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晟 《农村电工》2005,13(7):8-8
农电体制改革后,农村用电管理秩序得到了规范。但由于存在部分村里长期无人领头管事,给供电管理带来了难度,农民用电也成为难题。尽管供电部门千方百计帮助村民解决用电问题,并自掏腰包鼎力相助,但终究孤掌难鸣,杯水车薪。管电头痛,用电困难。面对这样的难题,村里群众抱怨,供电部门更是无奈。本刊刊登山东省临朐县供电公司学晟同志撰写的《村里没有“当家人”电力维管谁做“东”》一文,就讲述了其中一个典型。村里没有“当家人”,用电管电“两头难”,电力维管谁做“东”?这一问题的存在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应当尽快结合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管理办法,使用电村没有“当家人”的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2.
百思终得一解小王是村里出了名的机器“万能”,可最近,一个棘手的问题让这位机器“万能”百思不解。事情是这样的。前一天,小张的柴油机刚由小王修理过,可夜间带水泵浇地时,因皮带突然脱落而导致飞车。小张紧急中搬动减压手柄,飞车里制止了,可重新起动怎么也不爆发...  相似文献   

3.
《湖南农机》2009,(5):20-21
“村企合一”强村富民 1986年,时任生产大队长的黄福水挑起了郑各庄村的重担。他带领村里十几个小青年组建土方施工队,借5万元钱做资本,闯进北京建筑市场,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当年就刨收50万。1993年,为创造独立施工条件,村里发出倡议,动员村民集资144万元,购买施工设备,存原施工队的基础上,成立了宏远机械施工公司。  相似文献   

4.
沭阳县万匹乡18个村都建立了“用电议事会”,成员通过村民选举,由一些老党员、老干部组成。“议事会”不受任何单位管辖,目的是为村民们用电排忧解难,监督村组干部、乡村电工用电和群众电费公布工作。该乡万北村过去用电一直存在着“小马拉大车”的现象,村里无资金增容,曾想向村民筹款,但群众怕给了钱办不成事,一拖就是两年。1995年离休干部胡云沛回乡,看到村民用不上电,心里着急。1996年6月,他联合村里6名老党员,先找电管站,然后,家家户户做思想工作,两个月筹款12万元,乡站为村里争取2台50kVA的扶贫变压器,县供电局免去…  相似文献   

5.
近日,笔者在农电企业催收农村电费过程中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农村电工工作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比如有的农村电工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线损高、赔钱后,说不干就“走人”。在这种情况下,只得由村里推荐一个无牌无证的“电工”代收费。而这些人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强,有的甚...  相似文献   

6.
为实施节本增效工程辛勤工作的人──记阿荣旗农机中心王德秀“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去做,终究是会有所收获的”。这是王德秀同志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勤奋工作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王德秀同志是位有魄力、有能力...  相似文献   

7.
《南方农机》2005,(4):23-24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上高县蒙山乡月星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全村人口不到1000人,大都靠种水田和花生、红薯等农作物维持生计。从九十年代开始,有的村民便举家外迁到城里“打工”谋生,村里的青壮劳动力也大都随南下“大军”到广东等地务工,家里的田地都靠老人、妇女耕作。这样一来,村里的闲田逐渐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在我小的时候,村里没有电。有一年,村里来了很多电工为我们村接电,电工师傅们走后,身后留下一片光明。我感到这项职业无比的光荣!”  相似文献   

9.
“张小泉剪刀”蜚声海内外,可是张小泉是怎样发明剪刀的,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张家世代都是铁匠,张小泉的父亲张铁匠因为脾气梗直,得罪了村里的恶霸地主,在村里无法立足,只好一家人挑起铁匠担子来到杭州谋生。张铁匠每天挑副担子走街串巷,为人家打造些镰刀、锄...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年底,山东省滕州市进行了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将原来的21个乡(镇)供电站合并成15个供电所,下设137个电工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选聘了15个供电所的所长和电工组的人员,农村电工的各项管理都纳入了供电局统管之列。时间过去整整一年,统管效果究竟如何?日前,笔者走访了几位竞争上岗的农村电工。 在洪绪镇颜楼电工组,当了22年电工的丁继义十分感慨:农村电工统管确实是件大好事。从前,电工姓“村”不姓“电”,任免权由村里掌管,叫干不叫干村里说了算,难免出现“人情电”、“关系电”、…  相似文献   

11.
桐庐县印渚电管站与延村签订的第一张农网改造协议,电管站按计划运去网改材料并开始为首家农户换电能表,村里领导要求停工。原因是村民反响极大,干部意见不一。村支书胡明贵说,村里集体经济薄弱,尚欠着村民务工费,许多村民质问村里为什么有钱改农网,没钱付工钱,有的甚至认为这是增加农民负担。全村在 1994年对线路已经改过,如今又要“重复”改造,岂不是双重投资,增加农民负担。迫于村民的压力,村里无论如何也不能带农网改造这个头了。其实全村每户收费 80元钱是经物价部门批准的表后线材料费,大量的换表及表前线路的改造经费完…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人眼里,电力局长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肥差”,而河北省滦县电力系统的人们都知道,谷孝正在那个位置上,只不过是一个受累吃苦的角色。他自1995年担任“一把手”以来,就常在局中层以上干部会上告诫大家要顶住社会上各种诱惑。他说:“当领导的就要敢当众拍胸脯,不做对不起党组织和群众的事。”他为自己约法三章:讲实干,不浮夸;讲公正,不专权;讲廉洁,不徇私。谷孝正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2000年冬天,因组建仪表厂联营工作,他出差到哈尔滨。厂方为表示友好和诚意,准备带他到大饭店去“开开眼界,换换脑筋”,谷孝正坚决不同…  相似文献   

13.
政府部门经常会接到关于咨询生猪屠宰、乡村筑路、农田基本灌溉等费用征收是否合理的电话,主要反映村里在向农户收取上述各类费用时,不做任何解释,村民们不知道村里是否在乱收费。  相似文献   

14.
政府部门经常会接到关于咨询生猪屠宰、乡村筑路、农田基本灌溉等费用征收是否合理的电话,主要反映村里在向农户收取上述各类费用时,不做任何解释,村民们不知道村里是否在乱收费。  相似文献   

15.
有证不带行不通□王菊鹏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拖拉机驾驶员不随身携带驾驶证等证件,而是把它们锁进抽屉里,只有年审时才“取出一用”,之后又“完璧归赵”,并称这样做是“上保险”。这些驾驶人员有“证”不带,外出作业遇到监理人员检查时,还振振有词:该交的费我都交了...  相似文献   

16.
香港回归话“香港”“香港”一名的由来说法颇多,主要有两种:一说有人认为是“香港村”一名而来。香港村原属官富司(九龙)所辖,英国人最初到香港就在这里登陆。村里有一条泉水注入大海,成为一个小小的港口,水手们发现这泉水甘甜可口,便称之为“香江”。而它的港口...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带来了老百姓家中的电器化。在短短的几个月,村里购买空调等电器达2000余台,比往年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18.
“听了农机监理员宣讲农机安全生产知识,我保证以后不再违章了,因为这样做只会害人又害己”。这是3月7日在贺州市八步区南乡镇南中村举行的“农机交通安全知识学习”活动上,该镇农机手倪福政对笔者道出的一番心里话。  相似文献   

19.
李二宝发家记□郭瑞“李二宝发财啦,可真是发大财啦。看人家那一砖包到顶的5间大瓦房,还有这“机”那“机”的,如今又娶了个漂亮媳妇……”大同县许堡村的人们一边议论,一边称赞。李二宝今年29岁,如今在村里可算得上是富裕户,这和5年前的他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  相似文献   

20.
好心办错事四则有些机手出于对机车的爱护,常对一些部件“穿衣戴帽”,岂不知是好心办错事。一、发电机“穿衣”有些机手为防止机油漏到发电机内,就用塑料薄膜裹住发电机。这样做不但无助于保护发电机,反而对发电机有更大危害。一是因簿膜不透气,易造成发电机受潮,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