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收集"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辽宁省范围内62个降水监测点位数据基础上,分析辽宁省2011—2015年酸雨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原因,为辽宁省酸雨污染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辽宁省酸雨频率下降、酸度减弱,总体呈减轻趋势,丹东和大连2个城市是辽宁省酸雨发生频率较高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王锐  张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356-15360
阐述了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基础——皖江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探讨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指明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方向:一是区域科技创新与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的密切联系与同质性特征;二是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指向对区域科技创新方向提出了导向性要求。剖析了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与区域科技创新内涵的相互作用和深刻影响:一是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总体性、内涵包容性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二是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主导性特质对区域科技创新的深刻影响;三是科技创新的本质属性使其成为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最重要的内涵特质。探讨了皖江区域发展增长极作用的根本保障——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与区域科技创新关系和谐统一:一是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与区域科技创新的密切联系和辩证统一;二是皖江经济带增长极作用在和谐统一中得到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高校RD人力资源是开展RD研究重要基础,也是科技创新重要引擎和原动力,掌握其特征和发展趋势,对指导高校提升科研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十五""十一五"期间安徽省高校RD清查数据,从总体规模、活动类型等方面分析了RD人力资源总体状况,利用SPSS分析了RD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相关性,重点选取知识产权数、发表论文数指标对投入效益进行评价;选取发明专利申请数、SCI论文数指标阐述高校RD人力资源在推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据此,解析了安徽省高校RD人力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挥高等院校RD人力资源投入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张晶晶  胡晓钧  杨继松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407-16409,16494
生态足迹方法是定量测度区域发展可持续状态的一种简易方法。运用生态足迹计算模型测算了1998~2007年辽宁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结果表明,辽宁省人均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由1998年的3.024hm2/人上升到2007年的4.738hm2/人;人均生态承载能力呈现缓慢的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4.8%;生态赤字逐渐增大,由1998年的2.342hm2/人上升到2007年的4.088hm2/人,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万元GDP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从3.211hm2/万元下降到1.850hm2/万元,表明资源利用效率越来越高,经济发展能力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科研团队承担着国家(沈阳)大豆区域创新中心、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沈阳综合试验站、辽宁省大豆育种工程技术中心等3个科技平台。现有科技研发人员12人,其中:研究员7人,副研究员2人,博士2人,硕士4人;团队带头人宋书宏研究员现任辽宁省大豆科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科研工作始于20世纪五十年代,在大豆遗传育种及栽培技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4—2020年30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动态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全国数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效率,运用泰尔指数方法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我国数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数字农业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共同阻碍其发展;我国数字农业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总体泰尔指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区域间泰尔指数的贡献率高于区域内泰尔指数,区域间差异是造成数字农业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推进技术革新、制定因地制宜的数字农业发展策略,促进区域内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2011年1月8-9日,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首届中青年学者论坛在沈阳隆重召开。会议主题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研讨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思路。会上表彰了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机构、高等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8.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是科技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实践,国家层面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指标体系,不少省份也开展了本区域的评价研究,吉林省对各地级市(州)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研究基本还是空白状态,为了推动全省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借鉴国家层面和其他省份的研究经验,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等5个方面构建吉林省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拟采用指数法、熵值法、德尔菲法等方法进行评价并分析。  相似文献   

9.
R&D投入与广州市宏观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D是科技活动的核心,2007年广州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87,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9,但明显落后于其他大城市。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1990—2007年广州市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RD支出和GDP增长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且RD每增加l%,会引起GDP增加0.72%。  相似文献   

10.
粮食增产趋势及增产原因是国家制定宏观农业政策和措施的依据。科技进步增产理论是指:气候是波动的,科技是持续进步的,它是粮食多年持续增产的主要驱动力;科技进步增产预测模型是多年平均单产移动的回归方程。全国和东北三省粮食增产潜力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单产加速时间最早的是辽宁省,最晚的是黑龙江省;与全国相比,吉林省和辽宁省科技进步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黑龙江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最高。本文初步得出以下结论:科技进步增产理论科学、模型实用、预测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加有效地推进农林高校以科技服务助推"三农"发展的进程,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对农林科技服务的要求入手,结合国家高等教育"2011"计划实施方案,对农林高校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服务"三农"工作的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农林高校要紧紧抓住机遇,建立协同创新平台,服务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浙江农林大学要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已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快研究中心建设进程,有效探索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农林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159-163
农业是我国立国之本,而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则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始推动力。对江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有效的测算与估计,能够有助于了解江西的农业科技水平,并为今后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采用索洛余值法对江西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选取了1978~2017年农业总产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土地面积投入各项指标作为投入产出指标,最后计算得出2017年江西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9%,并通过分析发现,科技进步和资本投入是促进江西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日趋加强,为东北亚区域高等教育合作提供良好契机,东北亚各国充分调动区域内各种市场和资源,不断寻找合作机会,扩大交流合作领域。深入探讨日、韩、俄等东北亚地区相关国家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发掘区域内共存的教育问题,对于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高等教育互动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开都河径流出山口以上部分作为研究区域,基于Mann-Kendall以及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对1960~2007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的贡献率进行分离。结果表明,开都河流域气候趋向暖湿方向发展,且径流增加;以M-K检验得到的径流量突变点,将研究时段划为1960~1996和1997~2007年2个阶段,后半段与前半段相比降水增加18.98 mm,温度升高0.92℃,且径流增加29.78 m3/s;气候变化导致开都河径流增加,但人类活动则导致径流减少,其贡献率分别为122%和-22%;气候变化是导致开都河出山口径流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以2007—2017年的数据为基础,首先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建立模型,评价分析了新疆农业科技创新综合效率,将综合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探讨新疆农业科技创新的使用程度和支出规模情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受限因变量随机效应Tobit模型,将新疆农业科技创新规模效率的结果作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取农业技术市场年成交额、农业RD经费投入、农业科技人员数、农业机械化总动力、获得农业专利授权数、化肥施用量、发表农业科技论文和农业总产值的实际观测值,运用Tobit模型进行影响因素计算,并对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提升新疆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科技部部长万钢3月1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回答有关科技改革与发展的提问时表示,去年,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超过了56%。万钢说,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科技改革发展过程当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高度重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其中,农业科技创新是"蛮拼的",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超过了56%,为粮食的  相似文献   

17.
在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后,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通过SPSS软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 2000—2020年,哈长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为耕地先减后增,林地和水域持续减少,草地先增后减,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持续增加;2)供给服务价值和支持服务价值变化趋势一致,都持续上升;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变化趋势一致,都持续下降;3)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相关关系;4)水域的生态贡献率最高,其次为草地。该研究可为哈长城市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管理》2015,(5):75-77
文章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农业科技发展滞后问题,分析了科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作用。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省级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实施推广项目、科技创新、科技共建、科技扶贫、科企合作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等渠道,与区域农业发展密切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以期为创新和完善区域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为调整优化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结构,稳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偏离-份额法对1982—2015年东北三省水稻、玉米、大豆、小麦和杂粮5种粮食作物的增长结构和竞争力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并分解1982—2015年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产情况,以明确该区域粮食生产结构与竞争力缺乏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与粮食主产区相比,东北三省水稻不具有结构优势,主要原因是单产增长率低于主产区。大豆增长潜力与实际增长存在偏离。在玉米临时收储政策的推动下,东北地区大豆播种面积下降快及大豆单产水平低下等因素导致吉林省和辽宁省大豆生产不具备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黑龙江省大豆具有竞争力优势但是缺乏结构优势。近年来,杂粮和小麦的播种面积下降迅速导致东北三省杂粮和小麦生产处于全面劣势。要优化东北三省粮食作物结构,应该加快实施水稻良种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引进优质专、特用玉米品种;划定"大豆生产特区",建立健全大豆良种繁育体系;加大对杂粮作物的科研投入并建立标准化的杂粮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科技厅于2011年开展了“广东区域优势现代农业技术需求”调研,结果表明在各技术领域中,种植业的技术需求最迫切,其次是养殖业、食品加工业和农业机械;在省内不同 区域中,粤东地区需求最大,其次是粤北、珠三角和粤西.针对上述分析,“十二五”时期广东应调整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农业科技投入向重点区域倾斜,实现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方式的转变和形成创新与集成应用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