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正2013年4月29日,英国卫报(The Guardian)发表了关于欧盟成员国由于发现新烟碱类农药对蜜蜂的严重伤害因而投票通过将限制这类农药在欧洲的应用。在新闻里提出了三种烟碱类农药(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与蜜蜂数量大量减少的关系最密切。紧接着不到半年,在2013年10月8日又有一家重要的欧盟食品安全机构以单位的名义在欧洲食品安全权威(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EFSA)刊物上发表了《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潜在发育神经毒性的科学意见》的科学论文,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中国科学报》在2013年12月19日第二版头条用"欧食品安全局对两种新烟碱亮红灯"的文章作了报道。在这篇长达51页的论文中,报道了这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种子包衣对花生的安全性和防治蛴螬的效果,采用砂培法,评价20℃和25℃下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和烯啶虫胺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以及对照药剂氟虫腈种子包衣对花生的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和25℃下,除烯啶虫胺外,其它3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种子包衣对花生出苗率无影响;与对照相比,吡虫啉等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花生幼苗的促进生长作用均不显著;氟虫腈种子包衣对花生出苗和幼苗生长无影响。两地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种子包衣的防虫效果和保果率差异不显著,其中噻虫胺的防虫效果和保果率均最高,在两地田间防效分别为68.91%、71.60%,保果率达67.42%、72.50%。氟虫腈种子包衣对蛴螬的防虫效果和保果率显著低于吡虫啉和噻虫胺。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和氟虫腈种子包衣显著提高花生荚果产量。吡虫啉、噻虫嗪和噻虫胺有效成分剂量均为140g/100kg种子,对花生安全,且对蛴螬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不同杀虫剂对花生蚜毒力及拌种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噻虫胺等9种杀虫剂对花生蚜虫的毒力和拌种处理对花生蚜虫的控制效果,采用浸渍法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进行了盆栽和田间药剂拌种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新烟碱类噻虫胺、吡虫啉、啶虫脒和噻虫嗪对蚜虫的毒力最高,其毒力分别是毒死蜱的49.2、40.7、26.6和26.1倍;其次是吡蚜酮、高效氯氰菊酯和氯氟氰菊酯,哒螨灵的毒力是毒死蜱的3.9倍。盆栽药剂拌种处理后50d,噻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对花生蚜的防效达仍在89%以上。田间拌种处理后25d,噻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对蚜虫的防效均达100%,药后45d防效达87.07%~92.67%,其中以噻虫胺防效最高,而对照药剂毒死蜱几乎无控制效果。采用新烟碱类药剂噻虫胺、噻虫嗪和吡虫啉拌种,对花生苗期蚜虫控制效果优异,并可有效控制地下害虫,且对天敌保护作用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市场上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作用特性,为选择对口药剂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药剂和10种其他类型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结果】1)杀虫活性:不同杀虫剂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烯啶虫胺、噻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环氧虫啶活性最好,其次为哒嗪硫磷、乙基多杀菌素、吡蚜酮、异丙威,阿维菌素;其余药剂中噻虫嗪、甲维盐、氟啶虫酰胺对2~3龄若虫有一定活性而对4~5龄虫活性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啉、啶虫脒、氯噻啉对两种虫态的活性均较差。2)速效性:毒死蜱、哒嗪硫磷的速效性最好,异丙威、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等次之,吡蚜酮最差。3)持效性: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持效期>15 d,其中吡蚜酮最好,药后0、5和10 d连续3批接的试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4)成虫: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雌雄成虫均有效,类似于若虫。5)卵: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对卵及孵化的若虫均有效;吡蚜酮、环氧虫啶、异丙威等无明显杀卵活性,但吡蚜酮对孵化若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结论】19种药剂中,适于褐飞虱防治的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哒嗪硫磷、异丙威共9种。其中,吡蚜酮持效性最佳且对卵之外各虫态活性较好,但速效性最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和环氧虫啶等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突出,且前三者对各虫态均有效。氟啶虫胺腈杀虫活性和速效性均好,但持效性差于新烟碱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可单独或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防治褐飞虱,其中毒死蜱速效性最好,适合于大虫量时快速压低虫量。异丙威杀虫活性弱于新烟碱类,但速效性强于新烟碱类药剂,适合与吡蚜酮等混用或复配。此外,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的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对褐飞虱有一定活性,适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褐飞虱。而其余药剂如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7种药剂不适用于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市场上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作用特性,为选择对口药剂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药剂和10种其他类型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结果】1)杀虫活性:不同杀虫剂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烯啶虫胺、噻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环氧虫啶活性最好,其次为哒嗪硫磷、乙基多杀菌素、吡蚜酮、异丙威,阿维菌素;其余药剂中噻虫嗪、甲维盐、氟啶虫酰胺对2~3龄若虫有一定活性而对4~5龄虫活性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啉、啶虫脒、氯噻啉对两种虫态的活性均较差。2)速效性:毒死蜱、哒嗪硫磷的速效性最好,异丙威、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等次之,吡蚜酮最差。3)持效性: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持效期>15d,其中吡蚜酮最好,药后0、5和10 d连续3批接的试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4)成虫: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雌雄成虫均有效,类似于若虫。5)卵: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对卵及孵化的若虫均有效;吡蚜酮、环氧虫啶、异丙威等无明显杀卵活性,但吡蚜酮对孵化若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结论】19种药剂中,适于褐飞虱防治的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哒嗪硫磷、异丙威共9种。其中,吡蚜酮持效性最佳且对卵之外各虫态活性较好,但速效性最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和环氧虫啶等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突出,且前三者对各虫态均有效。氟啶虫胺腈杀虫活性和速效性均好,但持效性差于新烟碱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可单独或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防治褐飞虱,其中毒死蜱速效性最好,适合于大虫量时快速压低虫量。异丙威杀虫活性弱于新烟碱类,但速效性强于新烟碱类药剂,适合与吡蚜酮等混用或复配。此外,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的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对褐飞虱有一定活性,适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褐飞虱。而其余药剂如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7种药剂不适用于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市场上常用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作用特性,为选择对口药剂进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稻苗浸渍法,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9种新烟碱类药剂和10种其他类型杀虫剂对褐飞虱不同虫态的杀虫活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结果】 1)杀虫活性:不同杀虫剂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烯啶虫胺、噻虫胺、毒死蜱、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环氧虫啶活性最好,其次为哒嗪硫磷、乙基多杀菌素、吡蚜酮、异丙威,阿维菌素;其余药剂中噻虫嗪、甲维盐、氟啶虫酰胺对2~3龄若虫有一定活性而对4~5龄虫活性差,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啉、啶虫脒、氯噻啉对两种虫态的活性均较差。2)速效性:毒死蜱、哒嗪硫磷的速效性最好,异丙威、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等次之,吡蚜酮最差。3)持效性:吡蚜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持效期>15 d,其中吡蚜酮最好,药后0、5和10 d连续3批接的试虫死亡率无显著差异。4)成虫: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毒死蜱、异丙威、吡蚜酮对雌雄成虫均有效,类似于若虫。5)卵:毒死蜱、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噻虫胺对卵及孵化的若虫均有效;吡蚜酮、环氧虫啶、异丙威等无明显杀卵活性,但吡蚜酮对孵化若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结论】 19种药剂中,适于褐飞虱防治的有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噻虫胺、环氧虫啶、氟啶虫胺腈、毒死蜱、哒嗪硫磷、异丙威共9种。其中,吡蚜酮持效性最佳且对卵之外各虫态活性较好,但速效性最差。呋虫胺、烯啶虫胺、噻虫胺和环氧虫啶等的速效性、持效性均较突出,且前三者对各虫态均有效。氟啶虫胺腈杀虫活性和速效性均好,但持效性差于新烟碱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可单独或在防治其他害虫时兼防治褐飞虱,其中毒死蜱速效性最好,适合于大虫量时快速压低虫量。异丙威杀虫活性弱于新烟碱类,但速效性强于新烟碱类药剂,适合与吡蚜酮等混用或复配。此外,用于鳞翅目害虫防治的乙基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对褐飞虱有一定活性,适合防治其他害虫时兼治褐飞虱。而其余药剂如吡虫啉、噻嗪酮、噻虫嗪等7种药剂不适用于褐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褐飞虱对氟虫腈和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2006-2008年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主要水稻种植区大田褐飞虱种群对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新烟碱类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噻嗪酮)的抗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褐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水平随其迁飞途径而出现急剧上升态势,其中,从我国南方稻区迁入长江中下游流域等6省10地种群和回迁至广东韶山、深圳两种群对氟虫腈抗性分别上升至中等水平抗性(15.0~32.5倍)和高水平抗性(66.9~73.7倍),明显高于2006年5省6地(2.6~5.8倍)和2007年9省11地(3.2~8.4倍)大田褐飞虱种群的抗性水平。上述结果预示2009年、2010年两年在全国稻区可能暴发褐飞虱对氟虫腈更高水平的抗性。自从2005年10-11月褐飞虱对新烟碱类的吡虫啉产生极高水平抗性(277~811倍)以来,近3年来抗性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仍处于高水平-极高水平抗性阶段,其中,2008年我国8省13地褐飞虱种群的抗性仍高达210.1~381.7倍。褐飞虱对其他的新烟碱类药剂噻虫嗪、烯啶虫胺和呋虫胺的抗性水平分别为2.0~15.8、0.7~4.8和0.6~2.8倍。褐飞虱对噻嗪酮为敏感到中等水平抗性(3.0~11.9倍)。近几年来大量、广泛使用氟虫腈防治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两类迁飞性害虫是褐飞虱对其暴发抗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及时制定全国范围防治两类迁飞性害虫的交替轮换用药抗性治理对策方案,才能延缓褐飞虱抗性的再次暴发。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20%噻虫胺悬浮剂、30%辛硫磷微囊悬浮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5种药剂对花生拌种受土壤温湿度影响的安全性,本文采用小杯法测定了5种药剂拌种在不同土壤温湿度条件下对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在25℃、30℃下,吡虫啉、噻虫胺、噻虫嗪、毒死蜱使用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在60%和80%土壤相对湿度下对花生安全性均较高,出苗率均在85%以上,并且新烟碱类药剂吡虫啉、噻虫胺、噻虫嗪对花生地下根茎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辛硫磷田间推荐剂量拌种对花生出苗有轻微抑制作用。当5种药剂使用加倍推荐剂量拌种时,在25℃和30℃条件下,除吡虫啉和噻虫胺外,其余3种药剂在60%土壤相对湿度下均不同程度抑制花生出苗和生长,其中噻虫嗪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在80%土壤相对湿度下,5种药剂均显著抑制了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因此在生产中不能随意增加拌种剂的用量,并注意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防治甘蔗粉蚧的杀虫剂,在广西两个蔗区进行了不同杀虫剂对新植(4个处理)和宿根(3个处理)甘蔗粉蚧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新植蔗应用300 g/L氯虫·噻虫嗪SC 1050 mL/hm2、40%溴酰·噻虫嗪FS 750 mL/hm2、10%吡虫啉WP 22.5 kg/hm2+90%杀虫单SP 6 kg/hm2三种...  相似文献   

10.
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的新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除部分源自被污染的环境外,其主要来源是直接施用化学农药.因此,茶叶中农药残留品种及含量的变迁与化学农药品种的衍化更新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早期在茶园中大量使用有机氯农药,导致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茶叶中高水平的六六六、DDT残留.有机氯农药被禁用之后,70年代开始在茶园主要使用毒性较低、降解较快的敌敌畏、马拉松、辛硫磷、乐果、杀螟松等有机磷农药防治虫害,代森锌、托布津和波尔多液等防治螨类和病害.80年代初又引进高效低残留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由于这类农药对害虫天敌的杀伤力强,并出现了抗药性等问题,至80年代末,茶园中开始使用第三代农药,如安全低毒、具选择性的昆虫生长调节剂扑虱灵和除虫脲.目前,我国茶园杀虫剂的品种已比较齐全,与化学防治最发达的国家日本相当,但杀螨、杀菌剂的开发进展缓慢,有的地区为了控制茶树螨害,不得不使用已禁用的三氯杀螨醇,加上茶园经营体制改革后,分散型农户在农药使用方面缺乏指导,在茶园中使用剧毒农药的事件屡有发生.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全国各地大量茶样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分析,试图阐述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演替趋势及存在问题,以揭示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新特点,探讨进一步控制农药残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茶叶卫生质量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国加入WTO已把日可待。长达十三年的复关谈判即将获得解决。在进入WTO后 ,我国面临着的是一个更为开放的市场 ,但竞争压力也随着增大。茶叶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出口农产品 ,但也是一种供略大于需的产品。因此对产品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以茶叶出口而言 ,当前最大的障碍是茶叶的卫生质量问题。茶叶的卫生质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农药残留 ;(2 )重金属 ;(3)有害细菌。1 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当前茶叶出口和内销中遇到的最大的卫生质量问题 ,特别是 1995年来针对我国即将入关在欧盟颁布的农产品中农药的新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 ,表现为…  相似文献   

12.
无人机喷雾防治棉蚜药剂筛选及助剂增效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寻找对棉花蚜虫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探索植保无人机喷雾防治棉蚜效果及助剂的增效作用。根据国家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在采用浸叶法对8种药剂室内生物测定基础上,应用大疆T16型四旋翼无人机及电动喷雾器在无棣县柳堡镇开展了棉伏蚜防治试验。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呋虫胺、噻虫嗪、联苯菊酯、螺虫乙酯对棉花伏蚜效果较好。选择这5种成分的剂型并添加助剂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0%(质量分数,下同)氟啶虫酰胺干悬浮剂(DF)+20%噻虫嗪悬浮剂(SC)、10%氟啶虫酰胺DF+20%呋虫胺SC、10%氟啶虫酰胺DF对棉花伏蚜防效较优。用量降低20%添加"无水快T"(每666.7 m2 30 g)的处理对棉伏蚜的防效与无助剂正常用量处理相当或更优。表明,无人机喷雾防治或添加助剂均能有效降低防治棉伏蚜的农药用量。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4)将于今年8月1日起开始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2)同时废止。新标准规定了387种农药在284种(类)食品中3650项限量指标,较2012年版标准新增加了65种农药、43种(类)食品、1357项限量指标。此次新发布标准涉及茶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适宜药剂,开展稻田常用农药对中华小长臂虾(Palaemonetes sinensis)的急性毒性测定。按照国家标准《GB/T 31270.21-2014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21部分:大型甲壳类生物毒性试验》方法进行。辽宁省稻田常用23种农药中,10%醚菊酯SC、60%吡蚜酮WG等2种农药,为高风险农药;50%噻嗪酮SC、5%阿维菌素EC、24%甲氧虫酰肼SC、10%溴氰虫酰胺OD、50%噻呋酰胺WG、30%稻瘟灵EC、50%嘧菌酯WG、9%吡唑醚菌酯CS以及70%戊唑醇WG等9种农药,为中风险农药;30%噻虫胺SC、30%噻虫嗪SC、20%氯虫苯甲酰胺SC、10%四氯虫酰胺SC、20%烯啶虫胺WP、8000 IU/mg苏云金杆菌SC、100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WP、35%三环唑SC、20%春雷霉素WG、2.4%井冈霉素AS、40%稻瘟酰胺SC和40%己唑醇SC等12种农药,为低风险农药。稻-虾生产田间推荐应用低风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5.
用薄层层析法检测茶叶中甲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农药残留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当前茶叶生产中常用的农药,其中的甲氰菊酯和氰戊菊酯两种农药,由于欧盟对其在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定甚严,甲氰菊酯为0.02mg/kg,氰戊菊酯为0.10mg/kg,使得这两种农药成为茶叶中超标较为严重的农药.通常采用气相色谱(ECD检测器)法检测甲氰菊酯和氰戊菊酯农药残留量,但对于田间和市场的快速筛选而言,薄层层析法仍是一种有效而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欧盟茶叶农残标准新变化和应对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最近,笔者收到欧盟有关方面寄来的欧盟2002年11月20日颁布的EU20762002标准文件和2003年3月14日颁布的20030052(COD)文件。这两个文件对欧盟及欧洲各国今后农残标准的走向和做法进行了限定,这预示了在未来的一个时期里农残标准将出现很大的变化。有些规定可能在近期就要开始实施。现将上述文件中与我国茶叶出口有关的内容作一介绍。一、新标准的主要内容从新文本中可看出有以下几点主要变化:1.在EU20762002文件中颁布了第一批320种农药清单,规定这些农药在2003年7月25日前停止在欧洲市场上架销售,对这类农药的MRL残留标准将暂时实…  相似文献   

17.
今年国外茶叶农残标准新动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今年二三月间,陆续收到了欧盟、德国和日本寄来的2003年茶叶农药MRL新标准。这些标准和2002年的标准相比有不少变动。现将主要内容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一、欧盟标准 欧盟2003年茶叶中农药MRL新标准在2002年12月16日颁布。这次颁布的茶叶中农药MRL标准共193项,比2001年7月25日颁布的标准中的134项又增加了59项,其中参照德国标准55项。值得注意的是,在193项标准中,有181项采用仪器最小检出量(LOD)作为标准,占总量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防治褐飞虱的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于2005-2006年, 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6类20余种杀虫剂对广西南宁、桂林,湖南常德和江苏南京褐飞虱种群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噻嗪酮、氟虫腈、噻虫嗪、烯啶虫胺、毒死蜱、异丙威、猛杀威、丁硫克百威等8种药剂对褐飞虱具有较高的毒力,可作为替代高毒药剂的候选品种。采用稻茎浸渍法对1个室内褐飞虱种群用吡虫啉筛选23代后,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从筛选前的200.1倍上升至筛选后的1298.5倍(上升了5.5倍);高抗吡虫啉的褐飞虱种群对氯噻啉、噻虫啉和啶虫脒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抗性,而对呋虫胺、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则无明显的交互抗性。 还讨论了褐飞虱的抗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现状,对比了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中涉及茶叶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与欧盟及日本制定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分析了中国与欧盟及日本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的差异,提出了我国茶园农药的使用和管控建议,以期为茶叶安全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稻飞虱对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及其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上最为重要的害虫之一,新烟碱类杀虫剂是当前广泛使用的稻飞虱防控药剂。但近年来稻飞虱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且日益严重,因此本文对稻飞虱4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抗性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因地制宜合理用药、合理复配延缓抗性以及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增效等治理稻飞虱抗药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