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颚茧蜂Dacnusa sp.为大豆根潜蝇Melanagromyza sp.的寄生性天敌,目前在国内尚未见报导。1979~1981年我们对其生活史、寄生率和发生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现将材料整理如下。一、形态特征成蜂体长2.3~2.5毫米,翅展4毫米左右。体黑褐色,有光泽,头、胸部及腹部后方有稀疏细毛;触角丝状,长于体长,29节,黑褐色,柄节粗大,各节间有毛;上颚具二齿,上颚可向外反转,在闭合时二者不相遇;下颚须5节;翅透明,具金黄色闪光,前翅仅一条肘间横脉,即有1个封闭的肘室,翅痣狭长,超过径室中央,径脉从翅痣基部伸出,肘脉外半消失;足桔黄色,跗节末节暗黑色。  相似文献   

2.
贵阳卷蝽Paterculus vittatus Distant,1901。体长10毫米左右,宽6.5毫米,椭圆形,淡黄色,密被黑褐或黑色点刻,略具光泽。头前端强烈上卷,触角第3节末端及第4、5节端半部黑色,第5节基半淡黄,其余均为黑褐色。复眼棕红,稍带蓝色光泽,其内侧有1光滑的淡黄色斑,半圆形;单眼红色。喙黄褐,末端黑色,伸达后足基节间。前胸背板两侧角之间有1淡色无点刻的光滑细横纹,其前半点刻黑而密,尤以靠近横纹的前方点刻更密集,略带蓝色光泽、致使前胸背板深浅颜色截然两半,前侧缘具深  相似文献   

3.
黑头麦蜡蝉Oliarus apicalis Uhler属麦蜡蝉科(Cixiidae),是水稻害虫之一,为禾本科杂草中的常见种。其成虫体长雄6mm,雌8mm左右。体黑色或淡褐色,头顶前缘突起成角状,后缘凹入,侧缘脊状淡黄褐色,中域凹陷黑色。额与唇基连成一体,略呈菱形,中、侧脊隆起黄褐色。单眼3个,黄色,2个在复眼下方、触角前方,一个在额中脊中央。触角短,基节淡褐色。前胸背板淡黄褐色,两侧近端部黑褐色,后缘凹入呈钝角状。中胸背板黑色,两侧缘及末端黄褐色,有的全为淡褐色,尤其是雌虫更明显。中胸背板中央有5条纵隆线,隆线黄褐色。肩片黄褐色。腹部黑褐色,背腹板后缘黄色。尾器色浅。翅淡黄色,半透明,端缘黑色。翅脉同翅色。翅端横脉黑褐色。足淡黄褐色,有深色条纹。体腹面黑色。  相似文献   

4.
缨小蜂科(Mymaridae)的基本特征体小至微小,前翅翅脉甚退化,缘脉通常短且终止于翅长的1/3以内;痣脉甚退化,如显现,则仅留痕迹,伸入膜质部之中;前后翅周缘常具长缨毛;后翅柄状,常极狭窄,前后缘近于平行(除罕见的分布于澳大利亚的Anagroidea Girault外)。触角细长,雌性触角常具明显的棒节,棒节由1—3节所  相似文献   

5.
豇豆食菌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 ,幼虫取食长豇豆上锈病孢子 ,采地萍乡。 90年代初曾寄请中国科学院动物所赵建铭教授鉴定 ,云可能是一新种 ,过去没有见过。形态描述 (见图 1 ) 成虫 :体长 1 .0~ 1 .5mm,棕红色 ,上有黑色微毛。触角 1 4节 ,黑色 ,串珠状 ,镶有较多长毛 ,各节膨大呈长圆形有细颈 ,雄虫触角稍长 ,第 1 2节比其它节要稍大。复眼黑色 ,顶部愈合。下颚须 4节。翅面密布微毛 ,外缘及后缘有较密的黑色长毛 ,纵脉 3根 ,无横脉 ,R1脉靠近前缘 ,R2 脉在距前缘约 1 / 3处 ,Cu脉完全退化 ,胸部背面及腹部各节生有黑毛。各足第 1跗节最…  相似文献   

6.
蓟马体微小纺锤形(图一),一般长约1-2毫米,多数黄、黄褐或黑褐色.触角6-9节,线状,略呈念珠状.复眼发达,单眼3个,单眼间鬃2根.口器锉吸式.翅2对狭长,翅脉退化,沿翅脉上往往生有小刺,称脉鬃;翅缘密生长缨毛.腹部10-11节,有些种类有锯状产卵器,有些则腹末成管状.  相似文献   

7.
两色长距姬小蜂Euplectrus bicolor Swederus属膜翅目姬小蜂科,是粘虫幼虫的一种多寄生的外寄生蜂。在我县粘虫的寄生性天敌中占75~90%,从1978~1981年,作者对此蜂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如下: 形态特征成虫:雌蜂体长约2~3毫米。头黑色有鳞状细纹,生有稀疏黄毛,略窄于胸,正面呈倒三角形;复眼赤褐色,成卵圆形突出,单眼3个,赤褐色,下面2个单眼与上面单眼联线间生有两根淡黄色长刚毛,触角大体黄褐色,9节,柄节长超过头顶,约为第2~4索节长之和,环状节1节,索节4节,第2~4索节约等长,第1索节略长,各节长约为宽的2倍,长棱形,棒节2节,与第1索节约等长;口器为淡黄色。胸黑色,  相似文献   

8.
花蝽属半翅目、花蝽科(Anthocoridae),该科种类不多,世界已知仅450种左右,但均为捕食性,一些种类亦兼食植物汁液和花粉,是农业害虫常见的天敌。花蝽体形小,体长多在2~4毫米内外;触角4节,喙3节,一般长度不超过后足基节;常有单眼;前翅具楔片,膜片无翅室,有翅脉1~4条,但一般均不明显。雌虫具针状产卵器,一般能产卵于栖息寄主植物表皮组织内,雄虫腹部后半及生殖节略弯曲向一侧,抱器常仅一边发达,另一边退化。花蝽在我国仍缺乏调查,种类记录不多,现就几年来采集所得,简记下列10种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供当前害虫天敌资源调查与利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继续前文 [本刊 1999(5)期 ]再介绍 6种寄生蜂 ,其中包括 3个中国新记录种。本文所用名词术语主要参考廖定嘉等[1] 。1 普金姬小蜂Chrysocharispubicornis (Zetterst edt) [2 ] 中国新记录种1 1 形态特征雌蜂体长 1 1~ 1 9mm ,蓝绿色具金属光泽。触角全暗色 ,柄节较狭 ,梗节较小 ,棒节顶端具 1根刚毛 (图 1a) ,足腿节大部分暗色 ,其余足节淡色 ,额呈丫状凹陷 ,后头具脊。前胸领无脊 ,中胸具深密刻点。前翅透明 ,缘脉 /后缘脉 /痣脉长度比为 7 1/2 1/ 1 0 (图 1c) ,雄蜂体长 1 0~ 1 7…  相似文献   

10.
常见寄生于天牛的两种刺足茧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足茧蜂属Zomrus Marshall(1897),隶属于茧蜂科的矛茧蜂亚科足茧蜂族。此属特征是:唇基前端有半圆形凹缘,与上颚形成近圆形的口窝;具后头脊;胸腹侧脊明显;前翅有2条肘间横脉;第1肘室与第1盘室分开;后翅具后外小脉,且明显折向外方,与后肘脉近于平行;前足胫节具短刺一列;后足基  相似文献   

11.
周明华  朱宏斌  顾斌 《植物检疫》2007,21(5):287-290
缘木白蚁属于木白蚁科。木白蚁科是等翅目昆虫中比较原始的、个体中等大小的木栖性白蚁。木白蚁科各个类群主要筑巢于木材中,不少种类在干木材中生活,故又称为“干木白蚁”。木白蚁科所有类群均缺工蚁品级,各品级均缺囟。兵蚁头部在触角后方有淡色的眼点;前胸背板扁平,与头宽相等或稍宽;足跗节4节;胫节有2-4枚端刺;尾须2节。有翅成虫具单眼;前翅鳞较大并覆盖后翅鳞;翅面径脉短,径分脉很发达且有若干分支,亚前缘脉细小。木白蚁科目前分24属,约353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东南亚国家以及台湾省农产品贸易的开放,大量的新鲜水果从上海口岸入境,口岸截获危险性有害生物的频次也随之增加。2006年(至7月),上海口岸从东南亚国家以及台湾省贸易入境水果中截获检疫性实蝇类害虫已达18批次。其种类包括:橘小实蝇、番石榴实蝇、菲律宾实蝇、木瓜实蝇、三带实蝇等。三带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umbrosa(Fab-ricius)]又称面包果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离腹寡毛实蝇属(Bactrocera),是首次从泰国贸易入境的菠萝蜜上截获的。现将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布介绍如下。1形态特征成虫特征:中等大小。额褐黄色,具2对下侧额鬃;颜面褐黄色,具1对圆形的黑色颜面斑。胸部黑色;肩胛下方、中足基节上方、侧后缝黄色条下方及之后、沿中胸背板缝、背侧板胛周围、肩胛褐背侧板胛背面到背侧板缝之间、肩胛内侧、一条沿中胸背板前缘到小盾前鬃水平线上的宽中纵带(此带常变异,有时为一狭窄的黑色带划分为两狭窄的带),均为褐色。侧后缝黄色条宽,在上后翅上鬃或就在此鬃之后终止。小盾片黄色,具一狭窄的黑色基带。足黄色。翅前缘带宽,烟褐色,与R4 5脉汇合,终于R4 5和M1 2脉之间...  相似文献   

13.
1987年从印尼进口藤枝中检获象甲,经鉴定为象虫科隐颏象亚科的 Rhinostomus meldolae(Pascoe)。该虫成虫体长6~24.5ram,黑色或棕黑色。两眼相近,在喙的腹面几乎彼此接触;在喙的背面被两条窄隆线分离,两眼间距离窄于触角柄节宽。前胸前缘两侧不具眼叶,雄虫喙背面锯齿状,腹面有许多黄色长毛,雌虫喙背面基部刻点密,腹面光滑无毛。触角棒基部角质化部分大约等于端部海绵状部分,两部分之间的缝弯曲。前足基节间距至少为基节直径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了黑卵蜂科2种,跳小蜂科2种和蚜小峰科1种,有的对害虫的发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3种采自江西,2种来自福建、湖南。标本均保存于江西农业大学植保系。1.稻缘蝽黑卵峰TelenomusnakagawaiWatanabc(中国新纪录)雌蜂体长1.2mm。黑色,触角暗褐到黑色,梗节色较浅。足褐色;腿节色较暗;基节黑色。头攒形,稍比胸窄;头顶颇窄,稍隆起并具钢网纹。额宽,大部光滑。复眼具毛;复眼间距离为头宽的1/2。后单眼间距离是侧单间距离的1.6倍。触角细长,11节;第1索节长稍大于填节,但短于第八第3素节长之和;第3素节长大于宽,第4…  相似文献   

15.
后翅》十R;与RS在中室外有一段合并;前翅R在中室外常共枷前翅前缘基部(肩区)不前突,翅近三角形;后翅后缘毛不超过翅宽前翅中室下角呈三岔形,M;与M共柄s在中室外独立;后翅无M;前翅中室下角呈四岔形川。与叭不共柄上;与R。上。共柄;后翅有M。;2&大食心虫(梨云翅斑蚓(Nephoptcryxpirivorella)前翅具内横线与外横线,翅中央近前缘处有1黑色垂直短棒纹翅展:ZI一24二m;塾自囱c睑体长:10—12mrn前舟C。。起自中室下缘中部;后翅有MI;前翅多有基斑、中带、端纹、肛上纹后翅S。十民与R。分离不合并;前翅R在中室外多不共柄(仅R。与R;倡共…  相似文献   

16.
在检索表适用于二令以上的幼虫,体长系指各种老熟幼虫的最大长度的平均值。1(20) 幼虫有腹足五对。2(7) 头部有黑色和白色的毛。头部黑,黑灰或绿色。3(4) 体色淡黄褐色,有黑色斑纹和黄色纵条斑。头部初全为黑色,最后一令为黑灰色,额黄色,体长40mm。……大菜粉蝶(Pieris brassicae L.)4(3) 头与体绿色,体表密生黑色和白色毛片(斑),其上着生短毛。气门线在气门及  相似文献   

17.
黏虫和劳氏黏虫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黏虫和劳氏黏虫往往混合发生,给小麦、玉米和水稻等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本文从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分别描述了这两种黏虫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两种黏虫卵无差异。低龄幼虫中黏虫刚毛基部的毛片色深,2龄幼虫前胸背板上各条背线较明显;劳氏黏虫毛片色浅,2龄幼虫各背线不明显。高龄幼虫中黏虫头部有"八字纹",气门近圆形,气门筛黑色有光泽;劳氏黏虫头部除"八字纹"外唇基还有一黑褐色斑,气门椭圆形,气门筛黄褐色。黏虫蛹腹部背面5~7节有刻点,臀棘着生近于平行;劳氏黏虫蛹4~7节有刻点,臀棘呈"八"字形。黏虫成虫前翅有环纹、肾形纹,劳氏黏虫则无。本研究旨为两种黏虫的田间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豆小卷叶蛾是豆类的重要害虫。幼虫卷食芽、叶、花簇,并蛙食莢、粒、嫩茎等部。一般大豆受害,株高減低14—48%,結莢数減少11—27%左右。成虫体色暗褐,翅展16—20毫米。下唇須伸向前方,側視呈三角形。前翅中室外側有一黑斑。M脉在翅基的一段消失,Cu_1自中室下角伸出弯向前方。雌蛾翅韁3条,交配囊体具交配囊片2枚。雄蛾翅韁1条,第八腹节具侧味刷。卵扁薄呈椭圓形,长径0.56—0.75毫米,初产黄白色,在发育阶段卵面依次出現紅色小点。幼虫共5龄,老熟时体长11—14毫米。体青微褐,头部褐色,两侧有黑色楔形纹。腹足趾鈞双序全环,臀櫛5—8齿。蛹褐色,体长7—9毫米,雌蛹生殖孔生于第八和第九腹节,雄者位于第九腹节。此虫在武功地区一年发生4—5代,多以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发生于4、5月,第一代多为害草木樨等。第二代发生于6、7月,主要为害春播豆类。第三代发生于8月,主要为害夏播豆类。第四代发生于9、10月,发生較早的为害夏播豆类,迟的为害草木樨和野生豆类等。成虫夜出,飞行力強,对强的灯光和黑光灯有趋性。产卵量与补充营养有密切关系。卵散产于豆株下部叶片背面,幼虫孵化后須爬至上部幼嫩芽叶始能取食生活。已发現寄圭11种,有些生物学特性在防治上可利用。  相似文献   

19.
水果果实上的广肩小蜂科害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乃中 《植物检疫》2000,14(5):298-301
广肩小蜂科Eurytomidae成虫中等大小 ,一般黑色 ,很少黄色或具黄斑。头、胸着深且大的刻点或皱褶 ,无光泽 ,腹部平滑并具光泽。头部前面宽稍大于高 ,头顶宽阔 ,颊较长 ,上颚强大 ,具 3齿。触角着生于颜面中部 ,11~ 13节。前胸背板宽大 ,中胸背板上盾纵沟很深 ,完整  相似文献   

20.
稻赤斑泡沫蝉的发生与防治江金明重庆市丰都县植保植检站408000)稻赤斑泡沫蝉又名赤斑黑沫蝉,俗称雷火虫。成虫体长1.2~1.4厘米,黑色略带光泽。前翅黑色,近基部处各有2个大白斑,翅中央稍后侧有一个肾形红斑。据1995年~1997年调查,全县累计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