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纯化的H9N2亚型禽流感尿囊液病毒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将免疫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是否对H5N1亚型AIV及NDV反应,筛选只针对H9N2亚型AIV的阳性细胞株,经克隆获得1株较高亲和力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4E7,用其制备的腹水ELISA效价达到2×105,Western-blotting证明单抗4E7经鉴定为针对75KD血凝素的单抗,HI效价为1:27,且不与新城疫病毒、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IgG亚型为IgG1。 相似文献
2.
3.
4.
通过血凝抑制(HI)和鸡胚中和试验(VN)证实,本实验室制备的抗禽流感H9M2单抗11A5和11B2株可特异性地抑制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特性,而与禽流感H5和H7亚型以及其他具有血凝性感染禽类的病毒(如新城疫等)不反应。两株单抗腹水HI效价均达到15Log2。中和试验表明:上述两株单抗均可有效抑制H9N2病毒在SPF鸡胚中的增殖,使病毒失去血凝活性.测得11A5和11B2株腹水对H9N2禽流感病毒的半数保护量分别为10^-3.35和10^-4.58。该单抗的研制成功对于进一步建立快速鉴别诊断禽流感H9亚型病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以禽流感病毒A/Chicken/Hubei/327/2004(H5N1)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血凝抑制试验筛选细胞培养上清,采用有限稀释法对阳性孔进行克隆,3次克隆后获得7株能稳定分泌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C4,1D4,1E12,2E11,4C12,4G2和5E12。细胞培养上清HI效价为24~27,腹水HI效价可达210~218。所有单抗与禽流感H7和H9亚型标准血凝抗原,新城疫病毒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无交叉反应。在细胞上的中和试验显示具有较高的中和效价,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可在禽流感流行病学的监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用纯化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对杂交瘤细胞及时筛选,阳性孔经3次有限稀释法克隆,成功获得3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H9亚型禽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3G8、2F6、5F2。间接ELISA方法检测,3株单克隆抗体的腹水间接ELISA效价达106以上。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AGGS-M1并转染于MDCK细胞,以用于腹水的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间接免疫荧光结果表明,3株单克隆抗体皆与真核表达蛋白M1反应。这些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后期研究M1蛋白在流感病毒复制与出芽过程中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9.
禽流感病毒基于其表面囊膜蛋白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表面抗原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亚型,各亚型之间变异较大,其中H5亚型为强毒之一,也是引发2004年世界禽流感暴发的主要血清亚型。我国现阶段具有检测禽流感病毒的一系列较成熟的诊断方法,包括病毒检测和抗体检测,其中病毒的检测对于禽流感的确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病毒检测的方法中,病毒分离需要的实验周期较长,难以达到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快速诊断的需要;RT—PCR方法常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且检测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10.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又名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急性败血性死亡到无症状带毒等多种病征为特点,鸡、火鸡、鸭、鹅和鹌鹑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1]。1878年Porroncito首先在意大利报道该病,1955年Schafer[2]首次证明禽流感病原是A型流感病毒,我国自1994年陈伯伦报道从鸡中分离到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后,以H9亚型为主的中低致病力禽流感广泛流行,但是有关H9亚型禽流感在西藏地区流行情况的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11.
禽流感病毒H7亚型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用核酸疫苗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三次克隆和间接ELISA筛选,获得ⅠA3、ⅠB3、ⅠC4和ⅠF7四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间接ELISA测定,单抗效价范围是:细胞培养上清1:160~1:640,腹水为1:5×104~1:4×105;经ELISA法测定,四种单克隆抗体仅与试验的H7病毒株反应,而不能与禽流感H5亚型病毒、禽流感H9亚型病毒等反应;单抗的亚类鉴定结果表明,ⅠA3、Ⅰ B3、ⅠC4分泌的抗体为IgG1亚类,ⅠF7分泌的抗体为IgG2b亚类. 相似文献
12.
以抗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JSD株鸡胚尿囊液免疫8周龄BALB/c小鼠,第4次免疫后取其脾淋巴细胞与SP2/0-Ag-14骨髓瘤细胞融合,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杂交瘤进行筛选,经3次亚克隆后,共获得4株针对血凝素(HA)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2D2、2C8、3D3和3D11。该4株单抗的小鼠腹水的HI效价在2^13~2^15,ELISA效价为1.2×10^5~5.1×10^5。亚类鉴定结果表明,2D2和3D11属于IgG1,2C8属于IgG3,3D3属于IgG2a亚类;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上述4株单抗仅与H5 AIV毒株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其他亚型AIV以及NDV、IBV和EDSV-76等病毒反应;鸡胚中和试验结果显示,4株单抗均具有较好的中和活性。本研究成功获得4株针对H5 AIVHA蛋白的特异性单抗,为临床H5 AIV的血清学监测及鉴定提供了必需的试剂。 相似文献
13.
抗禽流感病毒H5和H9亚型血凝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禽流感题H5和H9亚型病毒分别免疫Balh/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用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结果获得了6株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其中抗禽流感题亚型病毒血凝素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细胞株3株,分别命名为4B6、4A3、3H1;抗H9亚型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细胞株3株,命名为6E6、6B6和5B4。这些单克隆抗体小鼠腹水HI效价为2^13-15,细胞培养上清抗体HI效价为2^7-8。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这些单克隆抗体仅与试验的相应题或ID亚型病毒株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能与鸡新城疫病毒、鹅新城疫病毒、鹅腺病毒和鸡产蛋下降综禽征病毒(EDS76)等反应。实验室检测结果证明,应用这些单克隆抗体能在24h内迅速检测出相应的禽流感病毒。所有这些单克隆抗体将在禽流感的预警预报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制备抗H5N1禽流感病毒(AIV)的单克隆抗体(MAb),本研究以灭活的H5N1亚型A/Chickeen/Guangdong/S2261/2009(H5N1GD261)株免疫4周龄~6周龄BALB/c雌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经间接ELISA及HI筛选获得了3株能稳定分泌抗HA的MAb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A4、2F5和3D3.MAb亚类鉴定表明,2F5为IgM类,其它为IgG2a亚类,轻链均为k链.经血凝抑制检测,3株MAb均能与H5亚型的AIV结合,并具有较好的型广谱性. 相似文献
15.
16.
为建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本研究以差速离心法纯化H9N2亚型AIV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和HAT选择性培养;以H9N2亚型AIV感染MDCK细胞建立异源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通过对杂交瘤细胞的IPMA筛选和连续克隆化筛选鉴定抗H9N2亚型AIV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胶体金标记HA单克隆抗体,配对HA单克隆抗体和羊抗小鼠IgG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制备H9N2亚型AIV快速检测试纸条,测定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获得了11株稳定分泌抗H9N2亚型AI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单克隆抗体腹水IPMA效价在1.28×10-4至2.56×10-5之间。单克隆抗体3A2、5H6、6B8、7E10和9G12血凝抑制试验(HI)显示血凝抑制活性,其(HI)效价在6log2~9log2之间。单克隆抗体3A2、6B8和9G12在病毒中和试验中对H9N2亚型AIV有显著病毒中和活性,中和效价分别1∶6 400、1∶25 600和1∶25 6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该中和单克隆抗体识别HA蛋白线性抗原表位。利用配对单克隆抗体3A2和9G12研制的H9N2亚型AIV检测试纸条检测H9N2亚型AIV尿囊液的效价为9log2,灵敏度与经典血凝试验(HA)相当,与其他亚型AIV (H1、H3、H5、H7),以及新城疫病毒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相关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制备了具有病毒中和活性的抗H9N2亚型AIV单克隆抗体,并初步研制了H9N2亚型AIV检测试纸条,为H9N2亚型AIV新型疫苗研制和快速检测奠定良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18.
以H3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用血凝抑制试验(HI)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并克隆化。结果获得了4株针对H3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D7、1F9、5A4、5F5。这些单克隆抗体小鼠腹水HI效价为212~214。用H1、H6、H10亚型禽流感病毒各2株,H4、H5、H9和新城疫病毒(NDV)各1株进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这些单抗仅与H3亚型AIV发生特异性HI反应,而不与其他亚型AIV及NDV反应。用28株H3亚型禽流感病毒进行排谱试验,结果证明:4株单抗均具有广谱性,其中1F9、5A4、5F5与受试的28株H3亚型AIV均反应,而1D7只与其中的26株反应。以上单抗将为控制畜禽及人类的流感提供必需的诊断试剂。 相似文献
19.
以H4亚型AIV分离株A/鸭/扬州/185/2003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血凝抑制(HI)试验筛选并克隆后,获得能够稳定分泌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2C11、6E7、4C8和5C5。4株单抗腹水的HI效价在2~(12)~2~(15),单抗亚类均为IgG2a。4株单抗均能与感染了H4亚型AIV的MDCK细胞发生间接免疫荧光(IFA)反应。并且,均不与其他亚型AIV、NDV、IBV和EDS-76病毒发生HI反应。另外,4株单抗均能使病毒失去感染细胞的能力,显示出良好的中和特性。单抗HI反应谱表明,2C11、4C8、6E7和5C5分别可以抑制10株H4亚型AIV中9、8、7和7株病毒的血凝反应,且均不能抑制A/鸭/苏州/1/2002毒株的血凝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家禽》2017,(21)
1994年以来,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在中国广泛流行,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病毒已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和抗原多样性,但是对于其抗原性的演化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2014年H9N2亚型AIV分离株A/chicken/Jiangsu/TM118/2014制备针对其血凝素的单克隆抗体,共获得8株稳定分泌针对血凝素蛋白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4B6、3F2、6D11、6B5、1H6、1G6、2D11、3D2,腹水HI效价在2~(11)~2~(19)之间;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8株单克隆抗体仅特异针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而与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及其他感染家禽的常见病毒不反应;广谱性分析显示,6D11可以与所选毒株的绝大部分反应,其它7株与不同年代、不同谱系的反应性不同;8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感染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MDCK细胞特异性反应,呈现绿色荧光。本研究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可在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位点分析、流行病学监测及临床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