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茶叶》2009,(5):41-41
利用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了花草茶和传统茶茶汤中的常见无机阴离子、金属元素和有机成分。结果显示,茶汤中阴离子分布并不均匀,NO2^-和NO3^-仅在花草茶中检出。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镉和铅在2种茶汤中均未检出,铁在花草茶中的含量略高于传统茶汤,锰在传统茶汤中的含量显著高于花草茶汤,其他几种金属元素含量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2.
红碎茶“浓、强、鲜”的品质风格,是茶汤各种生化成分综合反映的结果。红碎茶的品质优次除了与茶汤生化成分的总量多少有关外,它们之间的组成比例变化对茶汤香味也起重要作用。我省红碎茶水浸出物在40%左右。其中主要含有10—25%的茶多酚,5—10%的茶红素,4—10%的茶褐素,0.4—2.5%的茶黄素,3—5%的咖啡碱,此外还含有氨基酸、水溶性糖、果胶、有机酸、芳香油、水溶性维生素、水溶蛋白、无机盐及其他物质。茶汤滋味的浓度就是决定它们含量的多少,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又是茶多酚和茶红素。滋味的强度与茶黄素、酯型儿茶素和咖啡碱密切相关。茶汤的鲜味主要决定于氨基酸。香气成分除了来源于  相似文献   

3.
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测定和红碎茶内质化学鉴定已被茶叶工作者作为鉴别红茶品质高低的化学指标之一。但它们的原始数据较多,人工计算工作量大,化时长,同时人工计算也易出差错。笔者根据实验室工作的实践,利用微电脑这一先进的计算工具,按《茶树生理及茶叶生化手册》(中国茶科所编)“茶红素、茶黄素和茶褐素的测定”和“红碎茶内质的化学鉴定法”指示的计算公式,编制:①同时计算茶叶含水量,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红碎茶汤色十鲜爽度得分和浓强度得分;②已知茶叶含水量,计算茶黄素、茶红素、茶  相似文献   

4.
粘度是液体流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内摩擦,是一层液体对另一层液体作相对运动时的阻力。本试验从粘度入手,研究茶汤的物理性质。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红碎茶:1975年标准样,适用于第四套样地区的转子机红碎茶; 炒青;浙江省1982年标准样; 龙井茶: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1986年生产样;  相似文献   

5.
紧压茶大多是以黑毛茶为原料压制加工而成,以边销为主。而西北各民族以农牧业为主,生活上多食肉乳,饮用黑茶能解油腻,帮助消化,解渴生津和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因此,了解紧压茶中无机元素的含量,以及茶汤中无机元素的浸出情况,对提高紧压茶的品质,开发和利用紧压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茶叶和茶汤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茶叶中含有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且具有药效作用的成分。多年来,人们已经对茶叶中的有机成分如生物碱、茶多酚及维生素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茶叶中的无机成分虽然也做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远不如有机组分那么充分,而且测到的元素也不多,对人体可从茶汤中摄入的微量元素研究得更少。本文利用灵敏度高、适用于多元素分析的中子活化法  相似文献   

7.
茶汤的pH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汤的pH值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茶叶质量的高低。茶叶越嫩,茶汤的酸性越弱,茶叶越粗老,茶汤的酸性越强。绿茶中的名茶一般具有较高的嫩度,其茶汤的pH值应在6.2±0.1,如果pH值小于6,其嫩度就显得低次。汤色与茶汤的pH值也有一定的关系,色泽明亮的茶汤都呈微酸性,较好的红碎茶汤色,pH值一般在4.5~4.9之间,大于5,汤色发暗,小于4.2,汤色桔黄。不管何种茶汤,因水质等原  相似文献   

8.
1986年9月,四川省南川县生产的“峨眉牌”红碎茶在瑞士日内瓦荣获第25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颁发的金质奖章。我国虽是最早生产红茶的国家,但红碎茶在世界性评选中获奖是为数不多的。该茶外形重实匀齐,色泽油润,滋味浓强鲜爽,汤色红艳,叶底红匀明亮,加牛奶后茶汤呈红黄色。远销欧、美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曾11次分别获农牧渔业部、商业部、省名优产品奖。峨眉牌红碎茶品质独树一帜,在于得天独  相似文献   

9.
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茶树的不同部分(茶芽、老熟叶、小枝、粗枝和根系)CTC红茶和传统红茶、泡制1分钟和5分钟的茶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根据这些测定结果,计算和讨论了1000公斤商品茶叶中每种元素的含量、泡制后每种元素进入茶汤中的数量,以及人们通过喝茶对各种元素的可能吸收量。在茶树同化的各种元素中,茶芽(用于制造商品茶叶,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中含N、P、K和Mg较高,而老熟叶含Al、Ba、Ca、Cd、Mn、Pb和Sr较高。泡制时进入红茶茶汤的各种元素中,K的含量最高(>10000微克/克茶叶),其次是P(700—1200微克/克),Mg(300—700微克/克)Ca和Al(每种150—300微克/克),Mn(60—150微克/克),Cu、Na、Si和Zn(每种6—50微克/克),B、Ba、Cr、Fe、Ni和Pb(每种1—6微克/克),Sr、Co和Cd(每种<1微克/克)。进入茶汤的某种元素占该元素在茶叶中的总量的比例表明,Ba、CaFe和Sr的可溶性较低(小于总量的10%),Al、B、Cd、Co、Cr、Cu、Mg、Mn、P、Pb、Si和Zn的可溶性中等(10—50%),K、Na和Ni的可溶性最高(>50%)。在泡制1分钟和5分钟的茶汤中所有元素的溶解度的总平均结果表明,1分钟溶解进入茶汤的数量占5分钟的68%。  相似文献   

10.
殷鸿范 《茶叶》1989,(2):52-56
揉切与发酵是红碎茶加工的两个主要环节。茶叶不经过揉切就不会发生酶性氧化,更不会成颗粒状。红碎茶的色、香、味、形都与揉切作用密切相关。红碎茶加工工艺的决策实质上就是揉切机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潘军  裘凌沧 《中国茶叶》1990,12(4):30-31
无机元素与茶树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乃至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关系密切,近年来,对茶叶中无机元素含量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竹尾忠一(1980)测定了日本和国外一些茶叶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指出各元素之间及其与茶叶滋味、品质评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戴寰  相似文献   

12.
研究林下参根、叶片及叶茶中无机元素的组成及含量。方法:将样品消化后定容,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测定。测出各部位含45种无机元素,其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为Ca、Mg等常量无机元素:把林下参叶片加工成叶茶后,Ca、Fe等元素的含量发生了改变。该研究首次报道林下参的无机元素成分,为综合开发利用林下参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萎凋是红碎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其工艺技术掌握适当与否,给往后各工序的操作以深刻的影响,与成茶品质的色、香、味密切相联。控制适宜的萎凋时间和萎凋叶含水量是萎凋工序的两项重要工艺技术指标,但是在我国的红碎茶生产中,鉴定萎凋程  相似文献   

14.
为论证镉污染土壤种植茶树的安全性与可行性,通过盆钵茶园试验研究了湖南9个主栽茶树品种在不同镉含量土壤中对镉的吸收积累特性和茶汤中镉元素的浸出率。结果表明,在pH值4.1的土壤中,通过根系吸收的镉元素从根系到主干,再到侧枝枝干和茶树叶片的转运过程中,各器官的镉含量依次递减,茶树嫩芽(叶)中镉的富集系数仅0.13~0.24;茶树种植在土壤镉含量低于3.0 mg/kg的土壤中,茶叶没有出现镉超标现象;镉元素在茶汤中的平均浸出率为9.87%,利用膳食暴露风险评估模型对茶叶和茶汤中的镉含量进行风险评估,表明供试茶叶样品中的镉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15.
利用酶技术提高红碎茶品质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是红碎茶主产国之,但中小叶种红碎茶占多数(约75%),这些中小叶种红碎茶的自然品质较差,在国际红碎茶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为了提高我国红碎茶(特别是中小叶种红碎茶)中茶黄素、水浸出物等成分的含量,改善茶叶品质,笔者试图探索一条运用酶技术促使茶叶中无效及不利成分发生有益转化  相似文献   

16.
茶叶摩擦性能的研究在制茶工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报告介绍了红碎茶对各种常用茶机材料的摩擦试验方法,分析了红碎茶的含水率、粒度、法向压力、相对运动速度、材料性能和表面状况等因素对红碎茶摩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红碎茶对固体材料的摩擦系数随其含水率的增加和粒度的减小而增大,随法向压力的增大和相对运动速度的减小而减小。红碎茶的内摩擦系数大于红碎茶对固体材料的摩擦系数,且随其粒度和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提高红碎茶品质的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红碎茶的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品质也有了很大提高,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高档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但就整个红碎茶的品质而言,大多数产品仍然处于国际市场的中级和普通级水平。必须继续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红碎茶的品质,更好地发展我国的红碎茶生产。通过最近几年红碎茶的生产、试验、研究,比较深刻地体会到,要改革机具,要提高品质都必须对红碎茶生产过程中的基本变化规律有一定认识,只有按照这种客观规律来制定工艺,才能恰到好处。现就针对我国红碎茶生产上的主要问题,以围绕提高品质为中心,综合几年来的若干研究结果,对红碎茶生产的理论与技术问题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由广西科委及广西农业厅共同下达、广西桂林茶叶研究所承担的“生产红碎茶新工艺研究”课题经3年多的试验研究,基本完成了项目的计划任务,于1991年9月在广西通过省级鉴定。该项目是关于改变现行红碎茶传统生产工艺的方法研究,把加工绿茶的杀青工序引入红碎茶生产中,即把杀青叶与萎凋叶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揉切、发酵生产红碎茶。这一方法首次打破了红碎茶生产的传统工艺,于1991年获中国专利局授于的发明专利权。  相似文献   

19.
联苯菊酯等菊酯类农药在茶叶上使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规范使用农药,容易造成茶叶中农药残留,危害茶园环境,影响消费者健康。联苯菊酯是茶园中较为常用的农药。有研究表明,菊酯类农药在茶树上降解量的约45%是由生长稀释引起的。按照推荐浓度施用,7天安全间隔期后残留量可以降低至安全限量(5 mg/kg)以下。加工过程中联苯菊酯降低24%左右,主要发生在干燥工序。茶叶中的菊酯类农药在茶汤中浸出较少,绿茶和红碎茶中联苯菊酯在冲泡中分别溶出4.4%和4.6%。通过田间喷施降解剂(包括微生物制剂、氧化剂等)、辐照处理干茶等也有进一步降解联苯菊酯残留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刘新 《中国茶叶》1994,16(6):32-33
当今国际茶叶市场上,红茶占据了主导地位,其贸易量约占茶叶总贸易量的80%,而红茶中绝大部分又为红碎茶。我国于60年代初开始试制红碎茶(当时称分级红茶),使用的初制揉切机具是传统的盘式揉切机,到了70年代初,江苏、广东、四川、贵州、湖南等先后研制出不同型式的转于揉切机,用于加工红碎茶,之后随着转子揉切机性能的不断改进和机种的完善与配套,红碎茶产品质量和效率等较盘式揉切机的大有提高,从而转子揉切机在全国茶区迅速推广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红碎茶加工新工艺——转子机生产工艺,大大促进子我国红碎茶生产的发展,使红碎茶一跃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茶类,在70年代和80年代为我国的茶叶出口创汇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前些年由于绿茶走俏,红碎茶生产效益不及绿茶,致使一些红碎茶主产区也纷纷改制绿茶,造成红碎茶生产的严重滑坡。然而,近年绿茶又出现市场疲软,滞销积压严重,而当前国际红茶市场需求量却仍平稳,无大的波动,这无疑给红碎茶生产的复兴带来一线生机。为使广大红碎茶加工新手对红碎茶的重要加工机具——转子揉切机有一了解,特将转子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