7 min,共培养时间5d,AS 200 μmol/L,共培养温度25℃.在此优化条件下可获得最高转化频率.经过4~6个月的筛选,获得17个GUS染色阳性的易碎愈伤组织系.经PCR和反转录PCR分析转化愈伤组织,进一步证实uidA、nptⅡ、AtMYB118基因已被整合到愈伤组织基因组中并表达.培养获得1539个胚状体,其中164个为转基因胚状体,转化频率为10.6%;最终获得4株转AtMYB118基因植株.[结论]优化获得可行有效的橡胶树易碎胚性愈伤组织遗传转化体系,可为其品种遗传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对 3个粳稻品种的幼胚进行转化。在对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水稻效率的多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后 ,优化转化条件 ,改进技术 ,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水稻幼胚转化体系。利用该体系 ,水稻品种秀水 11号的幼胚经预培养 4~ 7d得到的愈伤组织 ,用农杆菌EHA10 5 /pCAMBIA13 0 1感染后 ,筛选出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并获得转化植株 ,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获得率为 70 .76%。GUS染色及转基因植株总DNA的PCR检测结果表明 ,T -DNA上的外源基因已整合进了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农杆菌介导棉花胚性愈伤的遗传转化体系,我们以2个栽培棉花品种新陆中36、新陆中45的胚性愈伤组织作为受体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Bt基因,研究愈伤组织状态、菌液处理浓度、侵染时间及共培养条件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预培养15~20天呈颗粒状、生长旺盛、分散性好的胚性愈伤组织适于转化,其中以继代18天的新陆中36愈伤组织转化率最高,为80%,不同基因型间存在差异。(2)菌液浓度0.4~0.5 OD600,农杆菌侵染10~15分钟是这两种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侵染时间。(3)50 mg/L是卡那霉素对抗性胚性愈伤起到有效筛选的最佳浓度。通过本研究实现了对受体材料、农杆菌侵染浓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条件的进一步摸索,棉花抗性胚性愈伤再生培养体系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自交系愈伤组织的转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农杆菌LBA4 4 0 4介导将外源基因导入玉米骨干自交系齐 319、掖 5 15、掖 5 0 2等胚性愈伤组织 ,并由筛选出的抗性愈伤组织再生出可育植株。农杆菌浓度、共培养时间和玉米的基因型显著影响农杆菌介导的玉米愈伤组织的转化率。农杆菌的浓度OD60 0 0 5~ 0 7,共培养时间 3~ 4天时转化率较高。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的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的转化率为 3 3%~ 10 %。  相似文献   

5.
籼稻品种Kasalath遗传转化条件研究(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籼稻品种Kasalath的遗传转化条件,为针对该品种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籼稻品种Kasalath的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从共培养方式、共培养时间、共培养后处理方法等方面优化遗传转化体系。①共培养条件的优化:愈伤组织接入共培养基时分2组,1组加1层灭菌滤纸,1组不加。②共培养时间的优化:分别于农杆菌液侵染愈伤1,2,3,4 d观察。③共培养后处理方式的优化:方式1,将共培养后的愈伤组织用灭菌蒸馏水冲洗多次至水清亮无混浊悬浮物,然后用含有羧苄青霉素的灭菌蒸馏水浸泡30 min,放置在有3层滤纸的灭菌培养皿中短暂干燥。方式2,将共培养后的愈伤组织置于带2层滤纸的灭菌培养皿中干燥,干燥3 d后取出。2种方式干燥后的愈伤组织均接入含40 mg/L潮霉素筛选压的筛选培养基上,筛选2次,每次2~3周。[结果]Kasalath的愈伤组织经农杆菌侵染后,经过共培养,再经筛选培养出抗性愈伤直至分化成转化苗,共培养时问对于转化效率的影响较大。如果共培养时间过长,将导致农杆菌过度生长,随后的筛选培养中即使加入抗菌的羧苄青霉素也无法抑制其生长,愈伤组织褐化死亡率增大。而共培养时间太短,则影响农杆菌Ti质粒T-DNA的转移,影响转化效率。该研究中当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时间为2 d时的转化效果最好,抗性愈伤组织获得率达84.1%,转化菌的转化率达到73%,且共培养时愈伤组织是否直接接触培养基对转化无明显影响。利用PMCG161载体引物PMCGF和PMCGR对所获得的部分转化苗进行PCR检测,23株转化苗中有13株扩出了预期的约750 bp条带,且为阳性转化苗,表明外源基因OsMAPK2已整合到水稻品种Kasalath的基因组中。[结论]经愈伤组织的诱导、共培养、筛选、预分化、分化等步骤,最终成功实现了农杆菌介导的OsMAPK2基因对籼稻品种Kasalath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建立优化的根癌农杆菌介导海岛棉外源基因转化体系,提高海岛棉外源基因转化率。以生理状态基本一致的海岛棉新海30号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为报告基因,将浸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作为试验要素,筛选适宜的浸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结果表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海岛棉外源基因转化体系的最佳浸泡时间为15 min,共培养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籼稻品种Kasalath的遗传转化条件,为该品种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籼稻品种Kasalath的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从共培养方式、共培养时间、共培养后处理方法等方面优化遗传转化体系。[结果]当愈伤组织与农杆菌共培养时间为2d时的转化效果最好,抗性愈伤组织获得率达84.1%,转化菌的转化率达到73%,且共培养时愈伤组织是否直接接触培养基对转化无明显影响。[结论]遗传转化成功地将外源基因OsMAPK2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8.
以高羊茅品种强劲为受体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OsWAX2-1,基因导入高羊茅胚性愈伤组织,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高羊茅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了转OsWAX2-1基因高羊茅植株.最优化参数为:预培养3 d,农杆菌工程菌液OD600=0.8,pH值5.2,浸染时间30min,100μM乙酰丁香酮,共培养时间3 d,潮霉素延迟筛选10d.  相似文献   

9.
针对转基因小麦成熟胚转化体系转化效率低,从提高成熟胚愈伤组织质量入手,调节小麦的基因型、成熟胚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以及愈伤组织大小几个因素,提高成熟胚转化体系的转化效率;通过农杆菌介导,将目的基因转入到受体小麦成熟胚诱导的愈伤中,利用gus检测的方法检验转化效率;继代360d、自然生长5mm大小的受体小麦品种扬麦10,在菌液浓度OD600为0.8,侵染40min下,gus基因表达率达50%左右,接近幼胚的gus基因表达率。通过对体系的几个因素的调节,提高了农杆菌介导成熟胚转化体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以A188玉米自交系的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影响农杆菌介导玉米转化和再生的各种因素,建立了该自交系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1.0~1.5 mm的幼胚最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在侵染液和共培养基中加入乙酰丁香酮能显著提高转化效率;合适的菌液浓度(OD600=0.4)、共培养时间(3 d)、共培养温度(24℃)有利于提高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1.
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农杆菌菌株、小麦品种、培养基状态及报告基因选择等进行优化筛选,为进一步完善农杆菌介导小麦遗传转化方法提供参考。[方法]用携带质粒pCAMBIA1304的农杆菌菌株LBA4404、EHA105,对温麦19、郑离03和郑离06小麦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从农杆菌菌株、小麦品种、共培养基状态及报告基因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农杆菌菌株EHA105转化效率较高,最高达到22.58%;姊妹系郑离03与郑离06的转化率差别极大,郑离06转化率最高而郑离03最低;农杆菌与愈伤组织共培养时,使用MS半固体培养基的转化率高于MS固体培养基;GFP和GUS都可以用作判断转化率的报告基因,GFP优势更明显。[结论]高毒性农杆菌菌株EHA105转化效率明显高于菌株LBA4404;小麦基因型是影响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杆菌与愈伤组织共培养时使用半固体培养基可提高转化率;通过GFP瞬时表达,可有效进行小麦转化效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萌动1d的半片大豆种子为试验材料,用复合针针刺2次,农杆菌LBA4404/pCAMBIA1201侵染,共培养3d,GUS染色检测瞬时表达效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和乙酰丁香酮(As)浓度对转化效率有显著影响,As浓度为100或200μmol/L时,转化效率显著提高,其中以合丰25的转化效率最高,平均为8.6个蓝色斑点;农杆菌的侵染时间以30 min为宜;农杆菌的侵染浓度以OD600为0.6时最佳,平均为9.8个蓝色斑点。  相似文献   

13.
Transformation of wheat was performed by pipetting spikelets with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which contained expression vectors using Npt Ⅱ as reporter gene. Transformant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kanamycin resistance, PCR and Southern blo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was within 2.0 to 3. 2 % in all tested varieties of wheat. Then the simple and efficient protocol of wheat transformation by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in planta was primarily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4.
农杆菌介导灰绿藜NHX1基因转化新疆大叶苜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转基因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得抗盐碱苜蓿的新品种,但苜蓿的品种直接影响着其再生能力和遗传转化,因此建立农杆菌介导的大叶苜蓿转基因体系对于大叶苜蓿抗逆新品种培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将新疆盐生植物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 Linn.)的Na+/H+反向运输体基因Cg-NHX1构建在植物表达载体pBIN438上,并转化入根瘤农杆菌EHA105,以5~7 d苗龄的新疆大叶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子叶为转化受体,通过重组EHA105介导的子叶浸染法将Cg-NHX1基因导入新疆大叶紫花苜蓿中,获得了抗卡那霉素的再生植株.提取转基因植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和Sou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Cg-NHX1基因已经被整合到新疆大叶紫花苜蓿基因组中.研究成功地获得灰绿藜NHX1基因转化的新疆大叶紫花苜蓿植株,并在新疆大叶紫花苜蓿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发现菌液浓度OD600nm为0.2~0.3,浸染时间20 min适宜于子叶愈伤诱导,有利于基因转化植株的获得.  相似文献   

15.
影响农杆菌介导草菇遗传转化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V51为受体材料,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转入抗冷冻蛋白基因(afp),探索不同的转化受体、农杆菌种类、乙酰丁香酮(AS)的浓度、共培养的温度、时间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PCR及Southern杂交检测afp基因是否整合到草菇的基因组中.结果表明:以D660 nm为0.15的EHA105为侵染的农杆菌菌株,加入200μmol/L AS进行预培养,侵染菌丝球后转入含有AS为200μmol/L的IMA培养基上,28℃,共培养60 h为最佳转化条件.PCR与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afp基因已整合到草菇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6.
农杆菌介导的小麦活体转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含有NptII基因表达载体的农杆菌滴入小麦小花中进行小麦活体转化 ,通过对幼胚和成熟种子进行卡那霉素抗性初步筛选 ,并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进行分子水平鉴定。结果显示 ,在所试的 5个品种 (系 )中 ,获得转化植株效率为 2 .0 %~ 3 .2 % ,由此初步建立农杆菌介导的简便有效的小麦活体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农杆菌介导的莴笋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建立莴笋高效遗传转化体系,通过设置不同预培养、共培养时间,探讨其对外植体芽分化率的影响;设置不同农杆菌菌液浸染浓度及浸染时间,探讨其对外植体致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莴笋外植体预培养2d,外植体芽分化率最高;共培养0、1、2d,外植体芽分化率差别不大;当农杆菌菌液OD600值为0.3、0.5,分别侵染1、3、5min,外植体致死率相差不大。因此,在莴笋遗传转化中,采用外植体预培养2d、共培养2d,农杆菌菌液OD600值为0.5、侵染时间5min的遗传转化体系能提高莴笋的遗传转化率。  相似文献   

18.
MdSPDS1基因导入毛白杨的遗传转化体系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高效毛白杨遗传转化体系,并大量获得转MdSPDS1基因的转基因毛白杨,对MdSPDS1基因导入毛白杨的遗传转化体系中关键转化因子进行了优化。获得的优化转化体系如下:叶片预培养3d后,用OD600为0.4的菌液侵染7min,再共培养3d。卡那霉素抗性芽的二次筛选中,卡那霉素的选择压分别为20和50mg/L。实验获得毛白杨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共43株,经PCR检测,其中9株呈阳性,占抗性植株总数的20.9%,优化转化系统的阳性植株转化率达到9.38%。本研究为下一步鉴定基因功能和转基因植株耐盐性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构建高效的康乃馨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方法]以康乃馨叶片为受体材料,通过抗G418筛选,探讨预培养时间、根癌农杆菌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根癌农杆菌介导康乃馨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20 mg/ml G418是康乃馨叶片转化的适宜浓度。随着预培养时间的增加,康乃馨叶片的存活率降低,预培养2~3 d时抗性芽分化率较高。当根癌农杆菌OD600为0.5~0.8时,抗性芽分化率较高,适合康乃馨转化。共培养2~3 d时,康乃馨叶片生长状态好,抗性芽分化率最高。[结论]预培养、共培养各2~3 d,菌液浓度OD600为0.5~0.8是根癌农杆菌介导康乃馨遗传转化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