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TPA小麦浸种试验表明,药剂浸种具有明显的增根促蘖和提高干物质生产能力的作用。苗期调查结果表明,PLTPA浸种使小麦蘖、次生根以及地上和地下部分干物质显著增加。收获时测定发现,小麦穗部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变优,其中成穗率提高了12.5%,穗数显著增加,不孕小穗也显著减少14.6%,最终获得5812.5kg/hm2的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小麦浸种催芽试验,研究小麦种子浸种催芽、浸种不催芽和干种播种3个处理各自出苗情况、茎蘖动态与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日平均气温12.2℃的情况下,播前浸种催芽较干种播种可早出苗4 d,成苗率提高6.56%,可减少用种量,增加高峰苗18.8万/667 m~2,增加有效穗3.2万/667 m~2,增产63.1 kg/667 m~2;而浸种不催芽较干种播种可早出苗2 d,成苗率提高3.86%,可减少用种量,增加高峰苗15.4万/667 m~2,增加有效穗2.6万/667 m~2,增产38.9 kg/667 m~2,所以播前浸种催芽可以使晚播麦早出苗、出全苗,提高成苗率,减少用种量,提高分蘖成穗数和千粒重,增加产量。本结果为推广浸种催芽技术在迟播小麦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激抗菌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用激抗菌肥拌种的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小麦用激抗菌肥拌种有明显的促蘖作用,增加Ⅰ级分蘖数量,提高分蘖质量,并可显著提高植株主要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增加绿叶面积和成穗数,对穗粗数和粒重影响不大,增产8.8%,净增收543.8元/hm^2。在化肥用量减少25%~50%情况下,激抗菌肥拌种的产量与对照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生产成本降低140.9~353.6元/hm^2。不用化肥,仅用激抗菌肥拌种,小麦减产17.2%。  相似文献   

4.
小麦专用复方抗旱型浸种剂和包衣剂抗旱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小麦复方抗旱型浸种剂和包衣剂的抗旱机理及给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品种临麦2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用复方抗旱型包衣剂和浸种剂及普通包衣剂处理后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光合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普通包衣剂处理和对照相比,抗旱型包衣剂处理的小麦种子萌发率、发芽势降低,而抗旱型浸种剂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发芽势升高,两种抗旱型种子处理剂处理下小麦幼苗根数和根长均显著增加.除气孔间隙CO2浓度外,抗旱型浸种剂和抗旱型包衣剂处理的幼苗地上部干重、叶片持水力和MDA含量低于对照和普通包衣剂处理,根干重、根冠比、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后二者,其中抗旱型浸种剂处理效果较佳.说明在干旱胁迫下复方抗旱型包衣剂和浸种剂处理可显著增加小麦幼苗根系生长、抗氧化、硝态氮利用和光合性能,浸种剂还可促进种子萌发,从而降低干旱胁迫对幼苗造成的伤害,提高小麦抗旱能力;抗旱型浸种剂表现优于包衣剂.  相似文献   

5.
初步研究了促根剂一号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并进行了大田应用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用促根剂一号育苗能增加主胚根长度、根重及次生根数;用低浓度的促根剂一号浸种可增加幼苗叶片宽度;在返青和拔节期喷施促根剂一号,可明显提高小麦抽穗期的生物产量和库容量;不同时期、不同浓度处理均有增产作用。用30mg/kg促根剂一号在返青期喷施,效果最显著,可增产19.4%。  相似文献   

6.
初步研究了促根剂一号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并进行了大田应用示范,试验结果表明,用促根剂一号育苗能增加主胚根长度,根重及次生根数;用低浓度的促根剂一号浸种可增加幼苗叶片宽度,在返青和拔节期喷施保根剂一号,可明显提高小麦抽穗期的生物产量和库容量,不同时期,不同浓度处理的有增产作用,用30mg/kg促根剂一号在返青期喷施,效果最显著,可增产19.4%。  相似文献   

7.
地膜小麦较常规小麦0~10cm地温提高2.25~2.82℃;0~10cm、11~20cm、21~30cm、31~40cm、41~50cm土壤含水量依次比CK提高1.96%、1.34%、2.32%、1.64%和1.04%;穗分化提前3~5d;分蘖质量和数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冬前、返青和拔节期的增蘖幅度依次为11.5%、30.3%和10.6%;成穗数增加9.7%;扩源增库效果显著,拔节到抽穗期主茎叶面积增加11.5%~30.4%,各器官物质积累量大幅度提高,产量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成穗数增加52.5万/hm2,穗粒数增加4.6粒,每公顷净增产1306.5kg,增产幅度22.6%。  相似文献   

8.
硒肥浸种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和籽粒含硒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硒对小麦生长发育等的影响,采用室内发芽培养试验,结合土壤培养试验,以冀麦1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硒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对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同时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硒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含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0.5 mg Se·L-1的亚硒酸钠溶液对冀麦12进行浸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促进根、芽及幼苗的发育,对提高籽粒产量和籽粒含硒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杂交稻肥料分施技术, 设置了不同蘖穗肥分施比率试验, 明确: (1)蘖穗肥分施比将等量肥料集中作分蘖肥显著增产, 但蘖穗肥比率7∶3 、6∶4 和5∶5 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 (2) 蘖穗肥分施增产的原因, 是提高了分蘖成穗率, 促进稻穗发育, 扩大了库容量, 并增强了中、后期的干物质生产力, 增加对籽粒的物质供应; (3) 穗粒肥所占比率> 30 % ; 增加了中、后期净光合率, 但减少中期贮藏性物质的贮积。结果表明, 实行蘖穗肥分施, 可以较好适应杂交稻生育对养分的需求, 而协调中期碳氮代谢, 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活力素是一种新型综合体的活性态营养剂。甜菜施用活力素试验结果表明: 出苗率平均比对照提高7.6 个百分点;褐斑病罹病率平均比对照低1 .5 个百分点;根产量平均较对照提高13 .8 % ;含糖率与产糖量平均较对照分别提高0.24 度、15 .5% 。活力素浸种、生育期两次叶喷可显著增加甜菜植株抗逆性,提高产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秋季耕作方式对旱地麦-玉二熟体系小麦籽粒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豫西典型旱作麦-玉二熟区的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镇明达村,选择前茬夏玉米免耕的田块,设置秋深松、秋免耕和秋旋耕3种耕作方式,分析了不同秋季耕作方式下两个试验年度的小麦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穗部性状以及2020-2021年度的小麦群体茎蘖数、孕穗后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n)和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结果表明,秋季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穗部性状、旗叶Pn和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均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与秋旋耕相比,秋深松的小麦茎蘖数除返青期外均显著增加,穗数增加5.74%~16.06%;秋深松虽然对小麦旗叶Pn无显著影响,但提高灌浆中后期的旗叶SPAD值,显著改善了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从而使千粒重增加,其中2019-2020年度使穗长和小穗数分别提高7.50%和9.42%,最终使籽粒产量提高9.77%~19.09%。秋免耕后,小麦孕穗和抽穗期的叶片Pn、返青至开花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也较秋旋耕均显著降低,而花后干物质对籽粒产量贡献率提高7.35个百分点,从而保证了籽粒产量无显著下降。与秋免耕相比,秋深松下不同生育时期的茎蘖数均显著增加,孕穗至灌浆中后期的叶片Pn,灌浆中后期的旗叶SPAD值,返青-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提高7.16%~18.41%、10.27%、12.25%~19.97%、42.19%、4.02个百分点和11.95个百分点,其中2019-2020年度穗长和小穗数分别增加7.50%和8.41%,穗数和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6.74%~17.63%和10.31%~23.63%。综上,秋深松不仅可增加小麦穗数,而且可改善旗叶光合及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进而提高籽粒产量,是旱地麦-玉二熟区实现小麦高产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杂交稻密肥技术研究:Ⅱ.肥料分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杂交稻肥料分施技术,设置了不同蘖穗肥分施比率试验,明确:(1)蘖穗肥分施比将等量肥料集中作分蘖肥显著增产,但蘖穗肥比率7:3,6:4和5:5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2)蘖穗分施增产的原因,是提高了分蘖成穗率,促进稻穗发育,扩大了库容量,并增强了中,后期的干物质生产力,增加对籽粒的物质供应;(3)穗粒肥所占比率〉30%;增加了中,后期净光合率,但减少中期贮藏性物质的贮积。  相似文献   

13.
文言  陈贵 《麦类作物》1999,19(4):54-55
用不同浓度(10、30和60mg/L)S3307浸种冬小麦。结果表明,冬小麦的比叶重,叶绿素含量、电解质渗出率,O2^-产生速率,MDA含量均低于对照,SOD,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千粒重增加1.42-2.01g,产量提高4.8% ̄12.13%。从本实验的各项生理指标综合来看,S3307在冬小麦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小麦群体结构特征与氮利用效率的相关性,以江苏省推介使用的6个半冬性小麦品种和9个春性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两类型小麦间群体特征及氮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时,半冬性小麦群体植株平均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前期低于春性小麦,生育后期高于春性小麦,茎蘖数在全生育期均高于春性小麦,平均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粒叶比均高于春性小麦。同一类型小麦中不同品种间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也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类型小麦各品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茎蘖成穗率、总结实粒数、粒叶比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与产量呈线性负相关。半冬性和春性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与氮肥生产效率(NGPE)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春性小麦的粒叶比与NGPE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面积指数下降速率与NGPE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茎蘖成穗率与氮肥吸收效率(NUEa)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半冬性小麦粒叶比与氮肥农学效率(NAE)呈显著正相关。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总结实粒数是两种类型小麦群体NGPE的共性调控特征表现,粒叶比可作为春性小麦NGPE、半冬性小麦NAE差异的评价指标,茎蘖成穗率可作为春性小麦NUEa的调控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光合菌剂在不同施用方式下对弱光照生态区小麦生长的影响,以四川主栽小麦品种川麦104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光合菌剂(类球红细菌和沼泽红假单胞菌)灌根和喷施、磷酸二氢钾喷施和等量清水喷施处理(对照)对小麦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干物质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光合菌剂喷施均显著提高小麦旗叶大小和气体交换参数,而灌根处理显著提高小麦植株干物质量。叶面喷施沼泽红假单胞菌,小麦旗叶长、宽和面积最大,较磷酸二氢钾处理分别提高6.9%、2.7%和9.8%;孕穗期和开花期旗叶的各气体交换参数最高,且孕穗期旗叶气孔导度较磷酸二氢钾处理增加14.4%,差异显著;小麦产量也最高,较对照处理增加12.7%,差异显著,与喷施磷酸二氢钾的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间没有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穗数与干物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旗叶的大小和气体交换参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旗叶宽、面积和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或灌根光合菌剂能有效促进小麦生长,改善叶片光合特性,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照试验,分析了沼肥对早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液浸种能提高早稻的秧苗素质,增加总根数、白根数和总穗数,早稻产量增加9.18%。  相似文献   

17.
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清水浸种为对照 ,进行了那氏 778诱导剂浸种浓度、浸种时间与浸种温度的对比试验。研究表明 ,浸种后小麦出苗期延迟 ,但出苗后其生育进程加快 ,比对照提前或同期成熟 ;适宜浓度的那氏 778诱导剂浸种能促进小麦分蘖 ,增加单株次生根数 ,改善其个体发育状况 ,提高成穗数 ;浸种后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 ,绿叶功能期延长 ,净光合强度提高 11.3%~ 38.1% ,以高浓度浸种尤为明显 ;浸种后的小麦株高降低 ,穗粒数增加 ,千粒重提高 ,产量增加。同一浸种浓度下 ,浸种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且以较高的浸种温度 (5 0℃ )效果最为显著。本试验条件下 ,以浓度为 1∶80、浸种 5h、浸种温度为 5 0℃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大田直播条件下,研究了壮芽灵浸种对三系杂交水稻德香4103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壮芽灵浸种可以显著提高稻种的发芽势,但发芽率提高不显著;(2)壮芽灵浸种可以缩短从始苗到全苗的时间2 d,在播种量相同的条件下,基本苗和出苗率得到显著提高,基本苗从56.67万株/hm^2提高到68.89万株/hm^2,出苗率从75%提高到91%;(3)壮芽灵浸种可以显著提高群体最高苗数和成穗率,最高苗从573.33万/hm^2提高到612.22万/hm^2,成穗率从44%提高到47%;(4)壮芽灵浸种后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显著提高,增产达7.70%。  相似文献   

19.
地膜覆盖对低群体冬小麦生长发育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张睿  刘党校 《麦类作物》1998,18(1):55-57
地膜小麦较常规小麦0~10cm地温提高2.25~2.82℃,0~10cm,11~20cm,21~30cm,31~40cm,41~50cm土壤含水量依次比CK提高1.96%,1.34%,2.32%,1.64%和1.04%穗分化提前3~5d,分蘖质量和数量均发生于显著变化,冬前,返青和拔节期的增蘖幅度依次为11.5%,30.3%和10.6%,成穗数增加9.7%,扩源增库效果显著,拔节到抽穗期主茎叶面积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与行距互作对小麦群体质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施氮量与行距互作对小麦群体质量的调控效应,于2013-2014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圃场试验田进行裂区试验,以强筋小麦济麦20和中筋小麦中麦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三个施氮水平(150、210和270kg·hm-2)和两个行距水平(12和20cm),比较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和行距组合下旱茬强、中筋小麦群体茎蘖数、茎蘖成穗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差异。结果表明,在行距一定的条件下,适当增加施氮量,济麦20和中麦8号生育后期群体茎蘖数和茎蘖成穗率均显著升高。两个小麦品种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均不同程度提升。随施氮量的增加,中麦8号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而济麦20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下降。在210kg·hm-2施氮量下,增大行距后,济麦20和中麦8号各主要生育时期群体茎蘖数和叶面积指数均显著升高。在中高氮条件下,济麦20和中麦8号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量随行距的增大而增加。综合来看,旱茬条件下济麦20和中麦8号分别在210kg·hm-2施氮量、20cm行距和270kg·hm-2施氮量、20cm行距下能够获得较高的群体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