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获得三倍体葡萄新种质,以葡萄四倍体‘醉金香’×二倍体‘秋黑’杂交所得幼果为试材,研究了幼果低温处理天数、培养基IAA浓度、胚珠处理方式以及不同光质等因素对胚发育及胚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采集授粉后35 d的杂交幼果,先进行4℃低温处理,再取出胚珠接种,有利于胚发育和萌发,以低温40 d和30 d处理的胚发育率和萌发率最高,分别为91.8%和24.4%;培养基IAA浓度为0.2 mg/L时可显著提高胚萌发率;进行切喙处理的胚珠胚萌发率显著高于完整胚珠接种;发光二极管LED复合光(红∶蓝∶白=3∶1∶1)比日光色荧光灯(日光灯)更适合杂种胚萌发;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0个杂种后代株系,其中三倍体株系19个,后代三倍体株率为95.0%。  相似文献   

2.
It is known,that there are various barriers to fertilization,development of embryos,and endosperm because of different number of chromosomes in parents in the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of cotton.  相似文献   

3.
短花针茅群落主要物种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对短花针茅群落21个主要物种的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呈不显著相关的种对多于呈显著和极显著相关的种对,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种对在所有种对中几乎各占一半;短花针茅群落21个主要物种可划分为三个生态种组,即冷蒿组、狭叶锦鸡儿组和短花针茅组;研究物种种间关系时,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4.
棉花种间杂交渐渗系抗黄萎病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抗黄萎病棉花种间渐渗系冀79作父本,高感病陆地棉品系1096作母本,配制杂交组合。感病对照、亲本及F1、F2在田间混生病圃鉴定。对亲本、F1及F2分离群体的抗性表现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该抗源抗黄萎病性状的遗传方式,结果表明,该抗源抗性是由1个显性抗(耐)病基因和2个加性基因共同起作用,其中加性基因起主要作用。并且2个加性基因是独立遗传的,当2个加性基因同时存在并且纯合时,植株表现为高抗;当2个加性基因同时存在并且杂合时,植株表现为抗病;当只有1个加性基因存在时,不论纯合还是杂合,植株都表现为耐病;当2个加性基因不存在时,植株表现为感病。  相似文献   

5.
棉花种间杂交抗棉铃虫资源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棉属野生种共有46 个,这为棉花遗传育种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库。有些野生种具有天然的抗虫性。利用棉花远缘杂交的方法,把野生种的抗虫性转移到栽培种上,充分利用棉属内存的天然资源,是当前提高棉花抗虫性行之有效的方法。从1973 年开始,我组通过棉花远缘杂交研究创造了一套克服棉花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技术,即采用种间杂交铃喷施植物生长素,杂种胚离体培养并在试管内利用秋水仙碱溶液进行染色体加倍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种间杂交铃、杂种胚的发育和F1 结实率的难题,并先后获得14 个野生种与栽培种的杂种高代材料,从中已筛选出一批抗棉铃虫的种质资源,并选出了92- 48- 2、92- 26- 2、6- 1 和科181×完紫等高产、优质,抗棉铃虫的优良品系。  相似文献   

6.
棉花种间BC_1群体偏分离的遗传剖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渝  张艳欣  林忠旭  张献龙 《作物学报》2010,3(10):1657-1665
偏分离是指观察到的基因型频率偏离预期的孟德尔频率的遗传分离方式,在大多数的遗传定位研究中非常普遍。在之前我们发表的遗传连锁图中,107个SSR标记在BC1作图群体[(Emian 22×3-79)×Emian22]中表现偏分离。为阐明这些偏分离标记的遗传机制及其在其它群体中的偏分离情况,将其中97个共显性标记在另外两个回交群体中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原图谱中的61个偏分离标记在另外2个回交群体中都表现正常分离,说明杂交方式是导致偏分离的一个重要因素。36个偏分离标记至少在两个群体中仍表现偏分离,偏分离应该是配子选择的结果。偏分离标记分布于14条染色体上,其中D亚基因组上的分布多于A亚基因组。偏分离标记在在第2、第16和第18染色体上分布最多,暗示在这些染色体上存在偏分离位点,该结果有助于在棉花中鉴定偏分离位点。  相似文献   

7.
王鹏  张天真 《作物学报》2012,38(6):947-953
光合作用是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基础, 而光合色素在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海陆棉种间连续回交和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 对棉花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进行了QTL定位研究。通过软件QTLIciMapping 3.0, 检测到LOD>3.0的影响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值和叶绿素总含量等5个性状的44个QTL, 其中15个在2年中都被检测到。44个QTL主要分布在A1(chr.1)、A8(chr.8)、A9(chr.9)、A11(chr.11)、A13(chr.13)、D1(chr.15)、D3(chr.17)、D5(chr.19)、D6(chr.25)、D7(chr.16)、D8(chr.24)、D9(chr.23)、D10(chr.20)、D11(chr.21)和D12(chr.26)等15条染色体上, 可解释1.25%~5.59%的表型变异。发现SSR标记NAU3714(chr.D1)的染色体区段上存在提高叶绿素a和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4性状的QTL, 结合修饰回交育种技术开展棉花的高光效育种可能带来棉花产量育种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棉属种间杂交基因渐渗系SSR标记及其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朝友  杜雄明  马峙英 《作物学报》2006,32(9):1371-1378
利用37对多态性SSR引物和15个表型性状对155份棉属种间杂交基因渐渗系及其10份陆地棉亲本进行了聚类分析。用37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08条带,多态性条带占85.2%。种质间成对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6791,范围为0.4762~1.000。建立了165个陆地棉材料的SSR聚类图,共聚为4个类群,分别为法国种质群、美国AcalaSJ系列种质群、美国PD种  相似文献   

9.
陆地棉品种根系特性与耐旱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陆地棉品种棉花根系特性与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耐旱型较非耐旱型棉花品种根系发达,主根长,各级侧根数量多且长,总根系长度长;一级侧根数、侧根总长、根系总长度与耐旱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棉花根系重量与生物学产量、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位主根长度一级侧根着生密度可作为棉花耐旱性鉴定和选育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以陆地棉和海岛棉两套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为材料,组配了种内杂种(陆地棉与陆地棉)和种间杂种(海岛棉与陆地棉),对种间杂种和种内杂种的光合作用特征和花药相关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陆杂种较陆陆杂种营养生长旺盛,产量较低。海陆杂种的光合性能与陆地棉类型的差异不明显,光合性能主要与棉花自身的基因型有密切的关系。各材料的可育花粉率都超过了90%,海陆杂种表现较强的花粉育性。选育光合效率相对较高的海岛棉亲本,对于提高海陆杂种的光合性能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map QTLs for yield, maturity, and fiber quality traits of cotton interspecific hybrid populations and to mine favorable alleles from the cotton genome for QTL fine mapping, gene cloning, and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Method] Four BC1F1 populations, E(E3), E(3E), (E3)E, and (3E)E, were developed by crossing sea island cotton 3-79 ("3") and upland cotton 'Emian 22' ("E"), and with "Emian 22" as the recurrent parent. BC1F2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BC1F1 populations were phenotyped to allow mapping of QTLs for yield-, maturity-, and fiber quality-related traits on chromosomes showing segregation distortion. [Result] A normal distribution test indicated that six fiber quality-related traits, except for the micronaire value in E (E3) and the short fiber ratio in all populations, followed a normal distribution pattern; in contrast, earliness-related traits were not normally distributed in all populations, which suggests that genotype-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have strong effects on maturity-related traits. Using composite interval mapping, 47 QTLs were detected on three chromosomes (2, 16, and 18): 15 in (E3)E, 13 in (3E)E, 12 in E(E3), and 7 in E(3E), with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explained (PVE) ranging from 8.8%–30.9%. A total of 27 fiber-related QTLs were discovered, with the PVE ranging from 9.0%–30.9%. Five yield-related QTLs (PVE = 8.8%–17.4%) and 13 maturity-related QTLs (PVE = 9.4%–19.4%) were also identified. [Conclusion] Comparis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ost QTLs in our study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MetaQTL, including QTLs for boll weight, fiber length, fiber length uniformity, lint percentage, and micronaire value on chromosome 2; QTLs for fiber length, fiber strength, and fiber length uniformity on chromosome 16; and QTLs for boll weight, date of boll opening, fiber length, fiber strength, fiber length uniformity, and micronaire value on chromosome 18. Several detected QTLs in our study were not found in the MetaQTL, such as QTLs for date of boll opening and lint percentage on chromosome 16 and a QTL for the date from seedling to flowering stages on chromosome 18. These newly identified QTLs may provide novel insights for cotton QT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2.
棉花群体结构与棉田光量子传递特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棉花群体结构与棉田光量子的透射、 反射和吸收等传递特性有密切关系, 其中透射率与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叶片重关系最密切, 可用于估测叶面积指数和群体叶重的大小。 光的透射率与群体地上部分生物量和茎枝生物量也有很好的关系, 可用于活体农作物生物量间接测定。 反射率与叶面积和生物量也有一定关系, 采用反射遥感方法也可在  相似文献   

13.
刘金山  王有武  高山  江卫 《种子》2012,31(6):4-9
目的:研究陆海杂交棉新陆中31号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理动态变化规律,为陆海杂交棉栽培管理、高产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新陆中31号、新海21号、中棉49号为试验材料,在棉花整个生育期,研究叶绿素荧光参数、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及POD活性和CAT活性的变化。结果:在整个生育期,参试材料的Fv/Fm、Fv/Fo、qP、Yield和ETR、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酶和CAT酶活性基本上呈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随着生育期变化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总体上表现为盛花期最高,之后逐渐开始降低,而qN值的变化则不同。另外,在相同条件下,新陆中31号的Fv/Fm,Fv/Fo、qP、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酶和CAT活性总是高于两个常规棉对照品种,说明在同等栽培管理条件下,该品种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高,属于典型的高光效品种。结论: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酶和CAT酶活性的变化与基因型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其中陆海杂交棉新陆中31号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4.
棉属8个野生种2个二倍体栽培种对陆地棉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74~1993年间,用棉属8个野生种两个二倍体栽培种作父本与陆地棉进行种间杂交,从其后代出,选育出10个具有丰产,优质,抗病的新品系和128个各具优良性状的种质材料,其中6个已参加了省级上区试,它们分别属于8种类型:高衣分(44%~48%),长绒(36.0~40.6mm),高强纤维(25.3~33.3g/tex),大铃(7.08~9.30g),最佳麦克隆值(3.7~4.0),抗棉蚜(I-II级  相似文献   

15.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拓宽油菜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研究芸薹属物种起源与演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把黄籽沙逊的黄籽性状同芥蓝的优良特性相结合,本研究利用白菜型油菜黄籽沙逊(Brassica. campestris var. Yellow Sarson Pain, 2n=AA=20)与芥蓝(Brassica albograbra, 2n=CC=18)开展了芸薹属种间杂交研究,在MS+6-BA 1.0 mg/L+NAA 0.1 mg/L+7%蔗糖+活性炭1.0 mg/L的培养基上,通过胚珠培养从授粉7 d的140个胚珠中得到6个远缘杂交胚发育而成的植株,其中1个自然加倍成为双二倍体,随后应用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的方法对双二倍体种间杂种植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杂种植株生长势较强,形态属于中间类型;根尖染色体压片观察显示杂种植株具有父母本的染色体数量之和;SSR分子标记分析表明,杂种植株包含了双亲的遗传信息,由此证明了所获杂种的真实性,这为最后自交分离获得黄籽甘蓝型油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棉花杂种优势与亲本表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3个高品质棉品系做母本,分别以大铃、高品质、高衣分种质做父本,配制了9个杂交组合.通过分析9个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表现,研究了杂种F1产量优势与亲本表现的关系.结果表明,杂种F1的产量优势由父母本共同决定,在母本相同的情况下,F1产量优势决定于父本,而在父本相同的情况下,F1产量优势决定于母本;在母本相同的情况下,F1铃数、铃重、衣分、株高的平均竞争优势决定于父本.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广西南宁棉花种质资源越冬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南宁2008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出现极端低温阴雨灾害天气。从2月下旬开始,对试验田种植的193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越冬调查。结果表明,越冬材料萌芽时间主要集中在3月上中旬;有29份材料越冬,占参试材料的15.03%,其中有6份材料安全越冬;海岛棉的越冬存活率高于陆地棉;7个陆地棉细胞核雄性不育系均未越冬,陆地棉哈克尼西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比与其配套的保持系越冬存活率高;越冬存活率随宿生年限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彩色棉与海岛棉种间F1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早在 2 0世纪 5 0年代 ,美国、印度、前苏联、埃及等国就开始了陆海杂种优势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 :陆海杂种抗逆性好 ,纤维品质优良 ,到目前已有少量杂种开始在生产上试种。而以往的研究通常以常规材料为主 ,尚无彩色棉为材料的海陆杂种的报道。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在塔里木农垦大学农学试验站进行。于2 0 0 0年用 2个棕色棉稳定品系与海岛棉品种 430和自选海岛棉品系 45进行正交、反交。 2 0 0 1年种植亲本、F1代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采用单行区 ,重复两次 ,行长 4m ,每行 35株。1 .2 性状测定记录了各个小区的生育期 ,在棉花成…  相似文献   

19.
细胞质雄性不育陆地棉与海岛棉间杂种优势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配制海岛棉与陆地棉种间杂种和陆地棉与陆地棉种内杂种,并以常规棉品种作为对照,比较和研究了两类组合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的海陆种间杂种在株高、果枝数、果节数、单株结铃数和不孕子率上显著地高于陆地棉种内杂种,但单铃重和衣分则显著地低于陆地棉种内杂种,单铃重前者最高为3.3 g,后者最低也有4.7 g。一般地,海陆种间杂种的小区皮棉产量显著低于陆陆种内杂种,但也有个别组合,如海陆1号的皮棉产量,与陆地棉品种中棉所 12 和陆陆种内杂种浙杂 166 没有显著差异。在品质性状方面,海陆种间杂种在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都显著地好于陆陆种内杂种,尤其是长度、比强度和伸长率最高分别达到 35.3 mm、43.6 cN·tex 1 和7.8%。  相似文献   

20.
以棉花茎尖分生组织为受体进行基因枪轰击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棉花茎尖分生组织为受体进行基因枪遗传转化,在不受宿主基因型范围和操作时间的限制等方面优于农杆菌介导法和花粉管通道技术。影响棉花茎尖分生组织基因枪遗传转化率的因素较为复杂,轰击前,外植体制备需考虑茎尖分生组织的取材时间、下胚轴保留的长度、外源生长调节剂及活性炭的使用量,以保证其正常生长;轰击后,抗生素筛选的浓度、筛选培养基的转换时间和抗性苗的壮苗也会影响转化效率;此外,DNA和钨粉或金粉的质量、基因枪参数及操作等对转化效果都有一定的作用。除对影响茎尖分生组织基因枪转化率的因素分析以外,还对近年来在棉花茎尖分生组织遗传转化中的最新动态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