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肉兔豆状囊尾蚴病的流行与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的幼虫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寄生于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均有发生,虽然很少引起死亡,但可使感染兔生长发育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容易继发其它疾病,对养兔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2.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的幼虫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病。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阳城县某兔场饲养的肉兔、獭兔,出现一种以腹胀、水泻、精神不振,后肢瘫痪为特征,并能引起死亡的疾病,经诊断的兔豆状囊尾蚴病。  相似文献   

4.
不同抗原在兔豆状囊尾蚴病血清学诊断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首次应用兔三状囊尾蚴的囊液分馏物和猪细颈囊尾蚴的囊液作抗原,同兔豆状囊尾蚴的囊液和头节、囊壁抗原,用炭凝集试验检测了兔豆状囊尾蚴病的阳性血清及阴性血清,分析、比较了各种抗原诊断兔豆状囊尾蚴病的应用效果。结果:兔豆状囊尾蚴囊液通过葡聚糖凝胶G-200过柱,所得第二峰蛋白抗原性最强,特异性最好,阳性符合率最高;其次是兔豆状囊尾蚴的液囊抗原;猪细颈囊尾蚴囊液抗原性,特异性都较上两种抗原低,但对兔体内寄生10个以上豆状囊尾蚴的检出率还是较理想的;而免豆状囊尾蚴的头节、囊壁抗原性小,不能用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诊断兔豆状囊尾蚴病的不同血清学检查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兔豆状囊尾蚴的囊液作抗原,用皮内变态应、琼脂双向扩散试验、对流兔疫电泳、炭凝集试验、胶乳凝集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了兔三状囊尾蚴病的阳性血清及阴性血清.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在诊断兔豆状囊尾蚴病的应用效果和价值.结果问接血凝试验的效果最好,其次是胶乳凝集试验、炭凝集试验.但三种方法检测效果差异不显著,都具有简便、早期、快速、敏感、准确等优点,均可在现地推广使用.而皮内变态反应、琼脂双向扩散试验、对流兔疫电泳的检出率低,不适合用于兔豆状囊尾蚴病的免疫学诊断.  相似文献   

6.
猪囊尾蚴病目前仍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本实验探讨猕猴能否寄生猪囊尾蚴及其在猴体内的寄生数量、分布部位及临床表现,为临床诊治囊虫患者提供参考,为人畜囊虫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供极宝贵的活体材料。分别给6只雄性猕猴人工定量(镜下计卵)接种猪带绦虫孕卵节片。生前用皮试酶标法检查,死后解剖,统计囊虫在不同解剖部位的寄生数目,并对部分猴用 MRI 对照检查脑部囊虫寄生部位与数目。人工感染猪带绦虫孕节的6只猕猴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存活期有所不同(79~1299d).  相似文献   

7.
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基础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1日龄商品代艾维菌公雏2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加酶组肉仔鸡42日龄平均体重提高6.63%(P<0.05);1~42日龄平均日增重提高6.77%(P<0.05);各阶段日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1~42日龄平均料重比下降9.18%(P<0.05);1~42日龄饲料成本下降1.83%(P>0.05);销售收入提高6.65%(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