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针对淮北地区大豆育种及生产实际,结合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实际情况,总结归纳了本地区大豆高产、稳产、节本的适用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提出了当前育种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油82~10的应用及高蛋白高产育种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夏大豆高蛋白中间材料中油82~10作高蛋白基因源,育成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及高蛋白品系.育种实践证明,选择低纬度地区的夏大豆品种(系)作高蛋白基因源,创造高蛋白中间材料,采用本地丰产材料进行修饰回交,是高蛋白、高产大豆育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美国大豆遗传育种整体水平居世界领先行列,阿肯色州是美国南方大豆主产区,阿肯色大学大豆遗传育种居美国公立大豆育种机构领先行列。文中首先对阿肯色州大豆生产作简要介绍,而后系统介绍阿肯色大学大豆育种项目试验站设置、杂交组合配置、低世代推进、单株选拔、株行选拔、产量比较试验、区域试验、种子纯化、扩繁和生产的详细情况;并介绍了阿肯色大学大豆育种信息化、规范化的管理操作特征;最后总结出阿肯色大学大豆育种目标明确、多地点大规模育种模式对我国大豆育种的启示。为国内同行了解美国公立机构大豆育种情况提供信息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夏大豆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河南省1985~2005年间通过国审的16个大豆品种,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产量、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农艺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γ=0.69**)、单株荚数(γ=0.69**),百粒重(γ=0.65**)分别极显著正相关,且株高、单株荚数和百粒重三者之间相互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农艺指标之间相关均不显著.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序分别为单株荚数(0.7534)株高(0.7449)百粒重(0.7375)生育期(0.6981)分枝数(0.6517),百粒重(0.67979)株高(0.67743)分枝数(0.65838)单株荚数(0.64921)生育期(0.62917),生育期(0.67170)百粒重(0.65976)株高(0.65568)单株荚数(0.63310)分枝数(0.60824).表明在河南省生态条件下,夏大豆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为:选择单株荚数多、植株较高的品种(系),同时加强对百粒重的选择,而对生育期和分枝数的选择可适当放宽要求.通过农艺性状的选择对优质育种有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实现优质育种和高产育种协调统一的困难较大.  相似文献   

5.
大豆农艺及产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大豆高产试验示范与配套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大豆诸多形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找出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性状因子,为高产育种、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生产上运用的3个主栽大豆品种、4种施肥模式与用量、正常生产田密度条件下产生的形态指标及产量差异,分析了大豆植株形态性状指标的主成分,结合产量相关性分析,从中找出产量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在大豆植株18个农艺和产量性状中,4粒荚数和分枝数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70.15%和68.71%.认为通过更换品种、改善施肥等栽培措施,这些性状具有较大的改进余地,也可以作为育种选择的性状;而百粒重、主茎节数、每荚粒数和经济系数变异较小,其系数仅在3.82%~7.36%之间,改进余地较小;株高、结荚部位、有效荚数等其它性状变异中等,变异系数在11.54%~24.69%之间,也有一定的改进余地.产量与单株粒数、地上干重、有效荚数、3粒荚数、4粒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经济系数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将大豆植株18个性状指标通过SAS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性状可归纳为产量性状因子、株高性状因子、荚数性状因子和主茎节数性状因子等4个综合指标.这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6.85%,基本可以反映大豆在正常密度条件下,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状况.育种上需加强生物量大、3粒荚和4粒荚数多、结荚节位低的性状选择;栽培上需注重采取相应的促进生物量增长、降低结荚节位的促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豆有性杂交亲本的选择和利用是大豆高产育种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几个方面的论述,并以此为基础叙述了杂交育种的优良种质的主要来源,旨在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一、利用东北春大豆作亲本吉林农大邓劭华(1991)通过对东北大豆品种资源的遗传研究认...  相似文献   

7.
通过计算机模拟大豆300—500kg/667m^2的超高产,寻优计算了形成产量因子的超高产频率,分析了不同超高产途径单株选择的重点性状,结合育种实践讨论了超高产品种单株选择指标,提出了分类选择的策略,旨为超高产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三个蛋白质含量改良群体为材料研究了在蛋白质含量选择之后,产量的选择潜势和选择方法。结果表明:三个大豆蛋白质含量改良群体的产量均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和选择潜势。群体中产量与蛋白质含量之间的相关不显著,表明在大豆高蛋白质含量育种中先进行蛋白质含量的改良再进行产量选择是一种可行的策略。在产量改进的选择中,株行世代直接选择的实际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玉米套作大豆模式复合群体高产高效优化配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大豆品种南豆12,在玉米套作大豆模式下,对影响玉米套作大豆复合群体产量效益的带宽比、播期、群体配置3个主要因子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窄行40 cm、宽行160 cm为玉米套作大豆最优带宽配置;在与早熟和中熟玉米套作时,6月18日是南豆12获得高产的最适播期,与迟熟玉米套作时,6月26日是南豆12获得高产的最适播期,玉米套作南豆12的适宜播种期以玉豆共生期控制在42 d以内为宜;玉米6万株.hm-2、大豆9.9万株.hm-2是玉豆两季作物双高产高效的最优复合群体配置。  相似文献   

10.
实验于1986—1987年在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进行。1986年用高光效品系和高产品种共6个,1987年用高光效育种培育出的品系及常规育种培育出的高产品种系(22)个。两年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在结荚期(R_4)用岛津ASSA—1610型植物同化测定仪,室内离体测定表现光合速率,收获时再对品种(系)每重复连续选择10株测定其表观收获指数,实收8.4m~2测产。  相似文献   

11.
许多研究表明,世界大豆品种产量随着育成年代呈显著增加,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围育成大豆品种的产量增加幅度有放缓和停止不前的变化趋势.说明以农艺性状为选择目标的常规育种其品种的产量潜力已受到限制.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育种目标和计划.大豆育种工作者在对大豆晶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定向改良时,并没有考虑生理性状的改良,也不清楚生理性状发生了哪些变化.许多研究表明,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其生理性状也发生了变化,并与产量呈密切相关.对1923年至2005年间育成的40个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研究表明,生理性状与产量和农艺性状相比,其改善的幅度较小,说明大豆生理性状的遗传改良孕育着巨大的产量潜力.建立以生理性状为目标的育种程序,定向改变大豆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是提升当前我国大豆育种水平.实现产量突破的重要途径.总结作者及课题绀成员近几年来埘吉林省1923年以来育成的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认为大豆叶片的光合能力、表观叶肉导度、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瘤的数量具有作为高产品种选择指标的价值,有待于对其进行选择成本、可靠性、关联性和可替代性进行研究,用于高产大豆品种的选育和改良计划.  相似文献   

12.
加工条件对豆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明晶  魏益民 《大豆科学》2003,22(3):227-229
大豆品种及一些重要的加工条件对豆腐得率和品质均有着重要的影响;豆腐得率和品质不但与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有关,而且与蛋白质的化学组成有关。浸泡条件、凝固条件甚至滤渣方式也对豆腐的生产有影响。弄清楚这些因素与豆腐生产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对豆腐生产者选择大豆原料、提高豆腐得率、改善豆腐质构以及实现豆腐生产的自动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根据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相关资料,对影响豆腐产量和品质的因素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3.
安徽大豆高蛋白育种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安徽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具有形成大豆高蛋白的最佳气候条件,近二十年通过亲本拓宽、人工诱变、相关选择及异地生态筛选等方法,育成了十多个高蛋白高产大豆新品种;提出了适时早播和鼓粒期灌水等栽培措施,可获蛋白质性状稳定的优质大豆籽粒产品。  相似文献   

14.
在与玉米套作条件下,对33份大豆材料的农艺及产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套作大豆平均株高122.98cm,主茎节数较少,单个节间较长;分枝对于套作大豆产量形成极为重要,参试材料平均分枝数为5.05个,分枝粒重占单株粒重81.1%;相关分析表明,套作大豆产量与分枝粒重、最高分枝高、有效分枝数、平均分枝长度、生育期(天)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和营养生长期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分枝因子、主茎因子、产量因子和结荚因子等四个因子对对变异的贡献率达77.28%。本文研究结果可为生产上套作大豆专用品种筛选和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铁丰系列大豆的育种及品种推广历程的对比,揭示了铁岭大豆所在不同历史阶段育成品种的推广面积、产量、品质以及亲本选配方面的发展趋势。我们发现不同阶段代表品种推广面积水平相当,基本保持在50万hm2左右;大豆单产上有了明显提高,第一阶段代表品种平均产量为1785 kg/hm2,第二阶段代表品种平均产量为2550 kg/hm2,第三阶段代表品种平均产量为2956 kg/hm2;品质方面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脂肪含量显著提高,目前高油品种数量占育成品种的75%;亲本选配最初以农家品种为主,现在注重选择集丰产、优质、抗逆为一体的中间材料,同时含有国外大豆血缘的材料为亲本。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及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黑龙江省和黄淮海地区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荚比、三四粒荚数、每节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脂肪含量等性状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倒伏性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各地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在于抗倒伏性显著增强,单株粒重提高,每节荚数、每荚粒数增多,粒重增大,茎杆增粗,株高降低。  相似文献   

17.
控制重迎茬大豆减产农艺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1994 ̄1996年在黑龙江省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西部风沙干旱土区,北部高寒黑土区,中部和南部黑土区进行了对抗重迎茬大豆品种筛选,控制重迎茬减产农艺措施和有效制剂试验研究。通过三年五个生态区试验,筛选出一批适合各区种植,耐抗重迎茬大豆土传奶部病虫害、丰产性好的品种,如嫩丰15、抗线1号、合丰35、黑农39、黑交92-1544和绥农10、黑农35等。缓解剂加施钾肥,增施有机肥,破垄夹肥和深公,多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GS濮豆6018大豆新品种的主要特性,增产效果,选育经过和育种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