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珍珠龙胆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以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俗称龙胆石斑鱼)为父本、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俗称老虎斑)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石斑鱼新品种,因体表布满黑褐色形似珍珠的斑点而得名。珍珠龙胆肉质细嫩、成长快速、抗病力强,显现杂交优势。珍珠龙胆生长的最适宜为盐度为25~35‰,最适宜水温为22℃~30℃。广东沿海,尤其是惠州海域,常  相似文献   

2.
不同养殖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室外水泥池(OC)、池塘(PC)和海水网箱(CC)3种养殖模式下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肌肉营养成分、风味物质含量和肌肉物理特性。结果显示:养殖模式的不同并未显著影响珍珠龙胆石斑鱼肌肉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但对鱼体脂肪的累积和组成、新鲜度K值和肌肉硬度均具有较大影响。OC养殖模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养殖模式(P0.05)。CC养殖模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EPA和DHA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养殖模式(P0.05),脂肪营养更好;肌肉的硬度显著大于PC和OC养殖模式(P0.05),肌肉更结实,嚼劲更大。PC养殖模式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具有显著的高蛋白、低脂肪优势(P0.05);K值最小(P0.05),具有更加新鲜且货架期更长的优势。综上所述,认为池塘结合网箱养殖,可能是获得珍珠龙胆石斑鱼最佳肌肉品质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3.
龙胆石斑鱼中间培育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胆石斑鱼学名为Epinephelus Lanceolatus,属鲈形目,鮨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鱼类。龙胆石斑鱼主要产地在东南亚,是热带亚热带暖水性海水鱼,该鱼为中下层底栖鱼类,性凶猛,地域性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肉味鲜美,经济价值很高。近几年,其人工繁殖、中间培育(俗称标粗)和成鱼养殖产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在台湾、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区。但龙胆石斑鱼苗标粗病害多,成活率低且不稳定,造成龙胆石斑养殖规模难以扩大,影响了龙胆石斑鱼养殖业的发展。利用鱼、虾对空间水质的不同要求及鱼能吃  相似文献   

4.
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是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通过建立稳定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测系统,分别施加100、200、300、500、800、1 000、1 500、2 000、3 000、5 000和10 000 Hz的正弦波声音刺激信号,并应用该系统检测20条体长为32~35 cm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听觉阈值。结果显示:该听性脑干反应检测系统获得的响应为听觉电生理反应,所有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听频范围为100~5 000 Hz,其中最适听频范围为100~2 000 Hz,最敏感声音频率为300 Hz,听觉阈值约为75. 8 d B。根据得到的平均听觉阈值,构建了珍珠龙胆石斑鱼的听性脑干反应听力曲线。研究表明:研究获得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听觉阈值及曲线对于研究噪声对不同养殖模式下石斑鱼的动物福利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评估噪声对石斑鱼影响的直接试验数据,也能为养殖环境的优化提供间接参考。  相似文献   

5.
龙胆石斑鱼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龙胆石斑鱼学名 为Epinephelus Lanceolatus,属鲈形目,(鱼旨)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鱼类。龙胆石斑鱼主要产地在东南亚、澳洲海域,在我国的南海(南沙群岛)亦曾发现,但数量稀少。近几年,其人工养殖在台湾得到迅猛  相似文献   

6.
随着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的持续增加,海水生态环境的失衡等问题出现,珍珠龙胆石斑鱼病害频发,给养殖从业者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损失惨重。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过程中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都有发生,其中寄生虫病和由寄生虫病引起的细菌病危害较大。在徐闻地区,珍珠龙胆石斑鱼养殖从2017年开始有鱼蛭病发生,且发病情况逐年严重。经过多年对石斑鱼病害的跟踪监测和诊断治疗,现将徐闻地区珍珠龙胆石斑鱼鱼蛭病的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戴燕彬 《福建水产》2021,(3):299-306
本研究在连续给药的情况下,开展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珍珠龙胆石斑鱼体内的代谢残留情况研究,为科学合理使用恩诺沙星防治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细菌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也在水产养殖上为指导恩诺沙星科学用药提供借鉴.在28℃的水温条件下,以30 mg/(kg·bw)恩诺沙星对平均体重为(300±28)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进行连...  相似文献   

8.
正珍珠龙胆又称龙虎斑或珍珠斑,是用龙胆石斑(♂)与老虎斑(♀)杂交得到的新品种石斑鱼。由于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抗病力强,饵料率数低,肉质鲜嫩,市场潜力大,现已成为石斑鱼养殖的新宠。近年来珍珠龙胆已成为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海水养殖的重要名优品种之一。由于珍珠龙胆石斑鱼仔鱼、稚鱼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9.
龙胆石斑鱼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胆石斑鱼又称鞍带石斑,学名为EpinephelusLanceolatus,属鲈形目,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鱼类,有斑王之称。龙胆石斑鱼主要产地在东南亚、澳洲海域,其肉质鲜美、细嫩,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几年,其人工养殖在台湾省得到迅猛发展,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区亦开始引进开发龙胆石斑鱼人工养殖。一、场地选择及池子准备龙胆石斑鱼的养殖方式主要有网箱养殖与池塘养殖。网箱养殖时,要求养殖海区避风条件好,风浪不大,以沙质底、礁石质底、砾质底为好,低潮时水深应在4米以上,流速适中,网箱内流速保持在0…  相似文献   

10.
为构建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 lanceolatus♂)的运输方法,研究了低温暂养及模拟运输操作对珍珠龙胆石斑鱼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结构产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不同降温速率、暂养温度、盐度、鱼水重量比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存活时长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低温暂养的工艺条件,基于最优条件对石斑鱼进行模拟运输试验,测定不同时段的水质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鱼体肝脏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降温速率为1.2℃/h,温度为15.7℃,盐度为24‰,鱼水重量比为1∶5运输条件下,珍珠龙胆石斑鱼可存活超过55 h。随着运输时间的延长,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逐渐增强,应激反应使得皮质醇含量也快速增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肝脏组织损伤程度逐渐加深。本研究可为珍珠龙胆石斑鱼及其他海水鱼类的保活运输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云龙石斑鱼生长特性进行分析,本研究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云龙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对比。通过云龙石斑鱼家系与云纹石斑鱼家系建立和培育,对不同家系的受精率、正常发育率和畸形率进行统计;分别对45~245日龄的云龙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的生长性状进行了测量;分别对云龙石斑鱼与珍珠龙胆石斑鱼在生长时间跨度为2~13月龄的生长性状进行测量,并于13月龄时统计成活率(苗种为2016年繁育);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多重比较分析对测定的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Excel软件拟合云龙石斑鱼、云纹石斑鱼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杂交种云龙石斑鱼受精率平均为55.5%±26.7%,正常发育率平均为33.9%±23.6%,畸形率平均为8.3%±0.9%。至245日龄时云龙石斑鱼体长、体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2.5±1.7) cm、(316.7±57.3) g,云纹石斑鱼的体长与体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6.8±1.3) cm、(123.2±30.2) g,云龙石斑鱼比云纹石斑鱼生长快,云龙石斑鱼的体长为云纹石斑鱼的1.3倍,体质量为云纹石斑鱼的2.6倍。云龙石斑鱼在45~245日龄阶段的生长曲线为W=0.039 2L2.891 2(R2=0.986 9),云纹石斑鱼生长曲线为W=0.025 5L3.021 6 (R2=0.990 8),在本阶段云龙石斑鱼为异速生长型,云纹石斑鱼为等速生长型。经过12个月的对比养殖,云龙石斑鱼成活率为97.2%,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成活率为93.2%~94.5%,云龙石斑鱼全长与体质量平均值分别为(35.3±4.1) cm、(700.0±247.2) g,珍珠龙胆石斑鱼全长与体质量平均值分别为(28.6±3.5) cm、(550.0±224.8) g,云龙石斑鱼体质量是珍珠龙胆石斑鱼的1.3倍,全长为1.2倍。研究表明,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杂交组合,杂交后代云龙石斑鱼具有生长快、畸形率低、成活率高的杂交优势,为杂种优势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同时也为新品种云龙石斑鱼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龙胆石斑有在分类学上隶属鲈形目,鲈亚目,科,石斑鱼亚科,石斑鱼属。近几年.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沿海地区开始从台湾省引进龙胆石斑鱼在池塘进行养殖。目前,龙胆石斑鱼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这里只介绍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3.
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eeolatus)俗称龙胆或龙趸(以下简称龙胆),是石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品种,据国际粮农组织(FAO)记载,在澳洲曾捕获的一条达288公斤,有斑王之称。  相似文献   

14.
黄进光 《科学养鱼》2006,(12):35-36,I0001
龙胆石斑龟又称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tatas)(图见彩中插2),俗称龙胆,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鱼类之一,有斑王之称。2005年6月~2006年9月,笔者成功地培育出3厘米以上苗种5.7万尾,现将龙胆石斑鱼人工育苗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壳寡糖(OCS)对珍珠龙胆石斑鱼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验通过在基础实验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200、400和800 mg/kg的壳寡糖投喂珍珠龙胆石斑鱼4周,综合分析壳寡糖对石斑鱼免疫调控作用的影响.实验首先检测了壳寡糖对鱼体内免疫及抗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显示,投喂壳寡糖后显著提高珍珠龙...  相似文献   

16.
珍珠龙胆石斑鱼、斑石雕鱼工厂化养殖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唐山市曹妃甸区会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于2014年8月引进7~8cm的珍珠龙胆石斑鱼12 000尾、斑石鲷3 500尾。经过一年的养殖,成活率98%,斑石鲷平均体长17cm,体重400g;珍珠龙胆石斑鱼平均体长25cm,体重750g,目前开始上市销售。珍珠龙胆石斑鱼,又称老虎斑或珍珠斑,是人工培育的龙胆石斑和老虎斑的杂交种,集父本龙胆石斑鱼生长速度快和母本老虎斑的肉质细腻、抗病能力强等优点于一身,其主要特点:一是生长速度快,养殖10月体重就能达到1kg,养殖两年可达到3kg。二是适应环境能力强。适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在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等项目支持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研究员团队、中山大学林浩然院士团队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李伟明教授团队等联合完成了鞍带石斑鱼(龙胆石斑)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图谱绘制,并解析了其先天性免疫和快速生长的基因组学机制。研究成果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分子生态资源》(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上在线发表。石斑鱼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鞍带石斑鱼俗名龙胆石  相似文献   

18.
探索了在鱼类大小规格不同情况下制备鱼类染色体的最佳策略和方法,并对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子代(俗称珍珠龙胆)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本研究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对所选取的珍珠龙胆幼鱼,采用小鱼游泳法进行前处理,取其鳍条并以冷、热两种不同的滴片方法制备染色体,观察染色体形态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选用的染色体制备方法能获得图像清晰、形态良好的细胞分裂相;不同的滴片处理方法细胞分裂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即热滴片法的有丝分裂指数为2.58%,明显高于冷滴片法的有丝分裂指数(0.83%),此外,热滴片法所获得的染色体的质量也明显优于冷滴片法.珍珠龙胆石斑鱼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8,22对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对染色体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染色体臂数(NF)为52,核型公式为2n=48,4st+44t.珍珠龙胆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基本一致,而与母本棕点石斑鱼的核型存在很大差异.研究表明,珍珠龙胆的2n数与其亲本相同,其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在对珍珠龙胆与其亲本的核型进行比较的同时,对已报道的25种石斑鱼进行了核型的比较和综合分析,为石斑鱼的种质鉴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育种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珍珠龙胆石斑鱼对海水温度、盐度、溶解氧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耐受,选择健康活泼的珍珠龙胆石斑鱼个体,采用渐变式方法达到设计的要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珍珠龙胆石斑鱼对水温、盐度和溶解氧耐受范围较广,适宜水温为20~35℃,临界下限水温为10℃,临界上限水温为39℃;适宜盐度为11~40,临界下限盐度为3,上限盐度可到45以上;耐受低氧:DO_1为0.70 mg/L,DO_(50)为0.67 mg/L,DO_(100)为0.60 mg/L。  相似文献   

20.
探索了在鱼类大小规格不同情况下制备鱼类染色体的最佳策略和方法,并对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子代(俗称珍珠龙胆)的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本研究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对所选取的珍珠龙胆幼鱼,采用小鱼游泳法进行前处理,取其鳍条并以冷、热两种不同的滴片方法制备染色体,观察染色体形态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选用的染色体制备方法能获得图像清晰、形态良好的细胞分裂相;不同的滴片处理方法细胞分裂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即热滴片法的有丝分裂指数为2.58%,明显高于冷滴片法的有丝分裂指数(0.83%),此外,热滴片法所获得的染色体的质量也明显优于冷滴片法。珍珠龙胆石斑鱼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8,22对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对染色体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染色体臂数(NF)为52,核型公式为2n=48,4st+44t。珍珠龙胆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染色体数目、核型基本一致,而与母本棕点石斑鱼的核型存在很大差异。研究表明,珍珠龙胆的2n数与其亲本相同,其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在对珍珠龙胆与其亲本的核型进行比较的同时,对已报道的25种石斑鱼进行了核型的比较和综合分析,为石斑鱼的种质鉴定、遗传资源保护利用、育种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