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在昆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地盘松林连续分布区内设置样地,并将样地内的地表凋落物分成枯枝、凋落物上层和凋落物下层3层,通过外业调查采集样品,在实验室测定载量、热值等相关燃烧能量参数,以单位面积热量为关键指标研究地盘松林地表凋落物的潜在能量。结果表明,在地盘松林地表凋落物中,凋落物上层、下层和枯枝的单位面积热量最大值差异不大,分别为51 866.3 k J/m2、48 942.13 k J/m2和42 611.53 k J/m2;平均值的差异也不大,分别为38 688.5 k J/m2、39 716.63 k J/m2和25 796.23 k J/m2。但最低值的差异却非常明显,凋落物上层的为25 510.8 k J/m2,枯枝的为8 980.93 k J/m2,凋落物下层的为30 491.1 k J/m2。  相似文献   

2.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补植拉氏栲、青栲、闽粤栲、格氏栲和苦槠,形成针阔混交异龄林。补植16年后,对上述5种混交林类型及马尾松纯林的森林凋落物量、养分含量及周转时间进行研究。上述5个混交群落和马尾松纯林的年凋落物量分别为6149·1、7533·2、6741·1、7151·5、8041·7和3442·8kg·hm-2。各混交群落总凋落物量的季节动态呈双峰型,第1次峰值出现在2—4月份,第2次峰值出现在8、9月份。在凋落物组成中,枯叶占绝对优势,占凋落物总量的50%~71%,其余依次为枯枝6%~26%、树皮9%~19%、果实和其他组分5%~17%。各混交群落中来自马尾松的凋落物占50%~58%,来自阔叶树的凋落物占42%~50%,且两者的组成有明显差异。凋落物各组分的养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N、P、K、Ca、M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3·25~12·98、0·24~0·97、0·37~6·55、12·77~35·40、2·35~6·10g·kg-1。各林分类型凋落物中养分元素的年归还总量为Ca>N>Mg>K>P。5个混交林群落及马尾松纯林凋落物中的养分年归还总量分别为238·05、213·77、223·93、289·90、304·12和142·01kg·hm-2。6个群落的森林地被物现存量分别为8448·0、15565·8、11993·7、12718·6、6974·2和5020·0kg·hm-2,其中L层在各群落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7·2%、59·6%、51·3%、61·0%、85·4%及86·3%,平均为61·7%。森林地被物中各养分元素的含量在群落和组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但总的趋势表现为Ca>N>Mg>K>P。最后,通过对年凋落量和林地凋落物积累量的比较分析,上述6个群落的凋落物周转时间预测值依次为0·76、1·42、0·97、1·17、0·84及1·52年,其中枯枝的周转时间明显大于枯叶,且马尾松的枯叶和枯枝的周转时间普遍大于阔叶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云南省松华坝流域典型林分林下凋落物水文功能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松华坝流域林地凋落物蓄积量为7.86~22.46t·hm~(-2),在浸泡24h条件下,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在123%~149%之间,有效拦蓄量在0.9~2.1mm之间。其中云南松+桉树混交林在凋落物储量、截流量、有效拦蓄量方面均大于纯林,桉树林大于云南松林;凋落物持水速率与其浸泡时间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凋落物层对于短历时、大暴雨的降水产生的径流、滞后径流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南岳衡山马尾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马尾松天然林凋落物,分析其组分的年凋落量。结果表明:凋落物主要由树皮、球果、枝、针叶、阔叶和半分解物组成,各组分平均年凋落量分别为0.45、0.80、1.11、3.14、1.00、3.65 t·hm-2。年凋落物量介于8.28~13.04 t·hm-2,平均10.15 t·hm-2。掌握马尾松天然林凋落物组成特征,有助于下一步对其分解特征研究及水源涵养等功能的量度。  相似文献   

5.
滨海沙地木麻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热值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氧弹式热值仪测定福建惠安滨海沙地木麻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热值,揭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干物质热值、去灰分热值、灰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凋落物起始干物质热值为21.67kJ·g-1,经过3个月平缓下降后其值为21.40kJ·g-1,到第10个月干物质热值为20.48kJ·g-1,达到最低点,与起始值相差1.19kJ·g-1,随后干物质热值开始回升,第12个月的干物质热值为20.83kJ·g-1,年平均每月降低0.07kJ·g-1;去灰分热值与干物质热值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从开始的22.78kJ·g-1,到第9个月的最小值21.89kJ·g-1,与起始值相差0.89kJ·g-1,随后的回升速度较干物质热值快,到第12个月时达22.41kJ·g-1,但是12个月总体平均每月降低0.03kJ·g-1;凋落物灰分含量的变化与热值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时间的延长灰分含量增加,但和热值一样反映了凋落物分解的规律,开始的灰分含量为4.88%,到3个月时为4.90%,随后进入线性增长的趋势,到第12个月时达7.09%,平均每月增加0.184个百分点。不论热值还是灰分含量与气温和不同层次土壤温度都显著相关,温度,特别是气温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森林凋落物的分解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着密切的联系.凋落物的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凋落物自身基质质量这一内在因素,而树种、生长阶段以及养分再吸收率的差异使得凋落物的基质质量会有所不同,且森林病虫害也能影响凋落物的基质质量,从而间接影响凋落物的分解.此外,一些外在因素,包括气候条件(温度、光照、降雨)、立地条件(土壤肥力、海拔、坡向)和生物条件(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等也会改变凋落物的分解程度和向土壤释放养分的速率.本文论述了以上这些因素和凋落物分解的关系,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茂兰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中凋落物现存量及其碳库特征.结果表明:随群落恢复凋落物现存量呈减少趋势,早期减幅大,中后期减幅小;随群落恢复凋落物现存量演化受地貌因子、群落生活史、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大,受水热条件的影响较小;凋落物现存量生物量与其分解失重率、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凋落物分解失重率与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呈极强的正相关关系;随群落恢复凋落物现存量含碳率变化不显著,凋落物现存量碳密度变化规律与凋落物现存量变化规律一致,单位面积凋落物碳储量表现为碳源效应,且早期碳源效应较强、固碳能力不稳定,中后期碳源效应较弱、固碳能力稳定;凋落物碳密度(Y)与其现存生物量(x)的关系:Y=b.+b1x(b0、b1为常数).  相似文献   

8.
滇中地区典型林分林地凋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松华坝流域典型林分林下凋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松华坝流域林地凋落物蓄积量为7.86~22.46t·hm~(-2),林下表层(0~20cm)土壤最大持水量在123.3~261.9t·hm~2之间,稳渗率在0.47~3.18mm·min~(-1)之间。其中云南松+桉树混交林在凋落物储量、持水能力和稳渗率方面均大于纯林;桉树林大于云南松林。林地土壤的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之间存在幂函数关系。不同林地土壤持水能力和稳渗率与林地凋落物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70  
系统评述森林凋落物的分解过程、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因素、分解研究的方法等.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既有物理过程,又有生物化学过程,一般由淋溶、自然粉碎、代谢作用等共同完成.凋落物分解过程先后出现分解速率较快和较慢2个阶段,元素迁移一般呈现淋溶-富集-释放的模式.凋落物分解主要受气候、凋落物性质、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影响,气候是最基本的影响因素,常用实际蒸散(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简称AET)作为指标.凋落物分解速率呈明显的气候地带性,与温度、湿度等紧密相关.从全球尺度来讲,凋落物质量对分解速率的影响处于次要地位,但在同一气候带内因AET变化较小,则起了主导作用.N、P和木质素浓度、C/N、C/P、木质素与养分比值是常见的凋落物质量指标,其中C/N和木质素/N最能反映凋落物分解速率.凋落物化学性质对其分解的影响作用又与分解阶段有关.凋落叶中N、P、K初始浓度高使得初期分解较快,而后期分解放慢.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区系也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凋落物分解.尼龙网袋法(litter bag method)操作简单,是野外测定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最常用的方法.除此之外,缩微试验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普遍采用的衡量凋落物分解速率大小的指标主要有CO2释放速率、凋落物分解系数(k值)及质量损失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指数衰减、线性回归等模型来模拟凋落物分解过程.尽管对凋落物分解在森林生态系统C、N、P循环、土壤肥力维持等方面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未来研究应侧重以下方向:长期的定位观测;采用相对统一的研究方法,获得可比性强的数据进行综合;深化凋落物分解机理研究;探讨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评价营林措施(如林分皆伐、造林、施石灰和肥料等)对凋落物分解与养分释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在福建沿海中部惠安县崇武镇赤湖林场用收集筐法收集木麻黄凋落物,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归还量;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木麻黄凋落物的热值,并测定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灰分含量.结果表明:木麻黄人工林的凋落物归还量为14.18 t·hm-2·a-1,其中小枝占72.21%,枝条占23.41%,球果占2.68%,其余部分占1.69%.归还分布情况是:4-9月为归还高峰期,占总归还量的68.48%,其它月份占总归还量的31.52%.凋落物各组分灰分含量平均值顺序为:花(5.32%)>小枝(4.90%)>枝(4.69%)>球果(3.20%);凋落物干物质热值平均值顺序为:小枝>(21.11 Kj·g-1)>花(20.96 Kj·g-1)>球果(19.91 Kj·g-1)>枝条(19.89 Kj·g-1);凋落物去灰分热值的顺序为:小枝(22.19 Kj·g-1)>花(22.18 Kj·g-1)>枝条(20.87 Kj·g-1)>球果(20.63 Kj·g-1).整个林分的能量归还量为294.55 GJ·hm-2·a-1,其中小枝占主体,归还量为215.79 GJ·hm-2·a-1,其次是枝条66.07 GJ·hm-2·a-1,再次是果7.66 GJ·hm-2·a-1,花最小5.02 GJ·hm-2·a-1,各月的能流变化与凋落物生物量相似.  相似文献   

11.
通过自主设置的4个性状参数,对比研究10 a前后地盘松种群的枝干生长性状变化,同时运用O-ring函数研究种群点格局变异情况,分析这些形态性状与点格局随时间变迁发生的环境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1)设置的4个形态性状参数除活枝存数干高比(RNDLH)外均达到极显著.10 a间,树曲高比数(HLR)增加36.3%,幅径截...  相似文献   

12.
依据云南省历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建立的思茅松生物量与蓄积量模型和碳系数,计算各调查年份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分析云南省39年来思茅松林碳储量、碳密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思茅松幼龄林碳储量变化趋势为稳中略升,碳密度变化趋势为稳步增大;中龄林碳储量急剧减少,碳密度略有降低;近熟林碳储量稳步增加,碳密度小幅提升;成熟林碳储量变化趋势为减少,碳密度变化趋势为增大;过熟林碳储量变化趋势为减少,碳密度变化趋势为增加。人工林碳储量总体变化趋势为增加,碳密度总体变化趋势为小幅增加;天然林碳储量总体变化趋势为下降,碳密度总体变化趋势为增加。思茅松龄组、起源等结构上的变化趋势有增有减、有升有降,但生物量和碳储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为减少,碳密度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思茅松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其分解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对普洱市清水河5种不同密度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及分解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松人工林年凋落物量随密度增大而递增;5种思茅松人工林月凋落规律相似,呈单峰型变化,在全年间,3~4月的凋落物量占全年的68.31%~73.51%,其余各月比较低;思茅松人工林凋落物归还养分的多少与凋落物量密切相关,人工林全N的归还量最高,全Mg的归还量最低,5种大量元素归还量的顺序为:N>P>Ca>K>Mg;思茅松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分两个阶段,旱季凋落物分解速度相对较慢,雨季凋落物快速分解,整个分解阶段呈现"由慢到快"的规律,年分解率受当地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森林害鼠尤喜啃食樟子松幼树地际的树皮,致其养分与水分运输阻断而死亡。利用袋装毒饵和散投毒饵在樟子松人工林地进行灭鼠试验,结果表明:袋装毒饵不影响害鼠咬食,灭鼠效果优于散投毒饵;袋装毒饵比散投毒饵的残效期延长达5个多月,两者差异显著。投放袋装毒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灭鼠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总结了近几年来思茅松人工林集材作业技术的现状,在云南对于中小批量的采伐,目前多采用集材机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集材。提出了一些对集材工艺与设备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彰武松嫁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樟子松实生苗及其与彰武松的嫁接苗生长对照,研究了樟子松嫁接彰武松的可行性,表明樟子松嫁接彰武松成活率平均为77.3%,嫁接苗在嫁接后1a、2a高度生长分别高于樟子松实生苗36.0%和44.0%,在嫁接后9a,高度和地径生长分别高于樟子松82.0%和47.0%,以樟子松为砧木嫁接彰武松可以在北方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松实小卷蛾在云南生活史及其对思茅松的危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松实小卷蛾Retinia cristata Walsingham在云南危害思茅松是个新发现。2001-2003年对其生活史进行了观察。松实小卷蛾在思茅地区1a发生3代,以幼虫在受害梢中越冬。该虫主要危害2~3a生幼林,同一株树以向阳面受害最重,受害枝梢的直径范围为4.7~13.0mm。  相似文献   

18.
广西百色细叶云南松天然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样地调查及标准木法,对广西国有雅长林场细叶云南松天然林中林(23年)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凋落物层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3年生细叶云南松天然林生态系统总生物量为140.06 t/hm^2。(2)各层次的生物量分布为,乔木层127.75 t/hm^2,占总生物量91.21%,其中细叶云南松生物量124.01 t/hm^2,占总生物量88.54%;灌木层5.21 t/hm^2,占3.72%;草本层2.56 t/hm^2,占1.83%;枯枝落叶层4.54 t/hm^2,占3.24%。(3)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布为,干材生物量57.61 t/hm^2(46.46%),皮9.97 t/hm^2(8.04%),枝23.25 t/hm^2(18.75%),叶9.26 t/hm^2(7.47%),根23.92 t/hm^2(19.18%)。  相似文献   

19.
就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落叶松混交林下的土壤主要养分的含量、性质进行研究,探讨不同林型下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异性以及土壤各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研究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异的某些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纯林和樟子松落叶松混交林下土壤pH值变异系数为4.22~5.90,属弱变异性;樟子松纯林下层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变异系数达到90.97%,属于强变异性,其他所测的土壤养分指标变异系数在16.38%~50.89%,均属于中等程度变异性。  相似文献   

20.
以长春市净月潭国家级森林公园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选取不同生长状况的样株制取胸径圆盘进行年轮测定,分析引起大树针叶枯黄、个体死亡的因素,结果表明:林分不同密度或相同密度的植株,不同年份胸径年轮生长量与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幼龄林和中龄林前期胸径年轮生长十分旺盛,而在中龄林的中后期则生长缓慢,部分年份年轮宽度显著变窄,呈现不规则变化。有大树针叶枯黄、个体死亡现象发生,林分密度大、郁闭度高、林龄大尤为严重;导致针叶枯黄和个体死亡的可能因素有个体的遗传性差异、个别年份的生理干旱、林分密度过大引起光合产物制造与积累受阻、立地环境不适或不良气候胁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