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地区的多食性和迁飞性害虫。自2019年初入侵我国以来已蔓延至21个省(市、自治区),对我国的玉米生产造成重大威胁。为探讨草地贪夜蛾的长效控制体系,我们考察了5种国内常见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寄生能力的影响,同时选择寄生能力较好的2种赤眼蜂进行了驯化培养。结果显示在供试赤眼蜂中,松毛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最强,平均单雌可寄生20粒卵;碧岭赤眼蜂次之,平均单雌可寄生9.6粒卵;玉米螟赤眼蜂几乎不能寄生,平均单雌仅为1粒卵。对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利用草地贪夜蛾卵驯化多代后发现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无显著变化,而碧岭赤眼蜂经过4代驯化后有明显的提高,由平均单雌寄生9.6粒卵提高至13.4粒。综上所述,供试的5种赤眼蜂均可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其中以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最强,通过多代驯化碧岭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具有提升的趋势,因此国内本土的赤眼蜂也具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产于美洲地区的多食性和迁飞性害虫。自2019年初入侵我国以来已蔓延至21个省(市、自治区),对我国的玉米生产造成重大威胁。为探讨草地贪夜蛾的长效控制体系,我们考察了5种国内常见的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寄生能力的影响,同时选择寄生能力较好的2种赤眼蜂进行了驯化培养。结果显示在供试赤眼蜂中,松毛虫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最强,平均单雌可寄生20粒卵;碧岭赤眼蜂次之,平均单雌可寄生9.6粒卵;玉米螟赤眼蜂几乎不能寄生,平均单雌仅为1粒卵。对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利用草地贪夜蛾卵驯化多代后发现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无显著变化,而碧岭赤眼蜂经过4代驯化后有明显的提高,由平均单雌寄生9.6粒卵提高至13.4粒。综上所述,供试的5种赤眼蜂均可寄生草地贪夜蛾卵,其中以松毛虫赤眼蜂和碧岭赤眼蜂的寄生能力最强,通过多代驯化碧岭赤眼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具有提升的趋势,因此国内本土的赤眼蜂也具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三种赤眼蜂对灰白蚕蛾的卵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灰白蚕蛾Ocinara varia.是近年来华南地区为害较严重的园林害虫,为筛选有效防治灰白蚕蛾的赤眼蜂种,在室内条件下比较了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和暗黑赤眼蜂T.euproctidis对不同卵龄灰白蚕蛾卵的寄生能力和适应能力.结果显示,随寄主卵龄的增加松毛虫赤眼蜂和暗黑赤眼蜂寄生卵数均呈下降趋势,且都在灰白蚕蛾卵龄为6h的卵上寄生卵数最多,分别为15.90粒/雌和12.20粒/雌;而短管赤眼蜂的寄生卵数随寄主卵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卵龄为24 h时达最高,为8.25粒/雌;在各卵龄段,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卵数均比其它2种蜂多;当寄主卵龄超过72 h时,3种赤眼蜂的寄生卵数均显著下降.3种赤眼蜂在寄生卵龄为6h的寄生卵上羽化率最高,当卵龄超过72 h时,其羽化率均显著下降.松毛虫赤眼蜂和暗黑赤眼蜂对6h卵龄的灰白蚕蛾卵致死能力最强,而短管赤眼蜂对24 h卵龄的灰白蚕蛾卵致死能力最强.综合分析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在灰白蚕蛾卵上的寄生能力和适应能力最好,是灰白蚕蛾的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4.
暗黑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检验暗黑赤眼蜂Trichogramma pintoi Voegele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Busck)卵的寄生效果,在室内条件下,以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为对照,比较暗黑赤眼蜂对其自然寄主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和非自然寄主梨小食心虫的寄生效果。暗黑赤眼蜂与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率和在被寄生卵中的羽化率差异均不显著。暗黑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率显著高于对棉铃虫卵的寄生率;在15、45、60和75粒卵/管条件下,暗黑赤眼蜂寄生梨小食心虫和棉铃虫卵后羽化率差异不显著,但在30和90粒卵/管条件下,羽化率差异显著。拟合分析显示,暗黑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对梨小食心虫卵的寄生符合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圆盘方程,说明暗黑赤眼蜂是一种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潜在寄生蜂。  相似文献   

5.
赤眼蜂是农林业生产中应用最广的一类重要卵寄生性天敌昆虫。为评估其对桃蛀螟卵的寄生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赤眼蜂品系对桃蛀螟卵的功能反应以及自身的干扰反应。结果表明:供试的松毛虫赤眼蜂(TD-SD和TD-XJ)和玉米螟赤眼蜂(TO-SD和TO-JL)对桃蛀螟卵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型模型,对桃蛀螟卵均有一定寄生能力。其中TD-XJ品系的a/Th值最大,为19.22,对桃蛀螟卵的寄生能力最强。从功能反应参数的比较中发现,TO-SD、TD-SD、TO-JL和TD-XJ品系赤眼蜂对桃蛀螟卵的寄生上限分别为25.4粒、35.3粒、24.6粒和35.0粒。4个赤眼蜂品系在寄生桃蛀螟卵的过程中均存在自身密度干扰效应。随赤眼蜂密度的增加,其对桃蛀螟卵的寄生率在不断上升,但其对寄主的寻找效应却在不断下降。其中TD-XJ品系对桃蛀螟卵的寻找参数最大,为0.2931。由此可看出,供试的松毛虫赤眼蜂TD-XJ品系对桃蛀螟卵的控制潜能最高。  相似文献   

6.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可寄生多种农林害虫的卵,是最重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之一。为评估其对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卵的寄生潜能和效果,本文首先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对不同密度灰茶尺蠖卵的功能反应以及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继而测定了松毛虫赤眼蜂在室内网笼和田间条件下对灰茶尺蠖卵的寄生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灰茶尺蠖卵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型模型,瞬时攻击率为1.3179,寄生1粒灰茶尺蠖卵所需的时间为0.0352 h,寄生上限为28.43粒/雌。松毛虫赤眼蜂在寄生灰茶尺蠖卵的过程中存在着自身密度的干扰效应,即其对灰茶尺蠖卵的寄生率随赤眼蜂密度的增加而升高,但赤眼蜂的发现域相应减小。在室内网笼中,松毛虫赤眼蜂对灰茶尺蠖卵的寄生率为25.94%;在茶园中,松毛虫赤眼蜂对灰茶尺蠖卵的寄生率为37.00%。综上,松毛虫赤眼蜂对灰茶尺蠖卵具有较好的寄生潜能,这一结果为田间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灰茶尺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比较了麦蛾卵龄对亚洲玉米螟赤眼蜂寄生以及其后代羽化率、雌蜂率、寿命和生殖力等质量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仅供给单一卵龄寄主卵的条件下,玉米螟赤眼蜂对发育48 h以后的麦蛾卵寄生率显著降低,但在蜂卵比1:40的条件下,对卵龄48~84 h的麦蛾卵仍有不低于68.61%的寄生率,对卵龄84~96 h的麦蛾卵寄生率可达57.53%,表现出较好的寄生能力。在同时供给赤眼蜂不同卵龄寄主卵使其有选择寄生的条件下,玉米螟赤眼蜂对发育60 h以后的麦蛾卵寄生选择性显著下降,在总蜂卵比1:80的条件下,对卵龄60~72 h,卵的寄生比例达到总寄生卵数的9.13%,显著低于对卵龄低于36 h的3组卵的寄生比例,而对卵龄72~84 h、84~96 h两组卵的寄生比例则进一步降至6.46%和3.39%,显著低于卵龄60 h以内的所有处理组。对玉米螟赤眼蜂后代质量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寄生不同卵龄麦蛾卵的赤眼蜂在试验条件下羽化率均高于95%,且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寄生在卵龄2~12 h和12~24 h麦蛾卵内羽化的赤眼蜂雌蜂率分别为71.94%和71.40%,显著低于卵龄48 h以上各组卵内的羽化的赤眼蜂78.45%~79.79%的雌蜂率;随着寄主卵龄的增长,所羽化的赤眼蜂成蜂寿命呈下降趋势,且寄生卵龄高于60 h,寄主卵发育羽化的赤眼蜂成蜂平均存活时间降至5.3 d以下,显著低于卵龄2~12 h组6.4 d的存活时间;寄生在不同卵龄麦蛾卵上羽化的玉米螟赤眼蜂雌蜂生殖力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对麦蛾卵的龄期有较广的选择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赤眼蜂寄主偏爱可塑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种赤眼蜂寄主选择性和寄生能力的实验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卵的寄主选择性和寄生能力最弱,其次为拟澳洲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最强,寄主偏爱可塑性实验结果表明、对玉米螟卵选择性和寄生能力较弱的拟澳洲赤眼蜂,其寄主的低偏爱性是可塑的;而对玉米螟卵选择性和寄生能力较强的玉米螟赤眼蜂,在亚洲玉米螟卵繁殖几代后,其寄生能力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是目前严重威胁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重大入侵害虫。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是草地贪夜蛾原产地重要天敌。我国早在1979年便已引进短管赤眼蜂,但尚未大规模应用。利用短期冷藏替代寄主卵繁育赤眼蜂等天敌可延长其"货架期"。为明确短期冷藏米蛾卵对短管赤眼蜂质量及防控效能的影响,本文研究了米蛾卵在4℃下冷藏0 d(对照)、7 d和14 d后育出的短管赤眼蜂子代的发育历期、羽化率、个体大小、繁殖力、耐饥饿时间及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室内寄生率。结果表明:短时冷藏的米蛾卵对育出的短管赤眼蜂质量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繁殖力下降和个体偏小,但其发育历期、羽化率和耐饥饿能力不受影响。冷藏7 d的米蛾卵育出的子代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冷藏14 d的米蛾卵育出的子代蜂对草地贪夜蛾卵的寄生能力明显衰退。本研究说明,米蛾卵冷藏7 d对育出的短管赤眼蜂寄生草地贪夜蛾卵的效能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将为以米蛾卵作为替代寄主大规模繁育短管赤眼蜂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荔蝽卵平腹小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种间对寄主竞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以人工卵和柞蚕卵为寄主,观察荔蝽卵平腹小蜂 Anastatus japonicus(简称平腹小蜂)和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简称赤眼蜂)种间对寄主的竞争情况。实验表明:平腹小蜂寄生后两天内接赤眼蜂,在接蜂时间间隔为0天,一天和两天时,含赤眼蜂的寄生卵分别占53.66%、46.11%和47.20%;含平腹小蜂的寄生卵分别占27.09%、28.53%和23.08%;含两种蜂的寄生卵分别占19.25%、25.36%和29.72%。若两种蜂接蜂时间间隔为四天和八天时,含赤眼蜂的寄生卵分别降为15.79%和11.88%;而含平腹小蜂的寄生卵分别增加至48.35%和52.15%;含两种蜂的寄生卵比例也有所增加,分别占35.86%和35.15%。弱者不能完成发育而在出蜂前死亡,强者也难繁殖出正常的后代。实验室繁殖时应避免两种蜂混杂而降低出蜂质量。过寄生也会使平腹小蜂幼虫产生种内竞争现象,同龄幼虫以二龄期竞争最为激烈;不同龄期则因一龄幼虫行动活跃,利用长而硬的刺毛刺伤二龄甚至三龄幼虫而成为营养争夺的胜利者。过寄生虽然可以正常出蜂但已经造成寄生卵的浪费。生产实践中应控制正常的蜂卵比,减少这种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