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池塘选址、水质处理、苗种选择、投喂管理、日常观测及管理、防治病害、收获等方面阐述了斑节对虾的养殖,并且通过对斑节对虾的试养,认为该品种适合本地区养殖,可大力开发推广。  相似文献   

2.
刀额新对虾俗称基围虾或砂虾,其种苗经淡化后能在淡水中养殖.试验表明,刀额新对虾淡水池塘养殖具有食性杂、生长快、抗病力强、产量高和效益好等特点,是目前"海虾淡养"的优良品种,近年来发展养殖较快.现将其淡水池塘养殖主要技术措施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由于感染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 syndrome,WSS)的患病对虾发病后很难治疗,应对的关键技术只能以防为主,了解养殖过程对虾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变化规律对于预防WSS的暴发尤为重要。利用高灵敏度的实时定量Taqman-PCR检查技术,检测滩涂半精养池塘斑节对虾在养殖过程中体内WSSV携带量及其变化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养殖的斑节对虾体内携带WSSV并以潜伏感染形式存在,其平均携带量在105copy/g范围内,对虾处于高风险的养殖状态;WSSV在养殖过程中的变动趋势没有明显规律;WSSV携带量的变化与养殖过程水体常见理化因子的变化无显著相关关系。在斑节对虾滩涂池塘半精养模式中,养殖全程应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进行科学管理,避免和切断外来传染源、优化和稳定养殖水体、提高虾体自身抗病抗逆能力,避免WSS暴发。  相似文献   

4.
<正>斑节对虾俗称草虾、黑虎虾、花虾、竹节虾,是对虾属中体型最大的种。斑节对虾养殖技术难度较高,且易暴发白斑病,导致养殖成功率偏低,大部分养殖户放弃养殖,转养南美白对虾。然而,广州市金海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场却利用一种独特的鱼虾池塘混养模式和益生菌定期投喂方法,成功养殖斑节对虾。4个月的养殖周期,约15万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非洲斑节对虾与养殖水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了非洲斑节对虾高位池生态养殖试验。试验结论:非洲斑节对虾对养殖密度、投饵模式、水质要求等有不同的标准,以75万尾/hm~2虾苗的放养密度养殖,生长速度较快,产量可达6 t/hm~2以上,利润30万元/hm~2以上。因此,提倡养殖非洲斑节对虾,养殖环境会大为改善,养殖成功率会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提高黄鳍鲷、褐篮子鱼在 1 000 m2 斑节对虾南海 2 号养殖池塘内的生态效益。【方 法】试验比较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南海 2 号 - 黄鳍鲷(Sparuslatus)(混养黄鳍鲷处理)、斑节对虾 南海 2 号 - 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sens)(混养褐篮子鱼处理)混养池塘内营养盐变化、颗粒物质含量、浮游 藻类、浮游动物以及养殖生物生长性能等指标在 105d 的变化。【结果】整个实验期间混养黄鳍鲷处理和混养褐 篮子鱼处理池塘水体中氨氮(NH4 +-N)、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活性磷(SRP)、颗粒物质(TPM) 等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在实验中后期,混养黄鳍鲷处理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态氮低于混养褐篮子鱼处理,然而 TN 含量却高于混养褐篮子鱼处理,至试验后期表现出显著差异;同时,混养黄鳍鲷处理池塘水体中的颗粒物质 含量高于混养褐篮子鱼处理,表明混养黄鳍鲷处理池塘水体中较高的 TN 含量是源于悬浮颗粒物质。两口混养池 塘内浮游生物和叶绿素 a 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 6.83~18.65 μg/L 和 5.34~16.24 μg/L,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 论】试验结果表明,黄鳍鲷的扰动作用可以促进池塘底部有机质向上层水体迁移,有利于降低 NH4 +-N、NO3 --N 等物质的积累和促进池塘养殖系统内物质循环;斑节对虾南海 2 号存塘率和鱼类取样结果表明,黄鳍鲷和褐篮 子鱼可以与对虾直接混养,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黄鳍鲷和褐篮子鱼对养殖池塘不同粒径浮游植物的滤食能力 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池塘准备、苗种投放、饲养管理和鱼病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淡水白鲳池塘主养养殖技术,以供淡水白鲳在舒城县推广养殖参考。  相似文献   

8.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适应广温广盐,与罗氏沼虾、斑节对虾为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虾类。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从美国引进,并于1992年突破育苗难关,进行全国各地推广养殖。因其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迅速被国内消费市场接受。随着市场需求量的提升与海水养殖疾病爆发,淡水养殖南美北对虾成为了近年来的热点~([1])。四川作为对虾消费大市场,养殖潜力巨大,早在10年前已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试验,但受制于地域环境与养殖技术水平等条件,并未取得大面积养殖成功。本文就四川省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其对策建议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池塘条件、养殖前准备、苗种选择与放养、养殖管理、捕捞上市等方面总结了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选用平均体重为(8.25±1.18) g的池塘养殖斑节对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水泥池(100 cm×100 cm×100 cm)养虾60尾,分别投喂添加0、50、100和200 mg/kg L-肉碱的配合饲料4周.在实验的第0、1、2、3、4周分别从每个重复中随机取样,测定肌肉中的肌苷酸含量,研究L-肉碱对斑节对虾肌肉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1周后,实验组对虾肌肉肌苷酸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50 mg/kg的实验组肌苷酸含量比对照组高27.39%(P<0.05);2周后50 mg/kg的实验组比对照组高15.85% (P<0.05),随着肉碱添加浓度升高对虾肌肉中肌苷酸含量呈下降趋势;3、4周后,实验组肌苷酸含量均比对照组低,呈现明显的负相关.与野生斑节对虾相比,池塘养殖对虾肌苷酸含量均比野生的低,但使用实验配制的饲料养殖4周后的对照组则与其有接近趋势.  相似文献   

11.
饲料中L-肉碱对斑节对虾肌肉中肌苷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平均体重为(8.25±1.18) g的池塘养殖斑节对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水泥池(100 cm×100 cm×100 cm)养虾60尾,分别投喂添加0、50、100和200 mg/kg L-肉碱的配合饲料4周.在实验的第0、1、2、3、4周分别从每个重复中随机取样,测定肌肉中的肌苷酸含量,研究L-肉碱对斑节对虾肌肉风味的影响.结果显示,1周后,实验组对虾肌肉肌苷酸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50 mg/kg的实验组肌苷酸含量比对照组高27.39%(P<0.05);2周后50 mg/kg的实验组比对照组高15.85% (P<0.05),随着肉碱添加浓度升高对虾肌肉中肌苷酸含量呈下降趋势;3、4周后,实验组肌苷酸含量均比对照组低,呈现明显的负相关.与野生斑节对虾相比,池塘养殖对虾肌苷酸含量均比野生的低,但使用实验配制的饲料养殖4周后的对照组则与其有接近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1997年与1998年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生态系中溶氧收支平衡状况。表层水水柱毛产氧量均大于或显著大于水呼吸耗氧量,底层水毛产氧量却显著小于水呼吸耗氧量,呈现常有的"氧债"现象。在池塘氧耗因子中,水呼吸是最大的溶解氧消耗者,占水柱总耗氧量的70%以上;其次是底泥耗氧量,约占20%;虾呼吸耗氧量所占比例较小,但随养殖时间的延长明显上升。斑节对虾塘平均补偿深度(B)和平均透明度(P)之比(B/P)与通常鱼池所具有的比值(1.5~2.5)相比偏低,为1.42±0.53。说明池塘深层的产氧能力受到限制。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溶氧处于支大于收的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3.
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溶氧收支平衡状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1997年与1998年河口区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生态系中溶氧收支平衡状况。表层水水柱毛产氧量均大于或显著大于水呼吸耗氧量,底层水毛产氧量却显著小于水呼吸耗氧量,呈现常有的"氧债"现象。在池塘氧耗因子中,水呼吸是最大的溶解氧消耗者,占水柱总耗氧量的70%以上;其次是底泥耗氧量,约占20%;虾呼吸耗氧量所占比例较小,但随养殖时间的延长明显上升。斑节对虾塘平均补偿深度(B)和平均透明度(P)之比(B/P)与通常鱼池所具有的比值(1.5~2.5)相比偏低,为1.42±0.53。说明池塘深层的产氧能力受到限制。斑节对虾淡化养殖塘溶氧处于支大于收的不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无公害淡水养殖的环境要求、苗种选择与培育、成鱼池塘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海水围塘养殖池塘租赁费、人工饲料和水质调控微生物制剂等成本增加,养殖户为了提高养殖效益,不断增加苗种放养密度,超过池塘承载力,时常应水质恶化,病害频发,导致养殖收益不升反降。探索海水池塘综合养殖稳产高效养殖技术,是当前海水池塘养殖产业持续发展亟须研究的课题。日本囊对虾、梭子蟹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市场价格高等特点,更是我们养殖户的传统与喜爱养殖品种,文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更是一个出口创汇品种。2018年我们在总结优化前几年研究实践基础上,开展了海水围塘梭子蟹-日本囊对虾-文蛤复合优化养殖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河口区斑节对虾(Penaeus mortodon)三种淡化养殖模式,在全封闭、半封闭与逐添换淡水的三种水质管理方式下,养殖管理的关键技术为:虾苗放养前需经6d以上淡化驯养至养殖池水盐度,待幼虾体长至4cm时,按日-均降盐度1.2%~1.6%的速率,逐步添加淡水,缓慢递降池水盐度,幼虾体长至8~l0cm时,幼虾可在近淡水(S≥0.55)水中养殖,但虾塘水质类型始终保持为海水类型(ClⅢ^Na);养殖周期内,池水处于高溶解氧状态。试验结果显示,在71~90d养殖周期内,斑节对虾生长良好,起捕虾体长为11.0~13.0cm,产量达到2310.0~2557.5kg/hm^2。  相似文献   

17.
结合养殖经验,从池塘选择和准备、苗种放养、养殖管理及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8.
河口区斑节对虾三种淡化养殖模式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河口区斑节对虾(Penaeus mortodon)三种淡化养殖模式,在全封闭、半封闭与逐添换淡水的三种水质管理方式下,养殖管理的关键技术为:虾苗放养前需经6d以上淡化驯养至养殖池水盐度,待幼虾体长至4cm时,按日-均降盐度1.2%~1.6%的速率,逐步添加淡水,缓慢递降池水盐度,幼虾体长至8~l0cm时,幼虾可在近淡水(S≥0.55)水中养殖,但虾塘水质类型始终保持为海水类型(ClⅢ^Na);养殖周期内,池水处于高溶解氧状态。试验结果显示,在71~90d养殖周期内,斑节对虾生长良好,起捕虾体长为11.0~13.0cm,产量达到2310.0~2557.5kg/hm^2。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介绍罗氏沼虾和凡纳滨对虾生活习性及养殖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海南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池塘生态混养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养殖前的准备、苗种放养、日常管理、病害防治和收货等,针对海南热带地区两种虾的混养模式提出了相关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海南罗氏沼虾与凡纳滨对虾池塘生态高效混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淡水龙虾养殖效益,总结了近年来太仓市淡水小龙虾池塘生态养殖试验情况。通过生态原位修复、优质苗种选择、低密度放养、勤用微生物制剂等技术措施,可提高商品虾的规格和质量,再经品牌化包装,能实现产品提档升级,促进渔民增收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