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非致病的番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Sacc.)Snyder e Hansen]菌系F86—15经培养制成诱导菌菌剂,播种时用于浸种和沟施,可有效控制棉花枯萎病。在重病地区.经两年多点试验,其防效与多菌灵相当,比对照增产19.6%和20.3%。机理测试表明,诱导菌与挑战菌同时接种时,前者的接种量为后者的10倍,效果才明显。  相似文献   

2.
棉花枯萎病抗病性诱导物的筛选和有效间隔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1981年至1988年,研究了8种镰刀菌诱发感病棉株对棉枯萎病菌抗性的效应和诱导接种与激发接种间有效间隔天数。结果表明:参试的8种镰刀菌中,半裸镰刀菌(Fusarium scmitectum),黄色镰刀菌(F. culmorum),接骨木镰刀菌(F. sambucinum),拟枝孢镰刀菌(F. sporotrichioldes)诱发的棉株可明显提高对棉枯萎菌的抗性。而芬芳镰刀菌(F. redolens),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诱导的棉株其病指则高于对照。二次接种的最佳间隔天数为5天。  相似文献   

3.
 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是我国棉区的毁灭性病害之一。国内外除采用以抗病良种为主的综合防治外,新近还采用见效快的生物和化学物质如乙磷铝(Phosethy-AL)、氟乐灵(Trifluralin)诱导棉花对枯萎的抗性,我国占世界储量80%的稀土能促进棉花增产10%左右,能否诱导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4.
小麦对白粉菌的抗性和感病性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小麦白粉菌(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的无毒和有毒菌株,以3种接种顺序:1.先接无毒菌株,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接有毒菌株;2.无毒和有毒菌株同时接;3.和"1"相反,接种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小麦品种的幼苗或叶段,以研究小麦对白粉菌的诱导抗性和诱导感病性。结果表明:先接无毒菌株诱导的抗性最强;后接无毒菌株或无毒、有毒菌株同时接,当诱导菌(inducer)的密度很高时,也可以诱导出抗性,但较微弱;诱导的抗性随诱导菌的密度增高而增强;一经诱导,抗性可在被诱导部位维持到第6天;所使用的3种接种顺序都可以诱导小麦对白粉菌产生感病性,但较之诱导的抗性弱得多;在抗病性的诱导中,存在着小麦品种与诱导菌,或诱导菌与挑战菌(challenger)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无毒菌株可以通过诱导而获得在抗病品种上生长的毒性,但当缺少有毒菌株存在时,获得毒性即消失;没有发现所诱导的抗性具有系统传导性。  相似文献   

5.
 棉花枯萎病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vasinfectum)的侵染能激发起棉花对枯萎病的系统诱导抗性。不同品种间细胞壁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的积累量存在差异,抗病品种86-1细胞壁内HRGP含量明显高于感病品种邯14。HRGP积累与细胞壁木质化有一定相关性。不同生理小种枯萎菌对棉花细胞壁HRGP的诱导能力不同。作者认为,HRGP在寄主与病原相互作用的专化性识别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草酸青霉菌果胶酶诱导黄瓜抗黑星病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的固态发酵提取产物--果胶酶粗酶液诱导黄瓜对黑星病(Cladosporium cucumerinum)的抗性进行了研究。以果胶酶粗酶液喷雾处理4个感黑星病黄瓜品种的黄化苗,48 h后挑战接种黑星病菌孢子悬液,其中"中农5号"黄瓜品种表现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诱抗效果达62.51%。不同浓度果胶酶诱导处理黄瓜,发现果胶酶浓度在20 U/mL时,可导致黄瓜发病略高于对照;在40~200 U/mL浓度范围内,诱导效果较为明显。通过研究果胶酶诱导抗病的时效性,表明诱导处理前接种病菌或诱导处理后0、6 h接种的各处理病情指数与对照间没有差别,而诱导处理12~72 h后接种病菌的,果胶酶的诱导抗病效果均很明显,诱抗效果达29.64%~60.02%。实验还表明,随着挑战接种压力的增大,果胶酶的诱导抗病效果降低。果胶酶不能抑制黑星病菌孢子萌发,相反可以促进孢子萌发和芽管生长。  相似文献   

7.
AM真菌与西瓜枯萎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Gigaspora rosea Nicol.& Schenck、Glomusmosseae(Nicol.& Gerd.) Gerdemann & Trappe和Glomus versiforme(Karsten) Berch与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 f. sp. niveum)的关系。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能促进西瓜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加植株干重;显著减少根内和根围土壤中镰刀菌群体数量及其对根系的侵染率;降低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从而减轻西瓜枯萎病的危害。接种F.oxysporum f. sp. niveum能降低AM真菌对西瓜的侵染率,并且AM真菌与镰刀菌的不同接种时间和顺序影响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发展,证实AM真菌与镰刀菌存在竞争关系。另外,AM真菌对西瓜高感枯萎病品种的防治效果优于抗病品种,说明高感品种对菌根的依赖性较大。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陆地棉(Gossypium hisutum L.)不同棉花品种抗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 vasinfectum(AtK.) Snyd.et Hansen)的能力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生物拮抗菌Trichoderma harzianum(T22)处理对玉米(Mo17)实生苗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病原菌Colletrichonum graminicola的抗病性。试验结果表明:用拮抗菌T.harzianum处理后能明显地提高玉米苗根系发育和叶片生长,显著的诱导玉米叶片和根系中防御相关的酶活性和蛋白含量。用病原菌C.graminicola接种玉米叶片后观测发现,处理的实生苗叶片上病斑直径明显小于不处理的对照。尽管拮抗菌T.harzianum诱导植物抗病性的作用已被证实,但该研究更进一步揭示了T.harzianum处理玉米种子后植株的抗性应答与促进实生苗根系发育和叶片生长,以及诱导抗性相关的酶。  相似文献   

10.
大丽轮枝菌蛋白激发子PevD1诱导棉花抗病性及作用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evD1是一种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分泌蛋白,具有激发烟草过敏反应(HR)和系统获得性抗病(SAR)的功能。为明确蛋白PevD1诱导棉花抗病性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纯化的PevD1诱导棉苗植株,检测棉苗对大丽轮枝菌的抗性及免疫应答反应。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PevD1重组蛋白不是棉花品种“新陆早42号”的致萎因子,叶片注射8 μg/mL PevD1蛋白诱导3 d后根部接种大丽轮枝菌,15 d后PevD1处理组病害减轻率达35.04%。PevD1能诱导棉花叶片抗性早期信号分子H2O2产生和NO积累,维管束细胞壁加厚、木质素和酚类物质的积累。另外,PevD1处理能提高防御酶PAL、POD和PPO活性,提高棉花抗性基因和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PAL、C4H1、4CL的转录水平。说明PevD1通过激发棉花免疫系统而提高抗病性,该研究不仅为利用PevD1蛋白激发子控制棉花黄萎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阐明棉花与大丽轮枝菌互作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棉株体内几种生化物质与抗枯萎病之间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棉花抗枯萎病品种86-1、陕1155,感病品种岱15、徐州142。在棉幼苗三叶期用采自河南王屯的棉枯萎菌7号小种接种,接种后12小时,各抗病品种的葡萄糖、核糖含量显著增加,而感病品种则相反。接种后抗病品种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峰出现早于感病品种,相对酶活值也高于感病品种。接种后抗病品种蛋白质含量出现先低后高趋势,感病品种则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木质素含量的增加与棉花品种抗病性存在正相关性。伴随着PAL活性的增加,木质素含量也迅速增加。结果表明,棉花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与PAL活性有密切关系,并通过代谢最终产物之一的木质素的增加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12.
拟粗壮螺旋线虫对棉花的致病力及其与棉枯萎病的复合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室测定结果:拟粗壮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 pseudorobusius)接种量在每100cm3土壤100~1000条的条件下,接种30天后棉苗生长量比无线虫对照苗显著降低(P<0.05)。抗枯萎品种86-1在单接枯萎菌无线虫处理中不发生枯萎病,在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接种量为每克土7.5×105孢子和线虫(每100cm3±500~1000条)组合处理中发病,棉苗枯萎病情指数与线虫接种量之间呈正相关(γ=0.97)。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防治线虫和枯萎病复合症用薰蒸剂棉隆每m28~14g处理土壤比用非薰蒸性杀线虫剂克百威(呋哺丹),丙线磷(益收宝)和克线磷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诱导棉花抗黄萎病的研究(2)尖孢镰刀菌的诱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不同作物上获得的16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分离物,用棉苗进行致萎力和致病力检测后,选出萎蔫指数和病情指数相对较低的F86-15、F86-12、Fa三个分离物分别诱导棉花对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的抗病性,以F86-15效果最好。测试结果表明,棉株经过尖孢镰刀菌诱导的,其根部类萜烯醛类物质含量比未诱导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用孢子萌芽法鉴定该物质的抑菌活性,证实对棉花黄萎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氟乐灵(Trifluralin)对棉花枯萎病的诱抗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棉花感病品种种植在含氟乐灵除草剂(2ppm)的育苗土中,能明显诱发棉苗对棉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vansinfectum)的抗性,抗病效果达70%。试验表明,该化合物无抑制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作用。经该化合物处理的棉苗受侵染率降低,病菌局限在子叶节以下。处理过的棉苗叶片蛋白图谱及薄层层析分析表明,氟乐灵除草剂诱发了棉苗产生新的抗菌物质。  相似文献   

15.
马存  张弘 《植物病理学报》1986,16(4):245-251
 枯萎病病株的级别(x)与单株皮棉产量损失百分率(y)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回归式表示:y=-1.1+24.74x
枯萎病田间群体病指(x)与皮棉产量损失百分率(y)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列回归式表示:y=-5.3851+0.9062x
病株相邻的健株有明显的补偿作用,病级越高补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对棉花抗枯萎病的诱导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棉花感病品种种入含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的育苗土中,移栽后能明显提高对棉枯萎病的抗性,效果达70%。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为非杀菌化合物。试验表明,该化合物对FOV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反而还能刺激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FOV对处理过的棉苗侵染率低,且只能侵染到子叶节以下。处理过的棉苗蛋白图谱与对照相比有3条带明显增强。这些都说明,二硝基苯胺类化合物处理诱导了棉苗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7.
提前接种非致病尖孢镰刀菌防治西瓜枯萎病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尖孢镰刀菌203株菌系接种在西瓜苗上,从中选出非致病尖孢镶刀菌系109个,分3个类群。用有促生作用,能在西瓜导管定殖的10个代表菌系提前接种,经温室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16和317菌系的防病效果最好。在土壤含枯萎菌量2%条件下,推迟发病7~10天。在土壤含病菌量0.01%条件下,接种后25天,交叉保护防效分别为34.6%和68.2%。防病效果随枯萎菌量的下降而提高。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棉田主要线虫类群对棉花枯萎病发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调查发现我省棉田的主要线虫类群有:植物外寄生线虫;小杆目线虫;具有吻针非植物寄生线虫等3种大类群。1985-1987年田间及温室盆栽试验,证明外寄生加洲螺旋线虫(Helicotylenchuscaliformicus)可加重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tium f.vasinfectum)对棉花的为害程度;小杆目线虫和具有吻针的非植物寄生线虫同棉花枯萎病菌无复合侵染作用。田间防治试验表明,杀线剂通过降低田间寄生线虫的数量,减轻棉花枯萎病的为害,而对棉花枯萎病菌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荸荠、棉花、西瓜、黄瓜、胡瓜、大豆、花生等12种寄主作物上获得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菌株20个,已知15个菌株分属于6个专化型。所有20个菌株在含有氯酸盐的培养基上产生抗氯酸盐的突变体,其突变体在以硝酸盐作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表现为无气生菌丝生长,即不能利用硝酸盐的突变株(nit),共获得nit突变株181个。同一专化型的nit突变株之间在以硝酸盐为氮源的培养基上配对时,在菌丝接触处可产生互补作用,即营养体亲和性,表现为旺盛气生菌丝生长。不同专化型的nit突变株之间则不能互补产生异核体而表现为非亲和性仍为突变型生长。每个菌株均获得能产生互补作用的nit突变株。根据营养体亲和性反应,20个菌株归入13个营养体亲和群(VCG),并显示出VCGs与菌株专化型之间的相关性。nit突变株在一般条件下是稳定的,而且某些nit株的亲和能力特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