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通过对四株野生菌株和两株福建省当家栽培菌株的生活条件 ,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不同的茶薪菇菌株对生活条件的要求基本一致 ,供试的 6株菌株的菌丝生长最适C :N为 10 :1、最适温度为 2 5℃、最适pH值为 6 0。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的比较试验结果由高至低的顺序为Ag -F1、Ag -F6、Ag -F5、Ag-F2、Ag -F3、Ag -F4 ,并且各菌株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平远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 ,东经 1 1 5°,北纬 2 4°(县城 ) ,年平均太阳辐射 1 1 3 3 3千卡 /平方厘米 ,年平均温度为 2 0 7℃ ,无霜期3 1 1d ,年降雨量 1 63 6 9mm ,全年 0℃以上的积温 693 5~ 763 0℃ ,≥ 1 0℃的年有效积温 572 5~ 6550℃。平远县是广东最早种植脐橙的县 ,现全县栽培面积 1 3 3 3hm2 ,主栽品种为纽荷尔。上举镇大坪脐橙基地 1 997年春植的 2 0 5hm2纽荷尔脐橙园共 1 8490株 (株行距 3m×3 5m) ,2 0 0 0年平均株产 1 3 1kg ,2 0 0 1年为1 6 9kg ,2 0 0 2年为 2 3kg ,1 0 0 g果实中含总糖1 1 3 6g、总酸 0 85g、…  相似文献   

3.
茶薪菇早熟2号袋料栽培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科技人员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和栽培,总结出高产栽培新技术,通过近年来的普及推广,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茶薪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杂木屑、棉籽壳、棉秆、花生秆等材料,生产季节一年四季均可栽培,接种后正常温度培养45d~50d即可出菇,出菇温度18℃~23℃为宜。每袋成本约0·7元,可收鲜菇350g~500g,市场每公斤鲜菇价格8元~10元,每袋获利1·5元~3元,产品在市场供不应求,栽培茶薪菇工艺简单、成本低、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是农民发家致富好项目。1菌株特性茶薪菇早熟2号菌株属中温偏低型,早熟、好氧,菌丝生长温度5℃~38℃,最适宜温度为23…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南阳市食用菌内部品种结构调整 ,南阳市内乡、邓州等县、市区先后引进新品种鲍鱼菇 ,一举栽培成功 ,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栽培过程中须加强以下管理 :1 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鲍鱼菇是一种高温型的草腐性菌类 ,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 2 0~ 30℃ ,最适温度为 2 5~ 2 8℃ ,子实体生长温度为 2 0~ 32℃ ,最适温度 2 5~ 2 8℃。接近 30℃时子实体生长较快 ,而低于 2 5℃和高于 30℃时子实体发生较少。低于2 0℃和高于 35℃则完全不能长出菇蕾。基于此种情况 ,鲍鱼菇在河南省栽培季节宜在 7月上旬 ,8月下旬至 9月上旬出菇。2 栽培料配比 …  相似文献   

5.
对五株鸡腿菇菌株的生长温度、pH值、抑菌剂浓度及栽培方式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表明,菌丝最适生长温度25~30℃,根据生长温度不同分为三组;各菌株最适pH6.0~6.5;熟料较发酵料栽培产量高一倍多;1、5号菌株可用于发酵料栽培,但高温发菌需加多菌灵.  相似文献   

6.
茶薪菇原产于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属中温型结实菌类,菌丝生长温度在10~35℃之间,最适温度22~28℃;子实体生长温度15~32℃,最适生长温度20~28℃。福建省古田县等地境内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冬短夏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四季不甚明显,十分适宜茶薪菇生产。而处于浙中地区的武义县属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高温酷暑,冬季低温严寒,茶薪菇适宜生长期短,其技术水平比福建等茶薪菇主产区要求更高。武义县曾于上世纪90年代末引进试种茶薪菇,但由于菌袋制作成品率低、产量低而难以推广发展。后经多方考察,于2006年再次引进该品种进行栽培试验,集成福建、江西等地区生产的栽培技术,结合本地自然生态条件开展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地区推广发展的茶薪菇高产高效栽培模式。1栽培季节的安排根据茶薪菇的生长特性,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一般安排8月中旬~10月中下旬制作菌袋较为适宜,11月上中旬开始开袋出菇,至第二年制作菌袋前出菇基本结束。2专用菇房的设计搭建采用竹木作骨架,四周以具有隔热功能的泡沫板构成菇房墙体。一般按照每间一次性栽培1~1.5万袋的标准设计,即长12~15米,宽3米,高3~3.5米,内设5~6层床架...  相似文献   

7.
胶州市于 1987年开始引种猕猴桃 ,为进一步论证猕猴桃在胶州市的适应性 ,对胶州市猕猴桃的抗旱、抗涝、抗寒性状 ,以及栽培结果性状进行调查研究 ,为胶州市进一步发展猕猴桃栽培提供了依据。1 胶州市猕猴桃栽培情况胶州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南部 ,胶州湾西北岸 ;位于北纬 36°0 0′~ 36°30′ ,东经 119°37′~ 12 0°12′。为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 ,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 12 0℃ ,年平均地表温度 14 8℃。年平均降雨量 6 95 6mm ,年平均空气湿度为 71%。年日照2 5 73小时 ,无霜期为 2 0 9天。胶州市猕猴桃的栽培 ,主要集中在…  相似文献   

8.
青花菜性喜冷凉 ,其生长和花球形成的最适温度为 10~ 2 0℃ ,超过 2 5℃则花球易松散老化 ;如温度低于 1℃则花球易受冻。但不同品种对温度的适应性有差异 ,特别是近年来许多新品种的引进和选育 ,加上栽培技术的改进 ,在长江以南已基本可做到周年栽培 ,现将关键技术介绍如下。1 栽培季节与品种选择青花菜的花蕾形成受低温和长日照条件的相互作用 ,其中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最大 ,而不同品种对温度的要求又有差异。一般早熟品种具 7~ 8叶 ,2 0℃左右花芽开始分化 ,出芽至收获需积温 150 0~ 180 0℃ ;中熟品种具 10~ 12叶 ,15~ 16℃以…  相似文献   

9.
秦苔 1号是陕西省蔬菜科学研究所利用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研制的早中熟一代杂种优质菜心。苔叶倒卵圆型、绿色、叶面光滑。3~ 4叶抽发花苔 ,高 2 0~ 30cm开始开花 ,花苔园形 ,绿色 ,节间距 5~ 1 0cm ,出苗至采收30天左右。生长势强 ,抽苔迅速 ,主侧苔同时发 ,主苔高 37.8cm ,主苔粗 1 .8cm ,一般侧苔 4~ 6根 ,二级至四级侧苔 3~ 4根 ,苔色深绿 ,有光泽。秦苔 1号耐热抗病 ,在 30~ 38°C高温下能正常生长 ,适宜生长温度为 1 5~35°C ,低于 1 5°C易早抽苔 ,夏秋季节病毒病少 ,发病率为 1~ 5 % ,抗病性明显高于其它品种。品…  相似文献   

10.
以桑黄菌株(Inonotus linteu)S-1为试材,采用人工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初始pH、桑叶提取物浓度对菌丝生长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桑黄菌株S-1人工栽培及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桑黄菌株S-1最适斜面培养基为PDA,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5.0~5.5;优化条件下,在培养基中添加0.05%~0.30%的桑叶提取物,对试验菌株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以添加浓度为0.25%时促生长作用最为明显;在人工栽培培养基上,桑黄菌株S-1具有良好的子实体形成能力,其最适栽培培养基为木屑78%、麸皮18%、豆饼粉2%、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蔗糖0.2%,生石灰1%、石膏粉1%、桑叶提取物0.25%,含水量65%.  相似文献   

11.
我市于 1999年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 ,应用于温室甜瓜生产获得成功 ,平均每 6 6 7m2 产量达到 3372kg ,为我市推广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克服土壤栽培障碍 ,实现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奠定了基础。1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设施1.1 栽培槽 栽培槽用 2 4× 12× 5cm的标准红砖筑成 ,槽内径 4 8cm ,高 15~ 2 0cm ,槽长依棚而定。为使栽培槽内基质的温度更加适合作物根系生长的需要 ,建议采用地下式栽培槽 (在地上挖 5~ 10cm深的槽 ,边上垒 2~ 3层砖 ) ,槽距 6 0cm ,南北延长 ,南低北高 ,槽底中间开 1条宽 2 0…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茶薪菇的袋栽推广应用具一定规模 ,按常规栽培管理 ,生物效率普遍偏低 ,在 30 %~ 6 0 %左右。我们在茶薪菇高效栽培方面 ,经多年的研究 ,中试推广说明 ,茶薪菇高产栽培掌握以下三个关键要点 :选拔适龄的优良菌种 ;合理的培养基碳、氮比 ;栽培模式的确定。根据茶薪菇的生物学特性 ,子实体发育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 ,生长周期长 ,培养基失水严重 ,影响子实体的形成 ,以及出菇期间温度较高时 ,菌蚊、蝇钻入培养基质咬断菌丝、钻蛀子实体。采用覆土栽培 ,覆土层中水份能不断地渗入到菌袋中补充失去的水份。覆土层对培养基有防护作用 ,杜绝…  相似文献   

13.
1997年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入黑琥珀李 ,在福建省古田县松吉乡下洋村进行引种观察和大面积丰产栽培试验。供试李树栽后第 2年投产 ,第 4~ 5年进入盛果期。果实品质好 ,每公斤售价高达 1 6元。 1 998~ 1 999年 ,该品种推广到全县 1 3个乡 (镇 ) ,并在油树上大面积高接换种。目前全县栽培面积已超过 1 0 0 hm2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古田县的自然条件古田县位于福建省中北部 ,约界于东经1 1 8°3 8 ~ 1 1 9°2 4 ,北纬 2 6°1 6′~ 2 6°53 之间的山区 ,属中亚热带果树常绿落叶果树分布带 ,果树多分布在海拔 70 0 m以…  相似文献   

14.
鸡腿菇的快速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所于 1999~ 2 0 0 0年引进 2个鸡腿菇菌株 ,进行制种与栽培试验 ,已获成功。本文主要介绍其制种技术及注意事项。1 生长特性  鸡腿菇是一种中温型菌类 ,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 2 2~ 2 6℃ ,以 2 4℃左右萌发最快 ;菌丝耐低温能力强 ,其生长温度 3~ 3 5℃,最适 2 4~ 2 6℃。菌丝体生长期培养基适宜含水量为 65 % ,经发酵的培养料含水量 70 %时菌丝生长仍旺盛。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线 ,但子实体生长阶段需适量散射光 ,一般 70~ 80 lx即可。鸡腿菇又是一种好氧性腐生菌 ,生长中需要大量氧气。菌丝在 p H4~9均能生长 ,最适 p H6.5~ 7.5。…  相似文献   

15.
几个日韩品种梨在湖南株洲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省株洲地处湘中 ,东经 1 1 2°3 6′~ 1 1 4°2 7′0 8″ ,北纬 2 6°~ 2 8°。年平均温度 1 7 6℃ ,降水量1 4 1 4 7mm ,无霜期 2 86d(天 ) ,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雨量充沛 ,阳光充足 ;土壤为红壤 ,母岩为石灰岩 ,pH值 5 3~ 5 7,有机质含量 0 9%左右 ,速效N含量0 83 %~ 1 92 % ,速效P含量 0 1 0 %~ 0 67% ,K含量1 3 %~ 6 1 %。 2 0 0 0年 ,湖南株洲中南林学院绿之梦果园引入了丰水、圆黄、新高、爱宕等 4个日韩砂梨品种。通过 3年观察 ,这 4个品种品质表现都比较优异。其中新高、爱宕两品种表现出果个大…  相似文献   

16.
苹果渣发酵料栽培糙皮侧耳优良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选育的糙皮侧耳菌株PL -A2 属于早熟型品种。该菌株菌丝在 5~ 37℃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 ,菌丝生长适温为 18~ 30℃ ,最适温度为 2 5~ 2 8℃。在苹果渣发酵料培养基上 ,菌丝粗壮、整齐、洁白 ,爬壁能力强 ,满袋天数为 2 2d± 1d。经推广栽培证明 ,PL -A2 是高产优质菌株  相似文献   

17.
鸡腿蘑又名毛头鬼伞 ,“2 0 1”是我园在万亩榴园采得野生菇体组织分离而成 ,经栽培出菇 ,生物转化率可达 10 0 %~140 %。1 鸡腿蘑 2 0 1的生物特性1.1 营 养 鸡腿蘑是一种草腐土生菌类 ,能利用相当广泛的碳源和氮源 ,各种食用菌栽培后的废料、杂木屑、棉子壳、玉米芯、麸皮、畜粪、杂草、麦草、稻草等都可使用。1.2 温湿度 属中温偏高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 3~ 3 5℃ ,最适 2 4~ 2 6℃ ,- 10℃不会被冻坏 ;子实体生长温度为 8~3 0℃ ,出菇最适为 16~ 2 4℃。该菌株菌丝生长培养基含水量以 65 %左右为宜 ,但发酵后的培养料含水量…  相似文献   

18.
1 树形选择 根据枣树的发枝习性 ,特别是 1年生枣头枝生长势强 ,加粗生长快 ,带有二次枝的特点 ,结合梨枣树体矮化 ,树姿开张及幼龄枝结果能力强等性状 ,采用小冠疏层形或改良纺锤形。小冠疏层形的树体结构 ,干高 5 0~ 70cm ,中心干上错落着生 6~ 8个主枝 ,第 1层 3~ 4个 ,基角开张 70~ 80°的主枝 ,层内距 4 0~ 5 0cm。第 2层 2个主枝 ,角度开张 6 0~ 70° ,层内距 2 0cm左右 ,距第 1层主枝 6 0~ 80cm。第 3层 1~ 2个主枝 ,角度开张 5 0~ 6 0° ,距第 2层 6 0cm左右。下部骨干枝长度为 1.5~ 2 0m ,中上部依次减少 …  相似文献   

19.
李瑞新  杨振荣 《河北果树》2001,(4):25-25,27
1 保护地的选址、设计、建造1 1 选址  1)在温室南侧及东西两侧不得有高大的建筑物、树木和自然遮挡物。 2 )避开风口 ,充分利用小气候 ,自然风口往往是冬季大风的通道 ,多利用堤坝、村庄南面、山前平地。 3)土质疏松肥沃 ,地下水位低 ,田面比外面高或相平。 4 )避开尘土污染严重的地带 ,防止污染棚膜。 5 )交通便利。1 2 设计和建造  1)方位。磁子午线偏西 3~ 5° ,以 5°为好。 2 )温室前屋面采光角中段 2 0~ 30° ,后脊7~ 10° ,前段 5 0~ 70°,中段面积占前屋总面积的 3/ 5~ 3/ 4。 3)后坡面仰角 4 0° ,地面投影 1m左右。 4…  相似文献   

20.
姚永兴 《食用菌》2002,24(3):26-26
双孢蘑菇属中温型草腐菌 ,其菌丝生长温度为 5~ 33℃ ,最适为 2 2~ 2 5℃ ;子实体生长温度 5~ 2 2℃ ,最适为 13~16℃ ;在上海地区已有几十年栽培历史。过去传统的栽培时间安排为每年的 8月 2 0日左右堆制培养料 ,9月 10日左右播种 ,10月 5日左右覆土 ,10月下旬开始采收 ,11月份为产菇高峰 ,一般到 12月份秋蘑菇采收结束。而到年末的元旦、春节期间 ,虽然市场上的蘑菇消费量大增 ,价格走势看好 ,但本地区已基本上无鲜蘑菇产出上市 ,实在令人惋惜。且从多年生产实践中感到上述传统栽培方法的不足。1 传统栽培方法不足  19月上旬播种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