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吉林省中西部荒漠化土地治理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吉林省中西部土地荒漠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造成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提出了治理荒漠化土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疆土地荒漠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荒漠化系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新疆是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严重的省区。全区有80个县市,近1/2土地,约1000万人口,66.7万hm2农田遭受荒漠化危害。自然因素叠加人为因素,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正过程。新疆土地荒漠化的总趋势是“整体扩大,局部逆转”。为了防治世人关注的荒漠化,本文阐述了新疆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发展趋势,进行荒漠分区,并对新疆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提出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呼和浩特市2004年和2009年两期荒漠化、沙化土地监测数据及相关的资料进行统计,对呼和浩特市土地荒漠化、沙化动态变化做出定量的分析,同时,对呼和浩特市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现状及治理成效做出定性的评价,并从社会和自然因素方面对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进程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总体上处于治理与恶化相持阶段。  相似文献   

4.
青海高寒地区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荒漠化是全球性共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青海省是我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青海地处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被誉为"中华水塔",生态地位极其独特而重要,面积越来越多的荒漠化正对这里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不断蔓延的荒漠化不仅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约西部大开发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青海荒漠化现状、危害程度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防治荒漠化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辽宁省荒漠化土地的调查,分析了荒漠化土地的变化因素,并且提出治理措施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荒漠化是全球性共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青海省又是我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青海地处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被誉为“中华水塔”,生态地位极其独特而重要,而大面积越来越多的荒漠化正对这里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不断蔓延的荒漠化不仅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约西部大开发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该文通过对青海荒漠化现状、危害程度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防治荒漠化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荒漠化问题的由来、1977年以来几次全球性荒漠化评估和国际社会对荒漠化问题的争议。通过分析1977~1991年间全球防治荒漠化行动的失败原因和《荒漠化公约》面临的资金机制、履约机制、技术转让与传播和荒漠化评估指标与基准等主要问题,得出深入研究人为和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影响和全面评估全球荒漠化态势对促进2005年后全球履约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荒漠化不断加剧的趋势,向人类一次次敲响了警钟。目前,全球荒漠化总面积约3600万平方公里。而我国荒漠化面积267.4万平方公里,且以每年1.04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日前,国家林业局启动了第三次荒漠化监测,将对近5年来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的动态变化作出评估,监测结果可望于明年公布。近日,记者就防治荒漠化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总工程师杨维西。“荒漠化过程犹如一台天平,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和治理速度分别是天平两个托盘上的重物和砝码,它们的消长决定着天平的平衡,决定着荒漠化的趋势。”杨维西说,干旱是荒漠化发生的基础,没有干旱的气候条件,就没有荒漠化。即使没有人为活动的干扰,单纯的气候因素也可以造成荒漠化。但就目前的气候状况而言,尚不足以直接导致荒漠化过程的发生,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导致目前我国荒漠化扩展的主要因素。这就是说,如果导致荒漠化扩展的不合理人为活动不能得到遏制,那么治理力度再大,治理速度再快,也将被人为破坏的作用抵消,荒漠化扩展的趋势也就难以遏制。在谈到影响我国荒漠化未来走势的几个重要因素时,杨维西介绍说,首先,国民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理念的确立以及《防沙治沙法》...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荒漠化土地现状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辽宁省2009年和2014年两期荒漠化土地监测数据统计,对辽宁省荒漠化动态变化做出定量的分析,同时对辽宁省土地荒漠化现状及治理成效做出定性的评价,并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对荒漠化进程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省荒漠化土地有减少的趋势,但是局部加重现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内蒙古自治区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因素,防治现状,防治的重要内容,并提出荒漠化土地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漠化地区生态安全评价和防治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以甘肃省石羊河流域为例,构建了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提出了荒漠化防治的措施和建议。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生态安全居中,北部地区较差,绿洲面积、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利用是影响流域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流域生态安全和荒漠化现状的主要驱动力。为甘肃省其他地区的生态安全和荒漠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山西省荒漠化区域的概况,从自然和人为两大影响因素阐述了荒漠化的成因,其中人为因素起了主导作用。分析了山西省荒漠化的现状和治理成效,提出了实施生态移民、积极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注重应用科技成果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北方风蚀荒漠化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关于风蚀荒漠化土地的成因风蚀荒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类型 ,在我国分布约 1 60× 1 0 4 km2 。荒漠化是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 ,由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所致的干旱区、半干旱区及干旱的亚湿润区土地退化过程。因此 ,它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 2方面的影响。联合国曾对荒漠化地区 45个点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由于自然变化 (如气候变干 )引起的占 1 3%,其余 87%均属人为因素所致。中国科学院原沙漠研究所对现代风蚀荒漠化的成因类型做过详细的调查 ,结果表明 :在我国北方地区现代风蚀荒漠化土地中 ,94 5%为人为因素所致 ,其中水资源不合…  相似文献   

14.
张学全 《林业调查规划》2013,38(2):121-124,129
基于香格里拉县2009年荒漠化调查成果资料,全县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7 064.5 hm2。分析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主要为地形地貌及地质结构等自然原因和干旱少雨、植被稀少等气候因素以及过度樵采和放牧等人类活动。藉此提出了建立荒漠化动态监测与预报系统,加大资金投入,人工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设沙障固沙、发展水利、改良土壤等土地荒漠化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根据第49届联合国大会的决议,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之一。植树造林种草是防治荒漠化的根本措施,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  相似文献   

16.
王艺林 《防护林科技》2011,(5):61-62,101
张掖市是我国西北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土地从解放初到90年代呈递增态势。张掖市荒漠化土地的发生与发展是自然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荒漠化土地发生与发展的客观原因,但在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人为因素是导致荒漠化土地发生、发展和加剧的最直接、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92年对全球荒漠化做出的最新评估,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9亿人口,陆地面积的1/3受到荒漠的危害。我国是世界受荒漠化危害较重的国家之一。1996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有荒漠化土地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3%,将近1/3的人口面临荒漠化的危害,并仍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 荒漠化发展的形式除限于本地区潜在荒漠化土地变为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外,荒漠化也正在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发展。在干旱、半干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朝阳市1999年、2004年两次荒漠化普查结果以及相关历史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朝阳市土地荒漠化现状及治理成效作出定性的评价;对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做出定量的分析;分析社会和自然因素对土地沙漠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朝阳市荒漠化土地有逐年减少的趋势;但总体上,现处于治理与恶化相持阶段。  相似文献   

19.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敦煌市荒漠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年末总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造林面积、经济作物面积、农村用电量、上游来水量、年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平均风速、人均收入、工业总产值等12个指标的多年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各个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各类指标对敦煌荒漠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敦煌地区的现代荒漠化是一个以人为因素作用为主的的综合过程,其中人为因素对敦煌荒漠化起决定作用,自然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荒漠化的定义以及荒漠化的特点,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部分组成,即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影响指标和防治指标。压力指标描述的是对自然资源的状态带来影响并导致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和人为驱动因素,用来对荒漠化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并进行荒漠化早期预警;状态指标描述的是土地生态系统的状态和特性,可以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指标,它们分别描述土地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影响指标用来评价荒漠化对人类及其环境带来的影响;防治指标用来评价防治荒漠化采取的行动和措施以及采取这些行动和措施带来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