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农业》2004,(3):5
小黑麦是由小麦和黑麦属间杂交及杂种染色体加倍人工合成的一个新作物。它不但保持了小麦的丰产性和优良品质,而且还结合了黑麦的抗病性、抗逆性和营养生长繁茂性,同时提供了蛋白质和能量的新来源,是一种粮饲兼用,利用冬闲田种植青贮、青饲料很有发展前景的新作物。  相似文献   

2.
四倍体小黑麦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四体倍小黑麦(2n=4x=28,DDRR)的细胞学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小黑麦减数分裂异常,在中期、后期和四分体期可观察到较多的单价体、落后染色体和微核,表现出强烈的细胞学不稳定性,同时发现植株的单价体数和结实率呈显著的负相关,D与R染色体组无部份同源染色体配对行为。在四倍体小黑麦群体中,非整倍体植株的频率较低,农艺性状方面,与结实率有关的性状如穗粒数等比双亲差,小穗数、小花数等性状优于双亲,且出现了双亲都不具有的新性状如穗轴较坚韧。四倍体小黑麦不易与普通小麦杂交,ph基因有促进杂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黑麦是小麦与黑麦杂交,经人工染色体加倍而成的谷类新作物,分冬、春性.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第一个小黑麦杂交种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育成的。有几十年之久这个新物种对于遗传学家和育种家一直是个谜。1935年瑞典遗传学家蒙清(Muntzing)等人查明了这种作物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目是56个,等于小麦染色体和黑麦染色体数之和。实际上它就是由42个小麦染色体和14个黑麦染色体组成的。到了本世纪五十年代又培育出了含有28个小麦染色体和14个黑麦染色体的不同的小黑麦。其中含有42个染色体的称为六倍体小黑麦,有56个染色体的品种称为八倍体小黑麦。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六倍体小黑麦进行了研究,以鉴定其含有的黑麦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特点,了解小黑麦基因组组成,为其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分别以黑麦基因组DNA及pSc200和pSc250探针进行顺序GISH-FISH分析,结果显示该小黑麦含有21对染色体,来源于黑麦的2对染色体的长臂端部出现pSc200和pSc250信号,而另外5对染色体的两端部都有该信号.以Oligo-pSc119.2-1,pSc200和pSc250探针对小黑麦进行了双色FISH分析,发现小黑麦的Oligo-pSc119.2-1信号与黑麦基本相似,而pSc200和pSc250信号与黑麦的差异较大.以黑麦基因组DNA及Oligo-pAs1-1和Oligo-pSc119.2-1为探针对小黑麦进行顺序GISH-FISH分析,鉴定其基因组组成为AABBRR;同时发现小黑麦染色体的一些FISH信号发生了变化,其原因可能是小黑麦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小黑麦的DNA重复序列呈现多态性.  相似文献   

6.
小黑麦是由小麦和黑麦属间杂交和加倍,应用染色体工程人工培育的一个新物种,它结合了小麦的高产、优质和黑麦的抗病、抗寒及赖氨酸含量高等特性,有巨大的杂种生长优势,可作饲料、酿酒和生物能源及粮食应用.小黑麦是人类从认识自然到改造自然过程中第一个人工创造的新作物.  相似文献   

7.
小黑麦是由小麦和黑麦属间杂交及杂种染色体加倍人工合成的一个新作物.它不但保持了小麦的丰产性和优良品质,而且还结合了黑麦的抗病性、抗逆性和营养生长繁茂性,同时提供了蛋白质和能量的新来源,是一种粮饲兼用,利用冬闲田种植青贮、青饲料很有发展前景的新作物.  相似文献   

8.
<正> (一)什么是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原先在自然界是没有的,它是一种人们用多倍体育种方法培育出来的新物种。通过六倍体普通小麦与二倍体黑麦的人工有性杂交,和杂种染色体数的人工加倍,使两个物种合并成为一个八倍体的新物种——小黑麦。现已被公认为全世界人工合成的第一种新作物。由于这种  相似文献   

9.
麦类作物DNA原位杂交及其在远缘杂种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生物素标记的物种基因组DNA探针和克隆的专化性探针,对六倍体小黑麦双二倍体及其杂种和八倍体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及其杂种进行了染色体DNA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应用这两种探针均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小麦远缘杂种中的异源染色体和染色体片段。先后对二个六倍体小黑麦双二倍体(Badger、M#-2A)、一个八倍体小簇麦双二倍体、三个小黑麦易位系(宁麦8026、Amigo、Apollo)、一个小黑麦代换系(84056)和二个小簇麦附加系(94009-5-4、94009-5-9)进行原位杂交和异源染色体的检测,均获得较好的结果。此外,还讨论了应用生物素标记的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可能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黑麦染色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是一种快速、准确、直接检测和定位外源染色质的新技术。本研究荧光原位杂交用毛地黄毒苷-11-dUTP标记黑麦总DNA作探针,以检测小麦中黑麦染色质。结果如下:八倍体小黑麦(2n=8x=56)有丝分裂中期有14条染色体显示黄色,42条染色体显示红色,红色间期核显示有14个黄色亮点,表明这八倍体小黑麦含14条黑麦染色体。八倍体小黑麦中黄色黑麦染色体显C-带和H-带的末端有绿色的带。这是由于黑麦染色体末端结构异染色质含量高所致。黑麦附加系2R的间期细胞核中有1 ~ 2个黄色亮点。这表明2R含有1至2条黑麦染色体。  相似文献   

11.
1、特征特性 小黑麦是小麦和黑麦属间杂交后,染色体加倍合成的一个新作物。它不但保持了小麦的丰产性和优良品质,而且还结合了黑麦的抗病性、抗旱性、抗逆性和植株高大繁茂性。一般植株1.6米,分蘖10个以上,鲜草产量在2.5—4吨,亩,其突出特点还表现在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均高于双亲,经测定,蛋白质含量平均15.8%,赖氨酸含量为0.45%,是一种粮饲兼用好品种。  相似文献   

12.
小黑麦是第一个人工合成的新作物。它不但保持了小麦的丰产性和优良的种子品质,而且还结合了黑麦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同时还有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高于小麦和黑麦双亲的新特性。因此小黑麦将为人类和畜牧业发展提供蛋白质和营养物质的新来源,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新作物。  相似文献   

13.
黑麦属作为小麦的三级基因源,具有抗多种病害及耐逆性强等特性,是小麦遗传改良重要的近缘植物之一。本研究利用CIMMYT引进的六倍体小黑麦20090148与普通小麦材料复合杂交,从杂交后代中筛选出了四份遗传稳定、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材料:127-12-2、134-5-1、131-2-3和125-3-1,对其抗病性等性状特点进行鉴定,并利用寡核苷酸探针套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鉴定,以明确其遗传组成。结果表明127-12-2、134-5-1和125-3-1为小麦-黑麦渐渗系,131-2-3为代换系;通过将131-2-3与其亲本进行核型比对,发现其染色体组成。四份小黑麦材料的性状和遗传组成鉴定,将为它们在小麦遗传改良上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及其在麦类作物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和探针及其标记检测系统的发展,以及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与其它技术的结合应用情况,并综述了近年来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在麦类作物的外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的检测、基因定位、染色体组同源性的鉴定和染色体组空间分布等研究中应用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小黑麦与小偃麦三属间杂交的实验,其结果表明,正反交共39个组合,平均结实率为17.07%。正交种子发育正常,反交种子胚乳发育不完全或胚完全退化。八倍体小黑麦杂交组合的 F_1,F_2杂种生活力和育性均好于六倍体组合,八倍体杂交组合的 F_1 PMC 染色体基本构型为21Ⅱ+14Ⅰ;六倍体组合为14Ⅱ+2Ⅲ。F_2植株的染色体数变异广泛,减数分裂的染色体构型极其丰富,并出现了一些育性较高,饱满度较好的单株,其它农艺性状变异也很广泛。实验表明小黑麦与小偃麦三属间的杂交对小黑麦的改良和小麦育种均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Ms2易位后被重新定位于4BS染色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纪凤高等 (1989)以六倍体小黑麦“鉴 4 5”(AABBRR)对4 DS携带太谷核不育基因 Ms2的“中国春”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株杂交 ,经幼胚培养获杂种植株 ,并以“鉴 4 5”作轮回父本对杂交后代的不育株回交 ,育成了太谷核不育六倍体小黑麦。后又以硬粒小麦 (AABB)作轮回父本对上述太谷核不育六倍体小黑麦杂交、回交 ,育成了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由于六倍体小黑麦以及硬粒小麦无 D染色体组 ,表明太谷核不育基因 Ms2已由原所在 4 D染色体短臂易位到了 A或 B染色体组中一条未知的染色体上。Ms2易位后 ,经长期研究 ,目前尚未被正式指定到 A、B…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46.6MeV/amuC~(6+)离子对四种不同作物胚根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的实验结果。由显微观察发现了微核、小核、桥、断片、游离染色体和环状染色体等多种畸变类型;畸变频率在0.9—179.8‰之间。辐照剂量与畸变频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文中对四种作物之间染色体畸变频率的差异以及畸变频率与种子萌发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提出了重离子束可以成为作物辐射育种的一种有效的诱变源。  相似文献   

18.
<正>饲用小黑麦是由硬粒小麦或波斯小麦与黑麦远缘杂交,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六倍体饲用作物。饲用小黑麦具有生物产量高、营养价值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抗旱节水等特点,并可充分利用冬闲田,且能有效缓解冬春枯草季饲草紧张的矛盾,青饲、青贮、干草均可,作为一种冷季型饲草,在北方农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冬小麦种植区域,多为冬小麦与玉米复种模式。饲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用10个普通小麦和黑麦的双单倍体与5个六倍体小黑麦进行杂交。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和黑麦的双单倍体与六倍体小黑麦杂交结实率平均为1.25%。亲本组合对3种间杂交结实率有很大的影响;F_1代植株染色体数目变化于41~49之间,大部分为2n=44~47。由于大量非整倍体的存在,F_1代各组合植株很不一致,育性降低。F_2代表现出广泛分离,并普遍存在超亲现象。在各组合中,大部分为小黑麦型,还出现中间型、普通小麦型、硬粒小麦型、分枝小黑麦型等类型。在 F_2代中,具有2n=42的植株占47.22%,育性恢复达58.88%。选择到综合性状优良的六倍体小黑麦材料。试验表明普通小麦和黑麦的双单倍体与六倍体小黑麦3种间杂交是改良六倍体小黑麦有希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小黑麦是一种由小麦和小黑麦远缘杂交、人工合成的一种新作物。超高秆饲草小黑麦主要用作青绿饲料,可刈割鲜草直接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