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寒地水稻品种成熟期叶面积变化过程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黑龙江省目前生产上典型高产水稻品种或新近育成的超高产品系 11个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寒地水稻品种成熟期叶面积变化过程的差异及其对结实率影响。结果表明 ,寒地水稻成熟期叶面积变化过程可分为叶面积阶段 和 ,叶面积阶段 的叶面积稳定不变 ,阶段 叶面积直线下降。不同寒地水稻品种抽穗期叶面积、叶面积阶段 的持续时间、叶面积阶段 的叶面积降低速率等特征不同。抽穗期叶面积小、叶面积阶段 持续时间长和叶面积阶段 的叶面积降低速率低 ,有利于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2.
寒地水稻品种成熟期茎鞘干重变化过程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黑龙江省目前生产上典型高产水稻品种或新育成的超高产有望品系 11个 ,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寒地水稻品种成熟期茎鞘干重变化过程的差异及其和结实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1)水稻成熟期茎鞘干重变化过程可分为 3个阶段 ,阶段 茎鞘干重升高 ,阶段 持续降低 ,阶段 趋于稳定 ;(2 )不同品种成熟期茎鞘干重变化过程不同。依据阶段 有无将供试品种分为两类 ,A类型具有阶段 、 和 ,B类型只有阶段 和 。A类型品种结实率较高。 (3)不同品种阶段 持续时间长短有差异 ,有的品种 5 d,有的品种 10 d,时间短的品种结实率较高。 (4)不同品种茎鞘阶段 的茎鞘干重降低速率不同。此阶段单位颖花每天从茎鞘获得物质的最大量高 ,有利于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养分管理对寒地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25穴·m-2条件下,设置习惯施肥(T1)和优化施肥(T2),在28穴·m-2条件下,设置常规高产施肥(T3)和优化高产施肥(T4)。结果表明,T2和T4的强势粒起始灌浆势大,灌浆持续时间短,灌浆速率快,生长终值量高,其中T4生长终值量最大。与T1相比,T2弱势粒的起始灌浆势增加了10.56%,平均灌浆速率大,活跃灌浆期延长0.70d,生长终值量增加了3.03%。与T3相比,T4弱势粒的平均灌浆速率增加了11.36%,活跃灌浆期缩短3.47d,生长终值量差异不大。可见,通过养分管理能增加籽粒灌浆速率,缩短强势粒灌浆时间,增加籽粒的重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水稻干物质分配比例,子粒灌浆特性,剑叶光合能力等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认为:未来超高产水稻品种应具有谷草比较大,剑叶光合能力较强并在后期持续较长时间,强弱势粒粒重并较早达到高峰并在后期降幅较大,所达恒定值较小的穗重型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水稻灌浆初期籽粒生理活性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两优培九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灌浆初期不同类型籽粒生理活性的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汕优63和两优培九灌浆初期籽粒的生理活性存在差异;汕优63的结实率比两优培九高,灌浆初期汕优63籽粒库ATP含量、IAA含量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均高于两优培九。水稻结实率与灌浆初期籽粒生理活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8.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和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以深化灌溉方式对籽粒灌浆过程调控的认识,为指导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以空育131和垦稻24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设置重干湿交替灌溉(W1)、轻干湿交替灌溉(W2)和浅水灌溉(W3)3 种灌溉处理,分析灌溉处理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茎蘖数、成穗率、干物质积累量、抽穗后茎鞘干物质转运、籽粒灌浆、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均存在显著差异,W2和W1处理能够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增加结实率,降低植株高度和缩短倒3、4节间长度,其中W2处理下成穗率提高,干物质积累及转运能力增强,且千粒重也有明显增加。从灌浆特性上看,灌溉方式下空育131和垦稻24籽粒鲜重增加与花后天数呈二次曲线关系,模拟效果以垦稻24表现最佳,最大籽粒鲜重(Ymax)均以W2处理最大;W2处理下籽粒灌浆速率大且呈单峰曲线变化,前期生长迅速,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间早;籽粒干重增重可用Richards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分析,相关系数在0.9940-0.9995,品种间籽粒灌浆中达到最大生长速率的时间(Tmax),最大生长速率(Gmax)以及平均生长速率(Gmean)均表现为垦稻24>空育131。在产量方面,2012年W2处理下2个品种产量较W1处理增加13.91%-28.26%,较W3处理产量增加5.31-9.95%;2013年较W1处理产量增加22.05%-25.67%,较W3处理产量增加5.15-7.70%。因此,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的增产途径是农艺性状配置合理,抽穗后干物质积累能力强及所占比例高,茎鞘干物质转运能力强,形成较高的群体素质;籽粒灌浆中最终生长量(A)和起始生长势(R0)增加,Tmax值缩短,Gmax值和Gmean值提高;对二次枝梗作用效果大于一次枝梗,其中3粒二次枝梗粒数和产量明显增加,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结实率高,最终籽粒产量高。【结论】灌溉方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形成和籽粒灌浆过程的调控产生较大影响,从增产角度上看,目前轻干湿交替灌溉方式更适合在寒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中应用,而重干湿交替和浅水灌溉不利于寒地水稻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5个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种的产量特性和灌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不同水稻稻品种的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辽粳294、辽优20、辽粳326和沈稻3号的产量较高,奥羽316的产量最低.沈稻3号、辽粳294和辽优20等3个品种的灌浆特性表现为明显的同步灌浆型,而奥羽316和辽粳326的灌浆特性表现为异步灌浆型.强、弱势粒间在起始灌浆势、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度上都存在明显差异.水稻籽粒的灌浆速率和充实度在品种间以及同一品种的不同粒位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即强、弱势粒同步灌浆型品种灌浆快、充实好,而强、弱势粒异步灌浆型品种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11.
亚优2号结实率与谷粒充实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籼粳杂交种亚优2号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但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低,变异系数大;与汕优63相比,抽穗期去掉50%叶面积后,亚优2号的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下降较多,齐穗期去掉50%颖花,亚优2号的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则增加较多;亚优2号的开花受精易受生态条件的影响;抽穗至成熟期水分胁迫对亚优2号的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影响较大,对汕优63的影响相对较小;在抽穗期施用粒肥或6-苄基腺嘌呤能提高亚优2号的结实率和谷粒充实率。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不同粳稻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选用 11个黑龙江省目前典型高产品种和新近育成的超高产有望品系 ,在哈尔滨高产栽培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 ,研究不同品种穗部性状差异及其对结实率影响。结果表明 ,依据 Sasahara划分穗型方法 ,供试品种可分为中位、偏下位和下位优势穗型等 3种类型。上部穗轴节位的二次枝梗粒的结实率 >中部 >下部 ,但二次枝梗粒结实率存在整穗性。只有上、中、下穗轴节位的二次枝梗粒结实率高而均衡的品种 ,整穗结实率才能高。未发现 Sasahara氏穗型和结实率高低间的关系。一定着粒密度范围内 ,着粒密度越稀 ,结实率越高。黑龙江省超高产水稻品种应具有上、中、下穗轴节位二次枝梗粒结实率高而均衡、着粒密度偏稀、穗层位置偏下等穗部性状 相似文献
13.
14.
不同结实率水稻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选用二个抽穗期相近而结实率差别较大的水稻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谷粒的灌浆速率,高结实率品种比低结实率品种快;谷粒的灌浆持续期,高结实率品种比低结实率品种短。(2)水稻的粒叶比和抽穗后营养器官中的干物质输出率,低结实率品种比高结实率品种高。(3)水稻结实期剑叶的光合速率和主要生育时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力,低结实率品种比高结实率品种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株型水稻品种子粒形成期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子粒形成期剑叶与倒二叶的光合能力及其对CO2和光强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品种之间叶片的光合能力有差异:沈农8718、沈农8714、辽粳454与辽粳294的叶片光合速率均高于其他品种;高气孔导度或高同化能力均可能使品种具有高光合能力。光合速率随外界CO2浓度的增加先增后减,随光强度的增强而上升,且光合能力强的品种(辽粳454)在光强2 000 μmoL/(m2·s)以下未发现有光饱和现象。高光合速率品种具有较低的CO2补偿点(沈农8718为50.54 μmol/mol)和较低的光补偿点(辽粳454为31.40μmol/mol,不同光强及CO2浓度下,气孔导度并不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水稻籽粒受容活性及其控制——稻穗不同部位、粒位籽粒的粒重与饱粒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以盐粳2号为供试品种,设施氮量、施氮时期、水分、遮光、剪叶、剪穗等78个处理,研究其对稻穗不同部位相同粒位籽粒、同枝梗不同粒位籽粒粒重和饱粒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穗不同部位1、2次枝梗的相同粒位所有籽粒(含饱、瘪、空粒)的粒重、饱粒重、饱粒率均有上部>中部>下部、上部>下部>中部、中部>上部>下部、中部>下部>上部、下部>中部>上部、下部>上部>中部等6种类型。(2)2次枝梗各粒位籽粒的粒重(所有籽粒重、饱粒重)、饱粒率在同枝梗内的顺序虽受栽培条件的影响,但主要决定于开花早迟,而1次枝梗各粒位籽粒的粒重、饱粒率在同枝梗内的顺序主要取决于栽培条件 相似文献
17.
1989-1991年,在大田和盆栽条件下,采用武育粳2号、盐粳2号等粳稻品种,分年度设计遮光、氮肥、水分、施用淀粉等18个处理,研究其对稻穗不同部位籽粒结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稻穗不同部位籽粒的结实率在全穗6个部位中的顺序与开花顺序并不一致,先开颖花的结实率既有高于迟开颖花的,也有低于迟开颖花的;(2)开花早迟与粒重大小有一定关系,但这种关系只有在灌浆物质受到限制时才能存在,若灌浆物质充足,迟开颖花的粒重可大于早开颖花,一次枝梗和二次枝梗籽粒表现基本一致;(3)平均灌浆速度与灌浆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r=-0.9494),由回归方程可导出最适灌浆速度。认为调节平均灌浆速度是提高不同部位籽粒结实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