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奎冬五号茎生叶的生长、分蘖成穗、幼穗分化的研究及籽粒灌浆分析表明,奎冬五号具有高产、早熟、植株生长发育快、幼穗分化期长、灌浆强度大的生育特点,为制定相应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豫麦 2 5号小麦品种的幼穗及其幼穗离体培养中愈伤组织的形成、生长和根的再分化过程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 ,分析了幼穗及幼穗脱分化和再分化的细胞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黄淮麦区不同小麦基因型的春化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黄淮麦区不同小麦基因型的春化发育特性.以不同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的17个基因型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春化预处理对小麦生育期、穗分化的起始和分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化处理后不同基因型的苗穗期、出苗至幼穗分化二棱期的天数均随喜化时间的延长而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且不同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将参试基因型分成春化特性不同的三个类型,春性基因型不经低温春化即可完成幼穗分化、正常抽穗.而冬性基因型如不经过低温春化处理,穗分化都在二棱期停留,低温(0~2℃)处理20d和30d能分别满足半冬性基因型和冬性基因型幼穗分化对低温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西藏各地征集的26份青稞品种(品系)为材料,在西藏林芝地区春播种植,对苗期生长习性、叶片颜色、幼穗分化、田间总茎数、生育时期和成穗率的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同一播期、同一年内,在青稞的生长发育特性中。叶片颜色和叶片生长的角度发生变化,随着春性减弱叶片颜色逐渐变深绿色,叶片生长角度逐渐加大;春性强的品种(品系)分蘖少、幼穗分化的伸长期早、生育期短、成穗率高;随着冬性的增强,幼穗分化伸长期的主茎叶片数逐渐增多、生育期长、成穗率低;冬性比春性生态类型品种(品系)的主茎叶龄多1~2片叶;幼穗分化少一个分化时期;据此提出,在西藏林芝气候条件下,青稞的冬性、半冬性、春性品种(品系)春播都可以正常抽穗结实,都能获得良好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适宜南疆冬小麦种植的株行配置模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15 cm×1.7 cm、12.5 cm×2 cm、10 cm×2.5 cm、7.5 cm×3.3 cm、5 cm×5 cm共5个行、株距配置模式下2个穗型冬小麦品种(新冬22号和新冬50号)籽粒灌浆特性,用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对南疆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行距缩小,多穗型品种新冬22号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先推迟后提前,受快增期灌浆速率的影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先降低后升高,千粒重先降低后增加;大穗型品种新冬50号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随行距缩小而推迟,受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灌浆速率的影响,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呈降低趋势,千粒重逐渐降低。随着行距缩小、株距扩大,在未发生倒伏的情况下,两个品种的有效穗数和产量呈增加趋势。南疆400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冬小麦5 cm×5 cm模式为最佳株行配置模式,但多穗型品种存在倒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小麦早熟新品种K35的阶段发育与灌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K35优良种质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中熟品种鲁麦14和济麦21、晚熟品种鲁源301和潍麦8号为对照,对小麦早熟品种K35阶段发育和籽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熟品种K35成熟期比其它品种提前3~7 d,主要体现在二棱初期至二棱中期、挑旗期至抽穗期和灌浆期持续时间较短;二棱中期至雌雄蕊分化期持续时间与其他品种基本一致.与高千粒重品种潍麦8号、鲁原301相比,K35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较低,千粒重也偏低.开花后快增期灌浆速率与小麦千粒重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渐增期灌浆速率与缓增期持续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因而认为,K35幼穗分化期较短,而穗粒数较多,灌浆速率较低,而产量水平较高,并且落黄好,特点突出,作为早熟亲本应用时,应注意选择灌浆速率和千粒重较高的品种与其进行杂交.  相似文献   

7.
采用桶栽试验,选用两个水稻品种,将水稻全生育期划分为插秧至有效分蘖终止期、有效分蘖终止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幼穗分化始期至减数分裂期、减数分裂期至齐穗期、齐穗期至乳熟期共5个时段,进行不同组合的保水、控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整个生育期的五个生育时段随着保水时段的增加产量增加.幼穗分化始期至减数分裂期对水分极为敏感,此期保水具有增高、长穗、增粒、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桶栽试验,选用两个水稻品种,将水稻全生育期划分为插秧至有效分蘖终止期、有效分蘖终止期至幼穗分化始期、幼穗分化始期至减数分裂期、减数分裂期至齐穗期、齐穗期至乳熟期共5个时段,进行不同组合的保水、控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整个生育期的五个生育时段随着保水时段的增加产量增加。幼穗分化始期至减数分裂期对水分极为敏感,此期保水具有增高、长穗、增粒、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春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及其与植株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春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水浇地不同品种在不同年份、地区及农艺栽培措施下的幼穗分化规律及其与植株生长发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春小麦幼穗分化开始于出苗后的ll~16d,穗分化全过程持续32~41d,不同品种之间以及同一品种在不同水肥条件下均存在较大差异。随着密度的增加,幼穗分化提前,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幼穗分化推迟,分化持续天数延长,氮、磷、钾肥合理配施对促进穗分化的效应明显。春小麦幼穗分化进程与生育时期、叶龄指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叶龄指数可作为判断春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和实施栽培措施的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学者对冬春性小麦在遗传、生理上的差异,对春化和光周期的反应,生长发育规律及生育阶段的划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将来自全国各地的冬性、半冬性、春性小麦品种进行分期播种,对生育期、主茎叶片数、株高、穗长、实粒穗数、幼穗分化进程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就冬春性划分标准及生育阶段划分和光温效应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不同密度下玉米穗茎生长与雌穗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3个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研究玉米植株穗分化过程中雌幼穗和茎秆的生长动态与每穗小花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穗分化与茎秆等各器官具有同伸关系。雌穗分化前期,幼穗生长缓慢,茎秆开始加速生长;性器官形成期幼穗生长加速,穗重、茎重与每穗小花分化数呈正相关,穗重增长率与茎重增长率之比也与每穗小花分化数呈正相关,且都随密度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3种杂交水稻幼穗分化时期判断的新方法。杂交水稻幼穗分化前后出现的双零叶、葫芦叶和伸长叶枕距可作为判断幼穗分化8个时期的植株形态特征标志  相似文献   

13.
荻(Miscanthus Saccharitlorus Benth)属禾本科植物,栽培历史极短,品种杂劣,单位面积产量一般在0.4~0.6吨。为了能提高荻的质量和产量,开展杂交育种研究和培育新的良种,我们对五个自然荻的幼穗分化和开花习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准确地掌握了荻幼穗分化过程与开花时期,为丰富荻研究的基础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供试材料主要来源于常德、益阳、岳阳等荻主产区苇田。将个体之间外部形态有明显差异的1—5号植株分类集中种植在材料圃,  相似文献   

14.
地膜冬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和主要农艺性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地膜覆盖和露地冬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及主要农艺性的比较研究表明,(1)地膜覆盖和不同密度对适期播种的冬小麦幼穗分化的进程无明显影响,在同期播种下,地膜和露地小麦幼穗分化的各时期基本同步,幼穗分化时期和全生育期相差仅2-3天;92)地膜小麦比露睦小麦分化的小穗数、小花粉多1.2%和1.9%,处在同一分化时期的生长锥是粗壮,富有活力;(3)在适期播种时,地膜小麦比露地小麦多分化1个叶片,所以幼穗分化  相似文献   

15.
“二亚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W6111s-275与瓦拉1312配制的迟熟弱感光型两系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的强优势组合。该组合株高125~144cm,平均130cm;茎秆粗壮坚硬,剑叶挺直上举,长37.25cm,宽2.23cm,倒3叶总长152.78cm。平均每穗粒数223.9粒,每穗实粒数151.1粒,结实率67.5%,千粒重31.42g。但该组合全生育期为180~190天,幼穗分化期要求高温条件,灌浆期亦要求较高温度,不适宜双季或单晚栽培,而作中稻栽培,则能充分利用中稻区春至秋季末的光温资源获得较高产量。 1992年,福建省永春县农科所在海拔600。的锦斗山城田建立了20亩的“二亚五号”中…  相似文献   

16.
小麦幼穗分化发育特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小麦幼穗分化的研究进展,指出幼穗分化与穗器官建成有着必然的发育学联系,同时,阐明了小麦幼穗分化发育过程中对强光生态因子反应的规范特征,有利于育种工作者在一定生态地区,利用特性培育能分化发育成大穗多粒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近年来大麦栽培与生理方面的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大麦幼穗分化过程的划分和幼穗分化的特点都曾有过研究与报道(1)(2)。但对灌浆过程方面的研究只见小麦抽穗后灌浆物质积累和分配方面的研究有过报道(3)(4),而大麦这方面的研究未见公开报道。对此我们于1983—84年进行了大麦抽穗后灌浆物质积累与分配过程的观察试验。通过本试验对大麦抽穗后各器官灌浆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的研究,了解其灌浆过程,为抽穗后的栽培管理和适时让茬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膜冬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和主要农艺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膜覆盖和露地冬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表明,①地膜覆盖和不同密度对适期播种的冬小麦幼穗分化的进程无明显影响。在同期播种下,地膜和露地小麦幼穗分化的各时期基本同步,幼穗分化时期和全生育期相差仅2~3d;②地膜小麦比露地小麦分化的小穗数、小花数多1.2%和1.9%,处在同一分化时期的生长锥显得粗壮,富有活力;③在适期播种时,地膜小麦比露地小麦多分化1个叶片,所以幼穗分化始期的叶龄数较高;④地膜覆盖对小麦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都十分有利,尤其是对粒叶组叶面积、干重、上部节间生长有利;⑤不同密度对地膜和露地小麦的影响趋势一致,分化的小穗数和小花数都随密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燕麦穗粒数形成过程与源、库特征之间的关系,连续两年以10个不同来源、熟期、穗型、株型、小穗数的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三叶期至拔节期的幼穗分化阶段及抽穗期源库特征,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燕麦基因型源库特征及对穗粒数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穗粒数形成过程存在基因型差异,幼穗分化较好品种的穗粒数较全部品种平均值高11.22%~65.43%;幼穗分化较好品种的光合势、干物质量、粒数叶比、收获指数显著高于幼穗分化较差品种,其中粒数叶比和收获指数是影响穗粒数形成的主要因素,粒数叶比和收获指数较全部品种平均值分别高0.99%~68.74%和0.85%~13.80%。综上所述,源库协调是燕麦幼穗分化良好的生理基础,可通过提高光合势和干物质量达到增源的目的,进而提高穗粒数。  相似文献   

20.
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小麦纳德分化的研究进展,指出幼穗分化与穗器官建成有着必然的发育学联系。同时.阐明了小麦幼穗分化发育过程中对强光生态因子反应的规范特征,有利于育种工作者在一定生态地区,利用这种特性培育能分化发育成大穗多粒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